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1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898

  第一队的训练校场面积很大,这是一个单独的训练场地,所以童子兵们打枪的时候不用害怕误击别人。只是火绳枪发射的时候有很强的后坐力,让年纪还轻,力量还没有长成的童子兵们承受起来很吃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射击的准确率。
  不过这样的童子军,常年累月的训练下来,当他们长大到成年,补入军队当中,那优秀的战斗素质绝对鹤立鸡群,不是普通新兵能够比拟的。
  刚刚被调入童子军的曾明,站在旁边观看了童子军中最优秀的一个队的正常操演后,也禁不住长大了嘴巴。这样的战斗素质比他之前带的那个队的战兵都要强啊。
  当初射阳湖畔的王庄战斗,曾明的队伍险些被清兵一口吞吃了下去是,虽然在友军的接应下从射阳湖逃出了生天,100人的一个队也只剩下一半活口。曾明自己负伤多处,直接进了伤病营养伤去了,后来的苏北之战和苏杭之战他都没有碰上。
  现在他被调到童子军,终于升到了营官,却是童子军的营官。
  “老曾啊,童子军里一样能好好干。咱们队伍的前景可光明着呢,千万别日后只看着别人光宗耀祖,你自己也要立起来啊……”段国瑞看着曾明那依旧不改的一副痞样,真心是为他好的道。
  如今复汉军整个都在动弹中,北伐的叫声谁人不知?很明显是又要开大战了。陈鸣的真实目的连军中不涉及的中层军官干部都瞒着的。曾明这个时候被调入童子营,显然不利于他建功立业,但调令已经下来了,谁也不能改动不是?既来之则安之,曾明既然已经到了童子营,那就认认真真的在童子营干下去了。要说这童子营里年纪最大的一批童子兵已经要入正兵营了,就在今年上半年,曾明干的好了未尝不可以乘着东风送自己一程……
第302章
影响力
  二月春风吹绿大地的时候,复汉军要北伐的消息已经从江南传遍了整个中国。
  一支支军队从江南回缩到南京——镇江——江阴一线,复汉军要长久占据的地盘似乎只是太湖西北一带,常州、镇江、江宁三府,外加一个江北的扬州府。
  一支支军队雄赳赳气昂昂向南京开拔,就算是许多的中层军官也不知道陈鸣的真实意图,他们还真的以为复汉军要大举北伐了呢。一时间杀进北京城,打上金銮殿,成了很多士兵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
  “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
  “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嘹亮的军歌声从杭州响彻到苏州,从太湖响彻到长江。杀气腾腾的战意,刚强雄武的军风,为文弱的江南沾染上一层血勇的瑰色。这种从万千将士内心深处迸发出的力量,跟复汉军这支在江南纵横驰骋的军队一起,深深的印刻在了江南百姓的心头。
  这是勇武的力量,是不同于文笔书墨的另一种魅力。只可惜,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与汉唐时期的前辈已经完全不同。汉唐时期的遗风早已经消磨在了岁月的长河之中,‘上马可治军,下马可抚民’早已经成为了无数读书人只存在于脑子里的‘遐想’,他们连‘驴子’都不会骑!
  当一支支军队完全汇聚到东西从南京到江阴,南北从南京到太湖这片不大的地域里时,无数盯着江南的目光似乎第一次发现了复汉军竟然有那么多的人。虽然这些士兵很多人只拿着刀枪,不要说盔甲,连手榴弹都只有俩,但这些人士气饱满,精神高昂,即使远不能与复汉军的精锐部队比,也胜过满清组织的练勇吧?
