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2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1/898

  王之政时间充足,没必要跑去价格要贵上一些的港口商业区去购买东西,半天的时间足够他去南京城里转上一转。
  作为整个中国都有数的重地,南京城往日因战争留下的痕迹已经彻底消散了,纵横交织的沟壕、胸墙已经完全看不到了,一座座碉堡成了警务室,短短两年时间就大变了样。在港口区出口处有一个大大的车马场!左手边是停车区,右手边是公交车站,虽然外表很整洁,王之政的鼻子很灵敏,还是能够闻到一点马圈的味道。
  中间停的则是一水儿的私人马车,也就是往日的车马行。以拉人来说,从最高档的四轮马车,到传统的两轮马车,乃至驴车,都有;以拉货来说,传统的货车、板车,到大型的四轮货车等等,也都全活儿的很。
  南京城的公共马车也就是过了年,才彻底把水牛淘汰了的,之前是牛马夹杂,没法子。马匹不够用。现在陈汉迁都的消息已经爆出去了,陈汉自身也毫无遮掩的充实着南京城,把水牛全部淘汰换成马匹,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王之政来到公共交通站,没去花钱租车马车,站在竹棚站台下抬头看着一面木牌上挂着的车次、时间和沿途停靠站点,木牌一边还有一个大大的南京地图。上面标记着一个个小红点,还有①②③④⑤这样的数字标识。
  南京城现在一共开辟了六条公交马车运输线。
  地图上还标志着好几个大圆点,那是城内换乘马匹的中心站。
  每个班次的到站和发站时间都写得清清楚楚。此刻站台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除了如王之政这样刚刚下船的乘客外,还有很多当地的乡民。
  现在坐船横渡长江用不了几个钱,不仅北岸的小百姓来南京,南京的百姓们也常常去北岸,这些人背着篓子,挑着担子,很容易识别。
  随着南京的复苏,尤其是陈汉迁都的消息传来,南京城迎来了一波人口涌入潮,如此每日里南京城蔬菜瓜果,肉类家禽,还有鱼虾河鲜等,消耗量也就与日俱增,同类产品的价格已经超出周边城市一头了。自然就有人不辞辛苦的往来南京贩卖了。
  零星杂税的废除,还有交通的便捷便利,周边乡民的出行频率大为增加,乡民销售农家产品的热情提高了,也就刺激了物资的流通,以及交通的发展。
  穿着常服的王之政一到站台上就看到,一个腿脚不利索,拄着拐杖,穿着不配领章军衔的退伍兵正在高声的念着木牌上的车次和站点。周边的很多人都用羡慕的目光打量着那退伍兵。
  识字认字,这就是在复汉军服役的好处之一。士兵就是再笨蛋脑瓜,军纪军规下,到了时间就要去上辅导课,对于很多战士来说,一节辅导课比十节思想课都难熬。而且辅导课还有不定期的小考,然后半年一回的文化课考试,分数高的在提升职衔的时候能获得一定的加分。而且有那么多的时间熬,再笨的人也能认上一些字。
  王之政本来就认识字,医护营因为自身的工作性质,更也是整个复汉军里,文化水准最高的几支部队之一。
  刚刚加入复汉军的时候,王之政对这一点是十分不明白的。敢不敢打仗跟认不认识字有毛的干系啊?但很快的他就不这么想了。不识字的士兵连基本的军规军纪手册都看不懂,上战术课的时候也做不成笔记,精神稍微一恍惚就跟不上进度了,因为他们看不懂小黑板上画着的地图和说明。还有部队里发布的各种命令、通告,乃至自己的军功积分有错了,都找不到原因。
  部队里只靠着大而化之的空话是带动不了士兵的,至少不能长久的持续带动。必须用确切的实际利益,才能让士兵们持续的努力。
  就像刚刚说的军功积分,对于士兵来说,军功积分是再重要不过的了。那么他们如何能保证自己的军功积分核算是正确无误的呢?那就必须士兵们自己会算术,至少会基本的加减乘除。
  然后要细致的查看自己的功劳簿,那就要必须认字。
  否则的话事事都得求教别人,不仅麻烦,这种滋味也实在不好受——有一种低人一头不如人的感觉。
  自尊心的受伤能让士兵们对于文化辅导课的人头一下子就认真起来。
  王之政自己都给士兵们当过辅导员,教习是轮不到他的。在识字认字上,他丝毫没有问题。王之政最大的难题是在数学书,他数学不行。加减还算能拿得住,乘除就说笑了。人无完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因为中国的钟表业还没有大规模的量产,是刚刚发展,刚刚起步。
  所以南京的晨钟暮鼓依旧不失为一道静观。
  当然,作为码头公共交通站这样重要的位置,有一座落地钟也是应该的。
  每到时间到点前十分钟,驾车的师傅就会赶着马车行到站台边停下,等候的人群陆续上车,然后到点了,马车哒哒的行出车站。
  退伍兵大声的念了一遍时间、站点,人群就开始哗啦啦的分流了。整个车站可是有着十二个等候站台的。公交马车十五分钟一班,每一辆都能坐的满满的。
  王之政还发现,南京这里的公交马车与安庆没什么区别。穷人,带着箩筐扁担的人,带着大小包裹的人,主动爬到车顶去,而去车厢里坐的多是如他这样衣着整洁的乘客。
