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3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9/1309


看看王老大人手里的棍棒,秦德威只能纠正一下:“我的意思是,您操着的都是首辅或者大学士的心。
您做好刑部尚书分内事情就可以了,至于申明大义、纠正皇帝乃是宰辅的事情啊,你想那么多作甚。”
王廷相依然没有理解秦德威的意思:“具体怎么做?”
天牢里毕竟还有张延龄这个外人在,秦德威就刻意低声指点说:
“如果连老大人你自己无法明确本心的话,那就只能甩锅给别人,然后听天由命了。
你上奏时这样写,第一,查实张延龄犯了三条人命,论罪当斩。
第二,张延龄有侯爵爵位和铁券,可以抵消罪行免死。
第三,暗示皇上,要杀张延龄,请先夺去他的爵位和铁券。
然后还要做一件事,无论您采取什么办法,也要放一个流言出去。
就说这首辅次辅两个议礼派为了迎合圣意,准备帮皇上杀张延龄。
做完这些,就可以了,后面暂时就没你的事了。”
王廷相听完后,由衷的感叹说:“你真是个踢皮球的好手,老夫就知道你最擅长这种推脱责任的法子。”
秦德威:“......”
这算是夸奖吧?就当是夸奖了。
本来皇上是想让刑部司法程序给张延龄定死罪,那么刑部照做了,皇上也说不出什么。
完成这一步,王廷相自身就安全了,至少不会被皇上一怒罢官。
只是奏疏又提出爵位和铁券的事情,说张延龄可以免死,这也算是对舆情有个交待了,不至于被非议说帮助皇帝杀张延龄。
同时这又等于是把皮球又踢给皇上,毕竟夺取爵位和丹书铁券这种事,只有皇上才能决定。
但如果皇上想夺走张延龄的爵位和铁券,又必须要让内阁草诏,那么内阁的责任就很微妙了。
内阁对认为不合理的旨意,可以拒绝草诏,这叫“执奏”。
所以秦德威又让王廷相提前布局流言,逼内阁首辅张孚敬、次辅方献夫陷入道德困境,不得不出面表态。
于是最终如何处置张延龄,就演化成天子和内阁的碰撞了。
这样一来,王廷相这位刑部尚书暂时就没什么责任,可以脱身事外了。
王廷相总算明白,秦德威刚才为什么说自己“操着大学士”的心。
秦德威这策略,真就是甩锅啊,把责任转嫁给内阁。
王廷相别的地方都能理解,就是感觉散布内阁流言这个太玄学了。
又低声问道:“你不是想要杀张延龄吗?为什么还要提前散布这种流言?
如果他们迎合皇上意思,同意夺张延龄的爵位和铁券,岂不正合了你的意思?”
秦德威答道:“顺手搞搞他们而已,不搞白不搞,而且我怕他们找借口躲开。
如果有了流言,他们想躲都躲不开,只能出面替老大人你背锅了。”
王廷相:“......”
秦德威很无所谓的小声说:“反正无论散布不散布流言,他们应该都会反对杀张延龄的。
还不如抢先散布出流言,这样等他们反对杀张延龄时,会被舆论认为是迫于流言压力。
当然,如果流言真的坐实了,首辅次辅真帮皇上杀张延龄,草诏夺张延龄爵位和铁券的话,那我们也没损失啊。
甚至算是个意外之喜了,而且舆论会认为这是内阁的责任,刑部还是不用担责,老大人依然安稳。“
为了保住王廷相,秦德威也是绞尽脑汁了,在原本历史时空,张延龄案爆了后,似乎又换了个刑部尚书。
===第三百五十七章
内外纷纷说张家(上)===
王廷相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思来天牢转转,没想到秦德威真给帮着出了主意。
虽然甩锅做法不太符合他勇于任事的作风,但人生总有很多无奈,至少这是一个解决难题的答案。
再说甩锅给张首辅方次辅这俩议礼派,恶心一下他们也挺好的,王廷相对此没心理负担,他不是迂腐的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9/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