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的餐桌第2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4/598


现在的人已经没有那个耐心,愿意花那么多的时间耕田,总觉得自己努力了,却享受不到成果,亏得慌。”
“如果人人都觉得亏得慌,以后那里还会有好东西面世呢?”
“说得不错,这就是人心不古这四个字出现的原因。”
“哥哥,我们多弄一些牦牛回来吧,不会耕田,可是它们的肉好吃啊。”
“好啊,那就多弄一些牦牛回来,我给你们做一些牦牛肉干吃,那东西才是闲暇时间用来磨牙的好东西。”
于是,在全家人吃上牛肉面之前,他们就已经决定购买一百头牦牛回来,全部制作成肉干,在大唐,零食的价格昂贵,应该有很大的赚头。
娜哈得到了很大一碗牛肉面,是用一根面拉扯成的长面条,上面还放了不少切成片的牛腱子肉,撒上芫荽之后,娜哈就趴在桌子上吸着吃那根面条,中间,她没有咬断的意思。
刘义穿着一件淡青色的飘逸绸衫,只是绸衫背后还绣着“青盐”两个大字,就把飘逸的感觉完全给破坏掉了。
青盐是人家吐谷浑的特产,据说,人家有一座很大很大的咸水湖,每到日头猛烈季节,吐谷浑人就带着羊皮口袋去大湖边上捡拾青盐。
这种盐是自然凝结成的,颜色与大湖的颜色相当,故名青盐。
不过这东西可不是吃的盐巴,因为一般人根本就吃不起,豪奢的人家用青盐来漱口,久而久之,这种盐因为价格问题,就成了卫生用品,而不是食用品。
从刘义身穿的长衫就能看出来,这种盐真的很贵。
他身上的绸衫是吐谷浑商人,感谢他引见晋昌坊里长云初的见面礼。
一百头牛,四百贯的大生意,不容这些吐谷浑人不重视。
吐谷浑人没有穿皮袄,身上也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味道,相反,他们唐化严重,不仅仅说一口流利的长安话,就连衣着,礼仪也跟唐人别无二致。
“我听说,你们吐谷浑人这些年一直在跟吐蕃人打仗,战况如何,打赢了吗?”
“尊敬的里长,吐谷浑勇士能征善战,岂能是那些高山上下来的野虏能比的,每一年,我们吐谷浑人都会收获很多野虏的头颅,并把野虏的头盖骨制作成酒器,如今,这样的酒器,在我吐谷浑国内非常的盛行。
如果年轻的里长,也喜欢野虏的头盖骨制作的酒碗,回去之后就给里长送来。”
云初笑着抚胸礼感谢,吩咐崔氏给客人上茶。
三个吐谷浑人品尝了云家的茶叶,就交换了一个眼色,其中一个年长的吐谷浑商贾道:“这样的茶叶,府上还有很多吗?”
云初摇摇头道:“因为太珍贵了,所以不多。”
“如果用青盐交换,一斤换一斤可行?”
云初摇摇头道:“不可行,另外,我大唐施行的是”榷盐法“,想要贩卖盐,必须从官府手中进,私人卖盐是要被囚四年的。”
“那么,用牛换取呢?”
云初点点头道:“一斤茶叶一头牛的价格你们满意吗?”
吐谷浑商人并不恼怒,而是摇头道:“不满意。”
云初叹口气道:“你们的军队已经在节节败退,导致你们不得不把这些在高原上饲养的牦牛拉到长安来售卖。
到了这个时候,你们为何还要硬撑呢,这几日长安烈日炎炎,那些经受不住这种闷热潮湿天气的牦牛,应该已经死了很多吧?”
(本章完)
===第十六章定居长安的吐谷浑人===
一个国家好不好,很容易从商业活动中发现端倪。
牦牛对于吐谷浑人来说,绝对不仅仅是一头牲畜那么简单。
牦牛对他们来说更像是家人,吐谷浑人会取牦牛的奶,牦牛的毛,牦牛的粪便,却很少出现杀牦牛吃肉的现象,很多牦牛都是自然老死,或者病死,不到生死存亡之际,吐谷浑人是不会把视若珍宝的牦牛杀掉吃肉,或者售卖的。
据云初所知,这一习俗甚至一直延伸到了,他那个国度的五十年代。
直到六十年代开始,人们就有什么吃什么了,这才打破了牦牛一般会自然死亡的神话。
再然后,人们品尝到牦牛的滋味之后,这东西就开始在西北高原上大量地养殖,最终成为了餐桌上的一道菜。
所以,吐谷浑人如此大批量地售卖牦牛,这本身是不正常的,以前,长安市上也有少量的牦牛售卖,只是那些牦牛都是托运着货物抵达长安,抱着货到地头死的精神,这些牦牛会被宰杀吃肉。
现在,云初轻易地就能购买到一百头牦牛,这说明,吐谷浑已经没有足够多的草场,养活这么多的牦牛了。
而且,他们一定非常需要得到大唐的一些物资,来支持自己的王继续跟吐蕃人干架。
“要不,你们换点别的吧,我觉得你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茶叶这种消耗品,你看,我这里有非常好的铁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4/5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