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1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898

  “你若是不愿意再上沙场,本都督倒是能给你寻上两个好去处,一个是水师新兵营,另一个是水师学院。”这俩是一个当教练,一个当老师,水师学院就准备设在上海,以柴大纪的能力,陈鸣是觉得这俩差事都能做好的。
  他是真的很奇怪柴大纪的投降的。之前柴大纪与复汉军交手,那表现,相当的抢眼。尤其是跟陈岱那一场小战,双边交战战船不多,打的却异常激烈,柴大纪的座船都要被打崩了,还依旧死不后退。
  陈鸣一直都把他当做满清的一员干将,陡然的投降过来如何让陈鸣不惊奇呢。
  “小人早年也喝过些文墨,愿意入水师学院。”柴大纪都不知道水师学院是干嘛的,只从字面上理解,该是一个培养水师军官的地方。对于复汉军开办的那一所所学院,他倒是耳闻过,如此好歹也是老师了。
  柴大纪现下是真没有上阵的勇气了,能捏着笔杆子渡过下半生,也是种幸事。当即应了下来。
  鸭窝沙的大火直烧了黎明才熄灭下。复汉军已经完全控制了鸭窝沙,前后从清军那里抢下了大小赶缯船七艘,水艍船四艘,霆船、梭船各两艘,具是主力战船,余外的也有很多,但都不记册的,那些小船或是拉去给后勤部队,或是拉到船厂拆卸了。外加陆上的大炮三十二门,还有库存的火药六千多桶,那一桶却都是五十斤重的。各种类型的炮弹足足两库,账册是找不到了,抓到的库房文书回说,大小铁弹至少还有一万五千枚,外加霰弹、开花弹等三四千枚。以及修补船只的帆布、绳索、木料、黄麻、石灰、桐油、铁钉、铜条、锡条等等,这个却是大大发了一笔横财。
  “殿下,清军前后投降了六千人,阵亡的也有千八百人,只有少数人乘船逃亡了崇明。”
  忙活了大半夜,一些数据清点了出来,报到陈鸣手心来。
  崇明一万多清军,扣除罢几千的陆勇,水师拢共也就八九千人,大小二三百艘船。这一战就搞掉了七千,外加之前的死伤,清军的水师主力是绝对完蛋了。
  陈鸣并不怎么看重那些缴获,再度夺取了杭州湾后,复汉军还会缺火药吗?
  台海的张家、郑家以及两岸的天地会,这个时候都已经准备好了上等的硫磺往北边送了吧?他们都不需要再去杭州湾,只要落得宁波港就是了。陈鸣看重的就是解决了吴淞口的大患。不管陈岱他们进攻舟山是否能一击得手,压在陈鸣心头的这块大石头是都给掀开了。
  陈鸣念头通达,多少日夜期盼的事情在今晚做了个彻底的了解,他激动的心情都有些难以自禁。这感觉比常州被拿下的时候都要强烈,因为为了搞定黄正纲,他废的功夫和精力要比常州要多得多了。努力有了回报,自然是无比高兴的。
  “心腹大患已除,崇明岛就是釜底游鱼,东南至此尽归我大汉所有了。”陈鸣声音中有着两分感慨,两分唏嘘,而更多地是无比的坚定。他看着站立在自己左右的一干文武大员,鼓舞道:“待到我军腾出手来扫荡福建江西,兵下南岭,两广易手,南国鼎立,届时重演朱明之旧事,重复汉家之河山,何难之有?”陈鸣以一种平平的语气娓娓道来,但话中孕育的雄雄壮志却更让身边的人等心神摇动。
  “诸君努力!勿要丢了这立功受奖的大好机会。”
  “请殿下放心,我等敢不尽力!”洪亮的声音震的陈鸣耳朵都嗡鸣起来了,他看着眼前一班人蓬勃的斗志,满意的点着头。
  长江边上的一唱一和就像那从东方天际升起的太阳,万道霞光洒下,无尽黑暗消退!
