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7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1/898

  每次窗前响起脚步声,两人总是会同时抬起头来,不过却都是来送各地或要紧或不要紧的消息、情报的,对于他们想要知道的消息依旧杳无音信。
  又是一阵“噔、噔、噔”的脚步声响起,卢志强手里茶碗都是一颤,跟董诰互相看了一眼,脸色又不由自主的露出热切。
  一路跑来的驻欧办工作人员可没有他们这样的城府,人还没到,就已是大声喊了出来:“埃及赢了,伊拉姆赢了。”发生在埃及的金字塔战争,伊拉姆用五千马穆鲁克骑兵和三千伊拉姆军团士兵的伤亡做代价,不仅成功的遏制住了拿破仑对开罗的进军,还让法国人至少丢了一个师。
  唯一遗憾的就是,伊拉姆军团的第一师师长,伊拉姆左膀右臂的大将穆拉德贝伊,在距离开罗只有三十里的金字塔一战中阵亡。伊拉姆痛失爱将,也让这一战的胜利变得并不那么完美。
  拿破仑进攻开罗的盘算破灭了,虽然就战果来说,法军还是无可争议的胜利者。拿破仑进军开罗的兵力只有两万人,他的五个师,每一个只有四千人。而拿破仑光是灭掉的马穆鲁克骑兵就有五千。
  可惜,金字塔这一战并不能光看表面,还要看埃及帕夏与马穆鲁克骑兵的复杂关系。伊拉姆崛起之后先后收服了穆拉德贝伊和易卜拉欣贝伊,整个埃及的奥斯曼军队都纳入了伊拉姆的控制中,和控制了一部分马穆鲁克骑兵,但大部分的马穆鲁克骑兵还依旧维持着自己半独立的态势。这些年的努力下来,他能控制的马穆鲁克也只是这个群体中的很小一部分。
  而现在损失的五千马穆鲁克骑兵,大部分可都是不受伊拉姆控制的力量,这一战伊拉姆消灭的不仅有法军的一个师,还有四五千不受控制的马穆鲁克骑兵,而他付出的确切伤亡只有三千。这对伊拉姆来说,是一场绝对的胜利。
  董诰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门口,一手抢过来人手里的信报,飞快地看了起来。消息是从埃及发来的,可靠性有绝对的保障,看到最后董诰已是情不自禁的放声大笑:“好,好!大事定矣。”
  拿破仑再牛逼,兵力短小也是他不能改变的短板。而金字塔一战后的埃及人对拿破仑的重视程度陡然上升了不止一个层面,要知道在伊拉姆召集马穆鲁克骑兵的时候,开罗的马穆鲁克们立刻张灯结彩,贝伊和他们的将军们发出一阵阵欢呼声,他们把法军视为‘待切的西瓜’,并对伊拉姆保证每个马穆鲁克都将带回上百颗人头。
  之前的亚历山大港战斗并不能让他们丢掉自己的轻敌之心,因为那一战就是个做样子。虽然法国人在战斗中展现出了很华丽的战术技巧,他们的大纵队进攻,米尼步枪和滑膛枪士兵的混合使用,他们火炮的快速移动和速射,都让伊拉姆军团有些措手不及。而马穆鲁克骑兵的突袭对于始终绷紧了神经的法国士兵来说,那完全没有成功的可能。除非马穆鲁克的骑兵指挥官可以不顾手下骑兵的高比例死伤,坚持让马穆鲁克冒着伤亡惨重的可能冲锋。
  就算是单纯的骑兵对垒,法国骑兵也胜的干净利索。但后者只是小规模战斗,出现在战场上的马穆鲁克骑兵,最大的群体也只是一两千左右。上万马穆鲁克骑兵并没有跟法国人死拼硬打。
  所以,埃及人在那一战中受到的教训都是‘浅尝辄止’的。
  但是在接下来的金字塔一战,法国人未能如愿,算是受到了挫折,但埃及呢?两倍于法军的伤亡,尤其是五千马穆鲁克的死伤,让马穆鲁克这个存在于埃及几百年时光的封建骑士团体哭的滴泪横流。
  在这一战中,埃及人的表现不是不英勇。马穆鲁克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精锐,整整一万两千名精通刀剑技巧的骑士组成的精锐骑兵军团,他们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单兵作战能力最强大的古典骑兵了。
