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3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6/898

  “父亲回来了……”
  “伯父回来了……”
  吉田家的孩子围了上来,拥着吉田正一回到了家中,房间里的大女儿忙倒了一杯水来,然后取走了吉田正一放在手边的米袋子。不多久,吉田正平也回来了,他的个子要比哥哥低一些,身体也没吉田正一结实,他每天的工钱能买到的粮食只有一升五合。
  三升五合的粮食当然不够整个大家庭吃的,即使吉田家的孩子年龄都不大。那缺少的部分就有家中的禄米来补上,另外人吃饭不可能只吃干饭,就是再简单,也要有味噌和盐的。以至于酱油拌饭,对于这个时代的日本人来说都不失为一道美味,就好比当初董威吃的那一碗‘猪油拌饭’!
  跟中国一样,日本穷鬼晚上也没有什么娱乐。穷困的中国人晚上都不舍得点灯一样,日本人也一样。只是今天吉田正平没有吃过饭就回房间里躺尸,或是搂着老婆做运动,而是悄悄的碰了下吉田正一。
  俩兄弟起身走到房子外,吉田正平在吉田正一耳朵边小声的嘀咕了几句,吉田正一脸色微微一变,但立刻就化为了坚定。兄弟俩走出了家门,急匆匆的向着不远处一座门口挂着两盏气死风灯的宅院走去。这家人也是武士出身,可这家的条件比吉田家好出太多了,门口除了两盏气死风灯,还有两个仆人在守候,进门后光是院子就比整个吉田家大。
  等到吉田正一和吉田正平被下人带到屋子里的时候,才发现,整个屋子里已经聚集了二三十人了。全都是如吉田家这样穷困的下层武士。
  又是两刻钟的等待,该来的人都来了。青木中一犀利的目光扫视着到场的所有人,他的祖上是德川幕府的小姓,俸高四百石,而且早早的就掺和进了生意当中。虽然在最初的时候被无数武士家族看不起,视为可鄙夷的败类,但是时间是站在青木家这一边的。看看眼下这个町,还没有穷困潦倒的武士家族中,青木家是俸禄最低的,而过的最好,最富裕的。在这个町,很多俸高比青木家更高的家族都早已经沦落尘埃了。
  青木家最近这几个月里的名声变得更坏了,因为青木中一与唐飞鹏手下的商号有着很深的联系,而最近日本国内对于中国的印象可是非常不美好的。
  中国人仗着实力强大,强行夺取了松前藩百年开拓的成果,并且非常霸道的在石狩湾建立了一座被命名为‘北海’的城市。还有他们更侮辱了天皇和整个九州岛的武士,后者是侮辱了整个日本。虽然眼下这个时代的日本武士对于天皇没有半点真正的敬意。可这种国格和尊严上受到的侮辱让很多人对中国的印象迅速的转坏。
  青木家自然就是一条被殃及的池鱼了。
  不过青木中一的胆量非常大,这半年的时间里丝毫没有表露出要与中国人划清界限的意思,现在青木中一得到了回报。这也是吉田正一听了吉田正平的话后显得有点犹豫的原因。但家庭沉重的负担和穷困的生活让他放弃了一切。
  “我今天召集大家来,原因非常之简单。诸位当都听说过中国人要在日本招募武士的消息。幕府那群无能的米虫,这么长的时间里也没能拿出一切确切的结论,哪怕是坚决的反对。这让我非常之不齿。”青木中一话中的意思显然是把幕府的‘犹疑’归类到了对中国强大实力的惧怕上了。他说话中细细的关注着所有人的神情,看到底下所有的人对于他刚才抨击幕府的言论没有大的反应后,青木中一松了一口气。这就好啊。“德川幕府不能给大家安稳富足的生活。一个个本该有着武士尊严的上位者,为了不让家人饿肚子,不得不向低贱的商人甚至是农民奉献自己的尊严与体力。而当一个大好机会出现在所有武士眼前的时候,他们更是要把这扇大门关闭上。没有了中国人的招募,德川幕府能够解决所有武士贫穷的问题吗?他们能让每一个武士的家人都不饿肚子,生病了有大夫来诊治吗?他们能吗?”
