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执教皇马开始第2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9/2148


萨基是露着一个大光头,穿着黑色西装白色衬衫,巴尔达诺则是微卷的大背头,穿着深蓝色西装,里面是一条浅蓝色衬衫。
高深等人推门进来时,两人不知道正在讨论着什么,话题在他们开门的瞬间戛然而止。
“嘿,高!”
萨基看到高深三人时,顿时哈哈笑着站起来打招呼。
相比之下,巴尔达诺就显得比较委婉了。
这也能够看出两位前辈不同的性格。
弗洛伦蒂诺则是客气地向高深介绍了两位足坛前辈,以及自己的私人助理曼努埃尔·雷东多,后者让高深多留意了一下,但很快就确认,他跟皇马名宿没什么关系。
高深一直都挺好奇,弗洛伦蒂诺为什么要请他吃饭,但一直到分主客坐下来后,始终都没有答案,弗洛伦蒂诺也没有主导场面的意思,反而让话题很自然就落到了皇马身上。
最近一段时间的皇马确实很有话题性,尤其是高深。
但名帅们最关注的问题,反而不是球队的技战术层面,而是高深对更衣室的管理和激励。
他们都认为,这是高深到目前为止做得最好的地方,甚至无可挑剔。
执教皇马这两个多月来,高深其实犯过不少错误,有些是被对手逼得,有些是自己不经意的,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萨基、巴尔达诺和布特拉格诺在旁边都看得更加清楚。
如果单纯从执教来看,高深其实还很稚嫩。
在两位大师面前,高深其实很难有班门弄斧的机会,他更多是聆听,偶尔回答一下他们的提问,例如他就毫不讳言自己受萨基影响很深,包括在训练中用影子训练法。
萨基则是给出了不少的提点和意见,例如他的一些独特的训练方式。
“其实,你执教皇马的这次经历,跟我当年真的很像。”
萨基就像是个天然的演说家,什么事情都能侃侃而谈,而他对高深很感兴趣。
或许是因为他所说的,两人都有一段非常类似的经历。
在意大利足坛,萨基有一个绰号,叫做乡巴佬。
顾名思义,他是从乡下小镇出来的,从小到大有三个理想:导演、编剧和足球教练。
很幸运,他没当成导演和编剧,成为了一名主教练。
他其实没什么足球天赋,成年后在父亲的鞋厂里干销售,这练就了他的口才,在他的家乡有一支球队叫卢科,以他当时的实力,根本不足以加盟这支球队,但他机缘巧合地成为了这支“强队”的主教练。
当年他二十六岁。
而球队里的球员年龄普遍都比他大,例如门将是二十九岁,前锋是三十二岁。
但跟高深首次执教就大放异彩不同,萨基的处子秀并不理想,也完全看不出任何天分。
“我当时为荷兰的全攻全守着迷,也喜欢皇马和巴西的足球,我喜欢研究和思考,我想要弄懂他们的球员在球场上到底是怎么踢球的,整支球队是怎么运转起来的,这是一个动态系统,非常值得研究。”
现在很多人都说,萨基当年的理念很超前,但他认为,当时在意大利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讨论。
六十年代,AC米兰在瑞典人利德霍尔姆的执教下,在欧洲足坛取得了骄人战绩,进而带动了整个意大利足球战术的变革,让自由人成为了标准配置。
到了八十年代,几乎整个意甲都是踢自由人。
尤文图斯在欧冠决赛中输给了汉堡,这引发了当时意大利足坛对自由人战术的反思,尽管老妇人很快又在海瑟尔夺冠,但终究难以抵挡这股浪潮。
将自由人战术在意甲发扬光大的利德霍尔姆率先求变,他在罗马开始采取一种混合型的区域防守,但当时的萨基就认为,这不是一种好办法。
利德霍尔姆的罗马看似采取区域防守,但球员实际上还是在自己的防区进行盯人。
萨基认为,这是因为利德霍尔姆不愿意完全放弃自由人和人盯人。
所以,他在接过利德霍尔姆的AC米兰帅位后,彻底掀起了一场革命,这就是后来很多人都津津乐道的米兰王朝时代。
“孩子,你要知道,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支球队,或者一个人,其实都是有他独特性格的,我们意大利有一种失败主义情结,我们习惯于软弱,例如布雷拉就说,我们因为饮食的习惯,身体比别人差,只能采取防守的战术。”
“但我年轻的时候,跟我的父亲去过很多国家,我不认同这种观点,甚至我们在其他体育领域都做得比其他国家出色,凭什么说我们身体就不如人家?”
“真正的问题出在这里。”萨基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示意是精神出了问题。
“性格上的懒惰,守成的心态,束缚了我们,让我们不愿意去改变自己。”
萨基这番话固然是在说意大利当时的足球氛围,但又何尝不是在说现在的皇马,甚至高深还联想到了自己祖国的足球。
“在我的足球理念里,伟大是一种超越奖杯和奖牌的东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9/21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