  吴淞口外的这场水战的结局也伴随着夏季的海风,从松江迅速的散播到大江南北。
  ……
  山东,复汉军水师大捷的消息传到山东,时间已经走到四月下旬了。天气变得炎热起来,小麦已经接近成熟。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黄老狗总算是死了。”
  大山里头,清水教义军的军师,王伦的好友兼谋士——前显庆寺主持樊伟双手合起,连道了两声佛号。他虽然跟着王伦起义了,但依旧不改和尚本色。
  樊伟的对面是国泰,他是王伦手下的又一个军师,此人盐商出身,走南闯北,见识眼界在整个清水教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同时也是义军的军情探报总首领,山东的暗营每次联络王伦都要先经过国泰的手。“是啊,鲁公再无制肘之患了。”
  复汉军吴淞口大捷,清军黄正纲全军覆没,自尽而亡,同时人心惶惶的舟山也被复汉军轻松攻了下来。这消息飞一样传遍了大江南北。明眼人都清楚,至此满清南北海上陆上的通道都被复汉军紧紧的锁住了。
  这一消息一经传入泰沂山区里的清水教义军中,王伦喜形于色,手下的大小头领和得力干将都是精神为之一振。
  “鞑虏没有了这支水师,陈汉的水军就随时能杀到山东来。登州、胶州的水师都被抽干了,天津的水师营又是废柴,如何抵挡的住?清军必要调拨队伍往东面去守备。”那样他们身上的压力就减轻了一些了。
  清水教处在山东中部,济南、淄博等富庶之地尽在泰沂山区的边上,他们钻入了泰沂山区,清军对他们的重视反而比鲁西南的混元教更胜一筹。而最最重要的是,复汉军的‘强势’让他们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这天下只要鞑子还坐着一天,他们就得不到好。可要是陈家坐了天下,他们就是陈汉的大功臣了啊。不说日后公侯伯爵,至少荣华富贵是少不了的。
  “士气可鼓不可泄。我看,咱们就借着势头趁势往外打一打。”也趁机抢点粮食。
  孟灿也插话进来。他是个马贩子,贩马的人手上怎么可能没见过血?自起义以来,孟灿就是王伦手下的头号大将。
  王伦本人武艺高强,手下一帮徒弟还有侄子,都不是一般的厉害。比如杨磊,天生神力,起义后在义军号称“万人敌”,逢战每跨白骡,持白蜡杆枪,无有敌手。这些子弟通常称18人,实际却远不止此数。但是这些人强只强在个人武力上,排兵布阵还是要看孟灿、王经隆【王伦义子】的。虽然后两者也都是野路子。
  还有武生吴兆隆、文生杨荣贵、武举刘陶、邢成德等人,被清水教义军胁之后,参加了义军攻打泰安之战,湿了鞋就再也不是‘清白人’了,遂死了心的为清水教效力,在之后的战阵之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只是这些人战阵中的作用很不小,但在清水教内部却没有什么高的地位。
  清水教的主干都是出自聊城、阳谷和寿张,这三县和附近地区进入乾隆三十年后连年遭灾。阳谷县乾隆三十二年秋大水,三十三年秋、三十四年夏、秋大旱,饥荒。聊城县乾隆三十二年秋大水,三十三年、三十四年秋生蝗虫,一样饥荒。还有寿张,夏秋两季的粮食都近乎绝收。这连年灾荒必然给百姓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可另方面却是官府对敌方百姓的加重剥削。自乾隆十三年以来,乾隆皇帝四次出巡皆路过东昌,因运河的原因,阳谷寿张是其必经之地。每次出巡带众多官吏随从。沿途官吏多方搜刮民脂民膏,耗巨资迎送,以求皇帝欢心,阳谷寿张苦之久矣。
  一朝爆发,那就是揭竿而起!
