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1309


但顾琼枝感觉这几个月来,被小男人以读书准备考试为借口,把自己冷落了今天上门不只是受了点委屈,也有一点赌气的意思。
秦德威琢磨着顾琼枝一个年轻娘子抛头露面,可能真在钱业公所受了点委屈,就劝道:“行了行了,别哭了。我明天帮你出了这口气就是了!”
于是顾琼枝更委屈了,如果放在原来,小男人的语气都是类似这样的——你希望我怎么帮你出气啊,我有十八种方法,你选一个最不开心的
但她也可以理解,毕竟旁边还有个不知什么来路,但估计滚过床单的女先生在旁边看着。
唉,终究不是自己的主场,再哭下去就只怕惹人烦了,还有王怜卿这种劲敌呢。
擦干眼泪后,顾琼枝又恢复了一点企业家的理性说:“那也别太过分了,与同业公所撕破脸以后就不好办事了。”
秦德威毫不在意的说:“以后根本不需要找他们,在我眼里都是快过时的玩意了,至于撕不撕破脸,看他们会不会做人。”
最让顾琼枝沉迷的,就是小男人这种时不时露出的自信小霸气,莫名的能让她感到放松。
就好像当初自己为了家产官司咬牙苦撑时,一身破烂的布衣少年就是带着那样的自信,仿佛从天而降出现在自己面前。
不过还是忍不住提醒说:“不求他们,又能从哪去找一万两?谁肯拿出这么多来入伙?”
秦德威挥了挥手,“这个你不用担心,众人拾柴火焰高,有办法的!你就等着收钱吧。”
又说了一会儿话,顾琼枝心情舒畅多了,就起身告辞。还是那句话,这里不是自己的主场,呆着也别扭。
反正小男人明天帮自己出完气,肯定还会来找自己来表功的。
送走了顾娘子后,徐妙璇就迷惑不解的问:“你还有做买卖?你很缺钱吗?”
秦德威笑嘻嘻说:“总不能别人家都是穿金带银绫罗绸缎,咱家却布衣荆钗吧?让外人看了,以为是婢女啊。”
徐妙璇正色说:“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就算你挣下金山银海,也与我徐妙璇没有半点干系。
我只愿小郎君多用心读书,明年道试机会难得,功名仕进才是正理。”
不抽风的时候,果然是个正经女孩。
秦德威又对郝大年吩咐说:“你去趟县衙,告知王马张赵那几个差役,另外让礼房出个书吏,明天早晨在县衙大门等我汇合!”
徐妙璇便询问道:“小郎君明天就要去会所采风?不在家吃饭了吧?”
秦德威:“”
刚才还说你是个正经女孩,竟然就开始用会所采风来内涵别人!
徐妙璇只感觉莫名其妙的,“我的话有什么不对?”
秦德威就反问道:“那你给我解释解释,什么叫采风?再给我翻译翻译,什么叫采风?”
徐妙璇摸了摸秦德威的额头,没发烧,才开口说:“商帮叫会馆,行会叫公所,合称会所没错啊。小郎君领着县衙的人下去,那不就是古称的采风吗?”
这世道的工商业组织,大体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地域性质的,比如大名鼎鼎的徽商(新安商帮)和晋商(山右商帮),还有苏州洞庭商帮、浙江龙游商帮、江西的江右商帮等等。
这些商人在各城市里都会修建同乡会馆,互相帮扶抱团取暖。
另一种组织形式就是前文介绍过的行会组织,同样会集资修建公所,作为行业组织驻地。
而且行业公所往往也与祠庙一起修建,同时供奉本行业的神仙或者祖师爷。
总而言之,会馆加公所,被时人合称会所,特指各种工商业组织。
秦德威纠集了衙门官方人员,要下基层去钱业公所视察这种行为,称之为去会所采风,完全没毛病。
次日,秦德威到了县衙大门,就看到别人已经在等候了。
王马张赵四大衙役没什么可说的,出于恶趣味,秦德威特意挑了这四个姓的,经常指使干点私活。
但让秦德威惊诧的是,县衙礼房的头领司吏居然也在等着,这就很让秦德威意外了。
与朝廷六部对应,县衙分了六房,每一房的头领吏员就叫司吏,在县衙体系里也是等级很高的存在,仅次于有品没品的官员。
秦德威先拱手为礼,然后问道:“姚司礼怎得在这里?我虽说要找礼房借个人,但随意派个书办来就得了,哪敢劳烦姚司礼!”
礼房司吏,尊称一声司礼,跟司礼监没关系,如果是其他吏员,就尊称礼书。
姚司吏四十多的人了,面白美须,笑眯眯的说:“我只是好奇小先生想用礼房来做什么,想跟着学习一二。”
秦德威哈哈一笑:“姚司礼说笑了,你这样积年老人,跟我学个什么!”
姚司吏毫不介意的说:“三人行,必有吾师,该学就要学!”
