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8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4/898

  现在终于脚踏实地了,躺在床上再也不会感到晃悠了,陈睗深深地吐了一口气后,神态大大的放松。
  然后陈睗就想到了中国航海协会对他的承诺,在香州的码头上,他们还会给陈睗留下几块好地皮呢,但陈睗想要拿到这些地皮,他必须把真金白银投进来。
  航海协会是陈汉造船与运输两大行业的共同体,实力强大无比。这全蒸汽动力轮船的第一次穿越太平洋之旅,他们邀请的‘代言人’可不是只有陈睗这一家人。那艘船上坐着的勋贵一共有八家呢,不然怎么会在起航之前就轰动整个本土?里头还包括宋王和彭侯等不缺钱的人,那么他们只会在其中占据的利益更大……
第1088章
现今的中国……
  热闹欢庆的正月刚刚过去,街面上悬挂的一个个红灯笼都还没有摘下,整个南京城却找已经进入了新一年的工作轨道。
  正月十五都过去半个月了,年早跑远了。
  清晨,初升的太阳驱散了黎明前的黑暗,地表温度开始回升了。马路上自行车铃与马车的轰隆声连成一片,自从自行车被发明那一日起已经有二三十年了。这些年里随着陈汉科技的迅猛发展,原先木质的自行车早已经变成了铁木混合结构的了。很多关键性的小零件上都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人力加工变成了机械加工,成本大幅度消减,精密度质的提升,这换来的就是自行车实用性和普及性上的大进步。
  现在很多城市里,家家户户都买的有自行车。虽然它的售价普遍在百元以上,但自行车的出现确确实实发变了人们的出行。
  而在本土的五大一线城市,每到上下班,马路上的自行车大军就是一道震撼老外的风景线。
  现在,距离成均公学不远的庆丰路路口就发生了一次经常有的碰撞事件——一位青春倩丽女士与一位精神抖索的小伙子为了事故是由谁引起的而很没有涵养地吵了起来,不长时间在路口就围拢上一群看热闹的行人。
  没办法,好奇心害死猫,看热闹第一,大家好象都忘了自己正在上班、上课的路上。
  “嗨,宏林。”
  张宏林正推着自行车在路边看前面俩人吵的不亦乐乎,祖宗十八代和婊子都从嘴里轻巧地吐出来了,对这些市民说出这种场面可以说是一场好戏,尤其是两个吵嘴骂架的人,女的漂亮男的帅气。张宏林正瞅的津津有味,心里猜测着这俩人会不会马上就上演全武行的时候,身后有人喊自己,转头回望,见同班同学李耀宗正满脸笑容朝自己这边奔了过来。
  “怎么了?今天咋这么开心?”张宏林记得昨天这小子回家的时候还一脸哭丧呢,因为他的月考成绩在全班考了第二名,这个成绩可达不到李耀宗父母亲的要求,那对父母一直都要自己的孩子考第一,好以后光宗耀祖呢。
  李耀宗和张宏林都是成均公学的三等生,虽然学校里头并没有分什么一等生、二等生,且班级里的同学玩还都能玩到一块,但这是学生们自己区分开的,因为谁也不能否认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有阶层的。
  他们都已经是高中生了,不再是小学段的小屁孩了。那些贵族豪门家庭的孩子,跟他们这些家境一般只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那么完全不同的阶级。
  就比如一年半后的高考吧。李耀宗、张宏林他们如果没有考上自己报名的大学,那他们就只能到外校复习重考,而那些勋贵子弟和富豪子弟,他们却可以通过‘捐献’教育资金来把自己的孩子送进第一流大学的校门。
  “还不走?等下就要上课了。这些街头吵架有啥好多看的。”李耀宗并没有回答张宏林的问题,而是直接拉着张宏林哼着歌朝前走去。看李耀宗开心样,张宏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这位好友今天哪根神经搭错线了。
  “你爹你娘没骂你啊?”李家父母比张宏林他爹娘可严厉多了,后者只要求张宏林的成绩不要下全班前十即可。成均公学的教学质量是毋庸置疑的,只要有一个班级前二十名的成绩,那考上大学都是十拿九稳的,纵然一个班的学生也就四十来人。这是成均公学几十年里铸就下的名声。
  而只要是大学,对于张宏林的父母来说那就是心满意足了。
  现如今成汉的高等教育已经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大学比学院强,学院比专科强,专科比职高强。这里的职高可不是职业高中,而是职业高等技术、艺术等学校。
  另外有一点需要明示的就是,这个时代的高考是学生先填报要考试的学校,然后学校和政府的教育部门有组织的把这些学生送到他们所报考的高等院校的学校所在地,或者是某一区域的分区考点,统一进行考试。
  这分数要是不挂线,那就直接完了。可不像后世还有第二志愿,还有知道吩咐了再报考啥的。而成均公学所在的京城,那是陈汉高等学府最为集中的几个城市之一,这对高中生考入大学本身就有很大优势。这也是成均公学的升学率远超一般学校的原因之一吧。
  张宏林不知道,李耀宗今天不能不高兴。因为昨天他提心吊胆的回到家中时,惊奇的发现自己的爷爷奶奶来了。哈哈哈,这下子一切就不成问题了。他可是爷爷奶奶的宝贝孙子,只要这两个大靠山在,他爹他娘摸都不能摸他一下。而且今天来学校的时候,发现自己校服兜里还多出了两张十元的钞票,不用想也知道这是他爷爷奶奶给的零花钱……
  两喜临门的李耀宗怎么会不高兴呢?
