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898


第298章
北伐
  正月初一,辰时【上午九点】,南京明孝陵下鼓号齐鸣,陈鸣汇同手下诸文武,从下马坊步行走过陵墓神道进到享殿,用一篇充满杀气的祭文和一百二十五颗象征满清入关一百二十五年的满蒙真鞑的脑袋,祭奠朱元璋这位沉睡在紫金山南麓的大明开国皇帝。
  江南的冬天也下了一场雪,给南京裹上了一层银装。晨光初现时,白雪蒙上了一层夺目的金光。
  上万复汉军士兵警戎左右,军力部署从年前半个月就已经开始了,周遭山林都被复汉军士兵一次次的拉网巡查,要务必保证祭拜大典安全无失。而事实上正月初一的明孝陵祭拜大典,从头到尾也确实毫无意外发生。
  在复汉军就将打回湖广的前期,陈鸣酝酿了这次规模浩大的祭奠,这是他蓄谋已久的行动,整个江南都有耳闻,陈鸣用这次大祭第一次向全天下彰明了自己的‘野心’,同时也让满清‘明白’他下一步的打算。
  “……赵宋末造,代于蒙古,神州陆沉,几及百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不幸季室俶扰,国力罢疲,满清乘间,窃据中夏。嗟我邦人,诸父兄弟,迭起迭仆,至于一百二十有五年……”
  这是当年孙大炮祭奠明孝陵祭文中的一段,陈鸣那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历史水准,要他通篇记下全文是不可能的,他能记着的就是其中最出彩的一部分。这篇祭文是秘书处的人写的,陈鸣把自己还记得的这一段直接写了出来,然后吩咐秘书处的人在撰写祭文的时候,务必要给加上。还有“春雷动地,千年之醉梦惊回;旭日当空,万里之妖氛尽扫!”1911年山西独立《讨满檄文》中的一句,陈鸣也记得。那么多的《讨满檄文》,他能记得的也就这么几句,全要用上。
  这篇祭文一经发出,立刻就被复汉军传檄江南各个地方,一时间江南这片人文荟萃之地,万千读书人乃至更多出十倍、百倍的百姓,私下里谈论的都是这篇杀气腾腾的檄文——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这是当年朱元璋北伐讨元檄文中的一句话,现在被陈鸣重新唱响中国。要重振汉家雄风,复汉官威仪,恭承天命,罔敢自安!
  江南百姓多的是识文断字的,这话表述的是什么意思,人人心里都清楚。
  很多人联想到陈鸣在苏北大战获胜之后,立刻兵扫江南,苏州、杭州,天堂财富之地尽被复汉军攻取,位高权重的浙江巡抚和杭州将军成为了复汉军赫赫声名下的又两个祭品。复汉军现今于南路已再无威胁,浙江清军也好,龟缩在松江府的清军也罢,都只有复汉军去欺负他们的份儿,而没有他们来招惹复汉军的份儿。那么现在陈鸣发出这篇祭文他的意思又是什么呢?
  北伐!只有北伐。
  这篇檄文被很多人拿来与当年朱元璋大军北伐时候的讨元檄文相提并论。
  不仅是诸多的读书人想到了‘北伐’两个字,满清的官员们看到这篇杀气腾腾的祭文后也纷纷想到了北伐。正月初八的时候,陈鸣接到暗营的快报,黄河对岸的海州,大大小小六个当地豪强大户秘密联系了他们,向复汉军表示了输诚。
  哈哈,金风未动蝉先觉,暗送无常死不知!
  这句话用来形容海州那六个豪强大户并不恰当,但总有那么三分意思。陈鸣拿到消息后首先得意于复汉军声势的强大,地方豪强大户这可是复汉军的死对头啊,复汉军的政府下乡政策让他们跟士绅乡绅地主阶层有着化解不开的矛盾,他们对于复汉军从来都不是想不想抵抗的问题,而是敢不敢抵抗的问题。每一家每一户地主豪强,士绅乡绅,面对复汉军的时候都是心里面想反抗的,只是很多人不敢罢了。这还是第一次有地方大户主动输诚的呢,只是一个北伐的‘风声’传扬起来,海州之地一下子就来了六家。显然,复汉军的‘声望’比之前时候已经大出了许多许多了。
  而且这也证明了陈鸣之前的预测,士绅地主阶级就是软骨头,当发现自己头上就悬挂着杀人的刀子的时候,他们果断的就会跪下。眼前这一幕,不就是如此?当年满清入关的时候,不也是如此?
