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9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3/1309


归根结底,原来都是西洋东洋一群土鳖暴发户忽然有了银子闹的!
嘉靖皇帝忍不住对秦德威问道:“你又从何得知这些?”
秦德威含含湖湖的说:“多方印证而已,有些是四夷馆通来的消息,有些是臣在南京时,与夷人打听来的消息。
臣向来关注夷情,故而一直有心搜罗,近乎十年积累,总能多知道些消息。”
对这个解释还是可信的,秦德威给人印象一直就是不喜钻研经义,但特别热衷杂学,对夷务很有兴趣,结果被视为一种名士怪癖。
他仅有的两本着述之一就是西番述略,另一本就是唐诗三百首了。
秦德威赶紧趁热打铁的奏请道:“又见朝中诸公不通夷情,不晓外事,臣不得已才奏请增设日本馆。今日再斗胆毛遂自荐,由臣主持夷务!”
陷入巨大信息流的内阁大学士们登时警醒,狐狸的尾巴还是露出来了!
任你秦德威千言万语,最后总是绕不过一个“夺权”!
===第六百八十七章
不在一个层面===
作为首辅,夏言必须要表态。斟酌了一下后,夏首辅就开口道:“若设专人主持海外夷务,不是不可,从外朝择专官就是。”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外朝那么多衙门,加一个负责夷务的衙门不是不行,从外朝找一个官员负责就是了。
第二层意思是,如果秦德威你想主持海外夷务,那就先退出渊阁,去外朝当坐堂主官去!
渊阁是中枢所在,虽然你秦德威不参预机务,但总不能以渊阁职务同时兼着外朝实职主官。
如果这都可以,那阁老大学士也能兼实职六部尚书,垄断决策和执行了!
夏首辅所言也称得上有理有节,反正不能为秦德威破例。
而秦中堂虽然时常自我吐槽水货大学士,但还是很在意“入直渊阁”这几个字的,哪里又肯退出渊阁?
即便是半步入阁,那也是与普通外朝官员区分明显了,特别是在阁权渐重的政治大趋势下。
所以秦德威立刻辩解说:“夷务多涉及机密,不便为外界所知,设在渊阁处置正好!”
夏言有点鄙弃的说:“夷情说到底也不过小事而已,能有多少机密?不值得设在内廷!”
其实在朝廷高层眼里,夷人海寇什么的,大概与早年间的广西瑶人作乱差不多。
瑶乱前前后后折腾了好几十年,最后不也平息了。也没听说当初为了平息瑶乱,专门在朝廷设个衙门和专官。
时人的这种观念,都在秦德威预料之中,他也只能震耳发聩的说:
“阁老,时代变了!时移则世易,海外夷情与过往截然不同,在今后的大明,海防与塞防必须并重!”
秦德威从入朝以来,在常人眼里彷佛言行风格很极端,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他一直在有目的的强化自己的话语权,为的就是能说出这些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的话,并且说出来还有人听。
如果没有话语权,如果不是魁状元,如果不是嘉靖男儿,如果不是能发现“天道”的人,如果不是对万里之外的安南事件预料精准,他连说这些话的机会都没有。
甚至勉强说出来也没人听,只会被当成疯子。
即便这样,当秦德威说出了真实“历史趋势”时,满殿君臣仍然都不太相信。
秦德威叹口气,又道:“第一,就是银子!银子!银子!周边哪些夷人能有这么多银子?
日本夷人加上佛郎机人,每年能拿出上百万甚至几百万两银子与大明通商,十年是多少?几十年又是多少?
即便禁海绝贡,那也有屡禁不绝的走私!如果几十年间上亿两银子流入大明,那对我大明的影响是什么样的?朝廷诸公可能预想过?
敢问阁老们,这样前所未有的夷务,能以旧日章法应对吗?你们翻遍史书,有过这样往大明输入海量银子的夷情吗?”
几位阁老都不知道该如何答话,感觉与秦德威所思所想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他们完全不明白秦德威想什么。
还有,也不知道这些话是不是秦德威胡编出来,故意危言耸听的。
秦德威没管别人心思,继续说:“第二,事情皆有好坏两面,有钱能使鬼推磨,银子这个东西足以打动人心!
能拿出巨额银子的夷人,若心有歹意,招兵买马、收买内奸,应付起来只怕不比北虏轻松!
何况佛郎机人船坚炮利,在海外大肆攻掠,我大明也不可不防!
二十年前,前兵部尚书汪鋐任广东按察使时,曾于佛郎机人大战过!当时以数倍船只水路夹击,才得以击败十艘佛郎机战船!
就是朝廷拥有如此多能工巧匠,也不得不彷制佛郎机炮!诸位阁老便览史书,请问可曾见过比中原还要船坚炮利的夷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3/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