  每一个骑士们都身穿白袍,头插羽毛,手中的刀剑、长矛闪闪发光。
  出身马穆鲁克的穆拉德贝伊亲自带领马穆鲁克骑兵冲锋,信报上还专门用一段话来表述了这个金字塔之战阵亡的奥斯曼最高军官:穆拉德贝伊的脸上露出轻蔑的冷笑。他拔出战刀,在空中划了一个弧形,大声叫道:“勇士们,真神保佑我们消灭这些可恶的异教徒。冲啊!”刹那间,沙土飞扬,马蹄声大作,在火炮的掩护下,马穆鲁克兵发出狂野的呼喊,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法军的出击纵队……
  ……
  卢志强这时也到了董诰的身后,待看了信报上的内容后,原来满脸愁云的脸,此刻表情如同拨云见日一般。
  拿破仑在战略上受到了挫折,但他在战术上还是赢得了胜利。
  这是驻欧办所能估料到的最佳结果了。这样的战争并不能让拿破仑身上的星光暗淡。但是拿破仑的战略受到了遏制,如果他不尽快的改变这一切,他早晚会收到惨痛的失败的。
  奥斯曼大军已经向埃及调动,法国本土却怎么也不可能继续向埃及增援军队了。巴拉斯会很乐意的看到拿破仑和他手下那三万信任他的士兵在无助中死去,而且纳尔逊的舰队终于出现在了亚历山大港外海。
  自从与拿破仑在埃及登陆后,法国海军上将布律埃斯本想前往科孚岛或返回土伦,但遭到了舰队内多数将领的反对,于是他决定前往阿布基尔停泊。
  阿布基尔是一个亚历山大港东南35英里处的一个海湾,呈长方形,长达50英里,一端靠罗塞塔不远,与尼罗河两个河口中的一个相连,由于常年从尼罗河口冲涮下来泥沙淤积,整个海湾内,到处是浅滩暗礁和曲折的水道,对于不熟悉近岸水情的船只来说,阿布基尔是一个陷阱。
  布律埃斯准备在阿布基尔海湾入口处的一个小岛上布置了一个炮群,架设了4门大炮和1门从军舰上卸下的巨型短炮,以加强对海防御。然后全部的法军战舰就可以排成一字纵队,在海湾内沿北偏西、南偏东一线停泊,中央和后卫是较强的军舰,较弱的前卫舰群则可以得到岸炮掩护,法国舰队尽量靠近浅水区,所有舰艇放下上桁,不必挂帆,这虽然使舰队丧失了机动力,但也有好处,放下帆桁,打起仗来就不必担心落入的帆桁伤人。
  布律埃斯的布置中只有一个重大缺陷,那就是他认为任何企图接近的敌人都会面临着从陆上吹来的强风,而实际上地中海的风向是变化无常的,布律埃斯要把他的舰队变成了一个浮动堡垒,他们背倚海滩。以为这样做就能万无一失了。
  布律埃斯还准备在整支舰队‘调转’结束后,除了必要的警卫士兵外,其他的水手军官们就能好好地休息一下,享受海滩的乐趣。好好地放松一番!
  结果就在法军舰队靠近阿布基尔的时候,他们跟纳尔逊带领的英国舰队,狭路相逢了。
  至此,本应该是纳尔逊一生最辉煌胜利之一的阿布基尔海战彻底变了样,变得面目全非,让原时空历史都认不出来了。
  虽然这一战依旧是英国人取得了胜利,法舰‘斯巴达人’号还因为不熟悉阿布基尔的地理水情,在撤退的时候误入浅水区,直接搁浅了,导致被英国人俘虏,另外两艘三级风帆战列舰沉没。
  这一战,法国人丢掉了三艘三级风帆战列舰,还有‘博爱’号这艘巡航舰,旗舰东方号也损伤不小,可以说损失不小。他们的主力舰总共也才十三艘。但英国人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虽然没有主力舰损失,却重伤了两艘。
  这其中一艘就是纳尔逊乘坐的旗舰‘先锋’号,先锋号的舰长爱德华·贝里爵士是一个质朴单纯而又性情暴躁的人,他非常勇敢,唯纳尔逊的命令是从,而纳尔逊在作战的时候他就是一个疯子;另一艘船是‘亚历山大’号,舰长亚历山大·鲍尔总是一副学者派头,喜欢夸夸其谈,但他在战斗中企图拦截法军舰队的旗舰,最后‘亚历山大’号重创了法国的旗舰‘东方’号,只是他自己也没能落得好。
  英国人获得了这一战的胜利,可是这消息被送到万里之外的南京的时候,全世界只有陈鸣知道纳尔逊错过了多么大的荣耀。