  清水教起事之后,队伍进入泰沂山区时就有了三四万人,这里也是穷地方,进山三个多月,人数不减反增。山东百姓连年受灾,地方官又每每额外加征,真的是很苦的。这就像明末一样,朝廷困难,朝廷没钱,你越从百姓、农民手中扣钱,就越别想安生。
  “陈家势强势大,有了水师之利,打一打山东易如反掌。哪怕只是放上几炮,也能让山东震动。”主动调兵和被破调兵,哪个对清廷的打击更大?这个不问即知。
  清水教义军如果躲在山里静静的看着外头的清军调开,这确实能让清水教的压力变小不少,但他们在陈汉面前的‘功劳’也少多了。
  王伦他们宁可现在继续承受着较多的压力,也要给复汉军行一行‘方便’。
  清水教也好,混元教也好,受地域位置的限制,他们的发展是远远不能跟台海两岸的天地会相比的,实力弱那自然的野心也就少的多了。
  王伦根本没想过做皇帝,对比那不现实的野望,他更期望着复汉军早日打进山东来,然后他交了兵权,安享富贵。让整个王氏一族也跟着享福。
  “我这就派人联系他们【暗营】。山东水师已经被抽成了空壳。复汉军水师却兵强马壮,抽调一支北上山东,可引得京津震怖。鲁公殿下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第371章
拉开一个伟大时代的序幕
  出了一马平川的杭州湾,浙江中南部分的山岭丘地就多起来了。
  从绍兴南下金华,义乌是首当其中。
  这个时候的义乌可不是21世纪全世界都知名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江南鱼米之乡,满清在义乌的官府也组织了团练,但并不是说只要义乌兵就一定是精兵的,没有了戚南塘,他们还是一群乌合之众。
  义乌苏溪镇北面的点灯山上。复汉军的炮声响起,一股股红色、黄色的烟雾弥漫在清军的防御阵地上。
  受命进攻金华府的守备一师第四师第十六旅一部,上到团正,下到小兵,都用一种看笑话的心态打量着点灯山上的清军民勇。
  “我赌五十个数。”
  “我赌六十个数……”
  准备着随后就展开进攻的先头部队里,几个军官神态非常轻松,竟临阵的打起赌来了。赌注并不大,一顿饭而已,所谓的‘五十个数’、‘六十个数’,也不是指的银钱,而是指清军在毒气中承受的时间。
  复汉军根本不把浙中、浙南的抵抗放在眼里,兵没几个不说,常州一战整个南面的清兵军心都给打碎打烂了,这下面的人马,还有谁真的以为能抵挡的住的不成?
  “撤……撤退。”吴熊光的表兄李璠嗅到那刺鼻的辣椒气息后,自己都忍不住剧烈的咳嗽起来,好容易忍住了,气了去了一半,抬头看着整个阵地上一片撕心裂肺的咳嗽声,颓然下达了命令。整个阵地上的咳咳一片的民团丁勇全部退往了苏溪镇,同时他也着人把消息火速报告给吴熊光。
  吴熊光倒也没指望着在点灯山就拦下复汉军。他从杭州退到绍兴,没有转去宁波,而是带兵来到了金华府,成为了金华知府郑颋的座上宾。
  后者是一个纯粹的书生,兵事完全不知,就将整个府的民丁民勇尽数托付给了吴熊光。
  吴熊光的法子就是趁着复汉军南下部队兵少,堵他们一堵,能拖过一天,对于两广和福建就是一天的准备时间。
  义乌这里他当然是守的。将自家的一部分主力拖到了苏溪镇西面的山里,在苏溪镇的正北方只放置李璠一部兵勇守卫。复汉军拿下苏溪镇,他不干涉,可复汉军要从苏溪镇继续往义乌县城去,那吴熊光就挥兵去打苏溪镇。
  他非要逼的复汉军这一个团的兵力跟他耗在山里头不可!
  然而,眼下李璠送来的消息算什么?
