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3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4/898

  岳松破口大骂复汉军的马队胆大包天,这么点人手就敢追来,就敢如此的放肆,但他和他身边的马甲兵却没有一个敢回头一战的。即使这支马队挑的军旗是山东骑兵团,而不是复汉军主力当中的骑兵旅。
  两边一逃一追,从三关外到白马川也有五六十里路了,即使中间几次缓缓马速和停歇下让马匹休息,连续的奔波马力也都要承受不住了。这个时候岳松真切的意识到,一场厮杀不可避免了。
  不把身后的追兵打败了,自己就逃不脱追兵的追击!而自己能不能在被追上之前早一步逃到承德,岳松是一点信心都没有的。因为他现在手中已经没有一点的吃食了。
  从三关出来时带的那点粮食物资全都在复汉军的进攻中遗失干净,半天的奔行,他们随身携带的那点豆料也全部消耗光了,连水都不剩多少了。接下来到承德还有小百里路呢,没有了精料坐骑光吃草能行吗?而且别以为人骑马连续的奔驰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岳松望着对面的土坡,一个复汉军骑兵高高举起军旗,猛的向地面刺去——山东骑兵团一营。当骑兵松开手的时候,红旗已经深深扎住土地中,一阵风吹来,赤旗猎猎招展。
  “兄弟们,不杀了这些叛贼,咱们就没一点的活路。都跟我杀啊……”岳松高叫着,他身边的这些人哪一个不是从蓟州出来的?复汉军根本不会饶了他们。想活,就只有把敌人砍了。
  双边兵力都很少,复汉军兵力确切的说比之岳松他们还要少个三四十人,这就是少了三分之一兵力了。满蒙铁骑打不过复汉军的主力骑兵,岳松承认复汉军的骑兵旅很厉害。难道现在人数都超过对面三分之一了,他们还打不过不是复汉军主力的山东骑兵吗?
  清军这里早就没什么旗帜了,但是人少,岳松高叫着,声音传入了所有人的耳朵。一百多正蓝旗马甲兵清楚岳松说的是事实,他们一点吃的都没有了,现在不趁着还有力气把身后的复汉军马队搞定,他们很快就会被反过来的复汉军搞定。一百多清军骑兵催动坐骑向着南面跑去。
  只稍微晚了一瞬,复汉军的骑兵们也驱动战马从土坡上,从那面军旗两边纵马冲下来。两边都是很传统的骑兵,最前面的骑兵端着骑枪或是弓箭纷纷开始对射,双方最前面冲锋的队伍都有人中弹落马。但是后面的骑兵根本没有丝毫停止的迹象,落马与惨呼的声音顷刻就淹没在二百多匹战马,上千只马蹄敲击地面的隆隆轰鸣中去。
  杨磊高声吼叫着,一挺手里的白杆枪。身后军旗在风中烈烈作响,长枪马刀无一例外的直指敌人方向。
  两股洪流顷刻就撞到一起。
  清军骑兵中冲在最前面的是一名佐领,避雷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手臂后展,然后用力前掠,刀锋划出的轨迹直奔敌人的左前胸,只要砍上,雪亮的锋利刀刃就将在敌人胸口划开一道绝对致命的豁口。
  而对面的复汉军骑兵几乎是同样的姿势,这是骑兵作战的标准战法。大家都是刀口上混饭吃的,眼光都锐利的很。佐领惊讶的看到自己的刀刃率先砍到了对方的胸口,可刀刃根本就没有砍进去,有一层极硬的东西挡住了刀锋。
  就那么一瞬之后,佐领觉得自己的视线开始升高并且异样的翻转起来,天旋地转中,佐领看到了下面一具熟悉的无头的身体坐在马背上奔驰而去。再接下来,他的双眼合拢了,世界变成了黑色。一颗掉落到了地面上,下一刻就被一只马蹄塌中。
  两支骑兵的冲杀,溃败的毫无疑问的是兵力更多的清军,他们顶多就是一股潮水,而复汉军的冲锋却如同冲出河道冲出峡谷的山洪一般势不可挡。
  当岳松死不瞑目的脑袋被割下后,杨磊笑的很畅快。“弟兄们,把鞑子的脑袋全都割下来,带回去做京观祭蓟州死难的百姓!”
