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6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0/1309


按照流程,开始向参加廷推的朝臣征询礼部尚书推举人选。
这回是王廷相先开口说话,莫得感情并旗帜鲜明的说:“我荐举原南京礼部尚书严嵩。”
在意料之中,众人又扭头去看另一位王大人。
在上次廷推时,这位挂着秦德威师叔标签的王大人天外飞仙一般,提名了霍韬,震惊了一片人。
就连霍韬本人也在紧紧盯着王以旂。
他知道,别人没那个胆量捣乱,对手许赞也不会坏规矩,只有秦德威师叔是个不安定因素!
王以旂眼观鼻鼻观心,安安静静。在这种公开场合,总要讲点政治道德,不要犯规。
刚才霍韬赞同了推举自己为吏部左侍郎,算是响应了一次“得加钱”要求,达成了一次利益交换约定。
那么自己现在就该收手,不能硬拱霍韬去当礼部尚书了。
许赞看着王廷相,赞同道:“听闻严嵩才力过人,士林名望极高,去礼部正好。”
霍韬不说话,他不可能直接给夏言的同乡小弟唱赞歌。但他也不反对,这就足够了。
陆陆续续有人附和着赞同,虽然也有人出来反对,但完全没有份量,几句话就驳斥下去了。
今日廷推的第三个结果出来了,朝臣推举严嵩为礼部尚书。
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的三项结果似乎都很顺利,有点不像是常见的撕逼式廷推。
这让众人很是怪异,但又隐隐约约的感到,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正在这里带节奏。
随即就是今天最后的压轴大戏,到底谁将是候补吏部天官?
完全没有任何意外的,有人提名了户部尚书许赞,有人提名了左都御史霍韬。
此外就很默契的没有其他候选人了,格局就确定二选一了。
还是老规矩,“七卿”级别的大佬先说话。
但吏部、礼部缺席,户部尚书、左都御史被提名,所以“七卿”里只剩了兵部、刑部、工部三个尚书。
兵部尚书张瓒毫不犹豫的说:“霍总宪以刚直著称,适合做冢宰。”
刑部尚书王廷相在两个候选人之间看了看,稍加思索后,开口道:“许司徒老成谋国,年高德劭,处世均衡,乃冢宰之选也!”
其实对王廷相个人来说,在这两人之间是中立的,许赞、霍韬和他都没什么关系。
但王廷相考虑到夏言、秦德威与霍韬的仇怨,还有刚才许赞支持自己的力度,就只能反霍韬了。
许赞松了口气,王廷相果然发言支持了自己,不然今天可能就会有一个小尴尬。
工部尚书林庭?在众目睽睽下犹豫了一会儿,才开口道:“霍总宪立身肃正,可用以秉持铨政。”
三个第一档次大佬里,两个支持霍韬,一个支持许赞。
幸亏有王廷相在,不然“七卿”里没有人支持许赞就尴尬了。
但在场的人不只是几个大佬,还有很多其他三品官员,以及科道势力。
议论了一圈,大部分人支持许赞,少部分支持霍韬。之所以出现这样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资历问题,霍韬只是正德九年进士,至今才二十二年,就站在了这个顶端位置上。
在场人里都有很多比霍韬还资深的,心情自然十分微妙。
而许赞是弘治九年进士,至今四十年了,绝对的老资格。
虽然霍韬更想吐槽,那夏言是正德十二年的,做官不到二十年都已经入阁了,你们怎么不去说?
第二个原因就是,霍韬出头纯粹靠大礼议站队,是所谓的议礼派功勋人物,但很不讨主流舆论喜欢。
这个时候,很多大臣已经被收拾得不敢直接怼嘉靖皇帝了,但不介意反对一下霍韬啊。
所以现在就形成了这种局面,顶端大佬里支持霍韬的多,三个尚书里两个是支持者。
但整个官员群体里,支持许赞的声音更大。
便有人道:“那就呈奏皇上圣裁!”
又有人驳斥道:“廷推本就是为了公推贤良,如果动辄劳烦皇上,还要廷推做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0/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