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3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2/898

  “这,这不是劫富济贫么?”王澄鑫涨红了脸,身子抖的如是在打摆子。
  “你说的都是真的?”地主婆的声音都在发抖。
  “是真的,柳秀才在村头亲自念读的。地主佃户地租不能超三成;农税,百亩田以下的门户二十税一,一百亩到五百亩之间的十五税一,五百亩以上的一律十税一。”
  “啊……天杀的陈汉,天杀的陈汉,这是在剜我的肉啊……啊……”腿一软,一屁股蹲坐在地上,如同身上中了一箭样儿的地主婆扯开嗓子带着哭腔就骂了起来。
  “闭嘴你这婆娘,想害死全家啊。”王澄鑫本来还在抖个不停,可一听自己老伴的话,赶紧扑上前,一把捂住了地主婆的嘴。新朝可是坐了天下的,是官府朝廷,如何能骂?不要头了啊?
  而如此的一幕这几日里在整个中国都不知道出现了多少次。
  限制土地兼并,陈惠坚决的出台此政策的最大出发点就是要限制土地兼并的速度。他知道这道法令发出去会惹来不少的骂声,可历朝历代都有一些这样的措施,他对陈鸣的一些说法也保持着犹疑。而且他也认为没事,法令可以发出去就也可以废掉,如果真的碍着事。而他身上的骂声也没关系,因为他就要退出‘江湖’了。陈鸣登基后,如此骂声和痛恨会有一部分转移到陈鸣的头上,但这一样没有关系。
  只要军队依旧绝对的支持陈汉。
  就在‘阶梯式农税’被推出来的同时,陈汉还出台了一样‘特殊’政策。关于农场的!
  这一政策算是对前者的一种补充。这也是陈鸣提出的一个‘创新’!
  在陈鸣的‘提议’里,‘农场’是一种有别于通常耕种田亩的存在,更准确的说,它应该是一种变异的‘种植园经济’。虽然中国现在的‘农场’与西方的种植园是完全两个概念,前者甚至就不具备成为种植园的先天条件。
  但是名字这东西不就是一个代号么?陈鸣就是坚定的把一样的东西划成了不一样的两截。他赋予了‘农场’一种‘经济’的光环。农场里没有佃户,只有佣工,农场一切向着经济着眼。
  这就跟种植园经济有些类似,但形式上又有很大不同。
  因为在陈鸣的设想中,未来之中国的农业发展,完全不同于上辈子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欧美农业那般的农场经济。当复汉军的脚步占领南洋,登上北美的时候,中国会有超出陈鸣上辈子数倍的田地总量来耕种。
  而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太束缚劳动力了不是?
  这个时空的中国日后会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农业上也必会是世界上最早引入机械化的国度。那时候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农场必然会‘淘汰’出大批的劳动力,因为后者的身份不再是佃户,而是雇工么,这些人正好可以补充入工业发展的大浪潮中。
  他不知道历史上欧美各国的工农发展是怎么样的,但在陈鸣的设想中,以他所掌握的知识来看,他觉得还很合理的。
  在社会科技发展还没有进入到一个相对高的程度的时候,大量的富余人口可以被‘农场’所养活;而等到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随着一系列农用机械的发明,农场主自己追求最大利益化的进程里,就会主动地用机器来淘汰一批批的雇工。为新时代工业发展的浪潮提供大量的劳动力。这很和谐不是么?
  陈鸣很明白的将‘农场’放到了资本的一边,资本就是为了追求利润而存在,农场要求它的所有产出在扣除各项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成本之后,还要有利润,如此才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然而对于佃户而言,即便他们在扣除各项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成本之后已经没有“利润”,但是由于家庭农业的劳动者仍然获得了作为工人的“工资”,因此仍然可以继续生存,并且会极大地排挤雇佣经营农场。即使这种生存往往是以更多的劳动、接受更低的劳动报酬和更低的生活水平为代价的,那也注意成为一个大大的绊脚石。
  怎么办呢?