  可惜这六家豪强大户底子都不怎么干净,陈鸣丢下暗营后续送到的这六户人家的调查报告,拿起毛笔在六个名字上划了两个圈,圈了两个姓氏。“保住这两家就行了,剩下的四家也该遭报应了。”天道有昭彰,人不报我自报。陈鸣说话的声音很温平,但话语中的意思是寒冬一样的冰冷。
  这是要让暗营故意露出行踪,好把海州这六家人与复汉军的联系暴漏给海州的粘杆处和满清官府知道的意思,这种事情看似让复汉军丢掉了一颗很不错的棋子,却能更加深清军方面认为的复汉军要‘北伐’的印象,另外地方豪族大户投靠复汉军这还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回,宣扬开来后也能为满清的困局‘雪上加霜’。
  与陈鸣能得到的利益相比,区区四家地方豪族的力量算的了什么?复汉军如果全力北上,打到北京陈鸣不敢说,杀入山东杀进河北是完全不在话下。海州,那是陈鸣嘴边的肥肉。
  时间到了正月十五,浙江地区的复汉军首先开始北返。自从去年冬天大军横扫苏杭,招兵处在苏北招募的新兵又组成了四十个新兵营,控制了杭州湾的复汉军年前年后一个多月时间里与福建的海陆义军做了大小十多次交易,收拢了上百万斤硫磺,还有葡萄牙人送来的四千桶成品火药,那一桶就是100磅。
  路易士是坐着同安梭船来到杭州湾的。欧洲人的帆船在杭州湾不仅打眼,而且冬季里没风,帆船根本无法北上。
  复汉军的后勤部队从两万来人激增到三万多人,大大小小的漕船、沙船、货船收集了三千多艘,整支复汉军的人力高达10万。这个数字让陈鸣都意想不到。赢得了苏北之战后复汉军猛烈地扩张和火药上的富裕,不知道多少个夜里让他都产生了立足江南也未尝不可的念头。但最后陈鸣还是选择了杀回湖广,原计划不动摇。
  他在祭奠明孝陵的祭文上勾连朱元璋当年的北伐檄文,传出大军来年北伐的消息,当然是有意为之,为的就是让清军产生误判,迷惑清军,战略上误导清军。
  虽然江南的大军溯江而上,要杀到湖广还是要用不短的时间的,但清军如果认真的来防备复汉军从江南的北伐,在山东一代囤积重兵和军需,那必然会牵动其华北战场的兵力布置,一定程度上就减轻根据地的军事压力。如此,复汉军溯江而上进攻湖广之前,根据地也当会有余力对湖北进行一次进攻的。
  陈鸣接下来还会不动声色的继续调回苏杭一带的兵力,另一边派遣部队分头增援九江和安庆两地,继续做出一副巩固‘战略重地’,好令大军放心出击的样子来。于是南京一带船只云集,开春后九江的水师第二营也该成军了,让他们先期扫荡湖北江面。只要清军认定陈鸣要大举北伐,这些举动都可以有充足的解释——巩固‘战略重地’。
  ……
  杭州湾,一艘中国式同安梭船慢慢离开了海岸。船头甲板上,路易士·保罗·里贝罗遥望着杭州城方向,目光中充满了不舍。那可真是一座富裕的城市啊,即便战火凌乱,无数百姓逃离了城市,杭州城剩余的人口密度也路易士垂涎不已。
  中国真是一个巨大的国家,比奥斯曼帝国还要巨大,比奥斯曼帝国更加富裕,人口更比奥斯曼人多出许多。但是鞑靼政府对于西方国家的贸易商人也实在太警惕了。如果中国能够完全敞开自己的海岸线,那真是上帝的祝福。
  短短几个月,人已经瘦的变了形的费尔南德斯,这一刻跪倒在船头,背着东方升起的太阳,向着西方虔诚的祈祷着。上帝知道在他被俘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的恐惧,多么的绝望,跟随他一起来到中路战场的九名葡萄牙军人,两个人在战乱中死亡,八个人被俘,其中有一个是重伤员,被流弹打中了腹部。而俘虏他们的复汉军士兵毫无仁慈的用刺刀当场捅死了玛尼芬达。