  “传球!快给我球!”
  篮球场上李耀宗大声冲着队友吼着。他的位置不错,已经进入篮下的他身边没有人张牙舞爪,大手在面前如蜘蛛爪子般挥舞着。
  如他所愿,队友也看到李耀宗站的位置不错,双手用力一推,篮球呈一条直线地飞到李耀宗的身边。李耀宗接住球,转身正要出手,却发觉面前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一个张宏林。张宏林的个子比他要矮一点,可弹跳力却比他强得多。只是箭在弦上,惯性下李耀宗已经不能不扔了,虽然面前有人阻挡,他还是仓促将球抛出手,刚出手的篮球还没过头顶就让张宏林一巴掌扇飞了。站在后面的几个人蜂拥朝球飞落的地点奔去,经过一番群殴般的场面,篮球被对方控制了,李耀宗和他的队友只得拼命朝自己的半场跑去,准备阻挡对手上篮。
  “臭球!李耀宗你投的什么球!”
  “明知道老张跳的比你高你还投?”
  “李耀宗你个大卧底!”
  队友们一边回跑,嘴里还气愤地怪责李耀宗,也难怪他们这么生气,现在场上比分他们以三十六比五十四分落后,本来可以缩小差距的,给李耀宗这么莽撞一投,现在又要考虑如何防止对方扩大比分了。
  蓝队控球队员冲到罚球线里面,见前面只有红队【李耀宗队】的一名球员防守,而且防守球员距离自己有二半步距离,于是毫不犹豫的起跳,高举着篮球,手腕一抖就将它抛了出去,红队队员正在后撤中,见对手跳起来了,身子一倾做了下阻拦姿势却已经来不及再跳起,只能眼睁睁看着篮球划了一道弧线,在球筐上弹了几下还是进筐了。五十六比三十六,领先二十分了。
  李耀宗和他的队友有些蔫了,眼看这一节体育课马上就要结束,自己还落后这么多比分,想要扳回来可真太难了!
  “哔哔……”
  “各位同学集合,大家集合!都不要再玩了,马上到操场我们班的位置上列队!学校有紧急通知!”
