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1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4/898

  那一场围城战,是黄安自从进入许州之后,所经受到的最严峻考验。清军围而不打,天天喊话动摇守城部队的军心,逼的黄安都不得不放出虚假消息来稳定部队了。但那时许州与根据地断掉了陆路上的直接联系,一切消息通报只能通过飞鸽,也就是说黄安说什么就是什么,那难免就让人产生一种怀疑,怀疑……
  一直到了十月,清军直接撤围了,陈鸣在苏北之战中大胜清军的消息传来,危机无声无息的就自我消失了。
  黄安也是大松了一口气。到了今年,半年过去了,许州一次没有被围。早前清军是被陈鸣放出北伐的消息迷惑了,大批军队调出了战场,集结到了东部的归德、开封,然后大都督转北伐为西进,黄安就说了,这老巢还没有完全巩固下呢,大都督北伐个什么啊。阿桂带着两万多人南下去了湖北,大炮都没来得及带一门,结果被大都督带兵轻松打了出来,还丢了信阳州,河南与湖北的大道彻底断了。
  今年的这半年时光,黄安的是十分轻松自在,尤其在两个月前大都督打通了根据地与湖北方面的联系,大批的粮米药材、食盐火药和布匹棉花等等,都给源源不断地运入许州城,让黄安大大的松了一口气。现在许州城内粮饷不缺,兵源齐备,弹药充足,清军就是再来围上一年的城,他也不怕。
  黄安带一营兵在襄县外三十里迎上陈鸣,他这里也是三十里。陈鸣到了襄县的时候,一应酒宴授勋嘉奖不提,只说襄县外面那宽敞的无人区,战争队这里的损害真的太大太大了。
  从襄县县城往北,往东,往东南,放眼望去,几十里路中已经看不到一丝儿人烟香火了。
  北汝河从襄县的西北斜着划到东南,襄县县城坐落在河的右岸。陈鸣想到自己来的路上,襄县左岸的村落虽然也少了不少,时不时的还能看到废弃荒芜的村落,但好歹也有人烟啊。而且北汝河左岸不远处就是两座对立的小山头——令武山和首山,中间有着二三十里阔野平原,再往后就是紫云山脉——龟山、尖山、白石山,还有紫云山,作为复汉军防御体系中的最后一城,牢牢的守护着‘大门’。过去一两年时间里,清军不是没有冲到过紫云山后,但很快就被逐了出去,并且随着郧阳来的四万新兵越来越成熟,这儿的大门就越来越牢靠,紫云山后已经有一年不闻清兵的马蹄声了。
  “咱们挖沟壕,他们也挖沟壕。设立防御阵地,还修土城,配以硬寨,直接把咱们锁在城里头。”黄安指着城外清军营垒留下的痕迹对陈鸣道,“襄县这里只是一般,殿下到了许州就知道什么叫大阵仗了。”因为清军修城垒硬寨,许州城外的都挖了两个好大的土坑,现在坑底积上了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两个快干涸的水泊呢。
  清军修筑的土墙、土城和硬寨,每当他们退去,城中的复汉军就要出来将所有的工事全部捣毁,那些土木很多都运入了城中,或是堆砌在防御阵地里当高地,本来是一马平川的许州城外,现在沟沟壑壑,高低不平,根本看不出一丝儿原先的影子来。
  运到城中的土木也被黄安在城池的四角各起了一座垒土高台,比城池的高度还高,上面布置着大炮和望楼、吊斗,整个许州城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变得太多太多了。
  虽然还没有亲眼见过许州,陈鸣却觉得黄安的描述的丁点不会差。复汉军北线是很简单,东线分作许州——襄城,郾城和南阳的舞阳、叶县三大块,这里头最苦的就是黄安这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洗荡胡尘,重整山河……”
  襄县、许州,将士们的欢呼声、雀跃声,授勋士兵的自豪,受嘉奖军官脸上的荣光,全军上下建制变动,位置高升带来的憧憬,最后全都化作了士气,高亢高昂的士气。
  还有人对公侯将相,与国同休的遐想:千古勋名,争之顷刻;师不再举,时不再来。
  简简单单的十六个字道尽了一切。至于民族大义,华夷大防,也只能像藤蔓一样盘缠在功名利禄四个大大的柱子上,尽量的让自己看起来是更加的光鲜亮眼一些了。
  从襄城、许州转到郾城,后者的情形要比许州好出许多,清军在郾城跟复汉军的对峙,更多是隔着沙河。在陈洪涛递上的军报和折子里,沙河联营成了一个出现频率很高很高的字眼。
  “自从信阳失守,清军大部南下汝宁府,郾城外的清兵就撤的干干净净。他们在颍河一线布置,从北面的临颍,到陈州府的西华、周家口和商水,然后就是南面的上蔡,兵力比之沙河联营的时候至少短了一半,剩余的兵丁都被调去汝宁府了。”
  远征军的西返给根据地军政财政都解决了太多的问题了。就像今年的东线,许州也好,郾城也好,复汉军所承受的压力比之去年都小的太多了。而且复汉军有了湖北这块膏腴之地,大把大把的军功田分下,整支军队的士气高涨炙热,也与去年大不相同。
  去年的时候,整个根据地只有在陈鸣传来捷报的时候,才能让人真正的感到高兴。余外,就连陈二宝打破了沙河联营,那兴奋感也是一般般。因为大家都知道,复汉军的未来不在于根据地打了多少胜仗,而在于大都督那里进展的如何了。
  “河南这地方咱们还是以防守为主,短期里咱们的战略计划还是隔断南北为主,把满清一分为二……”
  巡视了河南战线一圈,对如今复汉军在河南的战局,陈鸣真的很放心很放心。各条战线汇聚了几百门大炮,且弹药十分充足,超强的火力配合着坚固的工事,清军再多的兵也无可奈何。绝对的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是的,在北方的大平原上,清军的马队战斗力是十分强大,但那又如何?我现在不往北边打的!我向南,我向东!