  陈鸣的解决办法就是用‘农税’来拉偏架。
  虽然这么做挺不公平的,但为了消灭‘佃户’,陈鸣也只能这么做了。【有异议的欢迎大家提出来啊,一切为了‘合理’!】
  所谓的特殊条例就是:民间自发的组成百亩以上的农场公司——【就比如之前的生产队】,在农税的缴纳上可享受更优惠的二十五税一之标准。
  实际上陈惠和陈鸣的这两个政策推出后,在一定程度上还减少了陈汉在农税上的收入。因为军队、官员,乃至一部分地主,他们现在手中所拥有的‘土地’的表现形式——军民公司的股份,那就是最明显的‘农场’经济模式么。然后就是对于农场用地的一系列规定,对于农场用地和佃户租地有着十分清晰的规定,绝对‘水火不相容’。
  这件事上,陈鸣就是用让利把军队和政府还有一部分地主牢牢的绑在自己的战车上,然后他就什么也不怕了。
  虽然不知道朝中的大臣们对此事是否真正的赞同,但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并不是反对,而是回到家中立刻申请注册农场公司。
  时间已经快要进入西历十九世纪了,现在是十八世纪的后半叶,如果中国酝酿的风暴没有蝴蝶了北美的话,明年莱克星顿的枪声就会响起,没有几个月了。
  等到八年后,约翰牛的北美十三州就会以一个独立国家的身份屹立在辽阔富饶的美洲。
  世界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而接着不几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拿破仑的崛起……
  陈鸣觉得这是老天爷赐给自己的机会,实在是天赐的良机。中国完全可以在几年的休养生息后,车翻西班牙和荷兰,趁机向北美伸出自己的手掌。如此,等到法国人感受到美国的恶念和威胁,发现反抗英国人的老美实际上也是一只白眼狼的时候,不管那个时候执政的人是不是拿破仑那个科西嘉岛怪物,中国应该会比美国更便易买到路易斯安那吧?
  陈鸣相信中国在自己的带领下,18世纪接下的二三十年里,不管工业还是商业都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现在的中国人口实在太多了。两个亿啊。农业依旧是整个国家的根本。陈鸣就是再信心十足,也不敢保证自己就能在有限的生命内带领中国完成社会的整体转型。
  而只要商业资本没有发达到一定水准,从事农业就是安置人口的最大保障。而陈鸣还记得,除了英国外,法国到一战爆发,城镇人口也没能占据总人口的50%,德国也是在一战前期,城镇人口才超过了50%。
  陈鸣知道这样的数据不能完全的移到中国身上,但他没有别的‘参考资料’了,只要一想想上亿的农业居民没有了田地,他的小心肝也在不停的蹦跳着。是的,后来的继承者会始终坚定不移的迁移汉民,但这到底太危险了,有点走钢丝的感觉,所以面对陈惠的坚持,陈鸣就不再坚持而是该做了一点补充。既然农业在今后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还是国本国基。政府就需要用土地拴住诸多的农民,土地兼并稍微的抑制一下也是不错的。
  虽然那农场公司是可以入股,是可以兼并和买卖的。
  “祖宗国法不可变”的事情在陈汉是不可能发生的。治国之道,应该随世而移。法既积久,则弊必丛生,所以‘无百年不变之法’么。他能改陈惠的政策,后世人也当可改他的政策。
  限制土地兼并,保持国家稳定,这一政策应该不会成为后世中国社会转型的阻碍。
  目光‘短浅’的陈鸣现在很能体会一股叫做‘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
  陈惠很坚定的认为让中国从农业国家转型为工业国家绝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而且,又要有多少家工厂才能吸收掉如此多的人口劳动力?
