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7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1/898

  这些涌动起来的爱国激情自然给美国增加了不少的国力,但国家战争,正面交兵,靠的是实实在在的硬实力,陈汉兵力投入的数量虽少,可战场上依旧占据着很大主动。
  此时的南京,葡萄牙人的代表已经抵到了,外交部组织了欢迎晚宴,后者已公开的露了一面。陈鸣召开了一次御前会议,除了内阁一班要人外,需要涉及的一些部的尚书们也纷纷到场。
  葡萄牙要服软了。虽然驻屯军的南下部队还没有彻底拿下亚马逊河河口地带,但截止到南京收到的巴西战报显示,葡萄牙人已经露出了不支的态势。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人口劳动力。
  巴西作为葡萄牙人重点经营的殖民地,虽然不想西班牙人那样,恨不得修理一个枪炮都要送回本土去,对当地防范的那么严密,但这里的工业基础也显然不如葡萄牙本土。而葡萄牙本土的工业本来就是欧洲的二、三流货色。
  葡萄牙人顶不住了,他们看到西班牙人都能够同陈汉实现‘和平’,觉得自己与陈汉的仇恨怎么也不能同大板鸭相比啊。大板鸭能够与中国实现议和,葡萄牙没道理就不能。
  虽然葡萄牙人不是不知道,中国人之所以愿意和西班牙议和,更大的原因是为了让西班牙调转过头来和阿根廷‘不死不休’。巴西可没有这样的反骨仔,先天就不存在这种基础。
  葡萄牙可不是傻逼,他们很清楚这一点,但他依旧赶来了南京。
  因为他们对美洲的战争已经不抱希望了,战斗达到眼下的地步,他们更愿意在谈判桌上同中国人‘口枪舌剑’的来战斗,只要中国人没打算一口吞吃了巴西,葡萄牙人就觉得有的谈判基础。
  自从奥地利服软了之后,欧洲的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
  拿破仑在欧路上的地位似乎真的稳固了。就算还有俄罗斯徘徊在拿破仑帝国的势力范围之外,可法奥合约签署了之后的经济发展势头告诉所有的明眼人,人们渴求和平。
  这一年的年初,拿破仑开始草拟婚约。婚约一拟好,立即请求奥皇批准。奥皇愉快地接受了拿破仑的求婚。奥地利的经济迎来了一轮告诉的复苏,在很多奥地利人看来,这场婚姻简直是对奥地利这个国家的一次拯救。巴黎的各阶层人是也在热烈欢呼,他们纷纷把这件婚事看成是法奥和平的永久保证,所有人都希望欧路上绵延了二十年的战争能告一段落,休养生息,和平稳定。都希望来之不易的‘和平’再不会被战争所破坏。商人们纷纷购进奥地利的股票,奥地利股票顿时猛涨。
  中欧、西欧、南欧恢复了和平,可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压力去更大了。这是很轻易就能判断出的一个决定。
  这对葡萄牙来说是一次危机,只是这危险之中却也不是没有蕴藏着机遇。
  拿破仑虽然同奥地利恢复了和平,还迎娶了奥地利公主,并且后者很快就为拿破仑生下了一个男孩,这是一个刚刚出生就被封为‘罗马王’的婴儿。一时间法奥之间的联系紧密了好多。
  但是法俄呢?