  那胸膛哧溅的鲜血染红了那名中国人的裤腿,费尔南德斯至今还铭记着那名复汉军士兵冷酷的面容,他杀的似乎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只鸡。
  作为外国人,费尔南德斯等七名葡萄牙战俘被复汉军士兵一级一级的交到了他们军队的高层军官手中,结果那些野蛮的造反者们,以为自己等人知道多少的秘密,一次次的刑讯逼问,费尔南德斯第一次尝到了水刑的滋味,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贴加官,那种恐怖的滋味想一想就令他整个人颤栗难止。谁让他是少尉呢,是葡萄牙士兵中的头目,当头头的自然要比小兵知道的更多。费尔南德斯把自己第一次跟女人上床的事儿都交代清楚了,第一次跟妇人偷情的事儿也交代清楚了,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那段日子是他整个人二十余年生涯中最最黑暗、恐惧的噩梦。
  然后他和他的战友被复汉军处理垃圾一样编入了苦役营,那些在泰州一战中被俘虏的清兵都在苦役营中劳动赎罪,而一块被俘虏的旗兵们听说已经被全部处死了。在苦役营中,管理他们的是投效复汉军的民兵【练勇】,这些人在之前的战争中受到了鞑靼政府军不公平的对待,他们从心里痛恨鞑靼政府军,所以他们忠诚的用最严厉的手段管理着战俘群。费尔南德斯等人一共只有七个人,人少势单,又块头高大,干活的时候被同队的战俘逼着干最重的,吃饭的时候则只能吃那些中国战俘吃过的剩饭。七个葡萄牙战俘被送进苦役营,等到他们被赎回的时候,只剩下了五个半死不活的废人。
  “他们就是撒旦,是魔鬼,是最最残忍的恶魔。所有的中国人,这些该是异教徒,死亡后的灵魂都将坠入无尽的深渊,永久的沉沦,沉沦。他们永远也得不到救赎,永远……”
  路易士吃惊的看着疯狂的费尔南德斯,“上帝,他是在发疯吗?难道我救出来的人中还藏着一个疯子?”
第299章
年后
  年后时间过得飞快,陈鸣只是眨了眨眼,看着海州那几家人倒了霉,元宵节就已经到了。
  往年的元宵节可是江南地区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节日,尤其是杭州、苏州、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吃元宵,闹花灯,那是全民参与的一场狂欢。灯口山棚千变万化,朵朵花灯琳琅满目。用五色珍珠结成网的“珠子灯”,镞镂精巧的五色染成的“皮灯”,五色蜡纸糊与的旋转如飞的“戏马灯”,还有引人注目无骨灯……
  满城百姓都会倾巢而出,城外百姓不知道多少人要蜂拥而入。
  清朝时候的元宵夜灯市虽然没有南宋时候富丽鼎盛,但十二日开始,至十八日落灯,不管是大城小镇,那也是人潮汹涌,车流不息。
  而今年,这一切都全然不见了。
  复汉军从浙北撤兵,官府富户的眼睛全盯着复汉军的动向呢,谁还有心思办灯市?况且苏杭等地逃难而来的上百万百姓,也是浙江官府急需解决的大麻烦,一个铜子恨不得掰成两半来花,哪里还有银子和精力来组织元宵夜灯市?
