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8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2/898

  阿列克西斯·阿拉克其耶夫伯爵是亚历山大一世年幼时候就结下了深厚友谊的好朋友,但他是战争大臣,他是军方在御前会议上的代表,他要是表示反对战争,那影响就太过不好了,会让他在军队中本就不高的威望大打折扣的。而且阿拉克其耶夫也隐隐感觉到了亚历山大一世的心思,他就更不可能开口了。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斯佩兰斯基就更不可能开口了。
  在被流放了大半年后,他之所以还能站在亚历山大一世面前,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他私通拿破仑的嫌疑已经被洗刷清白了,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是某个以独眼为标记的组织在俄国高层中的公开成员。但出身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又是以改革派的身份得到了亚历山大一世的关注,在三年的掌权时间中开罪了大量大批的俄罗斯贵族人物的斯佩兰斯基,他现在的身份真的不好开口啊。
  这很容易让外人觉得他在挟‘洋’自重呢。
  安德烈·布德伯格公爵就更不用说了,他的身份是俄罗斯部长委员会最高负责人,那就相当于英国的首相,陈汉的首辅大臣的角色,又是俄罗斯的传统贵族,他要表明自己的意见就更需要权衡更多方面的信息了。
  1802年,亚历山大一世设立部长委员会内阁,由九位部长直接向沙皇负责,由九位部长选出的委员会首长为部长委员会最高负责人。
  斯佩兰斯基在1808年到1812年间就曾经担任了三年的实质首相,那三年里,连战争大臣阿列克西斯·阿拉克其耶夫这个亚历山大一世的挚友都被他寄的站不稳脚。但斯佩兰斯基在1812年初犯了一个大错误,急切地想知道法国那边的情况额他偷偷翻阅了外交部的秘密文件。斯佩兰斯基这一举动,无疑太过于莽撞了,不管初衷是什么,一个错误的举动足以断送他的政治前途。
  警务大臣巴拉肖夫利用了这个失误,大肆宣扬斯佩兰斯基与拿破仑串通一气,私通情报。
  而亚历山大一世当时正面临着拿破仑的巨大威胁,为了更好的凝聚俄罗斯的大贵族势力,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也只好忍痛放弃了他。
  斯佩兰斯基被流放到了诺夫哥罗德。
  一个改革者,春风满面地上台,却在寒风凛冽中落寞地离开,所有的一切都如同海市蜃楼一般,看似美好却只是假象,让人充满遐想,最后却换得无尽的失望。
  幸好对法战争的胜利洗刷了斯佩兰斯基的污点,而更重要的是,那些被斯佩兰斯基的改革触动了切身利益的大贵族们,在随后被亚历山大一世狠狠收拾了一顿。
  俄国的军权和大贵族的屡次违抗命令让亚历山大一世无法忍受,因此亚历山大一世乘对法战争胜利,贵族们到圣彼得堡参加庆祝宴会时,于宴会上发动了冬宫事变,用近卫军团将大贵族的随行武装全部缴械软禁、迫令他们放弃兵权和领土。
  从此,军队不再效忠于贵族,而是直接向沙皇效忠。
  为了让大贵族们看清楚现实,加上亚历山大对戈东诺夫和奥利戈维奇两家历史悠久的大贵族屡次叛逆深恶痛绝,他果决的下令把两个家族完全肃清,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处死,他们的亲家亦受牵连。可以说是用铁腕手段来大幅度削减了大贵族的世袭领地,不服者一律处死、镇压。他将打压他们的权益分给服从他的中下级贵族,但这些新贵族没有军权。因此现如今的亚历山大一世终于能够将全俄罗斯的兵力统一管理,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这也是他对于自带光环的巴格拉季昂充斥着恶意的最大原因,因为俄军在有了新的旗帜之后,那必然要触动亚历山大一世手中的兵权。
  “陛下,赢得对中国人战争的胜利或是平局,这的确对俄罗斯有着极大地好处。但我不敢确定巴格拉季昂亲王手下的忠诚士兵还能不能等待上至少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处在中国人的包围之中,无时无刻不再经受着痛苦的煎熬。他们真的能坚持过一个月吗?”
  “何况中国人就不会增加援兵吗?他们已经增加过一次了,对比中国西北军区的兵力,伏尔加河战场上的士兵数量还不到其中的一半人。谁敢保证那就是中国人最后一次增兵了?”
