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第4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5/1321


如果中国人都这么牛逼,那别说第十军不可能踏上这片土地,华北派遣军这个名词都不一定能有。
干掉这么一拨中国精锐,比干掉数倍于他们的中国人都有用。
这就是属于第6师团的骄傲,一次两次的失败,只是短暂的沮丧,无损他们获取最终胜利的决心。到此刻,他们也想的是如何全歼对面的敌军精锐。
但濑户内利却不这么想,从海军二十几架战机组成的轰炸机群折戟再到步兵旅团在追击的路途上不断被骚扰,中国人都在占便宜,表面上看,似乎都是中国人在挣扎求生道路上的侥幸。
可结合现在第6重炮旅团的结局,濑户内利竟然觉得这似乎都是中国指挥官早就谋算好的,这一系列骚操作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干掉第6重炮旅团。
从一周前,他们就是这么想的。
如果真如他想的那样,对面那位素未谋面的中国指挥官的智慧该有多么惊人?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会按照他手下败将的想法来设计战术?
要是那帮蠢货们能猜到他的想法,那还用他们几个中佐少佐蹲草丛里哔哔吗?那不应该是如厕的地方吗?
濑户内利不得不花费了长达十分钟来说服那几位桀骜不逊的少佐大队长,他是拿主意的人,但一线的具体指挥不都得靠这几位嘛!若是对指挥官阳奉阴违,战术执行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在基层部队呆过七八年的日本陆军中佐太明白其中的道道了。
至于说牛岛满,濑户内利却反而不用那么费劲的报告,已经焦头烂额的少将旅团长阁下这会儿应该正忙着和十八师团的那位研究怎么脱罪吧!
第6重炮旅团近百门重炮可是帝国重器,一旦损失,别说第十军,就是华北派遣军司令部都无法压下这足以令大本营震动的消息。
换句话说,牛岛满基本已经算是靠边站的将军了,或许都等不及淞沪最后的战场结束,他就得说‘八嘎!撒油拉拉!’。
濑户内利的努力有了效果,几位少佐接受了他的意见。
第36步兵旅团目前虽然战损颇大,但跟上来的辎重兵随时可以补充进入一线作战部队,近千辎重兵的加入能回不少血,基本解决了兵力不足的问题。
现有的两个步兵联队六个步兵大队,留下四个被打成半残的,一边补充辎重兵,一边对眼前的中国军队继续保持高压攻势,另外两个则分别向两翼三公里外运动。
相当于以眼前的中国防线为袋口形成一个大口袋,若是中国人的援兵不至,那口袋收拢,当面战场上的中国人一个也跑不掉,若是那支袭击了重炮旅团的中国军队胆大包天敢来,那就一起将他们包围。
一口啃不掉,那就等到天亮慢慢啃。
等迷路陷车的师团炮兵大队的12门山炮抵达,神仙也跑不掉。
当然了,这两个依然保持足够战斗力的步兵大队也承担着警戒任务,就是为了防止又被中国人绕个圈前来偷袭一把。
中国人在夜间犹如鬼魅的手段,濑户内利在前几天已经领教过,这个时候无论如何是不会给唐刀机会了。
都说老天眷顾努力的小孩,布置完这一切的日本陆军中佐无比期待接下来的时间里,能有一个好结果。
但,濑户内利显然忘了一件事,第36步兵旅团的少将、大佐、少佐都被唐刀耍过,他这个中佐何尝不是呢?
唐刀,又怎么可能按照他的想法去打这场仗?
更何况,他濑户内利手里有75山炮有步兵炮,唐刀现在手里也有炮。
大炮!
重炮!
150口径的。
===第466章
无法回鞘的刀===
濑户内利其实已经算是极有前瞻性,他至少猜对了大半。
第36步兵旅团很强,先遣团就算拼尽全力,也绝不会是他们的对手,但唐刀也不会因为对手强悍就会轻易丢弃阻击阵地上的中国官兵,他一定会回援。
‘不抛弃、不放弃’是中国之军的魂魄,深受此精神影响的唐刀或许注定成为不了那种‘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名将。
但那又有什么关系,他是唐刀,只会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做这个为国家民族有用的事情。
能不能成所谓名将,并不在唐刀的考虑。
他焦虑的,只在眼前。
当第十八师团护卫第6重炮旅团的步兵联队调离,第6重炮旅团的命运其实已经注定,唐刀有足够信心,冲破不过数百日军步兵的防线。
获得提前一周就已经落子的胜利并不在唐刀焦虑的范畴,他焦虑甚至不止是被他丢在数公里外和第36步兵旅团对阵的千余人。
第36步兵旅团或许暂时冲不破那道阻击防线,但他们拥有足够的兵力和重火力,等到太阳升起,阵地一览无遗的时候,别说赵、周二人那千把号人,就是他率全军主力回援,也是飞蛾扑火一般的结局。
因为,在不远处,还有第18师团,日军有足够的援军,天上还会有日军的战机。
最要命的是,到这里,他已经没有足够的战术机动空间,日军只需要再抽出一个步兵联队,就可以将他这3000号人马围死在这片湿润的旷野里。
而嘉善国防线上的三个步兵师,利用国防工事抵抗日军一个步兵师团和一个重炮旅团的狂轰乱炸,早已伤亡惨重精疲力竭,如果不是湘军师利用其‘湘蛮子’的可怕意志一次又一次夜袭,使得连吃几次大亏的日军投鼠忌器每到夜间就远离战场,防线其实也早就被攻破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5/13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