  所以,农业决不能乱。
  而陈惠坚决出台此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瓦解地方宗族势力。
  五百亩地以上,农税就是十分之一,整整超过最低等的一倍之多。陈鸣不认为诸多中小地主能忍下如此大的亏,他们肯定会把土地分散到全家子弟的名下。
  而利益这东西,分起来容易,可日后想要再聚起来就千难万难了。没人会把到嘴的肥肉吐出去给‘宗族’的!
  这几年陈惠收拢了不少江南宗族的资料,损公肥私、贪污中馈的事情不要太多。对比一下石头记里的王氏姑侄,这宗族里头没几家是干净的。
  现在出台的土地法中,律文明确规定,谁人名下的土地即算是谁人的,属于正规的受国法保护的私人财产。
  如此就是为了杜绝‘假分家’。
  地方宗族势力,这天底下谁能有陈家感触深切呢?鲁山土门集陈家本身就是宗族,陈氏站稳了脚跟之后,对于地方宗族也始终持有戒心。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复汉军甭管北面打仗兵力再匮乏,在江南、闽北和江西、湖南,这些宗族势力鼎盛的地方都驻扎大军。
  有清一代,地方宗族势力已经发展兴盛到了顶点了,乡间村里,族人犯错或是触犯族规或是触犯‘公德’,就是远在千里之外,族长都有权派人据拿,押回乡受罚。而且清廷官府对此也是放任态度,于是乎宗族势力在满清就是愈演愈烈。
  而一个宗族的兴盛不是一群穷老百姓就能支撑起来的,那需要富贵人家作为顶梁柱,他们也是地主士绅‘权利’的来源。
  陈惠限制土地兼并,分级收缴农税,再配合着遗产法,那就是为了根除支撑宗族存在的那大富大贵之家。
  这项律法陈鸣也不清楚它到底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可是他明白,这项法令已经是陈惠才能最大的体现了。
第541章
未来的藩国
  年底了,整个南京都陷入了喧哗之中,各机关部门忙的团团转。但是作为凌驾于军、政、财、法之上的太子府主人,陈鸣却清闲了下来。
  这个时候,君主可不需要对臣下子民做什么工作报告,那玩意儿是各部委的事情。
  散步在后花园,鸳鸯亭隐蔽在松柏中露出一角飞檐。据说这里竟然是目前江南惟一的一座方胜亭。方胜,又称双菱,指两菱形相叠。亭基方胜,上为双顶、远观似双亭并立,近看却是一亭独伫,小巧玲珑,颇为别致。
  陈鸣就觉得挺好看的,飞檐翘角,如一对欲飞的鸳鸯,在青松翠柏和枇杷桂树的掩映下,十分生动。陈鸣知道那亭子里还有一些生动逼真的龙凤狮虎刻绘。而走进方胜亭,东观假山上的六角亭,西览水池中的不系舟,这儿还是一处左右逢源的佳景。
  陈鸣的太子府是很大的。这个地方从前明时候就是江南的政治中心,清代设两江总督衙门于此,乾隆时期,这里为南巡行宫。要不是陈鸣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八十年后这里还会是太平天国的天王府所在地。湘军攻克天京后,曾国藩沿袭咸丰三年前的旧督署规模及布局进行改建,仍为满清两江总督府。后来孙大炮在这里就任临时大总统,常凯申的总统府,也是在这里。
  而陈汉在确立迁都以后,作为太子府邸所在地,这里更是得到了全面的‘刷新’。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一座座山石,琵琶、桂树、玉兰等常绿植物装扮着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观。
  全江南最出色的能工巧匠在这里忙忙碌碌呕心沥血了一年多时间,奇石罗布,佳木葱茏,匠心独运。一颗颗一株株古柏藤萝,数百年老物比比皆是,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不大的一个花园移植古树百余株,散布在园内的各处,又放置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
