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6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4/898

  近几年里,伴随着圣彼得堡与土尔扈特部之间关系的缓和,一些土尔扈特部的牧民都将自己的牛羊赶到了乌拉尔河流域了。
  当渥巴锡‘背叛’的消息传到土尔扈特部,后者很快就聚集齐了一支万人规模的骑兵队伍,开始对兵力空虚的奥伦堡等多个地区开始扰袭,焚烧破坏了大量哥萨克村庄和俄罗斯农庄,掠夺走了大量的财货。同时大批的土尔扈特妇孺,也赶着羊群马群,向着乌拉尔河流域而来。中国人的骑兵队伍也进到了乌尔河流域,现在两边已经接上头了。
  虽然处于乌拉尔河流域,其中部的奥伦堡和乌拉尔河三角洲地带的古里耶夫要塞,还都控制在俄军的手中,中国人的主力部队距离乌拉尔河流域还有很远很远。但俄军在那儿的前景真的太不美妙了。
  或许乌拉尔河上冻之后,大批的土尔扈特人就会越过乌拉尔河,进入里海东部的哈萨克草原。到了明年春暖花香的季节,他们已经完全安全了。
  一个冬天,在大场面战争受阻的同时,些许的小细节却能得到适宜的调整。
  而连土尔扈特人都能在冬天里‘东归’,俄罗斯人自然也能在冬季里‘东运’了。
  叶卡捷琳娜二世自然不愿意丢掉俄罗斯二百年东进的成果。
  在于中国开战之前,这种悲催的到极点的战局演化她也同时考虑过,那么怎么去翻盘呢?
  只能是选择在东线先拖延下去。然后尽快的搞定奥斯曼帝国和瑞典,然后将大军调动东面……
  所以,叶卡捷琳娜二世只能满足鲁缅采夫的条件。另外她还是要从高加索主战场抽调会一部分哥萨克,就乌拉尔哥萨克当主力好了,让他们杀回老家,好好的教训一下可耻的土尔扈特人。
  因为土尔扈特,叶卡捷琳娜二世设置的东方战线乱了个一塌糊涂。如果有可能,她真的想要把土尔扈特部的男性全都斩尽杀绝,把他们的女人都赏给卑贱的农奴去做老婆,她都不愿意让这个可耻的部落在地球上多存在一天。
  可惜,她现在能做的也只是抽调有限的哥萨克,去来驱除而不是灭除土尔扈特部。
  高加索战场上的骑兵对决很多。
  因为双方战争模式的转变,切断彼此的后勤路线,就成为了战争双方十分迫切的需求。海上的争斗当然只能靠战舰来解决,但陆地上的任务么,在这个时代,就只能落到骑兵的身上了。俄罗斯战斗力强大的正规骑兵在如此作战中,反而不如哥萨克更适宜。
  而奥斯曼帝国呢,他们的骑兵部队在中国方面的干涉下,确实有了一定的欧式化。
  单兵战斗力强大的奥斯曼骑兵也开始玩起了墙式冲锋。
  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奥斯曼帝国还是保持了相当强大的传统骑兵的。虽然后者的战斗力比起当年巅峰时期的奥斯曼骑兵已经相差很多很多,但还是给俄罗斯制造了不少麻烦。并且这还是陈汉对他们的一个要求。
  陈鸣在战前就考虑到了土尔扈特部的安危。
  香风飒来,神清气爽。陈鸣还没睁开眼睛,手臂间绵软如滑脂的温暖触感就告诉他,今儿清早自己的神清气爽是怎么得来的。
  昨晚上是一个挺值得纪念的夜晚。他第一次收纳了哈萨克血统的女子进后宫,且一收就是三个,三帐哈萨克分别为陈鸣贡献了一人。
  这是近几年里陈鸣唯三纳入后宫的女子,都多长时间了,宫廷乃至整个国家上下,都以为陈鸣已经不再纳妃了呢。现在陈鸣却为了拔高哈萨克人对南京的向心力,不得不亲手打破了这个‘传言’。
