大明小学生第1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8/1309


陆炳想了想后,答道:“特为武定侯郭勋而来,欲向陛下请旨。”
被陆指挥“押解”回来的三名犯官里,巡抚史道、总兵王升都属于罪证确凿的,制造“天日昭昭”冤案的最大主犯。所以罪责完全没有争议,就等着刑部走完审判流程,论罪后明正典刑。
但武定侯郭勋就比较特殊了,严格来说郭勋的罪证并不充足。
而且郭勋本身就是奉旨前往大同捉拿秦德威的,不能因为他企图对秦德威动手就判他有罪。
再说郭勋在大同,不依靠本地巡抚、总兵又能依靠谁?要说郭勋勾结巡抚、总兵共同犯罪,也缺乏过硬证据。
况且郭勋身份也比较特殊,家世乃是开国侯爵,又是前十几年的风云人物,武勋里的头号大礼议功臣,实在有点贵重。
所以刑部对郭勋的情况十分棘手,又把郭勋退回了锦衣卫,让锦衣卫“补充侦查”。
这里面的潜规则就是,如果郭勋有罪,你们锦衣卫就把他屈打成招;如果郭勋无罪,你们锦衣卫就直接放人好了!
反正这种不清不楚的、可能徇私枉法也可能制造冤案的脏活,需要由你们锦衣卫来干,这是你们锦衣卫诏狱的责任和存在意义。
至于谁来决定郭勋有罪还是无罪,当然是宫里那位大明至尊了。
黄锦听了陆炳的来意,不禁对郭勋产生了一些同情。
当年的郭勋何等风光,屡屡以武臣身份干涉朝廷政务,堪称近百年来的独一无二,甚至还能成功举荐兵部尚书人选。
就是遇到了秦德威后,郭勋的好运戛然而止。
数年前被削去实职权柄也就罢了,今年好不容易重新取得皇帝信用,得以作为勋贵代表在无逸殿侍奉,可转眼间居然又混到了下天牢的程度。
但郭勋到底有罪无罪,黄锦并不很在意,这与他关系不大,让他感到敏感的却是另外一个情况。
“陆大人你为了郭勋之事,直接过来请旨?没有先上报东厂?”黄锦收起了笑容,神色有些严肃的问道。
陆炳答道:“即便上报东厂,还是要请旨。不如我直接请了旨,然后再禀报与东厂,这样更便捷些。”
黄锦一时无语,由谁来请旨不是随便小事,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好不好?
久在宫里,黄太监当然明白很多惯例办事程序。比如郭勋如何定性这样的大事,锦衣卫应该先禀报东厂,然后由厂公向皇上请旨。
一是因为太监出入宫禁面君更为便利,二是皇帝日常与太监更为亲近,往往也更亲信太监。这也是东厂一直凌驾于锦衣卫之上的原因。
但陆炳这次绕开了东厂,直接向皇上请旨,就不符合惯例程序。往严重里说,就是与东厂争权。
黄太监知道陆炳肯定具备这样的“软实力”,但陆炳现在这样做,后果如何真不好判断。
他还是对陆炳提醒了一句说:“只怕有人不高兴。”
陆炳故作轻松的答道:“无论怎样做事,总会有人不高兴的。”
黄太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以陆炳的“软实力”,可以判断迟早会有这么一天的。
可那东厂的秦太监能从一干潜邸从龙之人中杀出一条血路,成为二号太监、东厂厂公,又岂是好相与的?
次日清晨,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秦福来到仁寿宫,趁着皇帝早膳的时候,进行日常汇报。
汇报完毕时,嘉靖皇帝随口对秦太监问了句:“昨日陆炳为郭勋之事请旨,你可曾知晓?”
秦太监心里动荡了几下,但面上平静的答道:“实不知。”
然后嘉靖皇帝就没再说什么,秦太监也就告辞退下。
等回到东厂,秦太监在公房里独处时,脸上才显示出毫不遮掩的愤怒。
最近为了给“前妻”颁诰之事,心情已经够不爽了,偏生陆炳又来挑战自己的权威!
思考了片刻后,秦太监就对随从吩咐:“让徐妙璟下直后过来!”
下午时候,徐妙璟来到东厂,拜见秦太监。
秦太监就开口道:“有件事情,我认为你有必要转告秦德威去!”
对这种工作,徐妙璟算是轻车熟路了,只带着耳朵听就是。
秦太监继续说:“陆炳与郭勋大概已经勾结起来了,很可能要帮助郭勋开脱免罪!”
虽然秦太监没有任何实证,但“莫须有”谁不会啊?
就算从纯粹逻辑上来分析,陆炳如果不是有意帮郭勋脱罪,从而获得更多利益,犯得上冒着得罪东厂的风险么?
如果只是为了公事公办的将郭勋治罪,陆炳就绕过东厂自行其是,那他又能收到什么实际好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8/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