按道理说,秦小先生把持着最要害的刑名大权,一般根本用不着最没用的礼房,但这次莫名其妙要喊礼房的人一起,肯定有什么新思路!
姚司吏当了二十年小吏,这点敏感性还是有的。一路边走边聊,姚司吏就忍不住长嘘短叹,说自己这礼房之清苦。
干的都是迎来送往、表彰慰问、祭祀应酬、考试登记等等这些清汤寡水的事情,比其它各房收入差得远了。
还有,让姚司吏最气愤的是,在别的县里,礼房还能管管乐户。但是在江宁县,都是南京礼部教坊司直接管,秦淮旧院那些人根本不鸟江宁县礼房!
所以秦德威就闻弦歌而知雅意,直接问道:“姚司礼啊,明人不说暗话,你是不是看我们要去钱业公所,所以觉得是能来钱的事情?”
姚司礼也很干脆的点了点头,又重复了一遍:“咱就是去学习的,这次绝对不多分润!”
秦德威无语,那您可能来错了,这次就是去砸场子的,估计不会有钱。
===第一百五十一章
会所采风(下)===
钱业公所或许不是最有钱的会所,但也是比较有钱的,就建在了最热闹的三山街上。
秦德威站在三山街路南,突然想起什么,又问左右道:“那钱业公所在路南还是路北?”
因为三山街也是江宁县和上元县的分界线,路北是上元县,路南才是江宁县
差役们昨天就摸清位置了,答道:“在路南!”于是秦德威就放心了,不然跑到上元县去就尴尬了。
想想也是,江宁县经济远比上元县发达,对银钱业务需求也大,钱业公所建在江宁县境内也是理所应当。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神仙。钱业也不例外,公所和祠庙就是合二为一的,进了大门就先是一座神殿,供奉着行业神仙。
一群衙门人员气势汹汹的走进大门,显然惊动了执事人员,有人赶紧迎上来问话,又有人赶紧去后面禀报管事们了。
秦德威却没继续往里面闯,就站在前庭不动了。其他人以小秦先生马首是瞻,自然也立定了不动。
不多时,就看到有几个员外服的人,从神殿后面走了过来。
打头的人也是四十来岁年纪,看到秦德威时明显愣了愣,大约是对秦德威这岁数比较惊讶。
然后就抬抬手作礼,主动询问道:“鄙人姓黄,是今日公所当值管事。诸位莫非是为源丰号之事前来?”
秦德威瞥了眼这黄管事,漫不经心的答道:“什么源丰号?与我们没关系,你休要满口胡言!”
黄管事当然是不信了,那源丰号能独占县衙买卖,必定是在县衙根基极其深厚,说不定就是买通了知县本人!
然后昨天源丰号的人来到钱业公所吵闹了一通,今天县衙的人就登门,要是与源丰号没关系就见鬼了!
所以很明白对方来意的黄管事只是继续说着:“国有国法,行有行规,钱业自然也是一定之规,那源丰号”
“姓黄的闭嘴!”有个差役大喝道:“小先生明说了,我们今日前来与源丰号没有关系!你还说这些个屁话作甚!”
黄管事经验丰富,深知在大行业公所作管事,就要有不卑不亢的气度。
而不卑不亢的要诀,就是展示实力,让对方掂量明白不要做出误判,然后才好继续谈下去。
“这位小先生可知,我们钱业公所共有四十八家同业,只本金就有十万两!”黄管事沉声说。
哦?秦德威扬了扬眉毛,好奇的问:“有钱就能为所欲为吗?”
“当然不能!”黄管事没接住穿越者的梗,继续展示实力:“四十八家同行,多为徽州同乡,故而与新安会馆关联密切,将钱业公所视为新安会馆分支也未为不可!”
新安就是徽州古称,所以赫赫有名的徽商也被雅称为新安商帮。黄管事的话里意思就是,钱业公所背后还有庞大的徽商力量撑腰。
秦德威对此点评道:“我觉得,新安两字中间再加一个义字,听起来更气派。”
黄管事无语,这小先生怎么说话神神道道、颠三倒四的?大上午的喝了几斤啊?
一干县衙差役哈哈大笑,虽然他们同样不明白为什么要笑,但他们知道,小先生又在展示他那莫名其妙的幽默感了,别废话,只管捧场大笑就行了。
黄管事觉得自己可能是被当傻子一样嘲讽了,有点生气,再次加码亮出实力:“我们新安商以儒商闻名天下,举业商业并进!读书人很多,应考中式人数也很多!”
秦德威确实像是长了一张嘲讽脸:“哟,这就是官商结合吧?竟然说得如此理直气壮。”
黄管事忍住打人的冲动,最后陈词说:“还请阁下想明白,钱业公所是全城同业共所!不但有江宁县,还有上元县的,有事应当归两县共管!”
秦德威低头看了看地面,又对左右问道:“咱们现在所站的地方,是江宁县境内没错吧?”
“定然没错!”差役们一起应声答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