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3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2/1309


霍韬就不信了,还有文官敢公开说把同僚送到厂卫诏狱的。
王廷相淡定的说:“还能没法子么?于今之计,惟有廷鞫!”
廷鞫两个字,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这种事情似乎已经好多年没有了,大家都忘了往这方面想。
霍韬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但本能的觉得不妙,陷入了沉思。
王廷相懒得再理霍韬,又掏出本奏疏,递给秦太监说:“都察院具本奏请廷鞫冯恩!”
顿时所有人都懂了,王廷相这绝对是早有准备!
秦太监代表皇帝问完话传完旨,肯定要去回奏结果的。
王廷相奏疏涉及冯恩案,也算是结果的一部分,秦太监也就顺带着呈上去。
不过王廷相这个做法,有点不符合潜规则。
这些年来内阁权力不断扩张,公文流程渐渐受了影响,各部院上奏疏之前,大都要先关白内阁告知内容,然后才上奏疏。
王廷相这个做法,就是不提前告知内阁,直接把奏疏呈进天子,这是几十年前的老派部院官员作风,合法合规但不符合潜规则。
秦太监嚣张的来了,又低调的走了。
霍侍郎终于回过味来了,廷鞫是什么意思了!
廷鞫这个模式,就是外朝九卿堂官,加公侯伯勋贵代表,加厂卫代表,在宫门外共同审问犯人的模式。
和廷推一样,内阁这种内廷大臣不参与外朝的事情。
按照公认的惯例,外朝之首是吏部,廷推和廷鞫都是吏部来主持。
但现在吏部尚书汪鋐主要工作已经放在京营,不管吏部的事情了,那么主持廷鞫的人就该是吏部实际话事人了。
想道这里,霍韬顿时大惊失色。
你王廷相浓眉大眼的,居然也变成老阴比了!这不是把他这个吏部话事人放在火上烤吗!
别人大概也都想到了这点,用很诡异的眼神看着霍韬,没想到最后掉火坑的居然是霍侍郎。
霍韬很想狂喷王廷相,但在这里骂也没有用,奏疏已经上奏给天子了。
这让王廷相挺遗憾的,他手里的纸上列了好几种对霍韬的预测,结果只用上了一个。
夏言笑呵呵的说:“今日廷推是为了翰林人选之事,继续,继续啊。”
谁还有心思说这个啊,但大家默不作声的也都没走,因为大家都有个预感。
果然没多久,秦太监又从宫里出来了,对众人道:“上谕!王廷相奏疏准了!”
===第三百四十一章
前夜===
秦德威正在长安右门外,与官员们的轿夫马夫仆役们吹水,忽然看到有一名十分老迈的正二品高官,缓缓的从长安右门里走出来。
在长安右门这种出入朝的必经之地,见到高官并不奇怪。但比较不同寻常的是,眼前这名老人却没有戴着官帽,直接露着雪白稀疏的发髻。
在京师,有点眼力的都知道,这是被罢官或者辞官的迹象。
秦德威不认识此人,随便找旁边轿夫打听了一下,原来此人是刑部尚书王时中!
夏师傅前天打过招呼,秦德威当然明白王时中罢官意味着什么。
一路小跑,秦德威又回到了跪街的冯行可身边,低头嘱咐了几句。
王时中路过冯行可身前时,冯行可脑门砸地,伏地大声说:“多谢王公高义!”
王时中停住脚,叹口气,郑重对着冯行可作揖还礼道:“老夫尽力矣,只可惜无能!”
目送王时中离去,秦德威把已经跪麻的冯行可拉了起来:“今日收摊!这几天先不用出来了!”
然后让冯家仆役送冯行可回去,秦德威自己去了夏师傅宅邸,在门房蹲守。但一直等到下午,才等到夏师傅回来。
夏言看到秦德威,并不感到奇怪,招了招手,让秦德威跟着自己去了外书房。
“今日之事你都知道了?”夏言问道。
秦德威答话说:“不知道具体如何,但看到刑部王公罢官,大概能猜到一些。”
夏言简单说了句:“天子下诏,命九卿、司礼监、武定侯、锦衣卫明日会审冯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2/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