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8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4/898

  当然,战火烧到波滕日河河口平原的时候,这个小港已经变得空荡荡的了。没人敢把自家的一切放在魔鬼的面前。是的,在欧洲不少国家的宣传中,中国那就是魔鬼。
  一神教也在这当中起了不少祸儿,他们跟中国早几百年就有矛盾了,现在更是可着劲的黑中国。可惜现如今的欧洲不再是中世纪教会一手遮天的欧洲了。
  但战争和侵略的字眼还是让当地的葡萄牙人逃散一空。陈汉夺取了纳塔尔之后,也没有对河口区域进行修复,这里就是一个一片空荡荡的无人小镇。知道欧洲人卷土重来,这里才重新有了人烟,只不过在这些败兵跑到河口地区的时候,这里似乎又已经空荡荡的了。
  别说这儿停放的小船了,就连周边的几座仓库都几乎被搬空了。只剩下半仓大米和一堆火药。
  溃军里有一个葡萄牙准将,米格尔,波尔图人,是这支军队里军衔最高的人。带领着一个旅的部队,可在内比都战役中半点作用都没有发挥出来,就被完全粉碎了。
  米格尔一点都不敢在路上多耽搁,纵然他已经听到了消息,知道中国人的追击部队是去南面了,但他还是不敢停留。因为在追击部队的背后还有中国人的主力部队。而缺少重武器,甚至步枪都配不起全的他们,若是被中国人发现了,除了投降外,再没第二条路可走。
  米格尔只想早日达到安全的地方去。战场上这种睡觉时候都要睁只眼睛的日子他过够了。他要去里斯本,去到安全的欧洲。不过大前提是他能够去到。米格尔带领部队直奔大海,直奔港口。结果很是失望,港口里一条像样的小舢板都没有。
  但米格尔并没有绝望,他还有最后一线生机,在空荡荡的港口,他在一处建筑里发现了上百个伤兵,以及保护伤兵的一个班的葡萄牙殖民军。后者告诉他,‘大部队’在撤离的时候说了,后续船只会来到这儿的,在傍晚的时候。米格尔心中又充满了期望。
  “应该感谢上帝,让我们这个时候在海边,而不是可悲瓜拉比拉。”
  米格尔鼓舞着士气道。而他鼓舞士气的手段就是寻找比自己更倒霉的人,瓜拉比拉是纳塔尔南方的一座城市,介乎纳塔尔和诺昂佩索阿之间。
  “将军,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等来船只?”但是米格来鼓舞士气的手段太low了,而且三四千败军来自英国、德意志诸国、意大利诸国,以及葡萄牙,除了本国士兵,其他的人根本就不认识米格尔,他们更听不懂米格尔说的话。
  米格尔能‘抓着’的只有零头的军官。
  “不要急躁少校。我们现在需要等待,静心的等待。”也只有等待,只能去等待。米格尔安抚着一个来自巴伐利亚的德意志少校,自己内心的咆哮始终只能在肚子里释放。
  或许是因为都知道中国的军队正在南下进攻瓜拉比拉,河口地区的这群败兵都真的很安分,很平静。直到远处的海面上突然多出了一个小黑点来。
  “上帝,上帝。快看,是我们的军舰,是我们的军舰……”
  把消息报告给米格尔的士兵人都要哭了。
  而米格尔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人也不能自已的一下子从一个破烂椅子上蹦了起来。
  然后在半个小时里,一个又一个的军官来到了他面前,一声声意思差不多一样的问候,都要让米格尔烦恼死了。直到一声海面上传来的汽笛声,这彻底解救了米格尔,所有的士兵都欢呼了起来。
  “赞美上帝,赞美我们伟大的海军。”
  “看啊。是加勒比舰队的南克伦邦号。”
  “还有比萨号……”
  “还有蒙特卡洛……”
  “这是接我们的。我们马上就要安全了。上帝啊,我们得救了。感谢伟大的海军,赞美他们。”
  ……
  “哦,疼死我了。我的腿伤得非常重,可能回去之后就要退役,我要先登上军舰。”
  “我头上的伤也非常的重,我都要看不清眼前的一切了,我才需要最先登上军舰。”
  米格尔的耳朵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自然的他也听到了败兵们抢先登船的声音,而且这种声音在他耳朵边正变得越来越大。
  听着那帮不争气的军官士兵的叫嚷,米格尔痛苦地闭上了眼睛,整个军队的精气神已经完全被摧毁了,这该死的中国人。这一回到欧洲,米格尔家族的尊严和荣耀将受到重大的打击,甚至都难以再找回来了。因为米格尔就跟眼前这些争吵着谁先登船的人一样,已经丧失了作为军人最宝贵的品格——勇敢。
  米格尔在为自己可悲。当初的战争里,他米格尔·布里托·加西亚也是一个英勇敢战的勇士。现在却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懦夫。
  太阳落山了,天色迅速黑了下来。随着一声汽笛,军舰上的夜航灯亮了起来。
  一艘艘舢板船被从南克伦邦号、比萨号、蒙特卡洛号上放了下来。
  “你们这些该死的猪猡,都不要吵,所有的伤员按照军衔排好队,等小船过来,我会先让伤员们先登船,军衔高的先上船。”米格尔只能这样地说道。
第1116章
一生再无遗憾
  就在南美的陈汉军已经拉开了大反击序幕的时候,就在陈鸣在皇宫里接见英法两国特使的时候,一艘从日本长崎过来的明轮船在上海港口缓缓靠岸。三十七岁的前陈汉驻日本公使左观澜漫步走下船来,早已经在码头等候的胡达源快步迎了上去。
  “芝云兄,一路辛苦!”