  王之政没有挪步,南京城他不熟悉,就算直奔夫子庙、秦淮河,也要先找人询问询问啊。眼前的退伍兵就是最好的对象。两边都是军队的么,只凭这个就不差。
  “呦,这么小年纪就是军医啦?”王之政与退伍兵一叙双方的建制部队,这退伍兵是第三师的,他是第二师的,但是这退伍兵本身是镇江人。那自然就亲热了两分了。待到退伍兵知道王之政并不是童子军出身,而是有父有母,是凭着自己的努力在三年时间里打学徒爬上正式军医的,对他是充满了赞叹。军医可不比大头兵。
  复汉军里如王之政这般年纪的下士多不胜数,可是具体到医护营里,那就屈指可数了。
  退伍兵对王之政十分热情,那是因为,“军医救了俺一条命啊。这条腿现在只是瘸了,可再瘸也比锯掉强啊。要不是军医……”真把退锯了的退伍兵还真不见得就能活下来。
  “那是老哥你命大。部队里重伤员死的太多了……”
  眼下的战场,重伤员的治愈率比古代都可能还要低。每一个能活下来的重伤员,那都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的胜利者。
  每一个复汉军战士对于军医都由衷的感激。退伍兵听了王之政要买的东西后,详细的给他做了指点,从那一路车上去,到那一站下来,然后进哪一家商店。
  做着公共马车出了车站王之政心里还充斥着感慨,为战友情谊,也为退伍兵本身。他只是在战场上被手榴弹碎片炸着了腿,却非常倒霉的碰到伤口发炎积浓,险些被一斧子劈断大腿。
  从部队里退下来,他已经在码头车站上班一年了。
  他用抚恤金,还有卖掉了军功田的钱,在港口商业区买了一套不大的小门面,现在他人在车站上班,婆娘在商业区卖汤水,因为是伤残军属,家里的小本生意没有越线,也不用交税。一家人生活的还是很美满的。
  大儿子今年八岁了。“俺想着把他送到学堂去。下关这一块,到下半年学堂就招人了。不能长大了当个睁眼瞎啊。家里也不是穷的叮当响?俺认识这几个字,还有那啥子阿拉伯数字,都全交完了。孩子聪明的很,不能给耽误了……”说起自己的儿子,退伍兵脸上满满的笑。
  王之政想着,脸上也是满满的笑。等他成婚生下儿子了,将来也一定会让孩子上学堂。
  朝廷在地方上兴办的学堂,小学堂、中学堂,还有将来的大学,王之政想到医护营的传闻,说是过不多久医学院就也要建立起来了。将来儿子要能进医学院,再进军队当军医,那一辈子也就吃喝不愁了。
  秦淮河依旧是南国有数的风流地,王之政却不会向那花红柳绿处瞅上一眼。他的心都放在了一个叫潘喜儿的女医师身上,虽然论漂亮潘喜儿肯定比不过这些花楼里的红牌,但王之政喜欢的是她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不同于一般的气质。跟她在一起就是舒心!
  潘喜儿身上有种一种很吸引人的气质,王之政也说不上具体是什么,但就是吸引他的眼球,给王之政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把潘喜儿跟他的母亲姐姐作比较,这种不同的气息会更明显。
  经历事物还不很多的王之政当然不知道,潘喜儿身上的那种气质究竟是为什么与民间女子迥然不同。跟着潘满囤、潘满仓两个哥哥一块进入童子军的潘喜儿,至今为止已经在军事管理下生活了四年。一个人从幼年到青年最最重要的四年啊,从军队的熔炉中走出,即使童子军远没有正规军来的刻苦严格,潘喜儿这样的女子又怎么能同民间的女子一样呢?
  事实上就是王之政本人,医护营三年的时光也在他的人生观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所以他才会喜欢着潘喜儿,而对秦淮河畔的花红柳绿时若不见。
  秦淮河夫子庙的繁华让王之政眼花缭乱。他之前也来过南京,十二岁那年他爹带着他们一家人来南京看灯会,那是的秦淮河夫子庙也是繁花似锦,可对比现在却总觉得还逊色一筹。
  “榴莲糖,椰子糖……”
  在一家卖糖果的店面停下脚步,王之政停下了脚步。这个打着唐记招牌的铺子并不是退伍兵为他推荐的店铺,可王之政却被店面上挂出的招牌给深深地吸引了。
  水果糖在复汉军中并不稀奇,什么葡萄、菠萝、香蕉、橘子,部队里供应的有水果糖。可是椰子糖与榴莲糖,他从未听说过。可王之政听说过榴莲,他还知道医护营里流传的一个关于榴莲的笑话,那是第一批榴莲被送到安庆的第二师,然后传出来的笑话:
  一个南洋土人来到广州做工,他非常喜欢吃榴莲,但他的工友都很不喜欢,很不习惯那臭味。有一天他实在是馋了,偷偷的买了一块回来然后躲在厕所里吃,吃的正欢的时候,他的一个同室的工友很好奇他在干什么,就偷偷的扒在门缝然看了一眼,然后默默的走开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工友就把自己的碗推到了土人的跟前,说:兄弟,你要是吃不饱就把我的饭吃了吧,以后别一个人偷偷的躲在厕所里吃黄了……
第440章
陈汉与西荷的较量
  时间飞速的就来到了三月。
  很得陈鸣宠的石氏怀孕了,二月里诊出了喜脉,但有了之前三个孩子的开花结果,这个消息已经不被人重视了。现在所有人的眼睛都瞄向了迁都!