  原时空里的阿布基尔海战,也叫做尼罗河口海战,跟纳尔逊的临终之战特拉法尔加战役,可以说是历史上奠定了英国百年欧洲霸主地位的重要两战。
  在拿战的前半段时间里,纳尔逊以寡敌众,彻底击败了法国海军和西班牙海军!从根本上保障了英国本土的安全。
  在阿布基尔海战中,法军舰队因为司令官布律埃斯的错误指挥,是一战而几乎全军覆没。法国舰队共有11艘战列舰被击毁或击沉,除了留在亚历山大港的小舰队外,只有以出奇懒散而著称的约瑟夫·维尔纳夫海军少将所指挥的后卫舰队得以生还。整个战斗期间,这位少将都一直无动于衷,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布律埃斯临死之前,曾命令维尔纳夫砍断锚链,立即赶来支援,维尔纳夫的确这样做了,但那不是为了参战,而是逃跑。午夜时分,他眼看大势已去,顾不上救援战友就带领巡航舰‘纪尧姆·特尔’号、‘骁勇’号、‘迪亚纳’号和‘尤斯提斯’号冒着浓烟出港逃生,英国人想攻击他已经太迟了。法国海军在那一战的伤亡超过5000人,其中死1700人,而英国舰队没有1艘被击沉,伤亡1000余人,其中只死了200人。
  当时的拿破仑已从开罗来到达米埃塔,正在征服下埃及,最初的谣传说法军取胜,很多英国军舰被烧毁,拿破仑还十分得意,后来当副官把全军覆没的真实消息告诉他时,拿破仑就仿佛挨了一个晴空霹雳,整个人都呆住了。
  若干年后,在幽居的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仍然对布律埃斯的指挥颇有微词,他对后者的部署非常不满,认为如果按照自己的建议把舰队停泊在亚历山大港内,那么,不论战斗的如何发展,布律埃斯都可以得到岸炮的强大支援,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孤军奋战。拿破仑只是承认,布律埃斯在战斗中“表现了最大的勇敢精神”,其它法国将领也多是如此,但也仅此而已。
  而现在布律埃斯尊从了拿破仑的意见,在阿布基尔海战失利后,他带着残余舰队缩回了亚历山大港。
  阿布基尔海战的消息先一步传到了英国,整个伦敦都把纳尔逊视为英雄,王室还把纳尔逊封为尼罗河男爵。
  而现在紧跟着阿布基尔海战,金字塔之战的消息再度传来,相信这会让英国人更加高兴。
  是的,拿破仑依旧赢得了那一战的胜利,法国人用‘一个’换了‘俩’,而且还有那么多的马穆鲁克骑兵。但拿破仑通往开罗的脚步被迫停下了,这就是埃及人最大的胜利!
  董诰的表情有些复杂,他是亲眼看着拿破仑从一个无名小卒走到今天闪耀整个欧洲大陆的位置上的,可是他似乎又一手促成了这颗将星的陨落。
  就现在看,拿破仑在埃及的远征实在不存在胜利的可能。
  除非法国本土能够绕过英国舰队的截击,派出更多的士兵来增援他。
  金字塔一战,法国人看似赢得了胜利,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拿破仑选择了后退,却不是前进,这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战术的胜利并不能扭转战略的失败。
  一个师的兵力,拿破仑损失了一个师就已经伤筋动骨,是绝对不能再损失第二个了。而伊拉姆方面,他损失了第一个八千人,还有本钱损失第二个、第三个八千人。
  埃及的人口不多,一百万还是有的;奥斯曼急调来的军队不多,一两万人还是有的。伊拉姆完全可以以本伤人。
  这对于拿破仑来说是最最糟糕的。
  但是董诰并不能坐视拿破仑翻船,不仅因为他手中有皇帝的命令,皇帝的话说的很清楚,拿破仑的舞台是欧洲,拿破仑是会有大作为也有大作用的人;还因为董诰的命运已经绑在了拿破仑这条大船上。
  拿破仑要是翻船,董诰离开政治舞台的时间也就为时不远了。这他可不愿意!