  而这个举措,是不是还代表着陈汉皇朝将要对境内的天方教放缓高压,也是一个令整个西北的很多人翘首以盼的消息。
  陈鸣晨起的很早,外面的天还灰蒙蒙的,晨起锻炼,这是他的生活习性。不管是巴尔喀什湖,还是在南京,都一样。
  房间里亮着蜡烛,陈鸣能够看清帐子里沉睡的美人。这人一上了岁数,心态就真似会发生点变化来。年轻的男人对熟女普遍很感兴趣,至少作为一个穿越者,陈鸣也有个这样的一段骚动期,但是年纪大了的男人就开始对小姑娘有兴趣了。
  他本来是没什么色心的,纳下这三人更多是表明自己的一个态度,不想到了床上后,女人年轻富有活力的娇躯真的让他兴致大盛。
  他想把自己的手臂抽出来,低头看着身边的女人,灯下看美人,优胜一筹,这真真是绝色佳人。
  但陈鸣还是控制着自己按时起床。
  ……
  半小时后,太阳已经升起,陈鸣在晨光中跑了四五里路,微微疲惫的感觉就上来了。
  这时候他收到了两封军情急报,一是追击鲁缅采夫的蒙古骑兵在托博尔斯克遭到了俄军的埋伏,吃了点小亏;二是小玉兹的人马与乌拉尔河西岸的土尔扈特骑兵接上头了,只等乌拉尔河结冻,他们就能护送着土尔扈特部的妇孺老弱和牛羊马群转移到哈萨克大草原了。
第825章
进击的哥萨克
  托博尔斯克、秋陈汉、下塔吉尔、卡缅斯克、叶卡捷琳娜堡、车里雅宾斯克……
  这是一片城市和人口密集很高的俄重点开发区域,在鲁缅采夫一行越过鄂毕河,进入额尔齐斯河支流托博尔河的西岸后,这么一片福地出现在了这支逃难了一个月时间的人群面前。
  鲁缅采夫真的很有本事,他带领着几千平民和两千人不到的军队,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水路——鄂毕河——成功‘转进’了小三千里地。虽然抵到托博尔斯克时的人口数量,对比当初跟随着鲁缅采夫从托木斯克一带逃亡的俄罗斯人口总数来,而今这支队伍的规模已经只剩下当初的二分之一,大批的人口在逃亡路上死亡、掉队和自行脱离队伍。
  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不小的奇迹。当这支队伍千辛万苦的来到了托博尔斯克,那就算到家了。
  长时间的坐船让年岁已高的鲁缅采夫下到陆地的时候,腿脚都不听使唤了。但看着他不辞劳苦的从鄂毕河东岸拉扯出来的几千俄罗斯人,鲁缅采夫觉得这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冬天已经来了,风雪已经来了。接下来的日子,中国人就算是扫荡空了鄂毕河东岸,也不可能立刻对西岸发起进攻。那不仅因为他们的后方还有鄂木斯克没有拿下,这会让额尔齐斯河的水运为之不畅,严重影响着中国人的军需转运;也因为鄂毕河东岸广袤的土地上还有很多的俄罗斯人逃逸旷野,没有把后方完全荡平,陈汉怎么可能不顾一切的越过两三千里的距离,在风雪来临的季节里去大规模的进攻鄂毕河的西岸呢?
  所以,鲁缅采夫还有时间在这儿重整旗鼓,在这儿等待圣彼得堡派遣来的援军和送来的军需物资。
  在来年大战再度开启的时候,他会将托博尔斯克、秋明、下塔吉尔、卡缅斯克、叶卡捷琳娜堡、车里雅宾斯克,一连串的要塞城市,在西西伯利亚的西部打造成一睹真正的铁墙。唯一可惜的就是这些要塞城市修筑的年份都已经久远,而且要塞建立之初所针对的目标对象是本来生活在这儿的鞑靼土著,这些人野蛮而无知,连最原始的火枪都没有,可不是有着强大武备和武力的中国人。