  杨磊还不知道此刻的遵化城变成了什么样子,但他就是用脚趾头来想,也会觉得京畿一带的百姓会对复汉军无尽的感恩戴德。满清丧心病狂的行为让他们丢尽了京畿百姓的人心。
  陈鸣对他们下过令,要在蓟州城外筑起一座‘京观’,作为对满清蓟州之事的报复。而这座意在祭奠蓟州死难百姓所筑的京观会是多么的高大,就完全取决于他们在这一战中的成果能有多少。
  如此‘激励’,复汉军进攻遵化的步骑兵,打起仗来简直要疯了。这可是复汉军成军以来的第一座‘京观’,而且很可能也是最后一座。
  现在这个时代,京观这种东西已经被很多人认为‘不仁’了。最主要的是,老百姓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也觉得京观不再是‘威武雄壮’的浩荡武风,而是‘残暴不仁’的确切体现。
  可是在军队中,自己的战果能够被立‘京观’,这简直是彰武功于万世!
  ……
  南京城里最近气氛不要太快活。胜利的捷报一次又一次的传来,锣鼓喧天,披红挂彩,人声鼎沸。简直比过年的时候都要欢快雀跃!
  老百姓们议论着复汉军北伐队伍的‘风卷残云’,一次次的将复汉军与当年的大明朝相提并论。富商大贾们则一边谈论着陈汉的江山稳定,另一头又议论着银行下个月就将正式发行的土地债券。
  这种不记名的债券,根本是东北关外的土地,面额分金圆券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五百元、一千元、五千元六种;银圆卷,一十百千万,五种!土地债券按债券面额十足发行。
  利息十分的低,年息只有极少的一厘,也就是百分之一。而它主要的作用是可凭借此债券在将来从东北套取相应的土地,东北的田价只有三块银元一亩,《中原日报》这两年没少报到满清在东北的大规模垦殖,而满清为了鼓舞自己人的信心,也在邸报上大肆宣传垦殖的效果。很明显东北这块往日在汉地百姓眼中的荒凉苦寒之地,是一块不错的土地。纵然每年只能种一季粮食,那价值也不是三块银元就可以买到的。
  银行十足发行的土地债券,朝廷让利就让在了这方面了。如果将来你不想要东北的地了,五年之后还可以从银行足额取出自己的本钱。
  复汉军这次出台的土地债券,彰显了自己一统天下的决心,陈汉不是赵宋!
  而江南经过两年时间的恢复和发展,经济大幅度繁荣,一个个新出现的富商富豪,一个新出现的工商阶层,刚刚积蓄了一点力量,正要对外探出自己的爪牙扑食猎物,土地债券的出现瞬间就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对于中国人来说,土地是一个绕不开的情结。而且朝廷发行土地债券,甭管说的多么天花乱坠,也不能掩盖一个朝廷缺钱的事实。
  这实际上是朝廷拿未来的东西来做抵押,向普天之下的所有百姓‘借钱’!
  普通的平头百姓不需要多少,可对于新兴的工商阶级,还有传统的商团商帮,这就是一个他们向陈汉表忠心的平台啊。你买了十万银圆卷,我就买了五万金圆券,这朝廷肯定会看在眼中的啊。
  而且甭管怎么说,自己不吃亏啊。这种债券没有失效期,每年还有一厘的利息,好歹人家拿出了东北的土地,比之满清时候的‘劝捐’可好的太多了。
  而除了这个震动了整个南国的土地债券的问题外,朝廷还第一次放出了两个私营银行名额,这消息一经爆出来,比土地债券给南国商界带来的震动都半分不少。
  国字号的几所银行现在的发展态势如何,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的。小额贷款一开始虽然压得陈汉都要喘不过起来,可他们最终支持了下来。当越来越多的人把钱存到国立银行吃利息的时候,这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好的良性循环了。各地的高利贷行业都遭受了重大的打击。而当支票这个东西越来越多的通行于中国商界后,银号钱庄也受到了绝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商人把钱存入银行而拿取那一张张支票,后者在中国大额的交易当中越来越普遍的被用到。
  尤其是银行部门办起的那个《财经日报》,越来越多的对西方银行的发展历程进行介绍和剥析之后,银行的作用就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虽然中国的商人从不敢奢望自己办了一家银行后获取货币发行权,尤其是纸币发行权,可一个银行对于一个区域性商团商帮的重要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陈汉现下的控制区内还存在的商帮就依旧有五个:徽商、苏商、浙商、粤商,以及京商。
  现在没有洞庭山帮了,遭受到剧烈打击和摧残后的洞庭山帮整个融汇进了苏州商团,而徽商则实力依旧鼎盛,即使复汉军摧毁了扬州的盐商,徽商还有很大的资本投入进了工商浪潮中来;而浙商就是原先的宁波商团为主体,粤商则是以广州商团为中心,最后的京商,却是来源最最复杂的一团人。这些人主要来源于豫西南,背后有着陈汉军政方面的一个个大佬支撑,尤其是陈家亲自下场,那背景之深厚可以横扫所有的对手。
  但是也因为背后的靠山多,而陈氏也只保持一个大致的安稳,京商是所有商帮中涉及行业最多最广的一位,那简直是三百六十行,行行都不少。
  而且他们还有军人合作社这个天然的盟友为援。
  “朝廷说是发了两个银行执照,实际上那就只有一个。”这已经是人所公认的了。
  对比普通百姓在高兴欢喜之余担忧的陈汉会不会二度迁都北京,而忧心忡忡不同,现在各地的商贾富豪,眼睛全盯着那两块银行执照。虽然后者的门槛是整整一千万储备金,对于个人来说完全是天文数字,但是谁要能拿到了银行执照,闭门家中坐,银子就能从天上来!
