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7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0/1309


秦德威反问说:“银子能吃么?银子能穿么?边镇缺的是物资,只给银子有什么大用?
岂不闻最贵的时候,西北边镇粮价暴涨至五两一石,十倍于内地!发多少银子才能填补了边军肚子?”
秦德威懒得继续驳斥蔡学士,又对嘉靖皇帝奏道:“蔡昂空谈误国,请陛下明察。
臣现在有个猜测,蔡昂出于淮安府,亲友或者奴仆必有贩运淮盐者。如果属实,请驱逐蔡昂这等私心误国之人。”
随即秦德威又很厚道的补充了一句:“如果猜测不对,臣甘愿罚俸半年!”
嘉靖皇帝还是没表态,正在想着什么。
秦德威也在暗叹,此时的嘉靖皇帝还可以挽救,虽然性格不行,但他证明自己的心思还是有的。
只是没人能看清历史大势,嘉靖皇帝也始终不得其法而已。
如果穿越到了嘉靖二十一年后,那就真只有神仙才能救回来了。
因为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嘉靖二十一年以后的皇帝,就是一个装睡的人。
嘉靖皇帝性格有极端化因子,情绪上来了就上头,情绪下去了就特别丧,然后就变成修仙皇帝了。
秦德威想来想去,打算再下点猛药,就很严肃的说:
“陛下可曾记得,臣讲过的天数之变?若百年后真有气寒之时,边镇各地必将雪上加霜,到时如何维持?”
以“拨乱反正”为驱动力,“祖宗大义”为名分,再来个“天数”忽悠,不信皇帝还不从!
===第五百五十三章
连锁反应===
秦德威对嘉靖皇帝所说的“预测”不叫预测,很多都是另一个时空历史发生的事实。
明代前期施行开中法时,很多盐商都是山西、陕西人,这些人在通过在边镇屯田,换取在两淮支盐,在南北之间完成财富转移。
开中法被废后,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两淮盐业里,南方人份额越来越大。
再之后,资本雄厚的徽商渐渐成为两淮盐商主体,并聚集在扬州,形成了“扬州盐商”这个历史符号,一直持续到了清代。
在当前嘉靖十六年时,以上所说的势头还在发展过程中。
而秦德威想做的,就是要逆转这个势头,重新让盐业财富继续补贴北方边镇,变成边镇物资。
经过一番激辩,秦德威明显占了上风。
前有太祖高皇帝的“圣意”,后有天数运转的“威慑”,谁能反驳的了?
但还是有些比较客观的人,对技术性问题尚有存疑:“折色法能使太仓年收数十万银两,如果改回开中法,今年种粮肯定来不及了。
所以见效至少需两年,先前盐引也都要处置,期间国库银两开支又不能停,如何是好?”
秦德威毫不客气的说:“杀张延龄!再抄张家!估计抄个几十万两不成问题,不就能弥补这一两年亏空了。”
众人:“......”
恍惚有种错觉,秦德威对抄张家比皇上还积极,一有需要用钱的地方就吵吵抄张家。。
皇上怕被人说贪图张家财富,没抄过张家,
只是一直关押着张延龄不放。
当然大家现在也都知道,皇上弄张家,
主要目的确实也是政治方面的,
为了挟制张太后。
至于京师首富张家的财富......
嘉靖皇帝也愕然望着秦德威,
在所有大臣里,感觉这秦德威是对抄张家最积极的一个,
难道是为了讨好自己?
秦德威很淡定,心底无私天地宽!
现在抄了张家,还能用点在国事上,
要是再过几年,只怕就全踏马的拿去修仙了。
不过任何重大政策的转向或者调整,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决策也不可能是一拍脑袋就做的。
所以在文华殿激辩完,嘉靖皇帝也没有当场表态,
临近午时就各自散了。
众人三三两两的往宫外走,
张学士和秦学士还是一起走,
边走边说。
张学士感到很欣慰,
叹道:“真不容易,
你终于知道做点正事了。”
花花轿子人人抬,
秦德威也很给面子的回应说:“都是老师教导的好。”
张老师好歹已经挂上礼部右侍郎官衔了,
不再是扑街翰林了,
必须给予该有的尊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0/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