  自《提尔西特和约》签订以来,法俄两国皇帝表现出极度的友好和亲热。然而,两人心里都明白,法俄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并未消除,法俄冲突最终不可避免。法俄矛盾首先表现在争夺奥斯曼上。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的深仇大恨就不需要多说了,但拿破仑为了自己的大计划却在不停的拉拢奥斯曼帝国。这一问题就决定着法俄之间的矛盾根本没有消除。
  另外,法俄两国在波兰问题上也是矛盾重重。法国虽在《提尔西特和约》中同意不重建波兰,但它把从普鲁士、奥地利手中夺到的波兰地区组成了一个华沙大公国,而且还准备恢复波兰王国的旧疆界,把立陶宛、加里西亚和乌克兰的一部分也合并进去,显然没有遵守诺言。俄国对此十分惊慌,害怕拿破仑会夺走它在三次瓜分波兰中所获得的领土。亚历山大曾用威胁语调要求拿破仑不要去继续加强华沙大公国的实力和重建波兰,拿破仑断然拒绝。
  再有就是,拿破仑迟迟不从普鲁士撤军也引起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极大不满。如今这个时期,沙俄在欧洲部分的军事力量早已经伸进波罗的海和波兰,并在多瑙河的下游区域站住了脚,在东方的战略遭受到重挫之后,圣彼得堡准备伸出另一只脚横跨中欧,德意志地区是它们的下一个目标。亚历山大强烈要求拿破仑根据和约从普鲁士撤军,拿破仑却充耳不闻。他甚至不顾亚历山大的强烈抗议,吞并了奥尔登堡,并放逐了奥尔登堡大公,而这位大公正是亚历山大的妹夫。他的妻子就是拿破仑曾经求娶不得的叶卡捷琳娜公主。
  另外沙俄对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阳奉阴违同样也激起了拿破仑的愤怒。沙皇曾默许了600艘英国商船装载着英国货品走私进入俄国,这些英国货品又从俄国流入德意志、奥地利、波兰和欧洲大陆各地,致使拿破仑的大陆封锁形同虚设。
  葡萄牙还从秘密情报得知,俄国正实行新税率。在1811年的1月,新税率将大大提高法国输往俄国商品的进口税,这完全是对拿破仑的挑衅。
  葡萄牙高层都相信,拿破仑必然会对俄国的这些行为大为震怒,法俄之间用不了多久就会爆发一场大战,这是葡萄牙的机会。
  不断激化的矛盾很快就把两国推向战争的边缘,法俄双方都在积极备战。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很强大,可俄罗斯也不是易于之辈,后者强大的人口基数和廉价的士兵耗费让他们能够‘生产’出无穷无尽的灰色牲口,再加上俄罗斯面积广阔,沙俄的战争潜力极其强大。
  葡萄牙认为法奥联盟已经彻底代替了法俄联盟,一场血腥大战的阴影又在欧洲地平线上升起。
  虽然俄罗斯很大可能不会是拿破仑的对手,但俄罗斯也有着很强大的战争潜力,就算最后抵抗失败,它也能将拿破仑的大军和帝国拖得疲惫不堪。这是葡萄牙摆脱法国威胁的最佳时机!
  所以,他们派出和谈代表前来南京。
  “陛下,葡萄牙人愿意割让亚马逊河以北区域……”这是葡萄牙人的初步方案,没有一毛的战争赔款,葡萄牙现在穷的叮当响,有一毛钱都恨不得画在军队建设上,中国如果不主动提起战争赔款,他们是绝对不会先开口的。
  可葡萄牙人只愿意割让亚马逊河以北地区又怎么能让陈鸣满意呢?
  陈鸣的打算可是要吞吃掉亚马逊河流域的。划线也至少要从圣马科斯湾开始,而张口要价的时候,那都是从南纬15°开始的。
  陈鸣现在也有实力在地图上用纬线分切土地了。
  这让他想起了前世的一首老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而现在,他也能唱:“承天三十七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南美的中心那划了一条线……”六十岁的陈鸣在现在这个时代,也能称得上是老人了。
第1027章
暴风雨来临
  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眨眼1811年就走过一半了。
  世界上的战争消失了,美洲重新恢复了和平,葡萄牙人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同中国缔结了和平协约,他们丢掉了半个巴西。中葡之间的分割线当然不是以南维15°,而是南纬13°,葡萄牙人打掉牙齿和血吞。
  然后是美国人。他们放弃了五大湖地区,放弃了南部地区——也就是亚拉巴马州和佐治亚州,还有密西西比河西南部地区,整个国家的国土面积缩水了25%,但精华地段还保持了下来,灯塔国以此为代价,与陈汉达成了停战协议。
  美国人还有一定的抵抗力量,陈汉的又一批次援军抵到后,在五大湖地区对底特律展开了又一次的猛攻,但还是没能取得喜人的进展。陈鸣在接下的时间里又要调整布置,把精力转移到欧洲和沙俄上来,于是就放了美国人一马。
  英国人一直在中美之间进行着调停,突然的接到陈汉外交部的通知的时候,还愣了一下。
  中国人半年前还态度坚定的要消灭美国呢,怎么现在就松口了?
