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7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7/898

  陈鸣希望看到拿破仑栽个大跟头,但他也不想看到拿破仑帝国灭亡,说不定到时候还要奥斯曼人来帮拿破仑一把呢。比如奥斯曼人在奥地利边境演习演习,在俄罗斯地盘里动一动。没有了俄罗斯和奥地利,反法同盟就只剩下一个重伤未愈的普鲁士和人少兵少的大不列颠,拿破仑总不至于再被赶下台吧?
  而这场卫国战争俄罗斯即使胜利了,他们的所获也将大大少于所失。几十万甚至更多的精锐士兵以及青壮人口的损失,国库干净的能饿死老鼠,财政恐怕只能依靠英国人的输血才可以得活,这样的一个国家还剩下多少力量呢?何况法国人的背后还有中国和奥斯曼帝国。而且俄罗斯内部也跟奥斯曼一样,本就有着诸多不可平息的民族争分。
  比如波兰和芬兰。
  当俄罗斯战了拿破仑,再战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俄罗斯会被逼到什么程度呢?恐怕沙俄政府在战争的威胁下也只能涸泽而渔,尽可能的压榨内部以来应付巨大的外在压力。如此战争阴影消退,内忧恐怕也会代替外患成为俄罗斯帝国所要面临的第一难题了。
  陈鸣不会轻易地放过俄罗斯的,奥斯曼人更不会放过这个报仇雪恨的好机会。
  当然,大败而归的拿破仑也会遇到巨大的麻烦,就算俄罗斯、奥地利被牵制,拿破仑的日子也绝对不会好过。至少法兰西国内被强权压制已久的火焰,会像火山一样急剧喷发起来。那些被拿破仑征服的地方,法国人是绝对不可能再轻易压制了。
  唯一不同的是,破败的俄罗斯很难让人看到希望,而法兰西还有着不错的未来!
  但是陈鸣只要一想被拿破仑、奥斯曼和中国轮番蹂躏过后的沙俄,就感觉着很可喜。再强大的国家也顶不住这样的战争,轮番的大战和失败能把沙皇宝座下的基石给掏个精光,陈鸣很希望看到沙俄的内乱,甚至是罗曼诺夫王朝的崩塌。
  从彼得一世开始,俄罗斯与周边一个个国家接下了不可化解的仇恨。别的不说,瑞典就很有可能会趁机对俄罗斯发起报复。虽然瑞典刚刚经历了一场政变,古斯塔夫三世的儿子古斯塔夫四世被手下的军队联合推翻,一家人流亡国外。他的叔叔卡尔公爵成为了瑞典的卡尔十三世,但是瑞典内部依旧纷争不断,卡尔十三世没有子嗣,他和表妹海德维格·伊丽沙白·夏洛特结婚,生有两子,但都早夭。坐上了瑞典王位的卡尔十三世把自己的表弟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立为王储,但很快的后者就中风死亡,并且有传言说他是被阿克塞尔·冯·费尔森毒杀的。
  阿克塞尔·冯·费尔森,那是瑞典军队的元帅,但卡尔十三世在自己表弟的葬礼上把费尔森元帅给处理掉了。
  如此的一个瑞典显然对俄罗斯没有威胁。可要是俄罗斯变成了一个大空架子,瑞典人还会按耐的住吗?
  瑞典国内的反俄情绪一直很高涨的。
  俄罗斯在三皇会战后就同法国人亲近了起来,至少明面上是如此。而瑞典又始终在反对法国,前国王古斯塔夫四世在这一点上很像他的父亲。两年前,俄罗斯以威迫瑞典服从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为名入侵芬兰,只一个月就攻下了大部分芬兰。去年的九月,在拿破仑已经近乎敲定了对奥战争的胜利的时候,瑞典也宣布战败,签订《弗雷德里克港条约》,把瑞典东部三分之一国土割让给俄罗斯,成立俄罗斯帝国治下的芬兰大公国。
  陈鸣就不信瑞典人到时候会忍耐得住。说不定,拿破仑连华沙大公国都能保住呢。
  只是俄罗斯内部虽然有着重重乱七八糟的麻烦,可它们还是不能同奥斯曼相比。
  在奥斯曼帝国,民族矛盾几乎是凌驾在其他矛盾之上的,在战胜了俄国之后,内部矛盾就是奥斯曼人的最大危机。苏丹的皇权与地方大封建主,改革派和保守派的矛盾都远远比不上民族分裂的大危机。而俄罗斯呢?
