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9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3/1309


秦德威提醒说:“认识那些人的是我,而不是你。你最好清醒一点,不要以为搭几句话,就变成你的人脉了,里面区别大了。”
焦文杰:“......”
随后秦德威领着焦文杰,找到了叔父秦祥,一起用午饭。
席间秦祥又说起大郎的事情,不容置疑的说:“无论如何,大郎必须留在南京!不然你拆掉我这身老骨头好了!”
秦德威也没办法了,只能同意说:“既然叔父离不开大郎,那就听叔父的话。”
秦祥喜滋滋的说:“那就趁着你在南京的机会,赶紧落实馆师人选。”
所谓馆师,就是家塾先生,在别人家教书就叫坐馆。
其后秦祥又看向初次上了饭桌的焦文杰:“焦生或许可以?”
秦德威毫不客气的否决了:“他不行!”
焦文杰不敢插话,只能低头干饭。既然秦学士你认为焦秀才教不了一个五岁幼童,那就当没那本事好了。
然后又听到秦德威解释说:“馆师最好用外地的,以求平衡,让大郎能多接触到其它层面的人。”
秦祥懒得想了,有侄子操心就够了。
秦德威又道:“待我明日去拜访南京礼部湛尚书,请大宗伯出山!”
焦文杰听到这里,猛然抬起头,三观又被冲击了。
那湛若水湛尚书是这几年硕果仅存的学术大师,你秦学士请过来给五岁孩童开蒙,是你秦学士太狂,还是湛尚书太傻?
秦德威很诧异的说:“你又怎么了?”
焦文杰叹口气:“只觉得太浪费,还不如让湛尚书来教我。”
秦祥也觉得太不合适,连声道:“使不得,使不得,怎能让尚书来给大郎当馆师!太折大郎福了!
其实湛尚书也是有弟子的,倒是可以请过来坐馆。有个叫李春芳的来家里拜访过,我看此人就挺不错,身份正合适来当馆师。”
秦德威无语,叔父你的眼光也真够可以的,嫌弃尚书太大,改口又想找个历史上有首辅运道的人?
此时李春芳正沉迷学问,听说学术大师湛若水调到南京后,去年就跑过来拜师学习,人一直就在南京。
秦德威寻思了一下,觉得让李春芳给儿子当老师确实挺合适的。
这是认识了将近十年的老朋友了,还是父亲的同乡同年,从人品到可靠性都不是问题。
如此家里各种大事基本都敲定下来了,秦学士这次南京之行就到了尾声。
嘉靖皇帝确实给了两个月时间,但这两个月是包括在路上的时间,而不是能在南京城呆两个月。
===第六百六十三章
各种消息(求月票)===
感觉各种事情安排的差不多,到了四月中旬时,秦德威就打算出发北上了。
这次他前前后后在家乡南京城里也就呆了十几天,看着时间不多,但真已经是天恩浩荡了。
要知道,对绝大多数大明官员而言,进入仕途意味着卖身给了皇帝,只有致仕或者罢官才能重新回到家乡。
除此之外只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父母去世要回家守制;第二种就是去别处上任时路过家乡;第三种就是京师人或者南京人。
有的时候,在史书上看到有些官员莫名其妙的辞官或者被罢,然后过两年又起复的,没准就是因为此人思乡了。
这次秦德威北上,带上了顾娘子和次子秦国泰,还有一些财产。
最后还是将长子秦国祚留在了南京,不然真怕叔父秦祥想不开有个三长两短的。
然后临走前,秦德威又嘱咐叔父,南京这边的源丰号钱庄以稳为主,暂时不要再扩张了,等京师那边开拓出新路子再说。
为了安全起见,避免半路出现遭遇盗匪的意外,又从魏国公那里借了三十名强壮官军护卫。
这样北上队伍就颇具排面了,连人带物装载了十余艘,相当对得起小权臣的身份。
按照老规矩,还是从龙江关出发。对这段水路秦德威也是来来回回走过好几次了,并不陌生。
不过启程后,还是出了点状况。
秦德威嫌弃船舱里憋闷,坐在船头甲板上一边吹风,一边捏着小茶壶品茗,而前方就是开路的护卫船。
忽然秦德威就看到,前方船里钻出个胸前正五品走兽补子的青年,对着自己招了招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3/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