  胡达源小左观澜一岁,左胡两家乃是多年的至交,又曾一同高中陈汉朝政科进士,三年前左观澜首任驻日本公使的时候,胡达源为是时使馆参赞。后者在当时候选人名单中可不是名列前茅的,那排名是在前五之后的角色。之所以能成为使馆参赞,离不开左观澜的力荐。
  当然了,胡达源之所以能成事,甚至是左观澜之所以能以三十四岁的年龄坐上驻日公使,这也都离不开陶澍的影响力。
  左胡两家祖上,还有陶澍的祖父陶孝信,以及曾家的老太爷曾衍胜,当初那都是患难之交。
  那时候陈汉起兵反清,左家的左逢圣,也就是左观澜的祖父跟随湖南团练大臣宫兆麟援鄂,结果他和长沙府的老乡曾衍胜,还有陶孝信、胡多吉等多人,在武昌城中都做了复汉军的俘虏。那时复汉军还是招纳‘贤良’的,左逢圣、曾衍胜、陶孝信和胡多吉等人身有功名【秀才】,都曾被复汉军拉拢过。可那个时候的曾左陶胡等人都甚有骨气,严词以据,然后四个人就都被扔到了伏牛山矿场。
  曾左胡陶四人在矿上一干就是两年时间,之后他们又被扔到南阳修路,然后又来到上海修炮台。因为几个人都识文断字,多年的劳改生涯中纷纷被劳改营提拔做了文书,等到被释放的时候,几个人因为表现老实本分,都有了工作推荐,其中左逢圣和胡多吉被推荐到了江南造船厂做书记员。
  有了正式工作,薪水还不算低,还有廉价房可以购买,左胡二人就把自己的妻儿老小接到上海来了,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默默的生根发芽。
  而曾家的曾衍胜则回了湘南老家,陶孝信运气最好的去了旧都鲁山。
  当然,之所以这么说更多是因为陶家起来的最早。陶家的陶澍年纪比左观澜还小两岁呢,地位却比左观澜这个驻日公使高多了,人家是在太子爷身边效力,那是皇帝老子给自己儿子找的扶国辅臣,是陈汉政坛上最鲜亮的几颗明星之一。
  可以说左观澜和胡达源都受了陶澍的好处,就连远在湘阴老家的曾家,陶澍都没忘拉扯上一把。只是曾家这一辈的曾竹亭实在不是成大器的人,曾家能不能起来还要看下一代。
  胡达源坐上了日本公使馆参赞之后的两年在日本的优异表现,也是他年纪轻轻就能成为陈汉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最大的原因。也所以,左观澜与胡达源瓜葛极深,他们与陶澍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政治小团体。
  三人的祖上全都是向南人,又都是患难之交,多好的感情基础啊。
  当晚,上海一处小院里,胡达源为左观澜洗尘接风。这是胡达源在上海的私宅。宴席上的菜肴不多,但都很精致,且都是味道纯正的湘菜。
  俩家人虽然离开湘南多年,但吃饭的口味却没怎么变,因为他们小的时候,老一辈人都还在。
  左观澜一别中国三年,身边带去日本的那个厨子也是京城里寻的,做清淡的淮扬菜很行家里手,湘菜就不行了。现在尝到了家乡味道,这顿饭他吃的很愉快。
  用过晚饭,又奉上茶果,两名胡达源请来的歌伎作陪,唱曲行令。左观澜惶然意识到,自己真的回到中国了。
  他在日本也经常与幕府的权贵饮酒聚会,可是日本歌姬白面黑齿的妆束却能把他吓死。
  由旅途劳顿,左观澜第二天起得很晚,他起身的时候胡达源已经去市政府了。胡达源是京官,之所以人在上海,那是因为他现在正在上海跟万象、暹罗等国展开谈判,一是彻底敲定陈汉与之各国家的彼此分界线;二是彻底敲定中南各国彼此之间的国土分界线。
  东方的力量没必要消耗在内斗中,有那个力气还不如到印度和东非去‘觅食’,暹罗是陈汉这一观点的坚定支持者。
  左观澜接近中午方才起身。用过午饭,便和来伺候的管事说,想在上海城转转,顺便再去租界拜访一下居在上海的故旧。从驻日公使的位置上卸任后,他有一个月的时间来处理杂务,只要在期限内去到外交部报道点名,那就OK。
  管事忙不迭的叫人备车。
  这马车的水准一点也不比公使馆的配车差劲,而且因为要到夏天了,这时候的上海已经都穿单衣了,车里的内饰,多是清凉滑爽的竹藤和纱。