  斯拉夫人是这个帝国的主体民族,占据了整个帝国大多数人口的斯拉夫人对比那些少民有着绝对的人口优势。所以,就现下的俄罗斯帝国,内部麻烦的最大点不在于民族纷争,而是农奴和地主老爷们的利益冲突。
  这种利益冲突很难调和,但只要俄罗斯的统治阶层稍微的放弃一点利益,就能暂时的将底层阶层安抚下去,这是俄罗斯对比奥斯曼最大的优势。
  可是这种相互妥协的解决办法是必须要有一个宽和的政治环境的,俄罗斯人显然不具备。
  说不定,轮番的战争真的有可能帮助农奴们摧毁沙皇的统治。比如再来一场、两场普加乔夫式的大起义……
  ……
  陈鸣是很想解决掉沙俄的。历史上这个国家给中国带来了太多的伤害,虽然上辈子他穿越的时候,中俄之间那是很亲密的战略合作性伙伴。而不少人说起俄罗斯来感官也不是太坏。但俄罗斯真正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印象,那同样也不是多好。
  从清末到红俄革命,再到兔子们的起家,还有建国后的十年,以及随后的陈兵百万,剑拔弩张,中俄之间有着太多的恩怨情仇。甚至就连红俄的崩塌都给中国好好地上了一课!
  陈鸣很想彻底解决掉这个威胁。
  之前的战争让俄罗斯丢掉了他们东进300年的辛苦成果。而没有了西伯利亚,未来的俄罗斯也就是一个欧洲一流,世界二流国家而已。它已经丧失了成为世界强国的基础。因为地处欧洲北端的俄罗斯不可能像英法那样大肆的对外扩张殖民地。他们广袤的地盘就是他们的殖民地,而现在陈汉一举打断了它伸向东方的一个鹰头。
  但俄罗斯在欧洲的部分地盘依旧很大,乌克兰、波兰、芬兰、白俄罗斯、立陶宛……以上国家的土地虽然不是全部被沙俄给吞下,却也被俄罗斯吃掉了大部分,如此再加上俄罗斯在欧洲区域的面积,现在的沙俄土地面积依旧不下500万平方公里。
  除了现在的陈汉,沙俄依旧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国家。所以,俄国人要被继续消弱。
  战胜了南三汗国的北七汗国已经在秣兵历马了。
  尤其是蒙古四汗国,这些人对于俄罗斯可没有太大的敬畏心。这些年里,陈汉的宣传力量和他们自家的宣传部门,不知道把蒙古人当年的辉煌提了多少遍,除了隐匿了在汉地的一些作为。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再狂傲的蒙古人现在也不会去想着重现辉煌了。那是在找死。
  蒙古的上层人士这些年开阔了眼界,更明白了骑兵没落的事实,虽然他们从思想上、心理上鄙视着俄罗斯人,但领兵的蒙古将军们绝不会真正的去看不起俄罗斯。
  而陈鸣现在也体会到了当年兔子们的难处,在他的指示下,记录着蒙古人当年在汉土犯下的罪恶的文字插图选节,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消减。
  不做到这个位置就不知道这一点上的苦恼。
  陈汉现在需要蒙古人来当狗,那就不能大肆的在国内宣讲蒙古人的恶行,否则就会造成不好的结果,也会给两边关系造成不那么美妙的影响。是以,河蟹大神就只能被请出来了。陈鸣唯一能保证的就只能是不想兔子那么过火。
  这全怪蒙古人不换名字。
  你看,当年雄霸北方草原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这不都已经灰飞烟灭了吗?
  只有这蒙古在蒙元破灭之后还没改名。要不然,陈鸣现在那还会犯这么大的难!
第1021章
泛滥中的陈汉影响力
  陈鸣把主意打到俄国人的头上,那就肯定不会无视中亚。后者紧挨着伏尔加河和高加索区域,对俄罗斯的影响甚大。哈萨克三汗国和蒙古四汗国,别看国力不怎么强,但在今后的岁月里,他们都将担负上重要的职责。
  比如让俄罗斯远离里海!