  当初南京陷落,几万旗民疯狂出逃,半道上被等候的复汉军杀的大败,只有万把人狼狈不堪逃到了苏州,还有一批人进入了浙江,然后被浙江官府妥善安置到了杭州满城。年前复汉军大举南下,兵锋扫灭苏州之前,那里的万名旗民再度奔逃浙江来,等他们屁股刚刚坐到椅子上,还没有喘一口气儿,复汉军已经克了苏州剑指向杭州了,那些人连同杭州满城的几万旗民毫不犹豫的在复汉军杀到之前逃出了杭州城,由浙江官府一路照应,官兵一路护送,从杭州沿河逃到了宁波,万幸复汉军打下了绍兴之后就没有再继续杀奔宁波。宁波府好歹是保住了。
  现在复汉军从浙北回兵,第一批抽调的就是绍兴的人马,躲到宁波府的崔应阶、尹继善和容保等丧家之犬,都眼巴巴的看着复汉军赶紧滚蛋,对比过一个元宵节,他们更期望着能用‘胜利’来缓解北京紫禁城对他们的怒火。
  丢失苏杭财赋重地,缺钱缺的要撞墙的乾隆皇帝心里头肯定恨他们是恨的要死。如果局面再不能有起色,三个人,人人都要吃板子。
  如今复汉军要北伐——整个江南都因为一篇祭文都对复汉军的‘北伐’深信不疑,陈鸣都感觉着惊奇。他还有很多配套的动作没有做呢,比如向苏北调集粮秣军需和部队。
  作为大清朝的忠臣,崔应阶、尹继善和容保仨,当然担心陈鸣大军北上对于大清的打击,可他们也欣喜的看着复汉军士兵陆续北调,连苏杭之地看样子也是要让出来的。复汉军在江南的战略重心,一直都是沿长江一线么。那么他们不就可以‘收复’杭州、苏州了么,虽然陈鸣大军南下是狠狠地刮了苏杭一层地皮,将苏杭天堂之地摧残的不成样子。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破船还有三斤钉呢。
  所以啊,什么元宵节不元宵节的,面对军国大事,它狗屁都不是。
  就算是陈鸣后院的那些莺莺燕燕,这几日也没有一个娇滴滴的说要看花灯的。陈鸣的真实战略意图从来不对后院这些女人透漏的,现在后院的六个女人,包裹柳挽云在内,都在惴惴不安。
  之前陈鸣大军陈于江北,放手让江南的清军反扑南京——镇江——江阴一线,柳挽云夜里连觉都睡不安稳,唯恐一觉醒来清兵都杀到南京城外了。现在复汉军大军连连调动,北伐的声音连身处后院的她们都听得到,柳挽云又很清楚陈鸣的性情,到了真正重要的大战期间陈鸣是不会带着自己(她们)随军的,那就意味着先前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又要来到了。
  “夫人,石氏来了。”柳挽云正在想着什么,身边的侍女突然压低声音在她耳边说道。
  脸上彷徨、忐忑,不安的表情一扫而光,柳挽云挺了挺腰背,“还不快请进来。”清亮的声音透过外屋直接传到了门外的石氏耳朵里。
  神情神态带着三分不安的石氏迈着小步走进房来,身后跟着两个侍女,其中一人手中还捧着一幅画轴,柳挽云已经一脸和平的坐在外厅的椅子上等着了。
  陈鸣这天夜里在柳挽云这里歇息。他表情带着丝轻松,南京现在已经集结了十个有一定战斗经验的营头,过两日这第一支军队就会从南京出发,奔向安庆,这是十个绝对的非主力营。
  然后过几天再组织第二批部队赶去九江,清军应该就不会怀疑了。那一批队伍会是十二个营头的老兵扮成非主力部队组成,武器装备塞在船舱里,瞒天过海到了九江后,配合着九江的部队,再有扫荡湖北江面后返回来水师第二营协助,他们就是第一批杀进湖北的队伍。年前就开始筹谋的大事渐渐付之实践,陈鸣心里的担子轻了好多。
  进了柳挽云房间,陈鸣得到了极度腐败的三陪招待,陪吃陪喝还陪睡。第二天神清气爽的陈鸣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向前衙的时候,柳挽云也在贴身侍女的服侍下洗漱起身。
  “夫人,你昨天不是答应石氏……”
  “哼,一幅画就想收买了我,我眼皮子有那么浅吗?”柳挽云眼睛都不睁开,嘴角带着不屑道:“再说了,大都督是什么样的人?可不是那为女色神魂颠倒的殷纣王。我伺候大都督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了,前衙的军政大事他可有过与我分说吗?你信不信我只要敢问一句,大都督就会甩脸子给我看?”
