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7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6/1309


负责跟随监视的锦衣卫官校,狐疑的看来看去。
但作为一个“孝子”听到这样消息,秦德威只能痛苦的答道:“忠孝难以两全,如今有王命在身,过家门也不可入。”
两侧人群里有人叫道:“秦状元!尔叔父从小抚育你,将你视为亲生儿子,你本该为全城表率,怎可如此凉薄!”
亦有人叫道:“秦状元!做人不可数典忘祖!须知养恩大于生恩,秦员外实际上相当于你父亲,如今你再发达,也不能忘恩!”
还有人叫道:“这世间能有几个道理大过孝道!若真有紧急公务也就罢了,可那考试又不是今天!”
秦德威似乎被问责的满面羞惭,转头对马车边上的锦衣卫官说:“你看,让本官先回家探亲如何?”
那锦衣卫官皱了皱眉头,尽职尽责的答话道:“不要节外生枝!”
然后又对其他人斥道:“让开路!去贡院!”
人群突然涌了上来,紧紧围住了马车和锦衣卫官校,七嘴八舌的指责起来。
锦衣卫官连连呵斥人群,但毫无用处,场面越发的混乱失控。
秦德威再次请求说:“还是先让本官回家探亲,尔等再我身边继续跟随监视就是。
不然民情若此,本官也只能辞掉主考,回家奉养尊亲了。”
那锦衣卫官暗骂几句,距离考试没几天了,谁敢担责!
这南京人吃饱了撑着吗,为这么点事就正义感爆棚,真是莫名其妙!
想来想去,实在害怕在这里出乱子,只能先改口说:“可以先探亲,但不得脱离我视线,不得背着我与别人说话!”
这是他最后的底线了。
===第五百七十三章
所谓人情===
如果一个现代人看到,乡试主考官秦德威刚下船时的场景,只怕会瞠目结舌难以理解。
甚至会产生疑问,这样大张旗鼓的闹出动静,就不怕被追查和处分吗?
但是在封建皇权社会,人情这种因素与制度律法一样重要。
而且可以说,人情甚至不算是潜规则,它就是一种明规则。
比如说有儿子不准告发父亲、奴仆可以不许告发主人这样的规则,就是人情的体现。
具体到考试,主考官提携几个同乡,没人会觉这算是过错,海瑞这样的人除外。
再具体到这次乡试,希望秦德威去探亲、增加秦德威与本地人接触的机会,是全南京城的集体意志。
正所谓官场不是打打杀杀,更是人情世故。。
就是负责监视秦德威的锦衣卫官校,也不好与全城集体意志对抗。
秦德威所需要注意的就是拿捏好分寸,别太过分就行,也别太公然践踏规则。
比如像原本时空嘉靖四十年的南直隶主考官吴情,就是个反面例子。
众所周知,南直隶乡试录取名额只有一百三十五人,而全南直隶有一百多县,如果平均分配,差不多每县一个名额。
结果吴情这个常州府无锡县的主考官,取中了十三个无锡考生,同时还有一大批常州府考生。
这就引起了巨大公愤,然后朝廷才出台规定,南直隶人不能当南直隶乡试主考。
却说秦德威听说叔父“病重”,向锦衣卫官再三恳求过后,没有去贡院,先回了家探亲。
一路来到武定桥西、秦淮河南岸的秦府。下了车后,在锦衣卫官校的伴随下,继续往里面走。
过了仪门,却见顾娘子站在中路穿堂门里,身边还一群婢女,抱着一大一小两个幼儿。大的两三岁,小的还在襁褓中。
秦德威叹口气,只能对着顾娘子和儿子们挥了挥手。
公事在身,叔父还在“重病”,现在并不是说话和亲热的时候。
然后转向西边,去了叔父所住的院落。又看到在后堂廊下,站了几个来探病的亲友。
秦德威简单扫了几眼,
全是老熟人。
比如外地淮安府的吴承恩,
本地的高长江、邢一凤,
以及秦家门客、来自松江府的何良俊。
还有个王逢元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居然也站在了这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6/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