  山东新任的团练大臣王启绪现在都成了一个笑话了,除了他的老家登州府的团练外,王启绪根本就调动不了其他府县的人马。当初山东团练在南下大军里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早已经传遍整个山东了,老百姓也好,乡绅地主也好,他们出钱出人组织团练是有奔头的,可不是白白去做替死鬼的。
  如果与大局无能为力的时候,能看家护院,护卫乡梓,也是好的啊。
  一支拿的出手的团练武装少说也要有几百上千人,每个月的粮饷消耗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一死几百人,抚恤都能把人榨干。更何况人死的太多,产生的不好的影响,对背后的组织者来说也是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这些人很多都是他们的亲朋、族人、佃户,难道战场上刀枪弹子都是长眼睛的,只冲着佃户杀去,而不是伤财主的亲朋、族人一根毫毛?
  别的不说,现在在战俘营里尽心尽力的监督清兵战俘的李铭兴,已经成为战俘营中层干部的李铭兴,亲兄弟都挂在阵上了。但他一点都不恨复汉军,只恨满清,只恨驱赶他们上阵的丰升额、海兰察,现在李铭兴说起满清朝廷来是一口一个狗鞑子。
  复汉军大规模的调动,兵力粮草物资的全力周转,山东作为陈鸣大军北伐的正当头,不知道有多少官员紧张的神经都崩溃了。地价持续贬值,粮价急速飙升。大批的财主士绅逃亡登州府,或是径直往河北逃去。
  乾隆在刚出了正月的时候,就从东北和蒙古再调了上万马队,加上北京城的京旗,骑兵数量之众让陈鸣看了是垂涎不已。也让陈鸣更深刻的意识到自身实力的不足。复汉军现下短缺燧发枪,苏北一战的缴获让陈鸣手下的火枪营扩编了整整四个,但对比整个大军的总兵力,那点人还是太少太少。复汉军如果要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上跟清军的大群马队硬撼,军中的火枪比例怎么着也不能低于50%吧?
  陈鸣计划着大部队杀回湖广,沟通根据地,除了战略上的布局外,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回老巢更换武器装备,即使将军府储备的火枪数量也不会太多,至少铁甲是管够的,只要能人人披甲,他手下的这支队伍就能战斗力大增。到时候陈鸣手下的非主力部队,特别是那些新兵营头,就不会是只能看做与清军练勇一个级别的队伍了,他们的战斗力将全面超越绿营兵。
  而中国最南方的广东也是受这一消息影响极大地地方,因为他们就挨着福建。如果复汉军不北伐,如果复汉军长久盘踞在江南,那陈鸣的大军必会对浙江局势产生极大地影响。届时广东不仅得不到浙江清军对福建天地会乱党的牵制,反而福建天地会乱党还会得到复汉军的增援。
  乾隆三十四年的新春,福建台海两边的义军手中普遍出现了不少大炮,海上的张郑两股洋匪火力猛增了不少,陆地上的天地会义军更是把一门门大炮拖到了福州城外。急的满清广东官府忙寻找英国人谈话,那就是要购买大炮的,然后紧急运到福州去。
  仅仅一个年前年后,一两月的时间,复汉军对福建台海义军的帮助就这么的巨大,如果复汉军主力长就盘踞江南,那情景又要有多糟糕啊?只要想到大炮源源不断的从海路运往福建台海,就让广东上下都为之头痛。
  万幸,万幸,复汉军就要北伐了。其大军北上,浙江清军的压力必然会大大减轻,福建的乱党就再也没大炮来源了,广东军政大员们的心头也似乎有一座大山猛地消失。
  什么?你说山东要遭殃啦?那……那我们这儿是广东啊。山东遭不遭殃,碍我们广东啥事?
