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1309


秦捕头很感伤的说:“原来叔父我怕你把持不住啊,可过完年你都十五了,渐渐也是大了。我秦家人丁稀少,你一人兼祧两房,早点开枝散叶早点让叔父我安心。
省得哪天我合了眼,逢年过节连个烧纸钱的都没有。我偷偷找人看过面相,顾娘子就挺好的,年纪也正成熟结实。
你们大房的正妻你随便娶谁,生几个都是你亲爹的香火,或者跟了你后爹我也不管。但叔父我这二房的香火,就靠顾娘子了。”
秦德威:“......”
代沟,这就是代沟,这就是横跨五百年的代沟。
他才十五岁啊,放五百年后还是个初中生,叔父就琢磨着让自己开始承担播种机的工作了?
十几岁就就喜当爹,太可怕了,这是国产青春片才有的剧情。
他之所以对顾娘子越来越怂,那是因为顾娘子是良家妇女啊,这年头还是要讲责任的,勾搭良家上床是道德败坏的行为!
在王怜卿面前放的开,是因为王美人身处贱籍,当初还以为她是个老司机,责任感比较轻,没想到她竟然是个处。
秦捕头还在絮絮叨叨:“当今皇帝都一人祧两宗,我们又有什么不可的,难道我们秦家香火就不是香火了?”
秦德威:“......”
这大礼议可真踏马的深入热心啊,不愧是嘉靖初年的最热点话题。
最终秦德威也没在叔父家要到钱,就神使鬼差的来到了三山街顾娘子家,他总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然后秦德威坐在堂上等待时,顾娘子却没出现,只让婢女拿着银子出来了,并传话说:“小郎君早日回家,不要留恋外面风景。”
秦德威手里捧着二百两银子,心里却莫名其妙。这都认识快三年了,怎么还害起羞了?
“还有这个,小郎君收好你这份。”顾家婢女又塞给秦德威一份文书。
秦德威一头雾水的打开文书,却发现这是一张婚契。正房正妻的叫婚书,其他形式的叫婚契。
秦德威吓了一大跳,难道顾娘子守不住寡想嫁人了?所以有意避嫌,不肯出来见自己了?
那婚契为啥给自己一份?他再往下看,就在婚契上看到了顾娘子签字,可后面就是自己名字,而且名字上面有手印!
卧槽!秦德威又惊呆了,自己什么时候按的手印?
继续看了几眼,却在作保人栏里,惊悚的看到了礼房姚司吏的名字,然后又看到了叔父代表长辈签押!
这时候,秦德威不由得记起,除夕在叔父家大吃大喝的时候,被叔父强行灌了几杯酒,然后睡了一觉,再醒过来还奇怪手指头为何红彤彤的......
秦德威想哭,还不想承担责任,更不想受婚姻关系羁绊的单身十五岁少年,居然被长辈强压下了重担,万恶的封建社会。
转眼到了一月中旬出发日子,秦德威带着两个随从以及二百五银子,也和无数前人一样出了龙江关,顺江而下,然后又从瓜洲渡沿运河北上。
在扬州城南水关外,与冯家人会合后,秦德威就换乘了冯家的船只,继续北上。
冯家不愧是大户人家,这次出门除了冯恩母亲吴氏和冯恩长子冯行可,还带了四名婢女,八名健仆,共用了五艘船,另外还有个管事先行打前站。
秦德威这时候发现,自己不带钱也没事,一路完全可以蹭着冯家的。
说起大运河,堪称北方京师生命线,从东南向京师每年输送四百万石漕粮,全靠大运河,为河漕之事还要专门设总督。
如果不是急着前往京师,沿运河北上对秦德威而言,可以是很愉快的旅程,沿途寻亲访友,不会寂寞枯燥。
在扬州城里,有曾后爹的旧居,可以去参观考察,题个诗词什么的。
再学学李佑,去城北把瘦西湖这个名字抢注了,小秦淮就算了,还得再等二三十年大概才有这个地理原型。
可惜,要着急赶路,没这个工夫。
离开扬州城,再往北就到了高邮码头,可以下船前往东边的兴化县,安慰一下李春芳李洞主。
听说一直依赖小聪明的李洞主去年会试被打击得不轻,居然开始到处寻访名师,打算认真学上十年八年再出山。
可惜,要着急赶路,没这个工夫。
秦德威只能提笔给李春芳写了封信,附带诗一首,并在高邮码头花钱找了个人,托他跑几十里路去兴化县送信。
李洞主收到信后,只见这首诗曰:“舟中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好诗!李洞主不禁拍案叫绝,不愧是秦德威!随即他又万分疑惑的想到,现在这大正月的时候,又是大晚上的,哪来的渔船?
算了算了,太机智就没朋友了,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从高邮继续向北,没多远就到了漕运枢纽重镇淮安。去年会试落榜的沈坤,前年乡试落榜的吴承恩都是淮安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