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1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6/1309


所以严大公子难得收起了脾气,想着对申知县再输灌一下自己的思想。
不过在这时候,突然有个严家仆役跑了过来,说是老爷喊庆大爷回家吃饭!
严世蕃感到很奇怪,自己从小就在外面浪荡惯了,老爹对自己也很放纵,怎会特意喊自己回家吃饭?
那仆役就解释说:“刚才有个姓秦的少年士子拜访老爷,狠狠告了庆大爷你一状。老爷有点生气,就喊你回去。”
这踏马的岂有此理,严公子忍不住就破口大骂,秦德威这没种的货色,总是找家长告状算什么本事!
回去就回去吧,自家老爹的思想工作也必须做好,让老爹以后不要总是干扰做事扯后腿!
天色黑了,严世蕃回到府衙官舍家中,便被父亲严嵩埋怨了一通。
“你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先前说过,让你不要与秦德威为难!秦德威与我们都是受大宗伯羽翼的,哪有你这样拿着自己人开刀的?”
严世蕃不屑地说,“他算个什么,有什么可顾忌的?当初他就是靠上了冯恩而已,也敢打着的夏大宗伯的旗号来找你讨饶?
别说秦德威,就是与冯恩相比,父亲您在夏大宗伯那里的位置也重要得多!难道夏大宗伯还能为了秦德威,对父亲你有什么不满?”
严公子虽然狂,但这些话倒也是没错。
夏言得势时间太短,党羽势力里高级官员少,而严嵩已经是位列三品高官,又是夏言的同乡,还是翰苑词臣出身,地位自然不同一般。
所以在夏言这里,严嵩肯定是重点扶植的人物之一,只等熬资历后找机会送入部院的。
严嵩皱眉道:“话虽然如此说,但在讲规矩的人眼里,你的吃相也太难看了!南京城这么大,你为什么偏偏就跟秦德威过不去?”
严世蕃反而恨铁不成钢的说:“儿子我早就说过,父亲你在府衙最多只有一两年的时间,然后多半会升为南京某部侍郎继续养望!
你不抓紧这段时间敛财,等当了务虚无实务的侍郎,想敛财就更难了。若没有钱,很多事情就不会那么顺畅!
你进京朝觐时,不给阁部大臣们准备厚礼吗?如果有贵要路过南京时,你不赠送厚重程仪吗?
除非父亲你已经毫无进取之意,那就当儿子什么也没说!”
严嵩闻言暗暗感慨,自己这个儿子思虑太深了,难以想象这是十八九岁的人说出来的话。
对官员来说,三品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槛,到了三品才算是高官大员。外可巡抚内可侍郎,然后可以琢磨琢磨尚书了,有翰林资历的人就可以开始琢磨入阁了。
本来严嵩做官一直很幽怨,很有仕途不顺、顾影自怜的小资气质。但却没想到,同乡夏言近一两年间突然崛起,然后又发力让他跃过了三品门槛。
就是原本没野心的人,现在到了这个位置,野心也会膨胀起来了。更别说严嵩自小就是神童,内心本来就有很多不服。
严嵩摇摇头,把一些杂念暂时甩出去,又对儿子说:“但你讲的这些,与秦德威又有什么关系?难道那秦德威拦着你了不成?”
严大公子对父亲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当然有关系!儿子我仔细考察过,在这样纸醉金迷、人人都放开手脚花钱的大都会里,放贷是赚钱最快、又最轻省的法门!
父亲你在南京也许就几年,没有时间经营太长久的生意,放贷最为合适了!
而且去年县衙将本地放贷团伙都清洗了一遍,现在都没什么人做这方面的生意,正是个入场的绝佳时机!”
听到这里严嵩还是没听出来和秦德威有什么关系,不过他对儿子很有耐心,又示意继续说。
“做这种事情,必定需要钱庄来汇聚资财,并且作为遮掩我们的幌子,但现在江宁县开不起新钱庄!
就是那源丰号钱庄去年扩股之后,据说只本钱就有一万五千两以上,能操控账面资金可能高达三万。
更别说钱业公会名存实亡,其他钱庄都看源丰号的眼色。所以说在江宁县地面上,钱业这个行当已经没有多余空间让后来者加入了。”
严嵩一直以为自家儿子是瞎胡闹,或者是斗气。听到这里才渐渐认真起来,从这些思考可以看出,自己儿子很可能是要动真格。
“另外去年秦德威为了打击徽人钱庄,杀得动静很大,街头巷尾都议论说是灭门小学生,那些放贷团伙被横扫了一遍。
影响到现在还存在,那放贷团伙残余的人至今也没敢重操旧业,如果打击秦德威,只怕没多少人敢跟我们干放贷的事情啊。”
严嵩暂时没管严世蕃怎么看待秦德威,反而盘问起其他细节问题:“你想做这么大,本钱从哪里来?”
严世蕃胸有成竹的说:“咱们江西也有江右商帮,他们在南京一直被徽人压着。这半月我也见了些人,可以从他们那里借个几千两出来。”
严嵩又问:“人手呢?你一个外来户,如何抓得住本地的人?而且很多事情,你总不可能亲自着手吧?”