  不是我们广东厚脸皮,而是你见识太少。没听说过一句话么?死贫道不死道友。总有一个人要遭殃的时候,那就尽量的让别人去遭殃,保全自己的小命最重要。
  但广东跟江南毕竟隔着千里之遥,一些消息从江南传到广东早已经失去了及时性。可广东官民对于复汉军北伐的任何一个信息还都趋之若鹜。
  “可真没想到啊,英吉利来的那些大鼻子的胆子那么的大,这个时候还敢卖给朝廷大炮。”
  “他们啊,是无知者无畏。我看这群英吉利人,马上就要被复汉军收拾……”
  珠江边一家茶楼,从苏州脱得大难的何华章正是这家茶楼的老板。来到广州的何华章按照陈鸣的吩咐,低调行事,守着茶楼收集消息即可,什么时候陈鸣要他再嗨起来,自会有指令送到。何华章依旧是暗营最高级别的密探,陈亮都没资格直接指挥,这样的宝贝没一个指令都需要陈鸣亲自发出。
  最近几日,广州市面上突然传出了英国人与满清官府达成了军火协定,卖给了官府二十门大炮和相应的炮弹火药,然后官府就这些大炮弹药送到了福州,福州守军就是靠着这批大炮才勉强撑过了天地会的上一波强攻。
  这消息一被曝光,立刻就引起了广州市井的轰动。要知道,天地会广州也有。而且福建的天地会义军明显有复汉军的撑腰,连混元教那丑了名声的队伍,陈鸣还扔出去了一个山东总兵呢,张球那股洋匪也给出了一个东南水师提督。那福建台海的义军听说都送了女人给陈鸣,关系密切着呢。
  福建义军如果攻破了福州城,那意义绝对重大,也必然是复汉军乐意看到的。结果英国人从中插了一刀,搅了大好局面,复汉军能忍吗?绝对不能忍。整个广州市井街面都一致这么的看。
  广州城内的茶楼饭馆,议论起这事儿的时候还都会压低一些声音,有些顾忌;但在广州城外,在十三行这一片,才没几个人会顾忌呢。
  要说冬天的时候,洋人的帆船一般都回国了,趁着季风,张满了风帆的船只可以很快就能行到印度。欧洲的风帆船只可不比东方的硬帆船,可使八面之风,欧洲人的帆船必须要顺风而行,所以他们往来东方都是要趁着季风。
  每年春夏季节,各国商船顺着西南季风来到广州。每年冬季,东北信风从珠江口持续地刮向南海和印度洋。夏季风,冬季风,一来一往。
  冬天留在广州的欧洲商船不是没有,而且有的时候数量还会很多,因为货物问题,因为金钱问题,反正留在了广州,那么他们就会一直留到明年的冬天。
  那些洋人不能进广州城,处于被圈养状态,而且大洋马们还不能入住商馆。在离广州城西南角约两百码远的河边,欧洲人只能在那一块地方活动,或是去澳门。这个时代的欧洲商人和水手时常爬上他们所租寓所的屋顶,隔着城墙凝视着广州,眺望着那些熙熙攘攘的街道和庭园宽敞的住宅。他们则只能沿西城的外墙边散步,只能透过长长黑黑的城门过道向城里观望。
  可是今年一些规矩变了,不止一次有人看到大鼻子的洋人乘坐马车进入了巡抚衙门,而且一些大洋马也光明正大的住进了商馆;还有某个时间段,潘振承频繁出入夷馆。广东人都说这是朝廷对洋人开恩了,朝廷要从洋人手中买大炮,可不就要给洋人一点好处么……
  “掌柜的,方老板来找您。”何华章愣愣的想着入神,就感到手臂被碰了一下,回头就看到一个手下,低声说道。
  “方老板?这是萧剑吧……”何华章心里想到,看来那俩人还真给说中了,陈八爷果然不准备咽下这口气……
  如今整个东部沿海区域,那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复汉军在江南的动作能够密切影响到福建台海的天地会义军和张郑两股洋匪,能够影响到山东,影响到广东……
第303章
西征
  进到二月中旬,南京城就施行了戒严和宵禁。然后全南京城的老百姓就只能听到夜里哗哗的大军过城的声音。好奇心重的老百姓,还看透过门窗缝隙向外头探看一二,而胆小的老百姓,就一家人紧紧的缩在床上被窝里,天一黑,大小门都要用桌椅给顶住。
