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1321


不愧是在师团参谋部呆过的高参,小山秀之少佐的想法在五分钟后一一应验。
躲在江岸简陋阵地里的骑兵们一枪未发,就这么看着误入沙洲的日军步兵慌乱的寻找可以抵达江岸的路。
因为距离远,又多少有点居高临下,他们看得很清楚,沙洲距离江岸最近的位置,也绝不会少于十米,有本事,跳过去吧!
“毁灭吧!皮卡丘!”唐副主任喊的口号,让几个原本就已经被日本海陆两军一顿骚操作亮瞎眼的中方军官脑袋差点儿没宕机。
毁灭,他们听得懂,但皮卡丘是个啥玩意儿?难道是因为这些家伙不上不下的卡在沙丘上?
然后,显得有点儿皮?
口号很魔幻,唐副主任可是不光只动口不动手。
随后打出的三颗红色信号弹,是在向全军发出命令,全力攻击。
爆豆一般的枪声响起。
子弹向雨点一般奔涌向沙洲。
把匍匐在沙洲上的小山秀之少佐差点儿没给打哭了。中国人比他想象的还要恶毒。
子弹密度惊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在这个破地方,根本没有任何遮挡物。
绝大部分日军步兵只能匍匐在沙地上,徒劳的用单兵铲挖出一小堆沙子,堆在自己前方。
但那,有个鸟用?挖出的那个坑,是能藏进脑袋呢还是能藏进一只脚?
那一小堆根本无法阻挡子弹的沙子,是不是可以叫做坟头沙?
当然了,训练有素的114师团官兵绝不是吃素的,在匍匐着躲避子弹洪流的同时,他们也发起了自己的反击。
两个步兵中队6个步兵小队拥有着12挺轻机枪和12具掷弹筒,不甘示弱扫出的火舌同样打得藏在树林和灌木丛中的中方阵地上枝叶乱飞。
只是,他们这一次面对的可不是一般的中国军队,实际上可以算作他们的学生,东北军中不光是机枪和轻型火炮都是仿自日本,就连掷弹筒,也都同样装备。
五个骑兵连其实也不过500人,比日军两个步兵中队多不了多少人,但做为精锐中的精锐,三万大军中的机动兵力,其轻火力装备不光是强于中国普通步兵连,同样也是远强于日军步兵。
不光是机枪高达30挺,掷弹筒也多达15具,双方你榴弹打过来我榴弹打过去,炸得双方阵地一片狼藉。
但中方这边有简易工事,日军那边,可是连块石头都没有,一旦弹片飞溅
那,只能听天由命。
地理上的差距,导致根本无法展示自己优秀战术的日军步兵从一开始就处于下风。
但这不是让小山秀之最感觉可怕的,中国人的平射炮和迫击炮、机关炮这会儿还在追着海军马陆的三艘炮艇的干活,那等他们解决完对手以后呢?
回头望望距离自己身后已达百米远正被炸得火光四起的三艘炮艇,日军少佐知道,时间拖得越久,对己方越是不利,等中国人的火炮调转炮口,在沙洲上的近400号人,一个也别想跑。
他必须要赶在海军马陆们被干掉之前找出走出困境的方法。
“通知山本大尉和麻生大尉,请他们来我这里,我们必须尽早离开这个该死的地方。”小山秀之命令通信兵去通知两个步兵中队长。
两个通信兵分别向两个方向快速爬去。
却不知道,这一幕正好落在拿着望远镜观察战场的唐刀眼里。
下了炮舰的这波日军远比36步兵联队那帮喜欢装逼的家伙聪明,军官都没有穿着长筒皮靴戴着白手套,光从衣着上很难判别其身份。
手边放着一杆辽造十三骑步枪的唐刀一直都没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拿着望远镜观察良久,两个日军士兵从一处灌木丛中爬出的身影正好被唐刀看到。
看着他们爬向远方要去找人的样子,唐刀瞬间确定那里藏着日军的指挥官,能有通信兵的,至少是少尉级以上的人物。
郁郁葱葱的灌木丛中土黄色的影子若隐若现,想用步枪攻击,就算是唐刀也没把握。
但幸好,他是最高指挥官。
不用步枪,他一样可以对自己的怀疑目标进行攻击。
“掷弹筒!”
