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7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2/1309


“秦学士请吧,我等已经领了勘合,沿途有驿站供应,无需多虑。
另外今晚先住在通州,衣物之类的东西,我们现在可以派人去家里取了送到通州。”
李小娘子忽然一脸兴奋的叫道:“带上奴家!带上奴家!”
以当今正常的信息传递效率,京城这边发生的事情,想传到南京也不知什么时候了。
但有些特殊的事情,就一定会有人传。
所以秦德威还在半路上的时候,他当主考官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南京城。
七月二十日,在秦德威的“母校”,也就是江宁县县学,本来是返校聚讲日。
但恰好县衙那边送来消息,说本次南直隶乡试主考官乃是金陵出去的状元秦德威。
整个县学立刻就像是沸水开了锅一样,数十名准备参加乡试的考生只想载歌载舞。
一位已经参加过五次乡试、年过四十的老生员热泪盈眶,振臂高呼:“终于有救了!”
不能怪诸生失态,这年头参加考试最大的优势,就是跟主考官人情熟啊。
上次乡试,南京城两县加起来只有三个人中举,江宁县只有秦德威中举,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概率!
但如果秦德威来当主考,江宁县录取人数怎么也得增加到十倍吧,甚至十几倍也有可能。
假如有五十个江宁县考生,取中十个到十几个,这又是什么概率!
南直隶乡试的整体录取率,百分之四都不到!
此时此刻,又有很多生员围着高长江转,七嘴八舌的簇拥着他说话。
从嘉靖十一年到嘉靖十六年,足足用了五年时间,不知挨了多少顿打,高长江终于实现了一个梦想,在县学当“带头大哥”。
原因只有一个,他和秦姓主考官最熟啊!
有个嘉靖十四年才入学、没见过秦德威的小秀才,对高长江问道:“听说秦前辈为人崇气尚节,品行纯粹,正直无私......”
高长江疑惑的看向说话的后辈小秀才,你这是在说秦德威?
又听这小秀才继续说:“所以秦前辈做了主考,会不会公正严明,并不特意偏向我们这些同乡?”
这问题,其实也问出了在场很多人的心声。
虽说主考官同乡的录取率总是会很神奇的拔高一截,但也保不住有特例。
高长江很享受这种被人拥戴的感觉,不能让大家的希望破灭,便答道:
“你不懂我秦兄弟!我秦兄弟为人确实是......正直,但绝对不是无私!
正所谓规矩不外乎人情,我秦兄弟最擅长拿捏这个度了!”
大家的希望之火重新被点燃,又有人叫道:“高兄手头可有秦学士的文章?借我等抄写揣摩可好?”
众所周知,在考试前,研究主考官文章也是非常有用的复习方式,所以和主考官熟悉的人会非常占便宜。
秦学士的诗词在南京城里到处都是,诗集都被编了好几本了,但还真没听说谁有秦德威的八股文。
高长江听到这个要求,脸色有点为难,也许是他太学渣了,秦德威从来没跟他会过文。
于是高长江就扭头望向身边另一个人,也就是当年仅次于秦德威的万年老二、县学优等生邢一凤。
“一凤啊,你手里有没有秦兄弟的文章?”高长江饱含期待的问道。
当年县学三人组合里,邢一凤是真正学习出色的,也许秦德威与邢一凤之间有过什么秘密交流。
但邢一凤也摇了摇头,苦笑道:“我这里也没有,你也知道,秦板桥从来不跟我们谈论经义文章。”
又有个老生想起什么,诧异的说:“我记得当年秦板桥每次县学月考都是第一,他写过的文章在哪里?”
另一个老生也陷入了回忆,“秦板桥那时确实月月第一,但他从来不公示自己文章,反正每月榜单出来了就是第一。”
众人说着说着,面面相觑,场面不知为何有点尴尬,莫不是发现了不为人知的名人黑历史?
还是那后辈小秀才打破了沉寂,再次问道:“那么秦前辈在学问上,是向着哪边的?”
近年来最热门的学术争论,就是传统的程朱理学和新兴的阳明心学了。
但对考生而言,没什么好争的,主考官倾向于哪边,哪边就是真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2/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