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你大 叫我哥哥就行第12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3/3150


他很有些失控:“我骂自己,都骂不得?!”
众皆不言。
车队穿行衡阳郡,继续前行。
日照郡镇抚使田安泰,也亲自迎在路边,但身边只有两个随从,并未兴师动众。
甚至于都未拦路,只是在路边高声说了几句祝贺的喜庆话。
姜望和重玄遵都出面答谢了。
有意思的是,陪同田安泰等待的其中一个随从,正是现任青羊镇镇长独孤小。
由此可见,田安泰倒也并不是不学无术之人。他自上任以来,对日照郡的治理也是有目共睹,并不比谁差了。甚至于隐隐是三郡中发展得最好的一个。
或许只因为他是田安平的哥哥,才被人寄予太多不该给他的厚望。因而才显得平庸。
对于这位田氏贵子,曹皆的态度倒是很和蔼,还特意下车与他说了几句。
今日的青羊镇固然张灯结彩,贺封主观河台夺魁,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曹皆也玩笑问要不要去青羊镇稍稍歇脚,姜望赶紧拒绝了。
事有轻重缓急,人亦贵在自知。
很多人就毁在“不自知”上。
阳地三郡里,高少陵所在的赤尾郡,根本不在归国队伍前行的路上。他也只让人送了一封贺书,递于半途,分寸亦是拿捏得很好。
诚然静海高氏被很多人视为暴发户,底蕴修养都让人看轻。但高少陵毕竟已是静海高最拿得出手的人才了,也须差不到哪里去。
事实上车队离开阳地之后,姜望才慢慢感受出更多的不同来。
虽说阳地已经归化,现在已是齐土。但毕竟那么多年的历史,无法彻底抹去,与以前的齐地,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定遥、阳山、凤仙、苍术、抱龙
一路走过去,齐地百姓都热情地挤在路边,欢呼雀跃。只有喜悦,并无怯懦畏惧。
当地兵卒都是分守道路两边,维持秩序,没谁来拦车驾。当地官员更也是只一两个作为代表到场祝贺,当地郡守的贺表,都是直接往临淄递。本也不需阿谀什么。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只需看它的国民是否自信。
真正齐人的气质,阳地百姓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养成,而那并不是他们的过错。
国如此,百姓才能如此。
当然,若是一直在黄以行那样的人治理下,也许风气难除。
姜望忽然想到
曹皆这样好脾气的人,突然发火,是不是就因为如此?
移风易俗,非是三两日之功。
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
围绕着载誉归来的国之天骄,不少齐地女子都勇敢地表露好感。
一路上抛花掷果,热情大方。
什么香囊丝巾,也都大胆地往车上扔。
毕竟是风雅事,维持秩序的士卒,也不会拦这些。
而只拿了第二的重玄遵,车驾竟然比拿了魁首的姜望要满!
重玄胜和十四在车队进入齐境后,就已经下车,回到观礼队伍中的车驾上。所以也不存在其它因素的影响
一定是齐人太善良,对失败者也不吝宽慰!
===第八章
太庙献礼===
当三百里临淄城出现在视野中时,整个归齐的队伍都肃然。
轮值京畿之地的斩雨军,出城五里相迎。
这自是极高的礼遇。
大齐九卒,天下之精锐。
而劲军悍卒列队于此,刀枪高竖如林。
“这是凯旋之礼。”重玄遵如是说。
姜望点点头,表示知晓。
此时他们骑着高头大马,两骑并行,一队天覆军士卒在前开路,一队士卒在后拱卫。
随行的观礼队伍,早在靠近临淄前,就已经散开,各回自家,不能在此时与出征队伍同行。
官道上洒着零落的花瓣,火红的“焰照”踏于其上,像是鲜花在燃烧。
洁白的“雪夜”,则似花上飘云。
斩雨军士卒立在官道两侧,各举刀枪,面容严肃。
姜望和重玄遵,就在这刀枪与鲜花之路前行。
这是战士的荣耀之路,这是来自袍泽的敬意。
观河台上展旗,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一扫多年郁气!
为这魁名,多少人生死相搏。为这魁名,多少人死难瞑目。
堂堂大齐军神的亲传弟子,也因为不能接受错失魁名,导致战死万妖之门后。
多少人为此奋进。
齐国要有与国力匹配的地位,要有与地位相符的荣耀,要让全天下都看到、知道,齐国是毋庸置疑的霸主国,是这天底下最伟大最强盛的帝国之一!
紫微中天太皇旗,飘扬在古老的观河台,与那些历史中的伟大帝国并立
就在此届了。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无非为此刻。
出征队伍行过这漫长而肃穆的五里长路,一路无声,终于来到雄阔伟大的临淄城下。
去时归时,都在“礼”字门。
出有“礼”,归有“礼”。
焰照和雪夜踏过巨大的城门,仿佛陡然进入了一个喧嚣世界!
街道两旁等待已久的、拥挤的临淄百姓,齐齐发出欢呼喝彩之声。
“威!”
“威!”
“威!”
人们面红耳赤,兴高采烈。
维持秩序的士卒,在一浪一浪涌动的人潮中,看起来并不牢靠,有些摇摇欲坠的感觉。
骑在高头大马上,青衫佩剑的姜望,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全是黑压压的人群。
无数人踮起脚尖来看他。
每一张面孔,都在对着他欢呼,都为他疯狂。
这一路行来,他已经受到了齐地百姓热情的欢迎。而现在,这个伟大国家,彻底向他张开了怀抱!
“姜望!”
“姜望!”
“姜望!”
呼声动天。
是他为齐国摘回了魁名。
是他击败了一个个天骄强敌,把大齐的旗帜,插在观河台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3/31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