===第227章
太憋屈了(订阅啊月票啊)===
114师团的少佐参谋,前进侦察中队的最高指挥官。
成为此次日本陆军第十军战死的第一名佐官。
就在战斗开始后的两分钟,刚获得自己人生第一次统率权的高级参谋官就死了。
死于日本研制出的这个时代最优秀轻火器之一的掷弹筒。
连续四枚榴弹,在中方最高指挥官唐刀中校的命令下,精准的砸在小山秀之的藏身处,可怜的少佐整个身体被榴弹生生撕扯成三份。
导致其甚至没来得及对整个战斗发出哪怕是一条的军令,如果先前下令全军下艇登陆的命令不算的话。
这绝对是日本第十军成立以来最憋屈的一场战斗,没有之一。
在战斗开始第2分钟就战死最高指挥官这不算什么,日军还算优良的指挥体系让第3步兵中队的山本大尉顺理成章的接过指挥权,日军并没有进入群龙无首慌作一团的境地。
相反,前无去途后无退路的他们表现出了令人吃惊的勇气和战斗意志,没有掩体,他们就用被子弹打死和枪榴弹炸死的同伴尸体垒成掩体。
如果不是小山秀之少佐的尸体被炸成几段已经不堪重用,很有可能某少佐会将他的名字铭刻在日本的战争史上,那将是日本陆军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佐官级人肉沙包。
无论从兵力还是地理位置或是火力优势,日军都不如正在围攻他们的67军五个步兵连,但他们反击的火力依然凶猛,甚至在某一个时间段把中方的火力都给压制住了。
原因很简单,处于优势的一方明显不想死,当前的战况对于他们来说,也根本没有死战决战的必要。
骑兵们也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基本上都是埋着脑袋开枪,也就是在让自己不被子弹击中的同时多射出几颗子弹以增加击中日军的概率。
包括那些打得冒汗的轻机枪射手们,别看他们打得欢实,那也是尽可能快的射出子弹,多一分击中日本鬼子的概率。
300多米外躲藏在草丛中的日本人目标小得可怜,谁敢保证自己瞄半天就能打中他们?有那功夫,不如多打几颗子弹出去。
这就是概率杀人,一旦进入这样的模式,整个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统计,每2300多发子弹才会杀死一名士兵的数据就不那么突兀了。
500多号中方士兵,在超过十分钟的激烈射击模式下,总共射出了大约两万五千发子弹,但其实真正死于子弹的日军,绝不会超过20人,而真正让日军受创的,还得是掷弹筒,十五具掷弹筒,总共投掷出160发榴弹,包括其最高指挥官小山秀之在内,炸死炸伤日军多达30多人。
50余人的伤亡,对于两个步兵中队来说,虽能说得上伤亡惨重,但终究还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其实,因为海军马陆的愚蠢登上绝境沙洲被拥有阵地和火力优势的中国人压着打,也不能算憋屈。
毕竟,那也是有守有攻,战况并没有一面倒,他们冒死躲在以同僚残骸垒成的掩体后的掷弹筒兵,也用疯狂而精准的榴弹让中方最少四个轻机枪火力点彻底哑火。
但,十二挺大正十一年轻机枪在战斗开始后五分钟一一完犊子了是个什么鬼?
不是被中方的掷弹筒给干掉了,而是自己坏了
战后,据及时跳入江中靠着一身好水性成为114师团侦察中队唯一幸存者香取真吾军曹的描述,他们携带的大正十一年机枪在战斗开始后不久就接二连三的发生卡壳等事故,导致他们根本就无法对对岸中国人实施连续型火力压制。
两个步兵中队,在相当长的一段战斗时间内,只能靠打一发就拉一次枪栓的三八式步枪和拥有着三十多挺轻机枪的中国人对射。
那情形,用脚丫子想,都能想得出那个憋屈劲儿。
不然的话,一人在黄浦江中顺流而下游出三十公里最终获救的坚强军曹,在说起这个的时候,怎会流出痛楚的泪水?
最终,日本国内的武器设计专家们,根据大正十一年机枪的自身特点和当时的地理环境,给出了一个解释:114师团该部选择的作战环境,不对。
凑不要脸
面对隶属于陆军本部的砖家们所给的解释,第十军的高层将领们只能用这四个字回敬。
但事实上,日本砖家们真没说错,一语道尽其本质。
因为,为了适应日本陆军基于战斗弹药保障方面的需要,小短腿砖家们可谓是开足了脑洞,研发了大量新技术,使得大正十一年机枪可以机步枪供弹用具通用,意思是步兵的五发弹夹都可以直接在轻机枪上使用。
这其实是很前卫的思想,一箱子弹打开,已经装好的五发弹夹,步兵可以直接拿来用,轻机枪也可以拿来用,这样节约了大量装子弹的时间,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给步兵连续火力支援。
但,这无疑使得机械制造极为复杂。
而实战证明,枪械的结构越简单,可靠性也就相对越高,反之,可靠性则越糟。
如果说把这个时期的机枪做个类人的比喻,战斗民族的DP系列轻机枪就是个大西北糙汉,啥环境都能吃得饱睡得足极少抱怨干活也不怠慢;
日耳曼人的MG系列轻机枪就是个训练有素的军人,军令但有所达,基本都能完成任务;
日本陆军主力装备的大正十一年机枪,就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娇小姐,天冷天热刮个风下个雨,都得闹脾气。
也就是说,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只有在不冷不热、不干不湿的季节,并且在精心擦拭保养以及战斗烈度柔和的理想条件下,故障率才会相对低一些。
而在这个江心洲,本身清晨的雾气就重,再加上不断被榴弹爆炸激起的沙子随风飘扬,恶劣的战斗环境让大正十一年机枪这个娇小姐就这么一一罢工了。
失去了最宝贵的连续火力,抓住战机的中方那边很自然的就把轻机枪和掷弹筒火力对准了唯一有点反击能力的掷弹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13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