  陈鸣在人马拿下武昌之后,大军一边趁胜卷兵掠地,一面就让柳德昭迅速恢复武昌汉阳汉口这个繁华商业圈里的造船工业。还有被水师营拿下的岳阳,那里正式湖南战船的造船基地,大量完好的木材储料和桐油、麻丝、竹茹、麻绳、帆布等等,全都完好无损的落到了复汉军的手中。
  所以复汉军就形成了九江、武汉、岳阳三处造船基地,陈鸣令他们全力以赴的制造各种战船,除了长江中折腾的小船外,还有鸟船和依照东南米艇而制成的霆船。后者在现下这个时代还没出现。要等到嘉庆年间,清军仿东南米艇而制成霆船,用意剿灭洋匪,巡视海面。
  这种战船跟同时代的欧洲战船当然不能比,所有的中国战船落到欧洲人眼中估计都逃不过‘笨拙’两字,但陈鸣只准备拿它们来跟清军外洋水师交手。大号霆船的排水量一般可达250吨,船艏平直,船身峻峭,通常可配置八到十门大炮,再多就要震坏船体了。
  陈鸣对水师战船一窍不通,除了知道一个飞剪艏,知道将来战船的发展方向,余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可现在的他也不需要非去造什么一流的战船,他只需要造够足够多的战船,招够足够多的水兵,训练出足够多的炮手,然后一波流的把长江口的清军外洋水师给推平了,再沟通舟山,那满清就真真的南北分离了。
  他们或许还能从长江上往来消息,但是南方的银子、粮食和各类物资,大宗的物质是一点也到不了北面了,真不知道到时候北京城里的上百万八旗,要怎么才能活。
  长江一线尽是吃水上饭的人,洞庭湖、鄱阳湖畔也都能招到水手,何况复汉军后勤部队里的水面船队,那就是现成的水师预备役。陈鸣决定把这场仗放到明年开春了后打,给三地造船厂半年的时间,给水师半年的时间,除外陈继功在舟山也要做好准备,在动手的前夕还要跟东南的张球、郑家兄弟打打招呼……
  七月二十日,就在陈鸣从从南阳启程赶回鲁山的时候,复汉军的论才大典草草结束,然后崇祯一百四十二年己丑科科考,正式在鲁山修整一新的考院中拉开了帷幕……
第333章
你说爹能不打仗吗?
  满清的会试,每遭应试的举子少则四五千,多则五六千,比如今年,烽火狼烟,兵灾人祸,却也不能阻挡他们对北京城的想往。满清今年的己丑科科考,依旧有小五千人应试。
  那么复汉军的己丑科科考有多少人呢?