  车窗用得是玻璃镶嵌,再罩以绿色的纱窗框,另有细竹帘供遮阳用。车内除了对坐的两排椅子之外,还有一个可拉伸折叠的茶几。并且车壁装有多个暗柜,里面放着茶叶、果珍、咖啡、可可等多种饮品,还有水壶和冰壶,一冷一热。虽然都不能长久保温。
  马车出了胡家大门,直上大路。道路开阔、平坦。人马车流靠右行驶,宽阔的官道上,还分出了人行道和车行道。
  今天天气很好,烈日虽炙,但做工的,行商的,上班的,或徒步推车挑担的,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上海城市井之热闹,比之三年前更胜一筹。日本的江户虽然有‘小上海’之称,可事实上它的水平也顶多能叫上海爷爷。
  车子一直行到了上海南平训练基地,人家上海有钱,地盘空间也比南京大,自从上头下达了青壮军训的通知之后,上海就自行修建了三个大型的训练基地。
  这南平训练基地就是专门供学生使用的。
  左观澜乘坐着马车直接进入了基地,正好看到一堆学生累瘫在草坪上,而且与他几乎是同时驶入基地的另一辆马车上,车头擦着的旗帜上,‘收容’两个字正在迎风招展。
  左观澜看着六个学生垂头丧气的从马车上走下来,然后一名军人大声的训斥着这个班级的学生,应该都是高中生了。
  一通严厉的训斥之后,教官宣布了惩罚措施,这个班级的学生今天的午休取消了。
  所有的人在操场上吃晚饭后,就马上进入惩罚阶段,接受惩罚。
  草坪显得很宽敞,现在草坪上都是徐汇一高的学生,有坐着的,有躺着的,有跪着的,就是没有站着的。当后勤车拉着成桶的米饭和配菜、紫菜汤来到草坪的时候,这些个学生就像是在冒着枪林弹雨一样,一个个艰苦之极的站了起来。他们浑身的骨头都要散了。
  但当几名系着白围裙的后勤炊事员给学生盛好饭的时候,这些个骨头已经散了架的学生娃们却连声谢谢也来不及说,接过餐盘就低头大嚼起来。看着他们如此狼吞虎咽,一旁的左观澜都不由得吞了口唾液。
  “大人,这是徐汇一高的学生,之前刚进行了一场二十里长跑。”整整的军队训练那叫二十里越野,只是上海这地方想要进行二十里越野是比较困难的。而且二十里长跑对于一群学生来说,已经很要命了。
  “去给我打一份饭菜来。”
  左观澜挥手让随从去打饭菜,就他所知,这军训期间的衣食住行都是政府提供的。左观澜不知道陈汉方面的军训伙食怎么样,虽然大脑告诉他绝不会比日本的差,但他也想亲眼看一看。
  日本人的军训餐是米饭、味增汤、纳豆、鱼块和青菜,其中下等阶层普遍感到满意。而陈汉的呢?
  要知道日本人已经几百年不吃肉类了【鱼肉除外】,有一块鱼肉的餐饭在不少日本人眼中已经是很丰盛的了,可大中国的饮食文化却是非一般的广大。特殊的历史背景铸造了日本人怪异的饮食文化,让日本德川政府得以用一个并不很高的开销,赢得了整个日本的认同。可现阶段的中国呢?这些年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中国人都是无肉不欢的家伙,尤其是这些学生。
  整个中国的肉类禽类消耗极大,别说是牛羊猪肉了,就是鲸肉,也往往供不应求。
  所以这军训餐如果是差了,可是会让不少家长不满意的,更何况这军训餐是由政府提供,军训餐如果不好,那是不是因为政府‘无力’支撑了呢?
  左观澜下一步的任职多半是要去欧洲,在此之前他需要尽可能的真正了解到中国政府的力量。他在日本可是一点都没听过中国财政出问题了的……
  基地里的饭菜果然不差,有馒头有白米饭,还有萝卜青菜豆腐海带,煎咸鱼,芋头炒肉,以及土豆鸡块和小鱼干,再加上紫菜鸡蛋汤,每人主食自选,两荤两素一汤,比日本的军训餐可好多了。左观澜并不感觉着饿,但他还是一滴不剩的把午餐吃的干干净净,连一粒饭粒都没留下来。
  如此饭菜比他小时候吃的都要好了。要知道他爷爷和父亲都是江南造船厂的老员工,家庭收入算是不错的了,但他在上大学,拿到学校里的生活补助之前,也没这个水准的生活。
  可这并不是让左观澜嘴角露出笑容的关键,军训餐的丰盛更多是让他从某一方面看到了国内局势的平稳,国内物质的充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4/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