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6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4/1309


论起在场人的地位,王廷相差不多能排到三四名,份量当然很重,他说出的候选人不可轻视。
其实这不是王廷相的想法,而是夏师傅的意志,王廷相只是作为政治盟友代替说出来。
只是不知为什么,王廷相总觉得大家看向自己的眼神怪怪的。
他推举人选有什么不对吗?就算帮着内阁大学士发声,那也不寒碜!
大概这就是当局者迷了,刚才别人可都看见了,廷推之前,那秦德威亲密的将你王廷相送入东朝房!
又想想前面几天,秦德威为了礼部尚书人选,在各衙署之间来回奔走的情况!
再想想秦德威是南京人,而严嵩近几年一直在南京养望,俩人关系应该不错吧?
也许严嵩入朝是夏大学士的意志,但秦德威是在外面负责具体操作的?
所以与秦德威关系非常密切的王廷相,是不是充当了秦德威的工具人?
一个正二品实职高官,居然给六品官当工具人,下贱!
如此众人又各有心思的议论了几圈后,焦点候选人就剩了两个,南京礼部尚书严嵩和礼部左侍郎湛若水。
这两人是资历最老的,都是弘治十八年的进士。在大明就这样,不知道选谁时就选一个资历老的。
其中湛若水的呼声更高一些,毕竟湛若水是当世著名的经学“大师”,学术威望很高,地位相当于后世的常务副,转正丝毫不奇怪。
而且从嘉靖十年到现在,湛若水一直在京师,别人相对更熟点。而严嵩则相反,为升级去了南京好几年。
这个情况完全在王廷相的预料之中,没有丝毫担心。
今天第一轮廷推,将礼部尚书的候选名单缩小到严嵩和湛若水两人就足够了!然后夏言会安排下一步,让严嵩脱颖而出。
别人也显然懂这个规矩,第一轮廷推选出两个最热门人选,散了后再各自运作。
等到下一轮廷推,再选出最终人选,这个套路大家都知道。
所以对礼部尚书人选的议论,今天到此应该就暂停了,
正当这时,角落里忽然有人举了举手,“我还有一个提名,与诸君共议。”
众人转头看去,这不是最近任满回京的王以旂又是谁?这王以旂是正三品,当然也有资格站在此地发言。
大明有三十来个督抚,都算是朝廷外派官员,不是地方官。但并非每个督抚回京时,都能凑巧碰上廷推的。
王以旂想起了秦师侄的嘱咐,咬咬牙说:“我推举......左都御史霍韬为礼部尚书!”
雾草啊!东朝房里顿时一片哗然,这个提名确实出人意料,但细想又在情理之中!
众人这时才发现,意识里居然还有这样一个盲点!
大家推举礼部尚书时,都忽略了左都御史霍韬!
霍韬是正德九年的会元,早年间也是有词臣出身的,虽然时间很短暂!
但有出身就是有出身,同样具备礼部尚书资格!
而且从左都御史迁礼部尚书,不算贬官,程序上完全可行!
所以综合分析起来,具有礼部尚书候选资格的人里,被忽略的霍韬居然是最大的那一位!
大家只想着霍韬会去争吏部尚书,却忘了他也有礼部尚书的候选资格!
但此时此刻,被提名的当事人霍韬脸都黑了。
你们真是够了!这是要瞎搞个几把啊!老子的目标吏部尚书!你把老子往礼部尚书这里扯什么啊!
左都御史与礼部尚书比较起来,当然左都御史实权更重。
但礼部尚书的优势和词臣差不多,就是与皇帝距离更近,有利于拉关系,等到机会后可以一步入阁。
可是对大礼议功臣、嘉靖皇帝的老战友霍韬来说,他不需要通过当礼部尚书来拉近与皇帝的关系!
对霍韬来说,只有吏部尚书才是值得他争取的!
“扑哧!”户部尚书许赞身为另一个吏部尚书的有力竞争者,忍不住笑场了。
他在官场混迹了四十年,无论遇到多诡异的情况,也不会失态的,除非实在忍不住。
人人知道,这次其实就是霍总宪与他许尚书两个人争夺吏部天官位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4/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