  陈惠在科举制度上学足了满清的模样,会试三考,每场三日。应试学子自备干粮,水材,考院提供。考院中的考棚足足准备了一千个,但真真排的上用场的,勉强超过了一半。而这五百来人中有真正的举人身份的,一十三个!有秀才身份的,八十六人;其余四百多,全是秀才都不是的‘读书人’。里头出身账房的足足有一百五十余人,再有出身童生的,甚至是庙门口代笔家书的,年纪在五十岁以上者,有三十五人,年纪最大的五十五岁。在满清这个年代,在这个人均寿命不知道能超出四十多少的时代,五十五岁已经是黄土埋到脖子里的岁数了。【建国前我国人口平均寿命是男性39岁,女性42岁,但肯定有受战乱影响。乾隆年间,在复汉军起兵前的人均寿命应该能超过四十岁吧?谁也说不准。这东西……不确定性太大】
  复汉军科考取中的进士,官职虽然提升了,但一些根本制度并没什么变化,比如分科。
  五百多名考生中,取政治的占据了近60%,法律、算术占到了三分之一,工程科的只有寥寥二十分之一不到。
  陈鸣巡边完事,回到鲁山的时候,这会试的第二场还没结束,但陈鸣去见了老爹一趟回来,汪辉祖等已经准备好了一份名单请他过目。
  名单上画着的是一棵棵树形的关系表,那些学子跟谁谁谁有关系,一目了然。
  然后是第二份名单,这是攀附到陈鸣自己身上的学子名单,这其中有陈鸣手下军政大员的关系的,也有人到了鲁山后硬着头皮向鲁公府抵帖子的。陈鸣在这张名单上看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也有一些陌生的名字。
  “这个周添才是做什么的?”柳德昭的名帖都给了他,武昌警局邱甲山的小舅子。
  “殿下,周添才字士英,是武昌府乾隆二十九年的秀才。”
  “跟他回个帖子。让他安心的考后面的。”陈鸣丢下了这份名单,不久后的将来这名单上的人全都会上榜,他数了数,人数约有三十个。而据他所知,这次他爹准备录取的人数会高达三百余,即使那些名落孙山的,也会接见其中一两个,只要这些人愿意,他就把他们全部送到干部学校去。
  陈鸣管不了这事儿,反正都是一个卖,他也来卖。这与那录取的人中有多少真正有本事的,陈鸣根本不关心,在决定于科考问题上让步的时候,他就意识到这届科考会成什么样子。
  不提二次下场结束后回到住所的周添才看到鲁公府的回帖后是怎么一副兴奋的样子,就说陈鸣回到鲁山之后,一道道命令发布下,大批的军队就已经在鲁山边上集结了。
  陈启提领的教导师一部,陈永生提领的第一师一部,石猛提领的近卫旅,还有炮兵、骑兵、后勤部队等等,总兵力三万人。这支部队在南下的过程中还会汇集襄阳的第四师一部分。在襄阳兵分两路,一路由陈启带领着,只限于教导师部队,从襄阳西进郧阳,然后向陕南进攻;陈鸣则带着大部队持续南下,待进到安陆府,再一分为二,以陈永生提领第一师部分南下武昌,然后顺江进驻岳阳。算是为复汉军下一步的湖南战略打个前站。陈鸣则领着余下部队直接向南进入荆州,然后顺江西进,汇合了枝江的高峤所部后,向宜昌和施南发起进攻。
  本来陈鸣的打算是在入秋之前解决鄂西的,但军功田的工作用去了太长的时间,眼下都快八月了。他能做的只有把入秋改为入冬。把鄂西、汉中一块解决!
  在历经了湖北战场的失败后,乾隆倒是没急着把四川的兵力都调到宜昌去,川兵和四川民勇集结在了夔州府,但就是不往湖北迈进一步。反而是在三峡水道中大肆的设立木排,订下暗桩,在崎岖难行的山道上扎下营寨石垒,一副死守不出的模样。
  陈鸣对于夺取宜昌和施南两府半点没有担心,清军如此裹足不前,那显然是放弃了鄂西了。乾隆现在要保证的是四川的安全吧,把损失惨重的川兵和四川民勇集结到夔州,却不向空虚的鄂西两府增添一兵一卒。
  就暗营探报,这两三个月里,鄂西本来已经组建的民团,尤其是富裕的宜昌府所组建民团,其兵力都超过了四千大关的。宜昌之前就向荆州派出过一支民勇的,之后官府和站出来的士绅乡宦还能组织起四千民团,宜昌的富庶可见一番。其官府借着机会从地方大户商贾手中刮到的钱粮绝对是个天文数字。但在川兵和民勇停在夔州府不前后,在四川兵勇明显要隔断其与湖北水陆通道之后,宜昌士气大沮,民勇星零四散,当地的大户也纷纷逃往四川或是湖南,连着施南府的土兵和乡勇也纷纷丢了刀枪,各回各家。
  ——施南府,是土家人聚集地,雍正年间改土归流。
  如今宜昌与施南二府,就是那熟透了的果子,只等着陈鸣去摘取了。