  其中有一盆木化石做成的盆景,乍看似一段久经曝晒的朽木,敲之却铿然有声,乃为石质,尤显珍贵。陈鸣看到了后极是喜欢,直接把盆景搬回了自己书房。
  这园子的面积并不大,其南北深五十米,东西阔八十米,但古柏老槐与奇花异草,以及点缀其中的亭台殿阁和纵横交错的小道,使得整个花园既古雅幽静,又不失皇家大气。
  用太湖石叠筑的石山“堆秀”,山势险峻,磴道陡峭,叠石手法甚是新颖。山上的御景亭是太子府重阳节登高的去处。包括着方胜亭在内,整个后花园内八座亭阁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或依墙旁山而建,或独独亭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
  陈鸣今天公事早早的处理结束,南京又下了雪,整个天地都披上了一层白。那洁白的薄雪覆盖下的后花园也肯定别有一番别样的景致。
  园子的东北浮碧亭格调在后花园中独树一格,硬山式顶铺着绿油油的琉璃瓦,上下一色的斑竹纹油漆彩绘,门窗亦用楠木本色不加油饰,梁、枋、柱、框像是包裹在青翠的绿竹中,整座建筑给人以朴实淡雅之感,从而也给花园的东南角创造出一股轻松雅致的气氛。在花园的八座亭阁中,浮碧亭最受陈鸣喜爱,往日到后花园散心多是在这里驻足,可今天浮碧亭外婢女侍卫严正,亭内却没了一人。
  由浮碧亭拐角是后花园南面的主道,沿路奇石罗布,佳木林立,青柏藤萝映衬着薄薄的白雪。陈鸣伴着李小妹慢悠悠的在小道上走着,仅仅是慢慢的渡步,看着陪伴一边嘴角含笑,神色满足的李小妹,一种温馨的感觉就弥漫于他的心头。
  他们已经很有段日子没有这么独处散步了。
  好似懵然间惊醒一般,陈鸣回头看着满脸幸福的李小妹心中禁不住涌起了一阵怜惜,双手一揽将其搂入怀中,“这段日子是冷落你了。”
  怀中的李小妹很不好意识的扭了扭身子,努力的昂起头不是看陈鸣,反是拐向身后,似乎还不确定又没随侍。
  “呵呵。”轻轻地笑了笑,陈鸣爱惜的松开了她,但牢牢攥住了她的手。“这段日子政务繁忙,实在有点抽不开身。不过等到明年登基以后,就不会再怎么忙了。”
  那个时候他要改一改制度,重新确立侍从室的地位。内阁首辅大臣也要归位!
  “这几日国事可是有什么进展,我怎么觉得你心情愉快多了?”李小妹并不搭理国家大事,她很守着自己的本分,细心再细心的打理着府内的事物,就像这样的问话不过是沾沾水皮罢了。
  陈鸣朗声一笑,并没有答话,但其中的得意却表露的再明显不过了。
  就在上午,他收到了几份军情局递来的奏报。报道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大事,但是来自广南国的情报显示法国人正在与南越不住的靠近;来自缅甸的情报显示,英国人在曼尼普尔和孟加拉邦的一些领土纠纷上对缅甸进行了妥协,双边关系正在升温。
  陈鸣不用想也知道这是个什么情况。
  虽然他之前是根本没料到法国会继续向南越‘挺进’,而英国人‘挺进’缅甸的时间也同上个时空的历史不对点,但作为一个穿越者,他脑子都不用转就能知道英法的打算。
  英国人对印度重视的很,肯定不愿意中国去分一杯羹;
  而中国的领土不仅西南方与缅甸相接壤,与缅甸有着深仇大恨的暹罗国,其国王也是华裔,华人在暹罗国军政商贸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只要复汉军扫清了西北和东北的清军后,很可能就会调回头来向缅甸吹响战争的号角。
  缅甸当然抵挡不住中国与暹罗的夹击的,而当缅甸被灭以后,占据了孟加拉湾出海口的中国人就也跟英国的势力范围接壤了。他们的眼睛也就看到印度了。
  中国通过缅甸与印度沟通交流,可比通过藏地要容易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2/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