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6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2/898

  伴随着新哈巴罗夫斯克进攻战的开始,几千辆次的马车,源源不断从磨合沿着这些年修出的道路将大批的物质运送到了前线。被服、弹药、粮食、医药、枪炮器械。加在一块的数量在这个时代里,可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
  这些年来,西北、东北军区的备战一直都在积极进行着。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开始,东北军区更是全力以赴的来对待这场即将开始的战争。倾一国之力所能汇聚起来的战争物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数量。各级指挥部、分类储备仓库、医院和交通网络,在工兵部队的辛勤工作下迅速建设完毕,各样的物资被分门别类的储备在黑龙江南岸的几个城市,漠河就是其中之一。
  这场战争是陈汉崛起以后所要面对的第一场大仗,比起当初的中西北美战争,对俄的第二次战争被陈鸣重视多了。后者到底是战斗民族,士兵的作战意志跟一战、二战的时候都有很大的不同,沙俄的社会矛盾也远没有几十年后尖锐。这也就意味着沙俄军队和士兵更加拥护沙皇政府。所以,陈鸣一点也不要轻心大意。
  这不过现在的这种动员很给陈鸣一种奇怪的既视感,战争前后所经历的一切,就仿佛是一场初等工业化时代的战争实践课。
  可是如今的中国在陈鸣的眼中,可还远达不到初步的工业化。
  只是如此之经验,会被他们详尽认真的总结起来,成为新的军事改革的依据,特别是后勤部分。
  陈鸣也相信这场战争中,双边军队所出现的各种战争组织和进行的方式,将会在未来的世界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为火箭弹这种BUG武器的扩散,让战争模式似乎瞬间跨越的一百多年的演化时间,进化到了堑壕战模式了。陈鸣自己都觉得难搞了。
  虽然他之前一直觉得排枪击毙时代很秀逗,但考量起双边时间、效率上的差距,这个很秀逗的战争模式比眼前的堑壕战适合世界头号巨无霸——陈汉帝国多了。
  如果是先前的战斗,陈鸣才不担心呢。靠着士兵的数量、素质和优越的后勤补给,陈汉敢单挑欧洲,丁点问题也没。而现在呢?陈汉的国防军却很有可能在‘火箭弹雨’前被炸得满头包。
  这让陈鸣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
  而至于战争经验的总结和下一步的军事变革,想得到升华和完善,可能还需要有中俄第三次战争,中俄第四次战争的磨砺才行。只要那个时候的俄罗斯帝国还愿意来奉陪,还依旧能够存在。
  在陈鸣眼中,这种‘火箭弹雨’只是上辈子一战重炮群轰击的‘未发育完整版’而已,火箭弹的射程太短太短了。堑壕战也只是真正的堑壕战的穷人版,没有机枪的堑壕战算什么堑壕战啊。
  但如此的一幕落在黄捷等人眼中,那就意味着战争新模式的预演。
  爆炸声隆隆。
  黄捷和郑云站在升起的热气球上,用望远镜看着城外阵地上翻滚的火光。国防军用一个队的工兵在挖掘战壕,三路并进么,现在被浓浓的硝烟一遮挡,什么都看不见。
  也不知道那些工兵究竟如何了。
  但很显然,俄军的火箭弹超乎想象的多!
  火箭弹的威力也不比国防军的小了。
  爆炸的火球不是一团团,而是一片片的腾起,释放出的响声震天动地,连成片的火焰都要将阵地给完全吞没了。
  当硝烟散开了一些后,黄捷亲眼看到,阵地上的用挖掘出的泥土堆积的矮墙,之前整整齐齐的矮墙,现在已经变得像被狗啃过的一样,参差不齐。那一个个被炸开的大豁口,正面了火箭弹那强大的威力。
  工兵一排的排长从战壕底下爬了起来,拍掉身上的泥土,走步都还有些踉跄不稳当呢,人就已经冲向了前端,他希望能够从一片浮土下扒出一个活口来。
  那是一个班的士兵啊。
  只有一支工兵铲斜斜的插在浮土中,露出一个碎掉的木柄。
  排长上去握着了那工兵铲,微微用力一拔,像是从一摊淤泥中拔出的铁锨一样。可明亮的阳光却清晰无比的告诉他,那不是错觉。工兵铲的铲头部分一半雪白一般血红,那是某个战友的鲜血吧。而就在排长呆立的那么一小会儿,鲜血的殷红色已经顺着他拔出工兵铲留下的痕迹冒了上来。
  排长心里头有一团火焰在燃烧,但他又觉得心头有一座大山死死的压着他,他想要仰天大吼,可就是吼不出来。他只能哭了。
  “一排长,你哭个脑壳啊哭。大男人的,要有点汉子的样。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工兵队的队官听到了一排长的哭声,大骂他几句,“别哭了,赶快走。一班不会有活人了。”
  这是经验之谈。
  刚才的爆炸中,好几发火箭弹打到了一排战壕的前端,不要说人,乌龟在哪儿也活不下来。
  火箭弹的爆炸虽然会有很大一部分力量向天上和四周释放,但对地的力量也是很大的,如果能四肢跪趴在两米深的战壕里,只要不是火箭弹在战壕边儿上爆炸,士兵一般来说并不一定会死去。可要是连续几发火箭弹都砸在同一片区域,那就甭想有人能活着出来了。
  火箭弹炸不见得能炸死人,重要的是他们能震。
  “上头发信号让咱们撤回去了。别伤心了,赶快走。保不准老毛子还会发火箭弹。”
  话音未落,天上便陡然响起了尖锐而又急促的啸声。
  “他姥姥的,还真打!?”队官大吃一惊,急仆地一滚便如同一个滚地圆桶一样躲进了坑道底儿。
  别看队官个子挺高大的,这逃命的时候,身手却比猴子还要利溜!