  枝江的高峤已经不止一次向陈鸣上过折子,特别是六月里的那一回,高峤说他不需要战兵,只要来三五千后勤部队,能拿着刀枪唬唬老百姓,能平镇地方,他就能平推了鄂西。
  这次进攻鄂西,陈鸣身边所带部队只有万把人,一个近卫旅和几百人的骑兵部队是复汉军的老兵,剩下的就是赵永吉带领的第十五旅和后勤部队了。这支第十五旅本来是以襄阳城内投降的清兵民勇为主力组建的部队,总兵力五千出头,前阵子被调整了建制,听埋在其中的暗线汇报,第十五旅内部对这次调整是有看法的,他们担心被‘吃’了。陈鸣理解他们的担心,但‘吃’还是坚定的要吃的,整个复汉军里可以有大小山头,但十五旅这样敏感的队伍,只能融入复汉军后再去谋求自己的小山头,而不是保持着小山头的模式汇入复汉军中。
  赵永吉还是有脑子的,坚决执行命令,压着手下军官完成了复汉军的大整编。
  陈鸣在鲁山汇聚部队,军令也一样下到了襄阳。
  ……
  乱石盘村,013军属村。
  两年前一片破烂的村落景象已经消失不见了,那些黄土坯草房好像从没在这片土地上出现过一样,大山脚下,取而代之的都是一栋栋高大坚固的砖房。
  这就是两年时间的变化。
  对于这些军属村来说,两年的时间已经足够这几十户军人家属从贫穷奔上小康,毕竟这两年里鲁山都没有遭灾,也没有遭难。几十亩属于自家的土地,以这个时代人民的辛勤,要还能饿上肚子才是稀奇。
  何况砖头也便宜,对于军属有特殊优惠,所以两年的时间里,村子里都陆陆续续盖上新房。建设局有一支队伍专门就是干这个的。当初破烂不堪的小村,家无余财的民众,如今已经是一片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了。
  江伟就是这个军属村的人,当他被人引着来到013军属村的时候,正是黄昏。
  大火球似的夕阳终于滚落到山背后,晚霞收尽了她的最后一抹余辉。天上的晚霞色彩正由绯红到粉红,袅袅炊烟从军属村一缕缕升起,还有几声犬吠鸡鸣。江伟只一眼就爱上这儿了。
  他是鲁山人不假,但乱石盘村他从没有听说过,他的亲属是在江伟跟着部队南下后第三批迁入013军属村的,所以这次江伟回乡探亲,是他第一次到013军属村。
  十天的时间一转眼就过,江伟的卫兵在今天下午已经赶到了,明天就会陪着江伟一块回军。
  江伟有一个弟弟,两个姐妹,三个弟妹都成婚了,他出战在外,属于他的那份地就由他爹和他兄弟种着,反正江家没有分家。
  在江伟成为营官以后,分给他家的军功田已经累计到了六十亩,在整个军属村中算是头一号的。而这次军功兑换,江伟又给家里带回了三百五十亩地,虽然麻城在哪个方向,离鲁山有多么的远,江老爹全然不知道。小两年的征战也让江伟在回家的时候带了一只重重的枣木箱,至于里面藏得有什么,那就只有江家人自个知道了。
  儿子当兵当的很有价值,几百亩地是江老爹在两年前根本想都不敢想的美事。但是江老爹和江伟娘看着大儿子身上、腿上一道道伤疤,泪珠子也不停地啪啪掉。
  “爹,你不要当兵了。咱家几百亩地,够咱们吃的了。你别去当兵了好不好?”江伟八岁的儿子抱着父亲的退,边说变掉泪珠子。
  两年时间没见到父亲的孩子的声音听得江伟也很不是滋味,将儿子搂紧自己怀里,江伟眼眶也泛红:“铁牛,爹也不想离开家。但爹不能这么做。”
  “咱家的地是爹打仗打来的,爹要不打仗,成千上百的跟爹一样的人要都不打仗,满清鞑子就会重新杀回来,把咱们的地全都抢走,把咱们的粮食重新抢走。把爹、你爷爷奶奶,你叔、你娘、你婶子,你弟弟妹妹,都杀了。你说爹还能不打仗吗?”
  “爹打仗就是为了咱们的家,为了咱们的地,为了让你以后不受欺负。为了让你爷爷奶奶,让你、你弟弟妹妹,你叔你婶你娘,都吃好穿暖,都安安乐乐的过一辈子……”
第334章
土人来投
  八月初五,陈鸣率大军下到了襄阳。
  陈文赞率第四师官兵出迎,陈鸣第二次见到了马文杰和赵永吉,也第一次看到了第十五旅。
  士兵们一个个挺胸碘肚,穿着明亮的铁甲,乍然一看根本看不出什么区别来。但士气这种缥缈的东西挡不住陈鸣的一双‘慧眼’,一样阵列严整的队伍里,哪一队是清军降兵,哪一队是复汉军原就有的将士,他一目了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4/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