严世蕃依然很有办法:“一是让府衙捕厅抓一批街头棍徒,然后收编了他们。二是前年南城兵马司被清洗了,但底层弓手和差役大多还在南京,可以收编一批过来,这些人相对应该可靠。”
严嵩反复思量了片刻,感到自家儿子说的这些完全具备可行性。
南京城里都说那小学生是半神童半妖童,自家儿子也不差啊,无非就是比小学生大了四五岁而已。
试试也无妨,反正都是自家儿子出面,让年轻人斗去吧,自己就置身事外等待结果吧。
如果秦德威被自家儿子收拾了,自己再出面做个好人保他的命就是,那也能交代得过去。
===第二百二十九章
这是你该干的事吗===
申知县上任后,头两天并没有做什么,连排衙仪式都没有搞,也没出去,全部时间都在公堂看各种本地的档案资料。
这很正常,很多地方官都是这样的,不把本地各方面资料熟记于心,如何能治理地方?就算想做个无所作为的太平官,那也要了解本地大户人家和乡绅的情况吧。
然后申知县才发下话去,明日开始排衙并理事,县衙里的这些安排当然瞒不过秦德威,不过他没有对县衙里的熟人们说什么。
有司法权力的衙门,比如府衙或者县衙大门口附近往往都有一面鼓,话本里或者后世影视里的击鼓鸣冤就是这个来历。
其实这个鼓很少有人用,正常告状也不需要击鼓,放告日状子准了后,然后等着审案日审问就行了。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有人击鼓,请求官府立即审理案件或者过问某事。但后果往往也是挨一顿杀威棒,如果案子最后被认为可以走正常程序的话。
但在今天,应天府府衙的这面登闻鼓就被人敲响了。
大门口附近当值的两个衙役本来懒懒散散的站在墙根闲聊,突然听到鼓声,很是愕然,一时间居然没反应过来。
因为府衙这面鼓几年都不见得响一次,告状一般都是从县衙告起,非特殊情况禁止越级上告。
所以府衙这边直接审理案件并不算太多,大部分时候都是对县衙审案结果进行复核,直接到府衙来告状的人就更少了,更别说击鼓这种事情更是极为罕见。
两个衙役匆忙赶过去,却见到一位个头不高的士子站在小杌子上,背对着他们,举着不知道从哪找来的木槌,一下又一下的敲击着鼓面。
“何人敲鼓!又有何事!”当值衙役大喝一声。
击鼓士子听到有人招呼,就随手用力敲了最后一下。大约是年久失修的缘故,只听“噗通”一声闷响,鼓面居然被打破了。
当值差役又下意识大喝了一声:“胆敢损毁公物!”
击鼓士子尴尬转过身来,又从小杌子跳下来。
两个本要喝骂几声的府衙差役立刻就像是被扼住了喉咙,半个脏字也不敢往外吐了。
十四五岁少年,穿着生员襕衫,相貌英俊,气质倨傲,看着又很欠揍,这些标志综合起来,只要是在衙门里混的,还能想不到是谁?
尤其去年府衙简直被小学生当成马桶,刷了一遍又一遍。
秦德威顺手将木槌扔在地上,拍了拍手上的尘土,旁若无人的说:“烂鼓,烂匾,烂衙役。”
当值衙役暗暗腹诽今天真是触霉头,被骂了也只能脸上陪着笑,这就是职场中年人辛酸。“秦相公有何贵干?”
秦德威掏出一份状纸:“当然是击鼓告状!还不带本人去见理刑官!”
当值衙役领着秦德威就向东跨院走去,秦德威又喝道:“这不是去正堂的路,你们带我去哪里?”
衙役只能解释说:“府衙里推官是刑官,但凡告状的人,都是由推官受理。”
秦德威却执意说:“我这案子,推官审不了!只能找府尹告状!”
衙役没奈何,只能说:“小的我只能替秦相公禀报,至于府尹大老爷理不理就不干我的事了。”
此时应天府府尹严嵩正在公堂上,与几个府衙吏员议事,听到了前面鼓声,虽然诧异但也没在意。
没过多久,便见有差役禀报说:“江宁县学生员秦德威在外面击鼓告状!”
听到秦德威三个字,堂中人人侧目,小学生居然告状告到府衙来了,这又是弄什么鬼?
严嵩此时并不想见秦德威,因为他早就打定主意了,在儿子和小学生斗出结果前置身事外。所以就吩咐道:“告状去推官厅!”
过了一会儿,又见差役禀报说:“这秦德威说,要告江宁知县!推官厅跟江宁县级别一样,没资格审,非府尹大老爷不可!”
严嵩无语,这秦德威搞起事情,果然如同传说中一样花样翻新......
严嵩一直在清流职位上混,府县衙门工作经验并不算丰富,又询问左右道:“如此情形,可以拒见否?”
左右答复道:“此乃击鼓告状,不是私人拜见,又告的是县尊,大老爷必须要处理,不然被风宪知道了,可能会被参一个渎职。而且除了大老爷之外,府衙确实也没人能处理这种告状。”
这踏马的,小学生简直是逼良为......严府尹无可奈何,只能传人上堂。
又因为告状之人是生员士人身份,连找个借口打杀威棒都不行。
秦德威先对府尹拱了拱手,又呈上状纸,口中道:“在下县学生员秦德威,状告县民项金斗、知县申确二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6/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