  大厅里鸦雀无声,但青木中一清楚的看到每一个人都死死地攥紧了自己的拳头。再卑贱的人也是有尊严的,何况这些武士家族出身的人呢?就比如吉田正一,他今天在码头卸货的时候就受到了工头肆意的侮辱,就单凭武力来说,给他一把刀,他能劈死十个工头。不,就是没有刀,他也能打死五个工头。可今天的吉田正一却只能将自己所有的尊严放进兜裆布里,否则他今天的工钱都拿不到,明天还要再去找新的工作。
  “你们只听说过中国人要在日本招募武士,那你们知道中国人给出的价钱吗?”青木中一用着既具有诱惑力的声音诉说着,然后他果不其然的从底下所有人的眼睛中看到了渴望。
  “两石大米。每一个加入中国人治安队的武士每个月都能获得两石大米的最基本军饷。如果在讨伐南洋土著的时候你杀了敌人,立了功劳,你还能得到军功积分,这积分可以换来你想要的一切。精米、白面、咸鱼、肉干,金子、银子,甚至是中国的永久居住权!”
  青木中一看着底下所有人诧异的脸,得意的笑了笑,“是的,是南洋。治安队的部署区域是在南洋,而不是中国本土。你们是日本人啊,难道谁会以为自己轻轻松松的就能踏上中国的土地去作战或执行任务吗?”
  “想要加入挺身队,你们必须在南洋积累到足够的军功。否则你们只能作为旅客,在中国见识见识四面,就在规定的期限内,离开中国的土地。”
  青木中一爆出了两个心名词,治安队和挺身队。前者会部署在南洋,作战对象只是连虾夷人都不如的土著人,只有入选了后者,他们才会被调到中国本土去作战或是执行任务。
  虽然青木中一并没有说‘挺身队’的军饷是多少,但吉田正一他们用脚趾头来想也知道,那一定比治安队的军饷更高。而治安队的军饷就有一个月两石大米了。
  “实话对你们说,我刚刚从唐先生那里取得了组建治安队的权利。”这就是唐飞鹏给他的‘回报’,一个改变青木家未来的命运的机会。青木中一如果能拉起二三十人的武士,他就能成为小队长;如果他能拉起八、九十人的武士,他会是队长;他如果能拉起三百人以上的武士,他就会成为治安队的大队长。
  青木中一的眼睛才不会盯着去取的小队长呢,他要成为治安队第一批大队长中的一员,这个目标必须达成,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成为中国人,在德川幕府治下的青木家族是没有光明的未来的。而青木中一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他还读过《三字经》,读过《四书五经》。而眼前的这些人就是他的班长、小队长。
  “每一个加入治安队的武士可以先申请三个月到一年的军饷。如果你们在南洋受伤了、残废了、病死了、战死了,你们都将获得不菲的抚恤。只是治安队的抚恤标准,你们都看一看吧。”
  青木中一挥了挥手,两个下人立刻拿着一捏印好的抚恤标准单发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半个小时后,青木中一目送所有人离开。唐飞鹏给他这份权利,给他这一个机会,“自己一定要把握住。”
  即使这样的招募并没有得到幕府的许可,但那又如何?为了把握住这个机会,青木中一可以舍弃自己家在日本的一切。
  “主人,我们该离开了。”
  马车已经准备好了,在把人送走之后,青木中一也会迅速离开这个地方。毕竟他也不敢保证自己找来的这二三十人中有没有脑子进水,还依旧对德川幕府忠心耿耿的家伙;也不敢来赌德川幕府的反应。
  “走。”
  青木中一登上的马车。他没有回首望一眼家族的祖宅。因为他早就下定了决心,即使放弃青木家在日本的一切荣誉和地位,他也不会看着机会从自己眼前溜走。
  “如果事情真的照着最坏的情况发展……”马车里,靠在车壁上的青木中一紧紧握住了自己的拳头,现在失去的一切也不算什么,因为在不遥远的将来自己一定能全部夺回。只要他能拉起一支‘大队’,那么青木家拿到中国的国籍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到时候德川幕府还敢肆无忌惮的对付一个上国人吗?
  他脑子里想到了自己在福州看到的一切,那般强大的军队,那般强大的水师,只凭那一地的军队,他们能直接打下江户,直接捣毁德川幕府统治日本的根基,中国人比无能的幕府强大的太多了。
  青木中一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是日本的叛徒。从遣唐使开始,到明末清初,给中国人效死的日本人多了去了。是的,他的家族是幕府的旗本武士家族,而且武士的信条也要求武士要绝对的忠诚于君主,君可以不君,但臣不可以不臣。然而青木家族早早就开始从事商业了,这样的青木家还算武士吗?即使町里的诸多家族中,又还有几人将青木家视为武士,而不是低贱的商人的?
  青木家即使还是武士,那也不是言行举止为当世武士之表率的‘武士’。青木中一对比一个武士,他更多地是一商人。对比在他眼中傻子一样的武士信条,他更信奉儒家的: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
  对比日本的武士信条,青木中一更认可儒家的这一套。君君臣臣,都是有着相应的义务的。
  德川幕府统治太无能,连臣下的俸禄都不能按时按量发放,这本身就是君主的过错。这样的幕府哪里值得他青木中一来侍奉呢?