  陈惠玩的手腕很白,可也很有效果。一边把银行执照抛出来,紧接着就是土地债券。凡是对银行执照有图谋的团体,必然会在土地债券上大大的讨好一下朝廷,至少不能让自己比竞争对手弱了去。而且这些金额多半还会集中在个别人身上,那几个人就是各地的商帮商团推出来的台面人物了。陈汉正好可以提前的查一查这些人,对这些人有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
  陈鸣十二日打完杜集之战后,就立刻用飞鸽向南京报捷,同时派出快马向南京传递向西的信息,并沿途露布。
  在陈鸣进北京城的时候,陈惠已经受到了快马传来的确切捷报,还有陈鸣对今后几个月时间里的一番盘算。
  满清保留的基本盘有些过高,他准备继续压着满清打一打。
  而陈鸣自信永珹不敢不把宝贝珍玩古董等等的还回来,虽然永珹不会全部送还,但也当送回来大部分,至少是一半。这些珍宝字画,还是悉数运回南京的好。陈家父子都不打算迁都北京!
  陈鸣是知道后世北京的重重隐患的,沙尘暴这玩意儿不去说,将来的蒙古是不可能有那么大面积的沙漠的,就像对将来的山陕一样,封山育林,迁移百姓,保持水土,等等这些都记在陈鸣的本本上的。
  可是北京城用水困难,地下水采取过度,地表下陷,这可是让人懵逼的。
  陈鸣就觉得南京挺好,将来的北京可以成为陪都么。就像明朝时候一样,北正南副,现在可以南正北副,毕竟未来的世界中国不能只盯着北方,还要放眼海洋,放眼全球。
  按照陈鸣的最终理想,从北冰洋到大洋洲,从北美到中亚,这南京正好是中点!
  但这个消息没必要现在就透漏出去,就像陈汉对于乾隆‘抬旗’这一招早就有定义,新旗人不算旗人。可陈汉就是不公布出去,因为他们占优啊。
  有信心用枪炮趟平中国的陈鸣,更乐意看到那些汉员们在生死面前做出最痛苦的抉择,选择对路了,就算是冯廉这种人,只要立下了大功劳,陈鸣也可以放他们一马。可是如刘统勋这样执迷不悟之辈,即便乾隆不将刘家抬入满军旗,陈鸣也会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复汉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满清就是釜底游鱼,当无数被逼着北迁的汉员在大军血淋淋的砍刀面前,闭目等死的时候——就好比现在。谁还以为满清能东山再起?他们跟西北的永瑢一样,都是早死晚死的区别而已。等到承德之战结束,满清如果是一直逃跑,复汉军就再接再厉,追着永珹扫荡整个热河,扫荡整个察哈尔,也不是难事。
  下个月陈惠就会正式宣布对新旗人们的‘宽宏大量’了,相必到时永珹等满清高层的脸色会很有吃翔的感觉的。
  而对于很快就会运回南京的大批珍玩古董书画,陈鸣向陈惠提议搞出一个拍卖行,把一些东西变现,补贴国用。还有博物馆,现在也可以建造了!
  趁着细雨,黄定友撑着一把油纸伞悠哉悠哉的往家中回去。他现在南京日报社上班,辛辛苦苦的干了好几个月,正月里才从后勤回信——报纸上一些评论通常会引起社会舆论,尤其是《南京日报》这样非比寻常的地位,报纸上都特意留下的有一个版块,专门登载一些来信的言论和相关的回复。而更多的回信这是出自黄定友这样的小工手中!