  三月里,陈鸣出巡江南,跟他一块离开的除了大都督府,就首先是工商署,他们正式搬迁了。
  这已经不是复汉军第一批搬迁的补办,从出了正月,就陆续的有部门迁往南京,其中就包括陈聪领旨督办河工南下后,顺势迁出的交通部和建设局。
  不过鲁山在陈汉的地位还是不容置疑的,这里依旧是陈汉现下最重要最可靠的钢铁基地和军工基地。未来设立留守也势在必行。陈惠还准备学朱明的故技,设鲁山为中都。陈鸣也不反对。
  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南阳过襄阳,陈鸣此次下江南,可不是例行一样的走一趟,而是在给陈惠打前站。整个太子府,整个大都督府都在搬迁过程中。各级官员,眷属,随行护卫的士兵,从襄阳南下的船队绵延二十里长。
  周添才抹了一把汗水,浑身的力气随着这把汗水的流淌也流逝了下来。他旁边站着刘之协,也是脸色腊白,浓黑的眼圈仿佛带了一副眼镜。
  作为此次陈鸣下江南,负责筹集船只水手的负责人,周添才和刘之协从出正月就开始忙活,整整一个月啊。
  “老弟啊,咱们总算是交差了。”刘之协觉得自己就仿佛重新活过来了一回一样。
  “先不跟你喝酒了。老哥我要好好睡一觉。啥事儿,等醒了再说。”
  “我要睡他个三天三夜。”
  绵延二十里的船队,虽然很大原因是汉江面狭小,为了安全起见,只能容三船、四船并行。一里河段里顶多能有四五十艘船只,可首尾二十里长短,那也是吓死人的数目了。
  “我也要睡他三天三夜。天塌地陷也不醒。”就算太子遇刺了,就算船只漏水了,要砍头就砍头吧。先容他好好的睡一觉!这一刻周添才对死都不怕了。
  操心劳累一个月,整个人都木愣了。亏得最初的时候他还暗暗仇视刘之协,而刘之协也暗地里翻他白眼,但很快的,随着统计出来的官员眷属人数直线增加,随着船只、水手的规模扩大了再扩大,俩人迅速走到了一块。
  “小弟醒来之后,再与刘大人痛饮。”
  随从早就招来了一辆马车,周添才几乎是被人搀扶着抬进了马车中。这辆马车轱辘轱辘的还没有走远,一辆规格差不多的马车也停到了刘之协身边,完全是一样的躺进马车里,刘之协很快就入睡了。
  此时迎着江风翻阅着外交部刚刚送到的苏禄市情报的陈鸣,可不知道两个负责船只水手事宜的官员已经病人一样的被抬回住处了。陈汉现下还是人手有些欠缺,很多事情上更缺乏工作效率,尤其是当初大批历练出来的后勤方面人员还始终窝在后勤,否则刘之协、周添才哪能给累得跟死狗一般无二?
  乾隆和康麻子都多出下江南,水舞龙舟,万里翻波,那不也一路顺风顺水的么?
  就像之前的鲁山一样,丁点没有受到此事的影响,因为这本该很多人统筹的事情被他们简单粗暴的扔给了有限的几人。后者被累成了狗,可他们完成了这件事,于是一切也就顺风顺水了。
  “殿下。这苏禄国的贵族敢公然造反,必与西班牙人有关。”
  “怕是不止西班牙人,荷兰人也不愿意看到我们将苏禄收入囊中。”而且复汉军在新加坡已经动土了。
  阿布贝卡留在和乐的儿子都没什么过人本事,可也没有大的野心,对陈汉赶去的特使尊敬且完全配合。阿布贝卡现在抱大粗腿成功,自己还得了一个侯爵的封号,这让苏禄王室的基本盘基本上保持了稳定。甚至还让一些本来游离于两大势力集团缝隙中的一些苏禄小贵族选择了投靠。所以苏禄的贵族们现在虽然掀起了反叛浪潮,但一时间还没能力掀翻阿布贝卡家族的统治,攻下和乐。
  “苏禄在南洋,那自然是南洋水师出动了。”
  “再打个招呼,把南海一号调回来,还有舟山船舱产的那艘小船。分出一部分练习生。”
  直觉告诉陈鸣,这一战并不轻松。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明面上不会出手,可背地里却能让武装商船,乃至海盗们出击。
  苏禄只是一个幌子,实际上这是一场陈汉与西荷的较量。
  “这样也好。反正咱们要在南洋插一脚,就一定要跟西荷两国见一见血的。”
  “督促一下外交部。河仙的事情尽快搞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1/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