  有些不死心的红队正在组织进攻,体育老师突然吹响了口哨,接着就见他们班的班主任老师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来到了场地边,面色有些发红的对着操场里面正在游戏玩闹的学生喊道。
  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几年教学经验,八年前就被抽调到成均公学高中部的数学老师来说,周贤武对学生的感情是很深的。可他知道,在朝廷面前,他个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值得幸运的是,朝廷要在全国中高中和高校展开的只是军事训练,而不是要他们真正的去当兵。
  说真的,陈汉的各级新式学校学院在成立之初的时候,那一所所学校施行的全部都是军事化管理,那些学生列队的速度和整齐一点也不比正规军队差。但是时代不一样了,陈汉发展到今天,全国的各所院校里,除了那些军事、警察学府外,其余的民事院校的军事色彩早就一点点的淡化到微不可察的地步了。
  倒是一些中小学,每学期开学之前先来一旬的军训,这一传统还被他们给保留着。特别是一些贫困山区的学校。
  操场上的男女学生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莫名其妙转头望向班主任。但是服从老师的命令是学生的第一天职。不管是成均公学还是别的其他学校,老师的地位都相当高的。这个时代的中国可不想21世纪的中国父母,老师打骂学生在父母的眼中那是天经地义,“孩子不听话了,该打打,该骂骂。”这是老师家访的时候经常能从学生家长口中听到的一句话。
  所以学生们很快就按照顺序——个头高低排成整齐的四列横队。
  “向右~转,起步~跑……”
  与此同时,成均公学的各个班级教室里已经乱成了一团,老师上了半节课被突然叫走了,临近下课时回到教室,第一句话就是到操场列队集合。
  学生们发出兴奋地叫喊,女生的尖叫更是刺耳的锐利,整个成均公学仿佛遇到了地震,一个个教室门打开,学生如同蚂蚁一样一窝蜂的从里头涌出来。
  女生的尖叫声,男生的起哄声在成均公学的上空回荡着。李耀宗进学校已经有一个班年头了,在他印象中,这样乱哄哄的场面还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就算是平常的操场集合升国旗,也没这样过。
  当然他也能表示理解,因为他觉得学校一定是发生什么大事了。这段不学习的时间可是天上落馅饼样的意外之喜。
第1089章
霸气侧漏的中国皇帝
  大操场上人声鼎沸,红旗依旧高高的飘扬,各班也飞快的在各自的位置上排整齐了队伍。成均公学学生的素质是很高的,班与班之间并没有为了你多占位置,我少了地盘而吵吵不休。所有的班级很快就排出了一个50×50多的大型方阵。
  成均公学总共就这么多学生,每个班最多四十八人,少的只有四十二三人,一个阶段5个班,从学前班到高中,一共十二个阶段,全校学生也只有两千六七百人。在这个时代,这已经很多了。
  全校师生组成了同一个大方阵,从铃声响起到列队结束,时间还不到20分钟。但这样的用时已经是很多的了,这要是刚刚建国那十年,十分钟都用不了。每次学校的大集合,那每个班一个列队,行动之中就仿佛是一支支正规军在集合。虽然那个时候成均公学的学生数绝对没有现在这么多,两三千人的大学校,在那个时候是想都不敢想象的。
  没有人说话,操场一片肃静。虽然每一个学生,甚至是一些老师都对此感到诧异,但还是没有一个人擅自说话,包括小学部和学前班,所有人的目光都看着高台上。
  张宏林和李耀宗各自差不多高,俩人在站队时也排在前后。和在场的所有学生一样,俩人对眼前发生的一切也感到莫名其妙,张宏林更多是因为这要占用课堂时间了而暗自高兴,李耀宗却还在因为自己班内部的篮球比赛【体育课】被中断而郁闷不已。当然这更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队落后的分数太多了,连厚着脸皮说自己队会在剩余的时间里还能搬回来,结束的时候还未到,谁赢谁输尚未定论的话都说不出口。
  二十分的差距,太大了。
  很快,成均公学的现任校长叶邦伟就出现在了台上,但他不是一个人,身后跟着学校的多位高层,最重要的是,这当中还有一个穿着军服的陌生军官。而看那军官的军衔,很多学生都惊奇的很,竟然是一名将军。
  叶邦伟是满面笑容,今年四十六岁的他在原时空的历史上是默默无名的。但是在这个时空里,他却是陈汉立国后涌现出的国学大师,年纪刚刚三旬,就‘名满天下’了。因为他给新儒家彻彻底底的找到了自己赖以生存生长的‘根’!
  陈汉自未建国时,对于儒学,尤其是理学就加以打压。等到陈鸣大力主张的西方科学在中国的土壤上显出威力来之后,以理学为根本的旧儒就彻底的玩完了。
  这一过程中,儒家新学,也就是‘新儒’的影响力是不住增大。但是它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面对科学这一事物变得完全无力抵抗。
  千千万万的新儒可不愿意看到已经退化成一门学术的新学彻底蜕变成人文理念,然后就被束之高阁。那么该怎么办呢?