  英国人直截了当的向陈汉外交部门询问了,而陈汉也没什么遮掩的对英国人把实话说了。
  欧洲风云聚会,十有八、九是又要打大仗了。而且参战国很可能是拿破仑主导的一方,进攻欧陆北端的与陈汉有着一定历史矛盾的俄罗斯帝国。
  陈汉需要转移注意力了。毕竟俄罗斯与陈汉之间始终有了很强烈的敌对意识。法俄这次的战争不管从哪个角度上看,都必然会吸引了陈汉大量的注意力。这种情况下,陈汉‘顾不得’美国了,也是有可能的。
  虽然陈汉借着机会在谈判桌上拿下了他们在战争中从未拿到的底特律。
  加勒比海的物质源源不断地运输到欧洲去,中国和北美藩国的船只频繁往来这里和欧洲,一次次经过伊比利亚半岛,却没有发生过任何被拦截之事,一切就像南美洲战争没有出现过一样。
  这真的是和平了吗?
  不,不是!
  葡萄牙和西班牙只不过是暂时按捺住了自己的愤怒,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殖民地的仇恨,但对比殖民地,他们更看重本土。1810年和1811年的上半年,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法国士兵数量恢复到了二十三万,压力大增。
  尤其是葡萄牙战场上。随着早年阿瑟·韦尔斯利的退出,英国陆军中将约翰·穆尔成为了新的英国远征军的司令,这是一个有着三十年沙场经验的老将,但驻葡萄牙的英国远征军并不是只听他一个人的命令。
  1809年,奥地利再一次掀起反法战争的时候,西班牙战场上的抗法义军也蜂拥而起,他受伦敦的命令率部前去增援。但在途中他接到了拿破仑已经取得对奥战争胜利的消息,老谋深算的他断定退往葡萄牙才是上策。可是迫于伦敦的命令,他依旧自萨拉曼卡北上,攻击布尔戈斯以西卡里翁河上的有苏尔特元帅指挥的法国军团,并于12月21日将其击败。然后他得知拿破仑已经从巴黎带兵火速来援,而且一只法军已经切断了他退往葡萄牙的道路,他决心翻越雪山,撤往400公里外的另一港口科伦纳。在登船前夕,得到米歇尔·内伊带领的援兵加强的法军,在尼古拉·苏尔特元帅的率领迫近科伦纳,约翰·穆尔以凌厉的反击打退了法军的冲锋,可他自己也死在了那一场激烈的反击战中。
  没有了阿瑟·韦尔斯利,就没有了英军重返葡萄牙的壮举,也就没有了同盟军在半岛战场上的塔拉韦战役、布萨科战役等的胜利,更没有横跨里斯本半岛的著名“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
  何为“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
  那就是原时空的阿瑟·韦尔斯利修筑的一条19世纪的‘马奇诺防线’。他在与法军的反复拉锯战中,虽然多次获得胜利,却也认识到了法军的强大。
  个战术的胜利是短暂的,想要立于不败之地,英国人在葡萄牙必须修筑起一座稳固的防线。
  韦尔斯利决定在葡萄牙境内加强防御力量,组织民兵,实行焦土战略,对必将来临的法军采用拖垮战术。
  托里什维德拉什防线就是以防线中前沿的托里什·维德拉什镇命名。以三条筑垒防御链组成,屏障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以北防线。每一条筑垒防线按一定间隔修筑要塞,并依托自然地形修筑壕沟和工事。里斯本所在的地形易受难攻,西南临大西洋,东有塔霍河,三面是水。北面是唯一的路上通路,这一地区也有两道绵延的山丘成为天然掩护。防线的作用主要是沿这两道山丘,用上百堡垒要塞控制通路和战略要点,杀伤消耗进攻之敌,延缓其进攻,通报并配合后方养精蓄锐的主力最终击败来敌。这条由点成线的防线使里斯本成为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壁垒。
  历史上的半岛战争中,阿瑟·韦尔斯利就依靠着这条防线保护了葡萄牙的安全,法军元帅马塞纳曾率6万5千法军远征葡萄牙,最终在防线面前磕了个头破血流,损失了足足两万法军。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葡萄牙的安全,让英国人在欧洲大路上获得了一个稳固的桥头堡。
  可是现在这个时空,阿瑟·韦尔斯利在早年战胜了朱诺之后就被伦敦派往加拿大了,整整两年的时间他就像一个非常非常平庸的殖民政府将领一样,为美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攻击着军需物资,方便着他们的一切方便。
  这根本就没有发挥出‘威灵顿’公爵的能力,任何一个平庸的英军军官都能做到这一点。而没有赫赫战功,现在的阿瑟·韦尔斯利就还依旧是一个平凡的爵士,他还不是威灵顿子爵,陈鸣现在都很怀疑他最终能否当上那威灵顿公爵。
  英国人在葡萄牙都快被法国人赶下大海了,伦敦或许会拿威灵顿去救火,可是威灵顿真的有那么强吗?陈鸣表示怀疑。
  当然,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肯定会一百个顺心如意的配合英国人的。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反抗法军的浪潮始终没有平息,民间有着浓郁的抗法倾向,阿瑟·韦尔斯利想要取得成功,这是对他最有利的因素。
  说真的,陈鸣现在就算看到一点欧洲军事、政治上的人事变动,他都觉得比美国有趣。
  灯塔国现在太弱了,胜之不武。
  现在陈汉怼灯塔国,完全是壮汉打婴儿,虽然一打一个准,可陈鸣也没啥成就感不是?
