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似水流年第27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17/3406


老董,“反正我通知你了,你爱干不干!“
“哦,对了!后勤老陈心脏搭桥,后勤那边你也盯着点。”
齐磊,““
嘟嘟嘟嘟,手机里就只剩下忙音了。
齐磊有点哭笑不得,倒是没觉得多委屈,给他安排这么多活儿。
都是和老董闹着玩的,多大点事儿啊!现在对齐磊来说,在学校里再怎么忙活都是一种放松,起码不用勾心斗角。
而且,对于老董他们忙着做总结这个行为,齐磊反而没来由的有点高兴。
可别觉得这是形式主义,或者兴师动众,事儿都过去了,还总结个屁。
实际上,这是好事儿,非常好的好事儿。
啥叫中国速度?这就叫中国速度!
啥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1978年刊登在光明日报上的评论员文章,从中我们总结出一句可能是几十年间,对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至理名言:实践出真知。
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意味着什么。
更不知道,它代表了这个国家的速度、制度,以及思维方式。
说直白点,改革开放一部分是借鉴了西方的发展经验,但不是完全照搬。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使得我们注定无法完全按照西方逻辑生存。
于是,另一部分的发展思路从哪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呗!
可是,摸着石头过河,还要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摸不准怎么办?没人敢下河怎么办?以及万一走错了,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给出了答案。
这句话,给我们的发展注入了最底层的逻辑和活力。
让大伙儿有了“做了再说”的底气,有了“错了就改”的勇气,更有了“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的能力。
可别小看了这几点,放眼古今,全世界的政权和政治体制,几乎都不具备这种随着时间而灵活变通的能力,更不具备敢于承认做错了的勇气。
这对一个国家,尤其是高速发展、瞬息万变的国家来说,是最难能可贵的品质。
举个例子,干万级别的城市,因为一场流行病毒封起来,生产、生活都按下了暂停键。放眼人类史,
你也找不到先例,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而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不但没有先例,而且谁也不敢保证这么做之后,能不能成功,还有要封多久的问题。
这些都是未知数,怎么办?
那就先做了再说!
然后,你就看到了中国人的实践能力,向全世界展现了一场,从头到尾没有任何经验,却无比精准的千万人级别的社会模型。
而其它国家,即便是全程现场直播,把作业本都怼到你脸上了,你都抄不去,甚至是根本不敢抄。
因为他没有这么灵活的应变能力,更没有人敢为这场千万级的静止城市承担责任。
有人说,别人学不去是没有中国的制造业能力,也没有中国的物资供给能力,更没有中国人的对丫情的重视程度。
扯淡,都是借口!
别人就不说了,米国人的购买能力、发达的运输网络、全世界养着他一个国家的霸道,振臂一乎,我要物资,要粮食,要支援,谁敢不给他?
背靠枫叶、欧洲和傻奥三大后院,他没这个抗丫能力?
至于国民重视度,那就更扯了。老百姓重视与否取,决于政府的宣传和重视度。政府有一百种方法让老百姓动起来,只不过他们不往那个方向引导罢了。
还有说米国人没存款,封家里就没饭吃的。
呵呵,这个时候,怎么不说米国人比中国人有钱了?中国老百姓都扛得住,他们怎么就扛不住呢?
退一万步说,就算扛不住,那每个星期按人头发钱,上千米元的发都没问题,发点生活物资发不了吗?
根本原因还是,谁来承担这个责任,谁来面对选票压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17/34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