  当时的中国本土,致力于糅合东西学说于儒学一体的学者绝不只是三两个人。而是一大群,一大批。中国国内还是有太多太多放不下儒学的人在。甚至不少人还都相当的有名望。
  但世界已经不同于以往,工业发展的成果,众人可见。事实胜于一切的滔滔雄辩。
  儒学想要有出路,新儒想要不重蹈旧儒的覆辙,那不仅要解决掉儒家最大的一个问题——务实,更要把生产力的发展融入中来。
  一直以来,千千万万的新儒之人的‘研究’之路都是致力于如何把工商司法科学等等的一切都融入进新儒学,他们是还没有放弃过去儒家为‘天下师’的逼格。
  很多人一面心痛旧学的末路,一面在继承传统学说的基础上,尝试将中西两种文化进行衔接。更多的新儒之人,在打着拟古、溯根的名义,肆意曲解科学定理,将其牵强附会地与中国儒学的传统学术相联相系。一时间,有关西方自然科学与中国儒家‘勾勾搭搭’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学术界,让皇宫里的陈鸣是目瞪口呆。后来这群儒家学子眼看一个儒学都要兜不住了的时候,就毫不迟疑的把道家、佛家,先秦百家,一切有能兜底的东西都拿出来了,甚至提出了‘西学中源’。让陈鸣目瞪口呆额同时,不得不大叹‘文人无齿’,感叹后世的‘砖家叫兽’不是师出无门。
  但叶邦伟的主张却恰恰于此相反,他剥离了那些乱七八糟的‘奇奇怪怪’,紧紧扣着‘内圣外王’这一儒家的立宗之本,其核心思想是仁和礼。
  仁就是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使社会成员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礼就是用“正名”(即道德教化)的方法建立社会的道德秩序,使社会成员对自身的社会地位都有稳定的道德认可和道德定位。
  社会成员普遍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就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社会的道德秩序,遵守符合自身具体情况的道德规范,造反作乱就没有道德依据(即没有意识形态基础)。社会成员既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又没有造反作乱的意识,社会就可以长治久安。所以新儒学从理论上算是一种超越社会形态和阶级形态的社会统治方略和社会管理学说。可以用各司其责,各尽其力来简单的理解。
  仁和礼的关系是仁礼一体。不讲仁只讲礼,礼就不会被社会成员普遍认可,就会遭到反对;不讲礼只讲仁,社会成员不受道德约束,就会由思想上的无政府状态引发现实中的无政府状态——这个词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所以新儒学的‘仁和礼’是不可分的。
  而具体的实践上,叶邦伟扣着的就是孟老夫子的‘民贵思想’了,民贵而君轻,把“民”置于学说的中心。这是叶邦伟的一次大冒险,但显然他赌赢了。
  而旧儒所推崇的三纲五常,君君臣臣那一套,叶邦伟也做了新的解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内涵一方面是:君守君道臣守臣道,父守父道子守子道;一方面则是:君守君道是臣守臣道的前提,父守父道是子守子道的前提。所以,在居上位者违背仁和礼的时候,居下位者是可以采取积极的或消极的手段来维护仁和礼的。那就像孟子对魏惠王说的: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大体的一瞧,叶邦伟所主张的这些思想并没多少是他自己独立想出来的,很多方面都是之前一次次大辩论的时候就被报纸公开刊载的。但难得的是,叶邦伟把这一切都系统的组合起来了,而且剥离了很多很多的‘奇淫技巧’。
  最最重要的是,打着‘复古’旗号的叶邦伟在刚刚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时候,并没有遭受到陈鸣的雷霆一击,这也就是说‘民贵思想’朝廷是认可的。
  十年沉浮,叶邦伟从一介新人走到了一介儒宗,从‘名满天下’走到了‘誉满天下’。他没有走进官场,而是在学界立足了脚跟,并且在三年前成均公学的老校长刘文退休之后,被应聘为成均公学的校长一职。
  叶邦伟,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公学的校长么。但叶邦伟身边的将军就没有人知道了,陈汉代表的将军那一个个都可以说是国之干城,可是南京城里不仅仅有代兵的将军,大都督府里光主事的,手握实权的将军都有好几十个、近百人,那些没什么实权的就更多了。鬼知道眼前的这个是从哪冒出来的啊。
  杨芳站在校长的后头,在叶邦伟转过头去审视底下的学生方阵的时候,杨芳心里头却还在为马上就要开始的一波演讲担忧,自己可别漏词了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4/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