  陈鸣没有废多大的力气就搞掉了希瓦、布哈拉、浩罕三汗国,已经斩断了俄罗斯跨越里海向东方伸出来的大手。伴随着锡克王国的成立,整个中亚地区就只剩下一个阿富汗还游离在陈汉的体制之外了。
  但是阿富汗并不亲近俄国,即使阿富汗面临着陈汉的无形威胁,还有波斯的敌视。他们自己只一个劲的内战不休,对外界事物的发展并没有做出太大的反应。就像一个被关在笼子里的刺猬,担惊受怕之余只会抖索自己身上的长刺,让自己团的更紧密一些。
  可陈鸣是不会放过阿富汗的。这块地表下埋藏着一个世界地质矿藏奇迹的国家,早就被陈鸣打上了自己的印记。这也是为了让俄罗斯老老实实。在陈鸣的‘规划图’里,俄罗斯是不需要这么靠近南方的——高加索地区。
  从亚速海的东北端横着往东划向里海,横线以南的区域除了伏尔加河流域外,就是高加索地区了。让俄国人远离高加索,退到伏尔加河的北岸去,他们就够不着中亚,也不能在中亚里给陈汉制造麻烦了。这片区域可以控制在七汗国手中,也能单独的独立出来,甚至可以买好给波斯人,反正俄罗斯的疆土不能延伸到高加索。
  而阿富汗,波斯人既然可以在高加索地区获得新的利益,这阿富汗他们就撒手吧。
  中亚战争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阿富汗对陈汉态度的转变——从亲近到警惕、抗拒,很大程度都因为这场战争。陈汉对付希瓦、浩罕和布哈拉三汗国的粗暴手段,那是红果果的侵略,连像模像样的借口都不去寻找,直接开战,并且一场战争让三个国家就此消失,阿富汗如果不对陈汉保持警惕,那就奇怪了。
  还好占据了三汗国旧土的是哈萨克人,他们多多少少还算是天方教的‘兄弟’。如果是蒙古人占据了三汗国的旧土,那必将让阿富汗对陈汉更加警惕十倍。
  而陈鸣老早就盯着阿富汗了。并且自从帖木尔沙·杜兰尼,阿富汗就陷入了内乱。他的儿子是轮番上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搞得阿富汗国力大降。
  锡克王国的三个大任务,除了打通南方的出海口,以及威慑德里之外,就是对西北方向的阿富汗用兵。阿富汗斯坦的地盘现在有些太大了,还是瘦身一些的好。而且陈汉也在策动波斯的对阿富汗战争。在艾哈迈德沙·杜兰尼之前,阿富汗这片地区根本就没王国出现,这里很长时间里都是波斯的地盘。波斯内部未尝就没有收复阿富汗的雄心壮志。之前只是他们的力量太弱,还要面对俄罗斯这个巨大的威胁,而现在一切都变了。
  反正,陈鸣会尽可能的施展手段消弱阿富汗,但他不会动兵直接入侵阿富汗。前世的时候,阿富汗‘帝国坟墓’的赫赫威名让陈鸣心有余悸。
  即使阿富汗现在内乱纷争不断。
  帖木尔有三十六个儿女,其中有二十三人是儿子,他死后整个国家都陷入了血腥斗争中之中。因为他娶得妻子中有很多都是部族酋长的女儿、妹妹,是一场场的政治婚姻。这些政治婚姻让他继位之初略显动摇的王位变得巩固起来,但一场场政治婚姻的后果就是他的很多儿子都有‘后台’。
  他的第五个儿子扎曼沙·杜兰尼在部族势力的支持下继位,成为新国王。帖木尔沙长子胡马雍首先起兵反对,但不久便失败。随后马穆德亦起兵反抗,但依旧被扎曼沙击败。可扎曼沙的权利却已然被深深地动摇,他不得不与治下各酋长【贵族】商议国家大事,重用他们作为自己的宰相和官员,因此他的统治并不稳固。他连作为‘反贼’的马穆德都杀不掉。随后马穆德就再度起兵反抗,这次扎曼沙低估了马穆德沙的力量,战争的失利让他自己也落入马穆德的手中。
  马穆德在1800年成为阿富汗新国王,而扎曼沙则在英国人的帮助下逃往印度。但马穆德的统治并不长,国内剧烈的政教冲突最终使他下台。1803年舒贾沙被拥上王位,但他的统治也同样不稳,在1809年被马穆德的军队打败,马穆德重新成为国王。
  从马穆德先是打败仗,再之后被掀下王位,却还能一次次的卷土重来,就能知道阿富汗现在有多么的乱了,王权是多么的暗淡了。
  这样的环境下按理说是适合用兵的,可陈鸣依旧不敢妄动。
  他相信阿富汗的军队不会跟陈汉正面硬钢的。如果双方的军队施行正面会战,陈鸣轻而易举的就把阿富汗收入囊中了,但阿富汗人怎么会自己找死?
  他们更有可能利用自家的山地丘陵打游击。就阿富汗那复杂多变的地形,英国人在原时空打三次英阿战争的时候都没赢,陈鸣怎么敢轻易走进那个墓场?