  在青木中一看来。他现在只是在争取自己的正当利益。是无能腐朽的德川幕府,是那些该死的九州岛大名,还有胆怯的天皇,是这些人阻挡住了自己向前的道路。
  要怪就怪无能的他们!
  他们做了初一,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十五?
  如果真的全日本的武士都尊崇武士信条,全心全意的忠诚于自己的君主,那为什么还会有本能寺之变和关原合战?德川幕府又靠的什么才得到将军大位的?
  日本战国时代的无情,血淋淋的杀戮史为佐证,可不是山本常朝的一套《叶隐》,一个所谓的武士信条就能掩盖一切的。
  松永弹正叛逆弑君即将军义辉;斋藤义龙杀其父斋藤道三;今川义元为继承家主地位,在长兄死后,杀戮次兄以及其一切支持家臣;
  如果所有人都秉着武士信条,绝对忠诚于自己的君主,那还会有这样的事情出现吗?连幕府都不会出现了吧?因为日本的国主是天皇,而不是什么征夷大将军。既然那么多的大人物都不能忠实于武士信条,青木中一自问自己这么一个小小的人物,还有什么放不开的呢?
  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高!
第522章
国将不国
  云南昭通府,这是整个云南境内最早投降复汉军的地方了。没有办法,实在是昭通府的地势太过坑人了。它位于云南省的东北角,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处,如一个伸入‘大海’的半岛,将自己完全置身于四川和贵州的左右包裹当中。它不早降,就没有天理了。
  作为云南的要害之处,昭通是云南省通向四川贵州两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是被称作小昆明的宝地,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
  六月上旬的某天,昭通府的财政部门口围了一大圈人,因为这天是占据昭通两个来月了的复汉军第一次给底下公员们发薪俸的日子。自打复汉军夺取昭通府以后,头一个月是没一天安稳的日子。那些投降的官员,隔三岔五的就有人被抓起来,或是降职,或是罚款,还有罢官的,更有被直接撂进大牢的。随后一个月里又有大批的外来户涌入进来,而当地的官吏们一打听,哦,原来是政治学院成都、重庆和贵阳三处分校的学生啊,这是新朝的嫡系哦。接着再有从四川贵州调来的各层次官员,如此闹嗡嗡的就又过了一个月。现在昭通的大局是稳定下来了,各机关的中高层位置也都稳定了下来,可以说混乱就离昭通远去了。这财政局突然的发工资了,就算是一个很直接的证明么。
  从学校里毕业的菜鸟们或是打外头调来的官吏们,对于复汉军的‘薪俸’是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的,他们知道新朝许诺的什么工资,那就是什么工资。
  但是那些留任的管理们就被结结实实震撼了一把。
  ——真真的一点都没有克扣。发下的米面全都是一等一的货色,猪羊肉新鲜,禽类游鱼活蹦乱跳的,还有成色十足的银元。
  虽然后者已经被很多官吏选择了兑换田亩。但发薪俸的时候,一个昭通府城的官员公员还是用去了七百多块银元。因为各地的迅游法庭和下乡工作组的薪俸也都是在昭通府城结算的。
  当那些亮晶晶的小银饼子发到手里时,很多人的第一动作就是一五一十的数上几遍,再然后揣上钱袋赶紧离开了。也有零星的几个爱钻牛角尖的人,就到一旁的公告牌边,看着上面的规定介绍,对比自己手中领取薪俸的签单,那旁边还有铅笔和纸张、桌椅,甚至是算盘,有疑惑的完全可以自己亲自去算一算。
  “下一个……”一个四十来岁的老吏掂量着手中的银元和银角子、铜圆,心理面觉得有不对的地方,但还没来得及问,人就拍着后背叫着,“……得罪得罪,冯老哥,你给让让啊……”
  财政部的营业大厅里,本来是四个窗口,今天又新增了两个,全都挤满了人。钱财跟前,谁也不会让来让去,赶快领到手里了,才最保险。
  有如这四十来岁老吏一样的人领了钱币,也有把所有的钱币或是一部分兑了田地的,他们领到的是一张盖下了印章的地契。而凭着这张地契,他可以选择自己去耕种,也可以等待土地所在区域的军人合作社来‘拿’地。协议书一签,就可以坐等拿钱了。
  时局发展到现在,军人合作社的对象早就不限制于军人了,而是面向全社会所有的人,包括各地的地主在内。
  现在这里所有的人,不分官职高低,不分年纪老少,这个时候领了俸禄,脸上全是由衷的喜悦。
  是啊,终于拿到钱了。这表明昭通的大震荡停止了,这表明现在的他们真的是新朝的官了。对比拿到的钱财,或者后者所代表的意义对于这些人来说更有吸引力吧。
  绍通府城知县,恩安县衙的郑大老爷站布告栏前,翻来覆去仔细阅读着财政部公告牌上的通知。两个多月时间,郑恩已经习惯了复汉军那种简体字,以及他们该竖列为横排的规矩,该从右到左为从左到右的书写方式。弄清楚规则以后,他们的文书读起来还是相当简便易懂的。
  都是大白话,半点文采也无,一字不识的乡下老农也能听得明白。
  不过这文书上的内容,却实让郑恩难以置信——他从来不关心银子,读书人怎么能为铜臭之物失了体统?而也正是他的这份坚守,整个绍通府城的七品以上官员就剩下了他独苗一根,安然的走到了现在。
  可现在他手头的银子却让他不得不对这内容细细的看一遍了。真的有点多了!