  “巴格拉季昂亲王手下的将士都是俄罗斯的英雄,是他们驱除了拿破仑,我们不能失去他们,绝对的不能。”
  所以,和平吧。这样俄罗斯的损失能够降低到最小。亚历山大·斯特拉格诺夫说道。
  伟大的俄罗斯在东方被中国人击败已经不是骇人听闻的事情了,丢失里海,丢失伏尔加河的河口区,这固然是俄罗斯的军队永远也洗刷不去的耻辱和黑点,但是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
  俄罗斯跟中国的帐已经不止一笔了。再多添一笔也没啥。
  “我的部长先生,取得胜利才是保住利益的关键。一旦我们后退,中国人很有可能会全力追击。到时候,后果可能比整个方面军的覆灭更具灾难性,还让士兵们英勇的牺牲变得毫无价值。”
  “不,不会的,陛下。中国人不是傻瓜,他们已经引起了整个西方世界的恐惧和戒意。这一点斯佩兰斯基阁下可以证明,不是吗?”
  共济会在欧洲并不是多么神秘的组织,虽然这是一个带宗教色彩的兄弟会组织,组织里的很多领导人身份都是不公开的,但是欧洲很多国家里还是有一些公开身份的其组织成员的。
  斯佩兰斯基就是俄国政坛上做出名的一位,以至于现在他都成为了俄国军费的重要来源之一。他,或者是说他背后的组织,为俄罗斯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作为军费。
  虽然共济会与正教也不是什么朋友,但这个时候生活在俄罗斯境内的犹太人也是不少的,全世界的犹太人里头可至少有一半人居住在俄罗斯。
  后者不可能彻底代表共济会,在19世纪初的时代,金钱虽然十分重要,但国家权力显然比金钱更有威慑力,任何时候手中握着刀子的都是强者。
  就算是资本程度最发达的英国,财富的力量也只能通过游戏规则去得以体现。
  但是共济会这个自从成立之日,就被梵蒂冈大加讨伐的秘密组织,无疑在很多国家内部都有着不俗的影响力,俄罗斯不管从金钱上,还是从政治外交上,都需要共济会的帮助。
  两派力量的意见完全向左。一个认为继续战斗,结果依旧会是失败,想要最大限度的保住俄罗斯帝国的利益,那必须马上割肉止损。而另一个却是跟亚历山大一世的想法有些不谋而合,坚持打下去。用时间和生命让中国人主动的坐到谈判桌前。从而保住俄罗斯在高加索和伏尔加河下游的利益。
  至于里海,俄罗斯人已经不想望了。
  斯佩兰斯基继续闭嘴不言,他现在的身份有些尴尬,稍微不留神就会变成共济会在俄罗斯政坛上的代言人——无论他是支持战争还是支持和谈,这样的角色可不是斯佩兰斯基这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改革家所希望扮演的。
  对比成为共济会在俄罗斯的代言人,他更希望自己能重新成为亚历山大一世的宠臣,拥有这位沙皇陛下的信任。
  所以,这个时候他是绝不会开口的。
  阿列克西斯·阿拉克其耶夫也希望自己能够赢得一部分军队的忠诚支持,不然,作为俄罗斯的战争大臣他是会很尴尬的。
  现在亚历山大一世已经彻底扫清了内部的障碍,这正是他大展宏图的好时候,阿拉克其耶夫才不会现在跳出来呢。
  只有安德烈·布德伯格,三人当中他的自主权是最大的。但以这位公爵大人日常所扮演的角色来看,他显然不可能站出来反对亚历山大一世。
  于是,战争继续。各路俄援军部队继续向着察里津汇集。亚历山大一世即使知道自己身边的很多重臣都在反对将战争进行下去,可他依旧选择了坚持。
  这是一个性格很坚强的人。
  就像拿破仑六十万大军压进俄罗斯,多少次拿破仑都觉得自己能‘说服’亚历山大一世,让他乖觉的向自己献出膝盖,但很可惜,事实恰恰相反。
  “上帝保佑,保佑伟大的俄罗斯……”
第1072章
断头的双头鹰……
  伏尔加河口三角洲。
  深夜里。冷枪冷炮仍旧在不时地在阵地上响起,弹头拖着长音划过漆黑的夜空。远近各处火光点点闪烁着,偶尔传来一两声爆炸,沉闷又悠长。
  一切还都在提醒着人们,这里是战场。
  傍晚时候,战斗开始打起,打的极为激烈。多个阵地都拼起了白刃战。国防军的攻势很猛,投入的兵力也多如蚂蚁。厮杀一直持续到凌晨时分才告一段落,国防军的猛攻只夺取了两个外围阵地,距离新阿斯特拉罕依旧远着呢。
  战后的阵地死一般寂静,除了战场上伤者的呻吟声、惨叫声外,什么也没有。如此一直持续到两点,两边各自巩固了阵线,收容了伤员、俘虏之后,这才开始了冷枪冷炮。
  枪声之后,大地恢复了宁静。
  两军战死将士的遗体布满整个战场。那些折断的步枪、散落的头盔、带血的刺刀,都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战争的冷酷与无情。
  夜幕依旧黑沉沉的,天上一片繁星,夜空是那么璀璨。弥漫在整个战场上空的硝烟早已经散去,大地上闪烁着一些光亮。但已经不是继续在燃烧的工事废墟了,而是士兵们手里的马灯。
  时间悄悄地走到了农历的八月,寒冷的北风已经席卷了伏尔加河。
  巴格拉季昂部已经被包围了超过一月有余,但是巴格拉季昂对此早有准备,他对于被包围这件事早有成算。新阿斯特拉罕镇内的一座座仓库中不仅储备了大量的军火粮食,还储备了大量的冬季衣被、医药和草料、煤炭,乃至很多很多的木材。
  而且许多重要的仓库都修建在地表以下,房屋上也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淤泥,尤其是木质的房屋。并且每隔个三五天,俄军就会组织人手浇水泼洒一遍。
  淤泥虽然不是最好的防火材料,但在俄军如此场面下,却是巴格拉季昂最好的选择。
  但疾病还是在俄军的团地内蔓延开来。
  一个月下来,中俄两边人都死的太多了。这些尸体不可能全部被清理干净,主要是俄军方面,国防军已经就地掩埋或火化了,但是俄军呢?他们正处在包围之中,那么多尸体他们就算是收容干净了,又能怎么去处理呢?