  这里除了托博尔斯克、叶卡捷琳娜堡和车里雅宾斯克三座要塞是石质的外,其他的要塞都是木头的。
  在火箭弹下,会变得不堪一击。
  所以这儿能守,但不能死守。
  鲁缅采夫在这儿耗得只是中国的时间,他要给乌拉尔山一线赢得改造防线的时间——乌拉尔河就不用了。有奥伦堡和古里耶夫要塞在手,中国人即使能渡过乌拉尔河,进到西岸地区,却难以立住脚跟。
  鲁缅采夫所要面对的就是西西伯利亚,不需要额外关心哈萨克草原。当事情到了危急时刻,他会继续向西撤退,把部队一边撤往奥伦堡,一边撤进乌拉尔山,拉长中国人的后勤补给线,然后他会向圣彼得堡提出要求,请求向东线继续派遣大规模的哥萨克骑兵,搅乱敌人的后勤补给,切断他们的运输线,最后以达到将战线稳定下的效果。
  而再以后,鲁缅采夫虽然是一个很出色的统帅,他却也不能继续预料到下一步了。
  那只能看波将金、苏沃洛夫他们在奥斯曼战场打的怎么样了。或许,俄罗斯还需要将丹麦牵扯进战争里来,以对付俄国人在西线的敌人瑞典。
  但不管怎么说,鲁缅采夫的‘战略’已经被早早的敲定了。那就是边打边撤,拉长中国进攻部队的进攻线和补给线,让他们自己越打越没劲,越打越打不动,最终形成战势僵持。
  如果他的这个算盘此刻全部展现到陈鸣的眼前,陈鸣肯定会给他起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以空间换时间。就像原时空中的八年抗倭,或者就老毛子本身的历史而言,就在二十多年后的1812卫国战争。那可不就是最典型的以空间换时间么。
  历史上的库图佐夫做的很完美,撤走所有的俄国人,烧光一切可以被拿破仑所用的东西,坚壁清野始终是敌强我弱态势下的一个妙策。
  往上追溯两千年,东西方的历史上都有过这四个字的身影出现。
  ……
  十月里的哈萨克大草原已经被一片厚厚的积雪所覆盖。
  今年的寒冬来的似乎早了一点,乌拉尔河在九月下旬就封冻了,十月上旬,滞留在河西岸的二十万土尔扈特妇孺老弱就赶着羊群和牛马,顺利渡过了乌拉尔河。
  只不过乌拉尔河东岸也不是安宁之地,这儿距离奥伦堡可不远。如果不是俄土战争和中俄战争的爆发,让奥伦堡的主力部队给抽调一空,可能那里发出的俄军已经将土尔扈特部屠戮个七七八八了。
  两万土尔扈特骑兵奋战在西西伯利亚上,部落中只能再聚集起一万左右的战士,而且有老有少。年纪大的头发胡子都花白了,年纪小的,都不比马背高多少。
  这一万名战斗力参差不齐的土尔扈特骑兵护卫着部落渡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然后陈汉的骑兵和一千当年‘死’在伊尔库茨克的土尔扈特骑兵,再加上后续的小玉兹骑兵的赶到,不仅牵制了奥伦堡和古里耶夫要塞,还大肆摧毁了乌拉尔河流域的哥萨克村落和俄国农庄,驱赶难民,掠夺牲畜、牛羊财产,而更大的任务就是在入冬之后,在乌拉尔河结冻冰封之后,护送着土尔扈特部的妇孺老幼和所有的牛羊财产,向东返回,脱离战区。
  在战争开始之前,陈鸣曾经要求奥斯曼人在战争开始的第一年,全力绊住俄罗斯在高加索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就是怕俄罗斯人得知土尔扈特部的‘背叛’,圣彼得堡立刻调派哥萨克去洗杀报复。
  要知道,高加索战争距离里海之滨可不是多么遥远。
  陈鸣本来还感觉着有些担忧,所以他让骑兵部队和小玉兹要尽上全力。土尔扈特人在这场战争里帮了大忙,总不能还让人家留在老家的妻儿老小被血洗吧?
