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2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9/1309


但是为了让某不知名钦犯能安安心心、明明白白的当好工具人,秦德威觉得还是有必要解释几句。
所以秦德威又开口道:“让霍韬主持廷鞫冯恩,霍韬就会陷入一个左右为难的死局!”
如果霍韬在公开廷鞫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敢按照天子心思给冯恩论死罪,那对霍韬而言就是大型社死现场!
第一,冯恩在主流舆论中,是正面敢言的,这符合大明朝的政治观念。再说他骂的是大礼议功臣,在主流舆情中绝对政治正确。
第二,冯恩的供状里,作为“受害人”,还不计前嫌原谅并举荐了霍韬,成为霍韬入京的“法理”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霍韬胆敢在廷鞫上对冯恩论死罪,那于公就是打压直臣的奸邪,于私就是公开在天下人面前恩将仇报。
结果只能是立刻千夫所指,甚至遗臭万年也不是没可能,弄不好就是只比秦桧低一点那个档次了。
但如果霍韬不敢冒这种天下之大不讳,在廷鞫上宽纵了冯恩,那天子又会怎么看待违抗自己心意的霍韬?
对霍韬这种被主流舆情鄙夷的大礼议功臣,如果再失去了天子的信任,那还能在官场上混吗?
而且往深里想,会不会让天子觉得,你霍韬一个大礼议功臣,是不是已经投靠了夏言啊?那你还有什么用?
总而言之,只要霍韬宽纵冯恩,就意味着政治生命的终结。
所以秦德威策划出的,这个让吏部侍郎霍韬主持廷鞫冯恩案的局,对霍韬来说,是无比凶险的死局。
连夏师傅想通其中关节后,都冒出了几滴冷汗,甚至隐隐对霍韬这个最大仇家产生了一点点同情。
虽然一切还都没开始,但现在就可以说,霍韬你已经死了,无非是选择哪种死法的问题了。
秦德威又详细提点了具体细则:“关于这些意图,一开始不要暴露那么明显,不然可能会把霍韬吓跑。
所以先让霍韬回京,然后以霍韬的强势性格,必定会把持吏部事务,我们静静等待就是。
然后再突然运作发动廷鞫,这样霍韬作为主持吏部事务的人物,想推也推不掉责任......”
夏言久久无言,某不知名的钦犯说得对,此子真是恐怖如斯!
===第三百零八章
几家欢乐几家懵===
夏言很着急的来了天牢,然后就很满意的走了。
秦德威和夏师傅的沟通其实还是很简练,很多事情不用说那么细。但另一边牢里的冯恩听完,还是有很多地方不明白。
看到夏言走出牢房,冯老爷隔着夹道和铁栅栏,对秦德威问道:
“你这策划还是有漏洞啊,假如他称病不出拖着,又该如何是好?亦或他说,因为我举荐过他,所以要避嫌,又当如何?”
对这种小白问题,秦德威本想耐心问答一下。但看到外面的禁卒又要进来了,很多话就不方便再说,所以只能吐槽几句。
“反正冯老爷你坐牢也没什么事干,就自己仔细琢磨琢磨吧!你要是能把这里面道理自行琢磨明白,也不算白折腾这一回!”
然后有禁卒值守,冯老爷就安静下来了。又到了晚上,秦德威吃过很难吃的牢饭,便和衣就寝。
及到次日,秦德威和冯行可就被提审了。有个刑部郎官负责主审,问了几句话,秦德威一一作答。
然后书吏依照口供写出供状,让秦德威签字画押。随即主审就写了判词,无罪释放!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秦德威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刑部差役礼送出境,推到刑部大门外放人了。
这就完事了?秦德威一脸懵逼的站在刑部大门外,还以为要在天牢住几天,结果才隔夜就放人了?
冯行可都还没来得及跟冯老爷说声再见呢!自己都还没来得及索到笔墨在天牢题壁写诗呢!
靠!下次还有没有机会进去写诗就不好说了!早知道昨天就咬咬牙了!
若我大明官员所有事情都有如此高效,何愁大明江山不万万年啊!
“咱们这就回去?”一起被释放的冯行可问道。
秦德威看了看十二岁的冯行可,又想了想十五岁的自己。两个背负使命的少年在豺狼遍地的京师行动,太危险了!
但刑部放人放的太快,来不及通知别人,此时也没人来接。
秦德威也没办法,只能带着冯行可去了刑部隔壁的都察院。
前文介绍过的,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衙门是修在一起的。
也是巧了,都察院门厅的值守书吏正是秦德威见过的,就赶紧问道:“总宪在否?”
那书吏知道左都御史王廷相和秦德威相熟,就如实答道:“今日廷议,总宪并不在衙门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9/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