  黄定友从正月里转入审稿组了,虽然只是初审小组,但也是一个极大的进步。报纸这两年发展势头迅猛,在报社有一份正职的工作,还是很体面的。
  吃过晚饭,回到屋子里的黄定友伏在案上给远在武汉分校上学的沈源写信,后者还在培训,三个月的学习期已经将满。
  “……北伐大军节节胜利,但是报纸上的实事报道每每都要经过很长的拖延,而且有些报到失真,这已经引起了读者们很大不满。上个月由《中原日报》和《军报》起头,倡议报社可组建一个外派的记者站,跟随军队行动……昨日大都督府已经给出了确切的答复,同意各报社记者随军行动,但必须遵从一些军队的纪律。我已经报名……”
第496章
八旗要振作
  松筠被永珹一脚踹个‘五体投地’,脑袋‘咣’一下磕在了地面,鲜血立刻就流了下来。钻心的疼,可松筠不敢有半声的叫喊。整个人迅速爬起来,继续跪在永珹的跟前,然后再被永珹踹了个大仰八叉。
  永珹这次表现自己愤怒的行为十分的外向化,十分的有行动力,听了松筠传回来的话,他心里窝着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
  “陈鸣,陈鸣,狗贼!无耻,卑鄙无耻!狗贼!狗贼!”永珹气的浑身都打颤,血气上涌,面颈都一片血红,额头上青筋毕露。破口大骂着陈鸣,破口大骂着!
  澹泊敬诚殿里一丝儿别的声音都没有,几个在场的文武勋贵趴伏在地上,没办法,都被陈鸣威胁着要扒顺治、康熙、雍正的坟了,都要给人刨了祖宗坟了,他们这些不肖的无能子孙怎能不趴在地上呢。
  松筠尽可能的缩小自己的身子,虽然他被人选了出来,能死里逃生,活着从顺天府的大牢里走出来,这感觉真心是佛祖保佑。但要是现在被皇帝拖出去砍了,那就太亏了。
  今年刚刚二十有二的松筠并不知道自己在原时空的历史上能留下多么辉煌的一笔,他现在仅仅是一个前理藩院笔帖式。错非此刻‘身份’特殊,他见都见不到永珹。此刻的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活着!
  被复汉军放回承德的松筠没有半路而逃之夭夭,而是真的带着盖有陈鸣大印的书信来见嘉庆皇帝。他也不知道那信里面写的是什么,结果矜持的嘉庆皇帝就挥手让松筠自行拆开了火漆,大声的读出来。然后永珹就一点都不再矜持了!
  傅恒落入复汉军手中,阿桂死了,海兰察一直在忙军伍,刘纶在杜集大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也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本来就病得很重。
  现在的军机大臣就只剩下于敏中、福隆安、索林,以及新提拔的庆桂、台布和袁守侗。
  三满一蒙两汉,不容易啊,自从乾隆二十三年梦麟死了后,十年来台布还是第一个跨入军机处这道门槛的蒙军旗人。
  而手握兵权的海兰察、明亮等人都没有入军机,永珹这是摆明了让他们相互牵制。
  从康麻子四十三年始建,至今七十年了,热河行宫的气氛从来没有一天能比得上今天这样凄凉凄苦,毫无一丝欢乐。庞大的皇家建筑群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坟场,往来太监宫女都没有一丝儿人样了。低头顺眉,屏气息声。
  往日在走廊、门庭、路边值守巡逻的护军侍卫们人数也少了很多,杜集大败一场,通州收拢来的清军败兵士气普遍很低靡,同时海兰察也是为了向永珹表现忠心,将永珹最信得过的大内侍卫要走了一大批,填补进军队,并且大多担任军官职务。
  几个满身都是颓废味道的大臣直接骑着马奔到。
  随着永珹的口谕传出,很快的,满清最高层次的一批王公重臣还有文武大臣,纷纷汇聚到了澹泊敬诚殿。松筠这个时候已经轻快的走出宫门了,如释重负的他感觉着自己现在是一身轻松,被皇帝踹上两脚就揣上两脚了,他要去寻蒙古正蓝旗,去找自己的家人!
  澹泊敬诚殿里,所有的人都跪倒了一地,陈鸣拿顺治、康熙、雍正、孝庄等人的陵墓做威胁,让永珹乖乖的把紫禁城和圆明园搜罗的宝贝送回去,很多大臣们虽然都心理面愿意,却没谁敢真的说出这般‘怯懦’的话,小心给人扣了一定‘惧敌’的大帽子,更怕被永珹记在心底。
  那伍泰、保来、哈思托等人让永珹记恨在心,留在了北京,现在哈思托已经掉了脑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4/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