  所以很多的俄军尸体就只能简单的掩埋,或者是干脆就置之不理,这是会生出很多很多的病菌的。
  陈威一直没有对俄军发起总攻,虽然他发起的那些强攻力度看起来也不小,可总是差了那么一口气。陈威才不会现在就强吃老毛子呢,只要这个包围圈存在,俄国人早晚会耗尽家底,就像长平之战时被包围的四十万赵军一样,筋疲力尽,饥饿难耐。不管是发起死亡冲锋,还是投降,等待他们的最终命运都是全军覆灭。
  要饿的他们吃掉所有可以吃的东西,包括草根树皮,饿的他们吃掉自己的最后一匹战马牲畜,还有严寒,这儿的寒冬很快就要到了,寒冷不仅会更大的消耗俄军的热量,还能吞噬掉俄军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让他们把自己的帐篷都烧着了取暖。
  陈威胜券在握,才不会现在就死拼猛打呢。
  这般有力的情况下,如何减少自己的伤亡,增大自己的战果,才是需要放在第一位的事情。
  而且俄国人是很有可能出兵来救援的,那么这儿也就是一个消磨掉俄军实力的绝佳之地,围点打援。
  一个月的时间里,西北军区向阿斯特拉罕再度运送了一个整编师的援军,而七汗国也再次向伏尔加河派遣了一支两万人的骑兵群。
  一个月的时间过得很快。两边都在调整部队,布置援军。决战要开打了。
  七汗国的骑兵部队都跟亚速海的奥斯曼军汇合了,弗拉季高加索要塞也在这个期间被邓云拿下。普拉托夫带领着不足两千骑的残兵败将逃往了察里津。
  可以说,整个高加索地区都已经被陈汉给控制了。然后大量的俄罗斯人被驱除。那些之前还坚持在原地的俄罗斯平民,在严酷的高压之下,在绝望的事态之下,不得不选择了离开。
  并不是他们不愿意低头服输,而是陈汉根本不给他们这个机会。而且在这同时,波斯、巴库等国家的军队也纷纷掀起了自家的捕奴狂潮。
  这些个大小国家哪个不清楚陈汉国内对白奴的需求?中国人不要黑奴,黄种人又已经完全在他们的统治下,不是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就是成为了中国的附属国家,那么剩下的就只有白奴了。
  最初还是声色上的女奴,现在却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全都要了。中国如同繁星一样众多的工厂、矿场就好比一个巨大的无底洞,年年都需要大量的奴工填补。
  中国人做事儿讲规矩,只是把俄国人驱除,宁愿以后花钱去购买白奴,也不现在趁机下手。但是他们不一样,他们才不讲究道义颜面呢,直接下手捞人,那捞到了可就是银子了。
  察里津源源不断地汇集各路援军,但是带领这些援军的人,不是别人,而正是康斯坦丁大公,这一点还真让之前造谣的军情局给蒙中了。
  俄罗斯汇聚了一支十几万人的大军,但很可惜,这支军队的大多数士兵,都是刚刚被征召的预备役士兵,这些人虽然受到过基本的军事训练,但也只限于会开枪会列队,就连刺刀搏杀他们都是刚刚接触。俄罗斯虽然建立起了庞大的预备役体系,但以俄罗斯的力量,他们可不知不来那么庞大的预备役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
  只有挺小的一部分人是老兵和退伍兵,后者不少人的胡子都花白了。
  这样的一支军队,兵力就算可以巴格拉季昂部相比,战斗力也低是天壤之别。
  陈威最初的时候还有些精神紧张,毕竟俄军的增援部队兵力超过了十万,而且这一系列的战斗中,俄军的表现真的让他很正,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细节情报汇集到他的手中,陈威不担心了。
  战场上,新兵和老兵的战斗力差距是很大的。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2/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