  “红黄之恶气?”吴熊光惊道。
  复汉军一夜之间打下了常州城外的四面阵地,外头清兵只知道丰升额精心布置的阵地一丁点作用都没起,被复汉军一夜就给打下来了,具体的细节却是所知不详,只知道那一天复汉军用了数百门大炮对准常州轰了老半天老半天……
  所以特殊弹这法儿还处在保密状态,不能说一丝儿消息都不漏,可吴熊光显然是不知道的。复汉军打杭州的时候也没有用特殊弹,只拿大炮一轰,再接着人一冲,整个杭州城就见底了。
  结果现下是生生的一记闷棍,打的李璠心底半点战意都没有了。“红的有辣椒味,黄的是芥末,一定是芥末。”李璠最不喜欢闻芥末味道。
  站在吴熊光面前的李璠失魂落魄的,那玩意儿今儿能用来对付沟壕,明儿就也能拿它们对付营盘。这仗还打什么打?
  安海是钱塘的知县,汉军旗人,杭州破的时候他带着一家人跟着吴熊光一块逃到了绍兴来,接着又转到了金华。转过身看着依旧一脸呆滞李璠,皱着脸皮很苦涩的一笑:“李大人,走吧。回去查点查点,也问一问兵勇的感受。”笑的还不如哭样呢,没办法,他的长子还在沟壕里没爬出来呢。
  安海心里都后悔死了,一会儿觉得自己干嘛凑哪个积极?一会儿又觉得自己儿子不争气,别人都爬了出来,偏偏他丢在了阵上。
  安海脑袋都要炸开了。
  “那宜兴兄……”安海的年纪已经上四十岁了,长子的年纪跟李璠一样大,李璠是把安海做上一辈儿的人看待的,下意识的问道,但话还没说完自己胳膊就被人拉了一下,猛地回过神来,立刻向着安海讪讪一笑。“是,是。我这就回去安排。”
  人家亲儿子没了,就已经够伤心的了,自己再问,可就是往伤口上撒盐了。
  第四师的人抓到俘虏,稍加审问,就知道吴熊光悄悄的把队伍拉近西面的山里了。团正笑着呸了一声,“还学起山东的赖招来了。也不想想老子这里有多少小炮。”
  同样的战术落到不同的对象身上,那就是两个结果。
  清军有几门小炮?复汉军这里的臼炮又有多少?何况第四师手中还有飞雷炮呢。
  现在复汉军中的飞雷炮已经大大减少了,但再减少,团一级建制上还是有的。
  复汉军的优势越明显,飞雷炮的数量就越被消减。没办法,保密起见,这种武器太容易copy了,而且制作超级简单,威力又十分之巨大。
  臼炮在当天下午三点时开火。数量不多,只有二十门,还都是一百来斤的轻型臼炮。两个人就能抬起来到处跑,但即便如此,一声声炮响也使的吴熊光军为之颤动。二十门臼炮后头还跟着四门飞雷炮呢。
  一枚枚火药包、开花弹在山坡石垒上炸开,一枚枚特殊弹在壁垒胸墙前后砸下。那些用石块黄土垒砌的堡垒胸墙在炮弹的冲击下,一点点的被击碎、炸碎。还有那让人无法忍受的毒气弹。
  也是这时节赶上了江南多梅雨,时不时的下雨给复汉军的攻势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必须打掉他们的大炮,大人,今天下午一个时辰的炮击你也看到了,陈逆的大炮有多狠,大半都是开花弹,还有那飞雷。就咱们在山上立下的寨子,弟兄们再拼死拼活的加固也挡不了人家几炮轰的啊……”要不是傍晚时候下了雨,复汉军很可能趁着黄昏就夺了齐庐山呢。
  被复汉军两个小时里连破了两道防线,全丢了牛头山的高斗金大声的叫嚷着,挨了一个时辰的炮击,他心里面都要生出阴影了。而且这山又不是什么真正的高山峻岭,不除去对手的炮群,高斗金可不认为自家人马会是眼前复汉军的敌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