  现如今陈汉军队的战斗力就算能比的过1839年的英国人,能比得上1880年的英国人吗?再说,第三次英阿战争是发生在一战后啊。武器更新换代,军队的战斗力呈几何式的上升。
  对于阿富汗,陈鸣更倾向于用怀柔手段,就是支持某位王子打掉现任政权,培养其内部的亲华势力。同时也要给杜尼兰王朝不停的下绊子,让这个落后的内陆山区国家继续落后贫穷下去。如此总有一天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而且阿富汗地势复杂崎岖,现在这片土地就算落入了陈汉的手中,也很难全方面的开发。哪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历史上的阿富汗是英国与俄国对抗的第一线,英国人想拿到阿富汗,以阻止俄国人对印度的窥视。而俄国也希望在温暖的印度洋谋取一个优良的出海口,那就必须经过阿富汗。但在这个时代,阿富汗已经丧失了这种功能。如果锡克王国能完美的完成陈汉赋予他们的使命,印度将直接与阿富汗隔离。
  陈鸣会完美的将一个山地贫穷国家养猪一样‘圈养’在阿富汗的重重山地当中的。
  ……
  圣多明各【多米尼加】,西班牙岛【海地岛】的东部。
  这是一块半独立的区域,自从西班牙人开始从哈瓦那等地公开撤军之后,圣多明各也就随之变换了颜色。象征着西班牙的旗帜从港口上落下,取而代之的是刚刚成立不久的海地共和国的旗帜。
  1795年,法国和西班牙在瑞士签订《巴塞尔和约》,同意把西班牙岛东部的圣多明哥区域让给法国,使西班牙岛完全成为法国殖民地。但短短几年后,海地黑人杜桑·卢维杜尔带领着黑人奴隶群起反抗法国统治,并成功的在1801年夺取法国才统治不久的圣多明各,进而统一了整个西班牙岛。
  拿破仑不甘心丢失这块宝地,他派遣军队将整个岛屿重新征服,前后战争连绵数年。可最后法国人还是失败了,杜桑·卢维杜尔被法国人诱杀之后,岛上的混血儿和黑人奴隶继续爆发抗争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消灭了法国的远征军队。起义军队宣布海地独立,成立海地共和国。不过被击败法军仍占有着东边的圣多明哥区域。直到1808年拿破仑侵略西班牙本土的时候,岛上东部圣多明各地区的反抗军受到当时与西班牙同盟的英国以及岛屿的西部海地的援助,终于击败了法国盘恒于此的残余部队。但之后圣多明哥地区没能实现独立,而是重新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现在刚刚回到圣多明各的西班牙人逃跑了。圣多明各和海地都收到了陈汉的通知,他们要被收编了。他们中的黑人将会被送去非洲,只要努力工作,每个人都能获得很大的土地。而混血儿和少量的白人,将要被送到东秘鲁区域,财产、权益完全不受保护,但混血儿也能投靠陈汉。
  海地的黑人大部分是不愿意的,他们在西班牙岛一样有着土地,而且这里已经是他们的家乡了。离开了非洲几百年,非洲早就是一个陌生的地理名词。但圣多明各的黑人愿意,可当地的混血儿又都不愿意去东秘鲁。两股力量相互牵制!
  是的,两股力量。
  圣多明各的黑人是一股,而圣多明各的混血儿、少量白人与海地共和国是另外一股。
  是的,西班牙岛西部的两大势力之一海地共和国——一个混血儿主导的势力,他们同圣多明各的反华派有着先天上的一致性。而分裂后的海地北方的海地王国,却对此事还保持一个中立态势。反华势力里也有不少黑人,并不是所有黑人都愿意去非洲的。而非常让人惊奇,后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之前的圣多明各可是尖锐敌对的,但现在他们在面临着另外一股巨大的力量的时候,非常自然的走到了一起。
  陈汉也没有对西班牙岛动用武力手段,甚至都没有往太子港【海地首都,现在是南部的海底共和国的首府】和海地角【原来的法兰西角,法国统治时候的行政中心和最大港口,现在是北部海地王国的首府】派遣官方人员,而是把官方联络处设在了圣多明各。
  可是没有人愿意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利的。要不然刚刚成立才几年时间的海地怎么就已经分裂成两个势力了?
  正式独立已经好几年了的海地,现在已然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统治阶层。
  之前杜桑·卢维图尔的属下让-雅克·德萨林在彻底驱除了法国远征军后,宣布成立海地国,并于当年9月封自己为海地皇帝“雅克一世”。
  他为海地制订了一部高度中央集权的宪法,在海地北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把被驱逐的法国人的产业分配给黑人和黑白混血人。他依靠军事手段实施管理,恢复农业,并把农业收成平均地分配给农民和工人。但是当他试图把在北方行之有效的这套制度用在南方时,却遭到了反抗。德萨林采取强硬手段来推行改革,这些措施反过来又造成政变。德萨林被人暗杀。然后太子港的统治阶层制订了新宪法,规定海地为共和国,并限制总统的权力。刚当上总统的纯血黑人亨利·克里斯多夫对此感到非常的愤恨,因为在宪法之下,克里斯多夫几乎成为了傀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7/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