  就好比他现在收拾日本,那绝对没有21世纪收拾日本来的更有感觉。
  说真的,陈鸣现在也很想就撂出话来,我就要碾了欧洲。可这样的念头在他心里头只是偶尔泛起的冲动,现实中的他更像是一只猎食的猛虎,躲在树林背光的地方,静静的等待着猎物出现错误……而不是不管看到什么猎物,全都大剌剌的正面硬怼。
  任何一个明眼人都能看出不对。整个欧洲就像一锅煮沸了的水,被强行的盖上了盖子——法兰西和奥地利的同盟。这股将盖子重新盖在沸水上的力量是西方世界里是无敌的存在。之前沸水产生的蒸汽力量还不够掀开锅盖,但它们在慢慢的增强,一直在增强。
  当时间一点点延后,当锅里的压力渐渐的越过红线,凝聚起来的力量终有一日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就能让整个锅盖蹦飞出天外,不然就是铁锅爆裂!
  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俄罗斯帝国,以及西班牙王国、葡萄牙王国,还有无数个拿破仑的附庸小国。整个欧洲已经处在了战争爆发前的紧张阶段,就像那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每一个国家都在制造军需,制造枪炮,消化了欧洲的大量钢材、木材。
  谁也不会低头认输,英国人的轮船日夜不息的穿梭在北海到波罗的海的航线上,谁也不会将自己打磨锋利的宝剑白白空置,剑握在手中除了吓唬人外,更要给自己争取利益。
  拿破仑要用自己手中的长剑劈开圣彼得堡,然后彻底封锁大陆,让英国人生产的东西卖都没个地方去卖。而俄罗斯也希望用自己手中的长剑来为自己挣得利益。
  再有英国人,那更不用多说了。他们也发愁中国的崛起,他们也担忧陈汉不停的蚕食欧洲人利益的举动。就像拿破仑以往整合整个西方世界的力量来跟陈汉抗衡一样,伦敦内心里也有一个领袖西方的梦想。只不过英国人有自知之明,他们清楚以自己的人口和地理位置是不可能真正的统治整个欧洲大陆的,那么盎格鲁撒克逊人也不可能被别人来领袖。
  一个实质上的不同,英国人内心中的梦想变为现实后更像是‘盟主’,而拿破仑则想当凯撒。他知道西方社会不允许他担当东方式的说一不二,至高无上的皇帝,那他就要做凯撒。
  更何况随着中国的崛起,陈汉从欧洲人的势力范围里生生挖去了老大一块地盘。这才多少年?西方世界的势力范围已然没剩下多少了。
  加拿大就不说了,印度的利益冲突呢?
  这个时代的英国倒是不见得会有倾吞印度的雄心壮志,他们甚至能接受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再继续扩大的现实,可他们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奶酪被别人触动。
  中国一边是英国人的最大贸易伙伴,另一边又是英国人最强大的敌人,想要中英双方一边和和气气的做着生意,另一边伦敦又坚决不让中国再得到多余的好处,那怎么可能!?
  这就是一个无解的悖论!
  现在整个欧洲都知道,在中国存在的情况下,欧洲大陆却爆发了连绵二十年之久的大战,白种人几百年的世界霸权已经被东方人夺取,再也找不到了。
  现在奥地利人的屁股坚定的坐到法国这一边来了,俄国人肩膀上的压力非常大,他们与奥地利的友情可半点经不起真正利益之分的考验。这种欧洲形势下,拿破仑如期宣布对俄战争,进行一场浩浩荡荡的死亡远征,还真的很有可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1/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