  柳挽云心里并不是如嘴上说的那么肯定,但她绝不会因为一幅画而去冒险。至于答应石氏的事儿,哼,大都督讨厌后院打听前衙的事儿,这么说不就得了么。石氏再受宠,她还敢去问大都督啊……再给她俩胆。
  年前陈鸣后院连续进了两批女人,双方也都叫着劲的,各送来五个。可十个女人谁也越不过她柳挽云。
  柳挽云也从没有把石氏这样得宠的人当成对手,那石氏要真正的冒尖,也要先看郑氏答不答应。
  现在时间还短了些,等过个三五个月,一年半载,石氏要还这么得宠,你看郑氏的脸色好看不好看?石氏一门子人可都在郑家手底下吃饭呢。
  两批女人,柳挽云当然更熟悉的是第一批了。那五人里,石氏、姚氏跟张氏、郑氏、林氏相比,最大的短板就是家族受制。而张氏、林氏和郑氏的后台与她老爹相比,那显然是柳德昭更受大都督的信任。
  后院的这些小心思陈鸣一点都不关心,他现在正在全神贯注着清军在山东的布防。
  自从那篇祭文出世以后,关于复汉军开春要北伐的消息早就传到了北京城,乾隆皇帝的反应是调遣了两千在京的八旗马队南下山东。北方的天气依旧严寒,要大批人马调动至少也要等到出了正月。而且今年冬季山东的天气固然是很冷,但是雪却没见多少,春旱已经不可避免了。
  再由,北京城里现下各地举子云集,乾隆三十四年的科考还是如期要进行的。去年腊月,乾隆还做样子的拨内帑银万两,修缮贡院。早在年节前,北方各省的举子,还有湖广、两广、江西和浙江,乃至福建的举子,西南各省的举子就已经纷纷前往北京。
  对于这些举子来说,天大地大都大不过他们考试。现在各地方局势不稳,兵祸贼害,路遇劫匪可不是天方夜谭,但还是有很多很多的举子从四面八方蜂拥而到北京。据北京站的人汇报,这些天南地北的举子至少还有五千人,比之往年的大考也错不了多少。
  而今年如果计划不出意外,复汉军的第一次科考也会开启。不问出身,不问资格,愿意考的就可以来考。就像唐朝时候一样,分科取士,只不过不是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等,可也是有同工异曲之妙。
  复汉军的科考一共分四大类:政治、法律、算术、工程。
  前者当然就是普通意义上的官儿看,后三类叫术业有专攻,属于技术性官员。当然,他们如果真的有政治头脑,一样可以跳出狭路,登上更为广阔的舞台。陈鸣甚至还想把刑侦放到科举上,若是能出几个宋慈,洗冤天下,也是大公德。
  可惜是这刑侦一块在中国的地位太低太低,中国民间倒是流传着狄仁杰、包公、施公的演义小说,但现实中呢?比如那仵作,下九流的贱民,甭管实利有多少,但放到社会上是人人看不起,还有衙役、捕快的政治地位都很低。陈鸣想单独给刑侦这一块开一科也不可能。现在只能碰着点边角的放到法律这一块了。
  正月十六日,一支一二百艘漕船组成的船队缓缓离开了南京下关码。这是西去安庆的船队,船上载运的就是那十个非主力营头。王之政站在船尾,看着缓缓消失在自己眼前的南京城,泪水止不住的流淌下来。在苏州,他没有寻到自己的家人。而现在他随着队伍开去了安庆,彻底离开了江南,那就更没希望寻到自己的父母了。
  抑制不住的悲伤让他痛哭流涕,跪倒在船尾,久久还在哽咽。
  而站立着坐船船头甲板上的唐文灿,则正饱览着江上风景,踌躇满志。他是这支复汉军的副指挥,级别又提高了一级。要不是主力营没有空余的位置,唐文灿都可以蹦到排名靠后的主力营当正牌营官了。
  现在他也不差啊。
  自身地位的稳步高升,和复汉军前景的越发光明,让唐文灿显得踌躇满志。连他身边的胡文贤这个时候也去掉了担忧,脸上露出少许的兴奋。
  胡文贤跟着部队到了安庆,而他的家人则留在了南京,两边算是分开了。如今这个世道,胡文贤显然对父母家人的分离很是不安,但人往高处走,唐文灿前景光明,胡文贤跟着唐文灿一路走下去,明显比回到后勤部队当文员更有前途。思虑再三,胡文贤还是踏上了开往安庆的船。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