  如今陈汉的官员没有了师爷,没有了官面上的长随,也不用再给上头送冰炭银了,这每月拿到的银子看似比原先的养廉银子要少很多,实际上却是要多出不少的。
  以郑恩原来的收入,他一年的正规俸银是四十五两,再加上四百两的养廉银子,以及其他的收入,清廉如水的郑恩郑大老爷一年能有小六百两银子。而他养了四个长随,五个师爷,再加上每年的冰炭孝敬,六百两银子看似比现在多得多,可实际上却困难的很。
  而现在他每月能拿到手的银元是三十五块,再加上一系列的米面、肉类和油盐、布匹,大概是四十块银元左右。总收入比之满清时候锐减了四成【三百六十两银子】,但这一年四百八十块左右的银元却能全部用在他的家庭,而不像原先那样,一年收入的六七成要用在外人身上。
  这小五百块银元,哪怕要拿出一部分回报族里,再用来养家和置买产业也是绰绰有余的啊。
  “咦,不对。这十二月份发双俸!还有福利、奖金……”
  不仅仅只有年节有福利,那是从元宵节到重阳节,一排节日名目,上面注明是各级别官吏过节应发放礼品,但因为不知道各人喜好,除了必要的部分外,比如元宵节的元宵,其余的统统折算成银钱发放。
  “千古奇事。逢年过节上头不要孝敬不说,还给底下人放福利……”郑恩第一次发现,新朝在官俸上竟然是如此之大方,虽然他作为恩安的知县是五品官,他是在拿新朝的五品比之满清的七品,而且还是云南这穷地方的七品。满清朝同样的官职在不同的地方可是有着不同的养廉银子的,在那富庶的江南之地,七品知县一年的养廉银子也能有上千两银子。就是不知道这新朝是不是也这般样子呢?可如此之薪俸已经让他目瞪口呆了。这可是正常正规收入,半点问题都么有的。
  之后还有一堆名目繁多的生活补助,衣食住行是无所不包!
  郑恩扯过一个算盘,噼里啪啦的细细打了一遍,自己这一年下来的收入比之原先满清时候的六百两白银也不差多少!
  郑恩很快就估算了一下恩安县的上下官吏的数量,一个从五品的知县,三个六品的副知县,一堆七品的局长和乡镇乡官,八品、九品在新朝就不算什么官了,刚入门的公员就是从九品,局里头还有科长、股长,那就是八品。而放在官职上,那新朝根本就不已承认,统统以公员来代指。倒是上头的省厅各局里有科长、股长,却又都是六七品甚至是五品的大头了。
  郑恩大致的算了算整个恩安县的一年的薪俸支出,那巨大的数字让他的头突然的有点眩晕了。这现在新朝还有无数亩的田地来做支撑,可天下田亩总归是有数目的,总有一天会给朝廷败光的,要知道除了官员,还有军队这个庞然大物。到那个时候国朝一年的纯财政支出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比之满清一年的岁入都要来得高。
  “国将不国,国将不国啊……”他自己都不知道在什么时候,额头上已经满满的冷汗了。
  回到县衙门的郑恩立刻知会县里的财政局,把这个月县里的财政支出做一下系统整顿,结果这份报告下午时候就送到了郑恩的手上。因为到下个月,恩安县的工资发放就该在恩安县的财政局来负责了。
  郑恩看了县财政局做的系统数据统计,一瞬间鲜血就冲到了头顶上。白净的脸皮浸血一样通红,双耳赤红。恩安县衙的所有人就都清晰无比的听到了自家大老爷那声霹雳一样的大吼。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官吏们来说,他们才不管薪俸的多寡对国财财政压力有多么的巨大,每个人再给翻增三五倍的薪水才叫更好。很多当天领到工资的公务员们,绝大多数下班后的头一件事情就是直奔市场而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6/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