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8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6/1309


“温前辈乃是有德行的长者,平日里对在下也多有关照。据闻温前辈乃是弘治十五年登科,堪为词臣中最早。”
众人听到秦德威这些没用的寒暄,还是莫名其妙的,不明秦德威目的是什么。
然后秦德威转头看向内阁班位,继续说:“如果在下没有记错,三位阁老的登科时间,应该都晚于温前辈吧?”
夏言、顾鼎臣、严嵩三个大学士,闻言齐齐变了脸色。
顾鼎臣和严嵩都是弘治十八年登科,比温仁和晚了一届,夏言更不用说了,正德十二年的菜鸟,比起资历就是弟中弟。
所以温仁和如果当了礼部尚书,大家都会很别扭。
在嘉靖朝,礼部尚书基本上就是半步内阁的待遇,也可以说是连接内阁与翰苑之间的环节。
而在这个词林官系统,又是十分讲究前后辈的传统,就连大学士排序往往也是按照年科来排,谁最早谁就是第一位首辅。
像夏言这样后来居上的情况,其实是非常规的现象,这也是严嵩与夏言矛盾的根源之一。
严嵩是科举前辈,比夏言早了十多年,但夏言却一直把严嵩当手下看待,严嵩就不服了。
明白了这个背景,就能理解,一个比所有大学士都老资格的人,当了礼部尚书的话,大家为什么都会有别扭感觉。
万一哪天温仁和又凭着礼部尚书入阁,那怎么排顺序?
反正现在内阁大学士们以及秦德威,一起注视着温学士。
感觉凭空多了几许压力,温仁和长叹一声,挥挥手说:“罢了罢了,老夫退出了。”
词臣就是这样残酷,错过了自己所在的时代,没有早早在同代人中脱颖而出,基本就没机会再老来俏了。
不是每个老师都有个学生叫秦德威的。
秦德威再次对温仁和行了个礼,还是很恭敬的说:“温前辈真乃君子也!”
公认的三个备选人,转眼间就剩下一个不在现场的张潮了。
众人想到这里,无数槽点简直在心里滚滚而来!
什么夏首辅丢了机会,什么严阁老放弃了机会,什么秦失其鹿,都是没有的事情!
这只鹿可能始终都在秦的手里,从来就没有失过!
秦德威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什么双雄争霸也是不存在的,以后没准就是三足鼎立了!
===第六百零四章
要有大事发生===
虽然已经“人心所向”,三个备选其实就剩一个了,但还是需要有人一锤定音。
詹事府右庶子兼侍读学士秦德威对众翰林说:“张亭溪公德行纯粹,学问精深,况且已在翰苑养望近三十年!
我认为,张亭溪公应该承受更多重担,最适合推举为大宗伯,诸君对此可有反对旳?”
亭溪就是张潮的号,秦德威问得很有技巧,不是问有没有人赞同,而是问有没有人反对。
反正没人想主动出头,大多数人都是沉默的。
就算有不服秦德威的,理智的衡量了一下战斗力和场面形势后,也果断怂了。
至于翰林词臣以外的大佬,想说点什么也说不上话,毕竟皇帝旨意是让词臣推举人选。
于是秦德威便对掌院翰林学士温仁和道:“既然无人反对,那结果就是词臣公推张亭溪公为礼部尚书,烦请温前辈向皇上奏明。”
今天的朝会加朝议到此全部结束,大臣们如鸟兽散。
众人三三两两议论纷纷的,今天这场朝议,很多地方都让人看不懂,值得探讨的细节实在太多了,忍不住就与熟人讨论起来。
当然最大的谜题就是,严嵩为什么会失了智,今天居然没有准备贺文?
这完全就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智障行为,
甚至都有人开始猜测,严嵩是不是被谁做法魇镇了?
不过暂时没人好意思去直接问严嵩,
因为如今最失魂落魄的人,
莫过于失掉礼部的严阁老了。
在咬咬牙举起了“称宗入庙”大旗后,
严嵩一直负责推进新礼制。
在整个过程当中,他对秦德威可谓是严防死守,
丝毫也不敢放松,重视程度甚至在夏言之上。
一直到大礼告成,似乎一切尘埃落定,
严嵩才放下了心,认为自己已经成功的防住了秦德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6/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