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执教皇马开始第15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60/2148


那为什么要限制外援?
答案很简单,就是保护本土球员。
可另一方面,包括英超、西甲、德甲和意甲在内,四大联赛在过去十年,一直都致力于全球化,他们仗着自己是世界职业足球的核心,就想要到全世界去大肆输出,获取利益。
所以,过去这些年,英超的海外版权比重正在不断攀升,甚至已经超过本土市场。
这还只是直播版权,如果算上商业赞助等方面,英超现在的繁荣就是靠庞大的全球市场在支撑,没有了全球市场,英超的繁荣就不复存在。
西甲、意甲和德甲等联赛也基本都是如此,尤其是头部的豪门球队。
这就出现了一种很有趣的矛盾。
一方面,你说英超是英国的英超,要限制甚至拒绝外籍球员;但另一方面,你又拼命想要把英超推广到全世界,想要到全世界去赚取钞票。
这不是很矛盾吗?
泰晤士报用很大篇幅去分析高深的这番话里的逻辑,认为这也是可以成立的。
因为如果都是本土球员,甚至都是本土教练,那英超的比赛不会像现在这般精彩,英超的技战术水平不会发展得这么快。
所以外籍教练和外援,对英超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
那本土球员怎么办?
“事实上,高深给出了答案,他认为英国就应该大力发展青训,加大培养年轻球员的力度,让更多优秀的年轻球员去跟高水平的外援竞争,进而提高英格兰本土球员的实力水平,这样国家队的水平也会跟着提升。”
泰晤士报认为,高深的想法更加市场化,才是未来英超、英格兰足球和全球化趋势的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路线。
“进一步限制外援名额,进一步打压外援,到头来只会闭门造车,得不偿失。”
泰晤士报还根据高深的这番话,深入地剖析了英格兰过去这些年在青训方面的投入,尤其是英足总。
要知道,每年英超的一大笔收入,都会划出一部分给英冠等低级别联赛,一部分给青训,还有一部分给社区,这些都在英超的支付账单里的。
那么英足总把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这些年来,英超每年看似都涌现出不少的年轻球员,但真正有几个能够成才的?
四年前的沃尔科特横空出世,多少人对他寄以厚望,可四年过去了,现在的小老虎还有四年前的风光吗?
都已经被自己的室友加雷斯·贝尔彻底压下去了好吧?
“高深说得一点都没有错,英格兰的足球水平要提升,一方面就是要靠市场化和竞争,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大青训投入力度。”
泰晤士报剖析,德国最近两届大赛,之前零六年是本土,那就不说了,这一届南非世界杯,涌现出了托马斯·穆勒和托尼·克罗斯等一批年轻的才华横溢的新秀,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这一批球员恰恰就是德国青训改革后的成果。
九十年代,连续大赛折戟,德国以贝肯鲍尔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德国足球的症结,下大力气改革青训,加大投入力度,这就形成了最近两三年来,德国年轻球员开始涌现的大好局面。
这是偶然吗?
……
但也同样是在泰晤士报,也同样有媒体人撰文反击高深,认为他是站在外籍教练的角度,站在外援的角度来看待这個问题,一点都不客观。
为啥?
因为年轻球员是需要培养,需要比赛锻炼的。
但现在的英超过多被外援所占据,年轻的本土球员根本就得不到机会。
当所有的英超球队都习惯了从全世界去引援,那请问,英格兰辛辛苦苦培养的出来的球员,拿什么去跟全世界最好的同龄人竞争?
答案是,争不过的!
这就好像让一支国家队去跟一支俱乐部球队打比赛,整体来说,国家队根本打不过。
为啥?
因为选材范围的限制,导致国家队注定在某些位置上缺乏竞争力。
同样的道理,如果不对英超外援名额加以限制的话,甚至,如果放宽了外援限制,那英超就会成当年的意甲那样,被疯狂涌入的外援所垄断,最后严重挤压本土年轻球员。
“甚至,更严重更具破坏性的是,所有的俱乐部都会倾向于买人,而不是培养。”
“前者更加省心省力,风险也更低,后者更为费心费力,风险却更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60/21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