  可是一排长要躲却已经来不及了。他刚刚发力,不远的地方已经轰然绽放起一大团焰火,等到队官灰头土脑的再爬起来时,正好看到一排长被气浪撕碎的躯体落到战壕里……
第813章
新库兹涅茨克要塞
  阳光明媚,暖风拂面。
  “驾驾……”
  长长的一队重型马车驶进了斋桑泊北方的俄新库兹涅茨克要塞。这座建成已经一百多年的城市,似乎历经了一个完整的轮回,从军事要塞转为普通城市,然后从内陆普通城市再度转变成一座军事要塞。
  俄罗斯人不惜血本的将一座木头质城市变成了混凝土要塞,他们采用了英国工程师J·斯米顿的发明,不惜成本的烧制了大量的水硬性石灰,也算是欧洲现代水泥的原始版了,跟陈汉大规模使用的水泥没啥大的区别。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建设,完成了新库兹涅茨克的要塞化。
  现在新库兹涅茨克要塞,就成为了西北战场上俄军防备陈汉国防军进攻西西伯利亚平原的一道屏障。它位于库兹涅茨克盆地南部、托木河同其支流阿巴河和康多马河汇流处。大体位置就在鄂毕河与叶尼塞河之间,是俄罗斯在西西伯利亚平原上重点部守地之一。就整个战争局势来说,这座城市一天握在俄国人的手里,一天就能起到一种战略支撑的作用。
  滚滚黑烟和白茫茫的水蒸汽弥散开来,新库兹涅茨克周边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铁资源。俄国人这些年里在这儿还建立了一座中型规模的炼铁厂,以及一个不大的兵工厂。这儿制造出来的枪炮倒是不多,可是这儿能够修理毁坏的枪炮器械,这作用就很重要了。
  也所以,黑烟和白雾就成为了这座要塞的标志性事物。
  还没有等到车队全部停稳,拿着棍棒、鞭子的监工就骂骂咧咧地将那些正东倒西歪的躺在地上晒着太阳的苦力们喊起来,一边喊着,还一边用手里的棍棒鞭子抽打。
  “蠢猪,你们这群蠢猪,都给我起来!卸货了!”领头的监工是一个一米八多的中年大胖子。他挥舞着手里的鞭子,吓唬着监工,红红的酒糟鼻是那么的刺眼。
  场面一阵骚动。苦力们都站起身来,拢着袖子等在停车区域边。这些人中根本没有几个是斯拉夫人,全都是鞑靼人、哈萨克人,亦或者从东欧发配来的波兰人,而监工里却几乎都是斯拉夫人,少数的几个异类也是俄化的波兰人。
  一辆辆重型马车在场地内停下,一些苦力们上千先配合着车夫将马匹卸下,一匹匹高达的重型挽马浑身都冒着汗水,在阳光下,皮毛都仿佛渡上了一层晶亮的水晶一样。
  把那些闷罐子一样的车厢打开,更多的苦力们成群结队的再从里面搬下各种各样的货物。
  俄罗斯这几年也在加紧西比利亚的交通建设,尤其是地势平坦的西西伯利亚平原,水路、陆路,他们固然不可能如陈汉那般投入一笔笔天文数字来,但之前的百多年里他们多少也有着一定的交通基础,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的再度建设,也让他们的兵力调配和物质转运迅捷了不少。
  俄军的物质就跟的陈汉国防军的军需物资一样,需要无数辆车马,蚂蚁搬家一样的向着前线运送。
  他们的交通条件或许比不上陈汉,但俄罗斯也有一个陈汉所不具备的优势——重型挽马。
  一匹匹脱开了绳套的马匹被拉到了马圈,一边‘呼哧呼哧’地喘着气,一边低头不停地喝着水,抑或是大口大口的吃着草料、黑豆。而那无数的重型马车所组成的一条长龙,此刻也跟一条死蛇一般瘫在场地内不动弹。
  将那关着的车厢一一滑门拉开,车厢内堆满了成捆成捆的大衣、被褥,串联成一整串的鞋子、帽子,还有成箱成箱的火枪,手榴弹、火箭弹,亦或是军刀、胸甲,再不就是一桶桶的火药。但是,有的车厢里却也传来了俄罗斯味道十足的‘国骂’:
  “Сука,блядь,чтотытампиздишь?……”
  “Хуйсним,япош?л,нихуйянебудуделать……”
  “狗东西,操,你在那儿瞎逼逼什么呢?”赶快离开这儿才是最正确的事儿。
  “去他们个生殖器吧,我要走了,别的什么事儿也不做……”
  一个个穿着暗绿色内衬大红士兵大衣的俄国士兵急不可耐的从车厢里跳出来。他们每一个人都戴着新式高筒帽,上面插有厚大浓密的羽(绒)饰。领子和袖口的颜色是鲜红色,红色肩章也表明他们的资历,如此军装是俄罗斯帝国在两年前才开始更换的新式军装,但到现在也没能在军队里完全普及。
  如今的沙俄军队里,能够全部换上新式军装的部队,不是圣彼得堡的禁卫军,就是真正的精锐部队。就比如眼前的这支队伍,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老牌精锐莫斯科掷弹兵团。手中握着的也不是质量低劣的图拉火枪,而是来自英国的褐贝斯燧发枪。
  此次外他们还每人配有一个皮革背包,是一种圆筒样式的包。每名士兵还配有一把军刀,黄铜刀把军刀,深棕色皮革刀鞘。弹药包上面镶有一块俄国双头鹰铜金属牌,莫斯科掷弹兵团的弹药包皮盖上的每个角落还都会挂有手榴弹。然后就是人有一手的水壶,水壶一般会被固定在背包上方便携带,瓶盖同时也有充当水杯。
  这种军装,尤其军官们的军装,十分的华丽。绣线、纹边和艳丽色的装饰是这个时代欧洲军官服饰离不开的三大法宝。
  苦力们惊讶地发现,这些闷罐子车厢里装的并不都是普通货物,还有一个个的人高马大的沙俄士兵。
  知趣的苦力立刻噤若寒蝉,不需旁人提醒,所有人便纷纷的闪躲在一边,低头干起了自己的活。
  只有忙碌结束,到吃饭的时候,他们一个个才饶有兴趣的互相咬着耳朵说话。
  原来新库兹涅茨克在这场大战中并不是一个配角,而是主角啊。竟然要来这么多精锐士兵……
  今天到来的军队大概有一个营的规模,如此新库兹涅茨克的守军也差不多达到了三千人了。可这并不时最终的数字,下面还有车列……
  在众劳力忙碌的时候,车厢里的士兵已经纷纷跳下车,然后在站台上列队。他们并不知道,这一切都被一个波兰籍监工看在了眼中。
  监工的地位比劳力高多了,可以得到不少劳工们根本接触不到的情报。劳力们嘟囔的只是很表面的东西,而到了吃饭时,监工们嘴里流传的消息就是真正的有价值了。
  这支被闷罐子装来的军队是俄军的老牌精锐——莫斯科掷弹兵团,这只是一点先头,大部队还跟在后面,俄军整个计划会运送十个满员营的兵力抵到新库兹涅茨克要塞,届时要塞的总兵力将会达到一万人。这一万人会被组织起来成为新编的西伯利亚军,嗯,这个军下属的就只有一个西伯利亚师。显然俄军并不仅仅是要在新库兹涅茨克玩防御战,他们还想进攻,还想反攻。
  从新库兹涅茨克南下,他们可以威胁到斋桑泊,还能兼顾唐努乌梁海地区。
  “这么说,俄国人的最大兵力投送就只有一万人?”
  “兵力不是太多。但那些人似乎都是俄国人的精锐,气势很凶悍。军容整齐,装备精良。手中一水儿的英国枪。”
  “弹药箱都挺沉的,但感觉着里头的个头数并不多,但个头很大。”
  东北的战场上,俄国人的火箭弹已经被陈汉尝到了滋味;而西北战场上,魏秀志带领的三万人倒也跟俄军交手了好几次,也尝到了俄罗斯火箭弹的滋味。那威力真的不小啊。
  ……
  新库兹涅茨克要塞里里里外外那么多人,浑然没有觉察到某个不起眼的餐馆中,几个人不知不觉的凑到了一起,在嘀咕了一阵后又不知不觉的散开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2/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