第930章
日本什么都能‘卖’
  伦敦城里的英国人非常兴奋,金字塔之战和阿布基尔海战,一前一后,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远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加一大于二。
  尤其是阿布基尔海战,这可不是只抵挡住了拿破仑进攻的金字塔之战,而是场彻彻底底的胜利。
  法国人损失了三艘三级风帆战列舰和一艘巡航舰,英国人除了重伤了两艘主力舰外,没有沉没一艘,另外还俘虏了法国人一艘三级风帆战列舰,整个战斗,超过600名法国水兵当了俘虏,高兴得不知道多少英国民众把桌子椅子拍得震天响。酒馆里天天爆满,里头的英国人个个振奋异常,高谈阔论,让老板赚的盆满钵满。
  ……
  而在白金汉宫里——这个时候的白金汉宫还不是真正的宫殿,而是英国王室的私宅,在1761年大儿子出生前的前一年,乔治三世买下该府邸,并作为妻子夏洛特女王的一处私人住宅。三十多年中,英王乔治三世的15个孩子里,有14个出生在这里。
  当侍从把英国皇家海军在尼罗河口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不仅击败了法国人的地中海舰队,还将其主力彻底封锁在了亚历山大港的时候,已经做了三十八年的大不列颠国王及爱尔兰国王的乔治三世神情似乎很平静,只是轻轻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不过他那忍不住颤抖的双手却暴露了他此时心中的兴奋。
  她寝宫墙上挂着一副巨大的地中海地图,乔治三世死死地看着地图上亚历山大港的位置。现在奥斯曼人的军队应该已经对陆地上盘踞在亚历山大港的法军发起了强力反击了……
  如果那个从两年前开始就不断给英国带来恶讯的年轻人,如自己期望的那样死在埃及,乔治三世只是这么一想,浑身就激动的热血喷涌!
  ……
  但是在陈汉南京,东方那个地理位置跟大不列颠很相似,面积大小也很相似的日本,正处在一种急切彷徨的情绪中。
  日本对外交往中仅有的一个大使馆,这里是中国政治的中心,日本人在这里的经营已经超过十年了。囊中羞涩的日本人在南京的落脚地是一栋买下的荷兰使馆,模式是典型的欧式建筑,颜色却不是之前的雪白色,而是同眼下这座城市里的大多数建筑一样,青灰色,显得深沉而古朴。
  朱瑾亘急匆匆地从使馆里走出来,脸上满是兴奋的神情,甚至连门口的卫兵向他打招呼都没有看见。他刚刚接到许国公府上的通知,陈汉总后勤的陈权元帅‘终于’有空要见他了。这可是处在中国金字塔顶端的大人物啊。
  如果要数中国大皇帝之外最有权势的人,除了太上皇和宋王等皇族外,就要数内阁大臣、大都督府都督和资政院的院长了。这当中,身为帝国第二元帅的陈权绝对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之一——实际上是第三元帅,因为第一元帅并不是陈二宝,而是陈鸣。
  只是陈鸣是皇帝了,这元帅的军衔也就无形中被弱化了。
  按照律法规定,陈汉的皇帝‘天生’就是帝国军队的元帅,兼任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另外大都督府内还有左、右、前、后四都督。是都督,不再是副都督了。不好听!
  陈权不仅是元帅军衔,还是总后勤部的第一位,是大都督府的四巨头之一【皇帝除外】。
  拥有着许国公封爵的他还是大都督府的前都督,绝对是中国政坛上炙手可热的人物。
  朱瑾亘求见的帖子都送上五天了,今个终于等到被召见了。
  朱瑾亘并不是纯粹的日本人,从他的姓氏上就可以看出来,他有着汉人血统。他祖上是明末的朱之瑜朱舜水。朱之瑜死在日本,他的墓地也在日本,虽然早年的子嗣多留在中国,但也有血脉留在日本,只是死前遗言:“予不得再履汉土,一睹恢复事业……亦无颜报明社稷。”以皇汉之心自居的朱舜水的后人却在百年的时光中,已然在大环境的作用下日本化了。说到底,这一支朱家人已经是异族了。留在日本的朱家后人或许不是每一代都娶日本女子的,但朱瑾亘血脉里的汉人骨血肯定远比日本人的要少。
  时光向前推个二三十年,朱瑾亘还顶着一个日本化的名字在水户藩讨生活,现在之所以恢复了汉名,这也不是他因为身上流着的汉家血脉自傲自豪,更多是为了更方便的在中国行走。
  这事儿很正常,日本人挺排外的。就像‘三野’家的王平北一样,可以理解。
  朱瑾亘很清楚许国公陈权在陈汉的影响力。
  他是陈汉总后勤部的主导者,在这个部门拥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力,而总后勤部在整个中国范围内又是如何的强大,那是每一个对中国军政有所了解的人,都能心知肚明的。
  陈权的年龄已经不小了,六十好几的人了都,也就比宋王陈惠小三四岁,但他现在的身体还很好,依旧稳坐国防军总后勤部长的位置。
  驻华大使馆,作为日本幕府外交部的次一级存在,朱瑾亘还兼着幕府外交部的次长。日本幕府现在也学着中国的很多做法,至少从形式上完成了自己的政治革新。
  而日本对中国的重视从朱瑾亘的职务上,也可见一番。但要对比起真正的份量,作为日本幕府外交部次长的朱瑾亘,似乎比陈权只矮了一级的朱瑾亘,在陈权跟前屁都不算一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1/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