  这种现象那就是风雨欲来啊。在军民耳朵眼里口口相传了一个多月的北伐,这下终于是进到了正题了。
  白天南京城的街头巷尾、酒馆茶楼,再没有人敢高谈阔论的说道北伐了,很多熟人碰了面,也是相互递个眼神打个招呼,错肩而过。
  这是非常时刻。
  那粘杆处和暗营的斗法,再吸引人也只是吸引人的一双耳朵,可千万别把自个真真的牵扯进去了。这个时候要是因为多个嘴被复汉军给抓了,那多冤屈啊。
  “哔哔……”
  半夜里,尖锐的哨声突然在秦淮河畔响起,大队的复汉军士兵仿佛一瞬间从地底里冒出,他们点起一根根火把,拿枪持刀,随着尖锐的哨声猛地向着一处不大的宅院扑去。
  “大哥,快走……”两个短装打扮的看着托着周麻子翻墙而逃。
  “兄弟……”周麻子隔着墙泪水横流,院子里的人都是他最最亲信的兄弟啊。
  “大哥快走啊。你活着,弟兄们的死才死值啊……”
  枪声爆炸声已经在前院响起了。
  墙内的两个周麻子亲信没准备再到前面去帮忙,他们要赶紧去书房把能烧毁的东西全烧了。同时在心底里祈祷他们的大哥能安然的逃出去。否则就没有人在上头记着他们了,这个院子里的人就是死一百遍,也变得一文不值了。只有周麻子这个已经是正七品官身的老大活着,他们的家口才有念头。
  “汪汪汪……”院子外响起了狗吠的声音。
  周麻子那里逃的脱,顽抗到底的周麻子被砍了三刀后在奋力挣扎中被捆了起来。几支火把照在他身上。
  魏长空走到他跟前,看着依旧在恶声咒骂的周麻子不屑的笑了笑,“他把脸漏出来。”押着周麻子的两个复汉军士兵,一手抓着周麻子一个耳朵,那张染着灰土和血迹的脸立刻暴漏在火把的光照下。一个缩缩嗒嗒的人这个时候被推到魏长空右手边,“看清了,他就是周麻子?”
  来人怯怯的看了周麻子两眼,“是,是,大人,他就是周麻子。”
  “那五……”周麻子看着眼前指认他的人,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因为这是个旗人啊,还是个满军旗的旗人,这应该是大清朝的死忠。是之前引周麻子入粘杆处的那位大人物手下的跟随之一。
  “呸。你这数典忘祖的狗东西,大人不会饶过你的,朝廷不会放过你的……”周麻子大力的挣扎着,一口带血的吐沫喷在那五脸上。
  魏长空把手摆了摆,眼前这个地痞无赖出身的家伙,对满清似乎有着非常高的忠诚。
  “大人,这可真够讽刺的啊。周麻子一个汉人对鞑子这么忠诚,那五一个旗人被轻轻一吓唬就全都招了……”
  魏长空脸上可不也带着嗤笑,但还是说:“别把周麻子想的太硬了。对鞑子是不是真的忠诚,先进刑房过一遍大刑才看的出来。能熬得过一遍的,我就承认他是条汉子。”
  魏长空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叛徒,那从来都不会少的。”满清的粘杆处被抓到的人里叛徒很多,复汉军的暗营被鞑子拔掉的据点里被俘虏的人群中,叛徒也一样不少。他们这种差事那就是在一次次失败中走向成功的。
  别的不说,连北京的暗营都出过不止一次事儿。
  一开始北京是四个点的,可现在只剩下了一个北京站,另外三个点呢?再说了,前一阵乾隆他老娘过大寿,暗营在北京的人联手北方局特科组织了一次刺杀行动,结果北京站没出什么事,另外却有人落网了。这事儿闹腾的有些大,现在暗营里起码有一半的中下层干部都知道——北京城里除了一个北京站外,八爷、十二爷还各埋伏着一支人手。两位爷的竞争今后怕是会越来越公开化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