  但事实证明,奥斯曼人对于中国的那个要求,执行的还是很完美的。虽然这跟俄罗斯人的哥萨克军事武装集团还没有发展到历史上的巅峰有很大渊源。巅峰时期的哥萨克拥有多达十一个的分支集团,掌控着5780万公顷的土地,上百万哥萨克士兵,辖区总人口超过1000万。如今的可萨克总人口加起来顶多有后来的十分之一,当俄罗斯人从高加索主战场上以及余外的地方,终于抽调出足够的哥萨克骑兵的时候,土尔扈特人已经在风雪之中越过了乌拉尔河。
  哈萨克大草原的天气有点像西西伯利亚,因为都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么,早晚是寒冷得出奇。土尔扈特人和小玉兹人都穿着厚厚的皮袍子,抗寒属性相对要弱一点的陈汉将士们则全都在毛呢外面牛羊皮内里的军大衣下穿着厚实的棉衣,每个人都跟胖狗熊一样。可也只有如此才能抵挡这里的凛冽寒流。
  整个土尔扈特部的迁移速度是很缓慢的,就算所有人都知道现在这儿还不是安全地带,但跟原时空土尔扈特部落东归时的心情相比,也是截然不同的。
  小玉兹的艾楚瓦克汗亲自出马,指挥着自己所带领的上万哈萨克骑兵【含少部分中玉兹人】,分做前中后三队,为整个迁移队伍打警戒,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了。
  上万名聚集起来的土尔扈特骑兵现在只剩下八千人,当土尔扈特部的大部队跟艾楚瓦克汗带领的队伍会师之后,八千人的队伍就变成了只剩下三千,剩余的全都各回各家了。
  他们都不知道背后的威胁什么时候会到达,也不知道那些可恶又可怕的哥萨克们会来到多少人,所以土尔扈特部内回归的那五千人也在时刻准备着再次回归战斗。
  没有办法,哈萨克人、土尔扈特人都曾经辉煌过,也都尝到过哥萨克人的厉害,就算是渥巴锡也不会说土尔扈特骑兵的战斗力就一定能比得上哥萨克。
  双方都真刀真枪的干过,这些传统的游牧骑兵对比打一出生就处在战争当中的哥萨克骑兵来,无论是组织和纪律,都相差了一截,最后的结果自然也是战斗力相差了一截。别看俄罗斯的哥萨克在跟近代骑兵或是波兰翼骑兵这种精英兵种干仗的时候,常常被杀得屁滚尿流。
  指挥着哥萨克骑兵朝着乌拉尔河奔来的是尼克莱·库拉科夫中将,他还是乌拉尔哥萨克的阿达曼,也就是首领的意思。
  乌拉尔哥萨克有五十个百人队的建制,但那都是常备的野战军,还有不在记录的内卫部队。之前的战争让他们被抽调一空。
  哥萨克的百人队那就是连,上头也有营和团建制,但再高的就没有了。眼下西历还不到1800年呢,不是1900年。尼克莱·库拉科夫的中将军衔是因为他打过第五次俄土战争,还打过七年战争和更早的奥地利王位战争,战功卓著,所以被沙皇晋升的。
  他带领的是整个乌拉尔的哥萨克军团,而不是单单的一个哥萨克团。
  他的身边站立的是阿斯特拉罕哥萨克的军头之一普拉托诺维奇,军衔是少将,两人带领的哥萨克骑兵和内含的一小部分鞑靼骑兵,人数足够万人。
  这样的力量按理说不会是土尔扈特部警卫力量的对手,后者的战斗力虽然差了些,但兵力总数多达两万人呢。可是哥萨克的军力被调集到这个地步的时候,库拉科夫和普拉托诺维奇就觉得兵力已经足够了。圣彼得堡没必要再从紧张的主战场抽调顿河哥萨克了。
  现在普拉托诺维奇指挥着先头部队,两千人左右的哥萨克,正分成三路,担负着警戒和搜索土尔扈特人踪迹的任务。这可不是个很轻松的差事,普拉托诺维奇所部需要控制的战线要有二三百里场,且他又不能将军队拆得过于分散,免得被数量不小的哈萨克人分头吃掉。
  三路哥萨克,每一路也只有六七百人,这也就是一个哥萨克团的兵力。而哈萨克人却有上万人,就算战斗力有差距,这么大的兵力优势也是足够了。普拉托诺维奇打着小心无大错的算盘行事,要求三队人马以追寻踪迹为主,他们的任务里可没有扰袭。这样虽然辛苦了侦察骑兵,却也保证了他们的安全。
  库拉科夫和普拉托诺维奇都不认为他们会追不上目标。后者可是全部落的迁移,那是多大的目标啊,又该是多么缓慢的速度啊。
  不仅仅是人口,还有牛羊牲畜。部族迁移态势中的土尔扈特人还有武装吗?要不是有着哈萨克人保护着他们,普拉托诺维奇只带着两千人就敢扑上去狠咬下一块肉来。
  哥萨克骑兵跟游牧民族是打出来的自信,也就是中国的骑兵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能让他们吃瘪。而要是不充分,或者直接就是遭遇战的时候,谁胜谁负那还说不定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4/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