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8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3/898

第1126章
附庸之战
  原时空的中国,改开之后的出国热能烧红了中国的半片天。那时候只要说出国,不区分国家,美国,日本,西欧,东欧……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泰国,名校(清北科等)大学生倾巢而出,其他学校出去的少不是他们不愿意出过,而是苦于出国的渠道少,甚至于京沪等大城市演电影的、唱歌的、演话剧的、跳舞的、打乒乓球的、拉提琴的、画画的……所有能想到的几乎倾巢而出。
  当时的那股‘激情’简直是不可阻挡的。
  这不只是因为当时中外之间巨大的财富差距,也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
  当然,想去国外的人都是不安于现状的人,你可以说他们是有理想的人,他们希望通过在国外奋斗,可以改变贫落的生活,有的甚至还非法偷渡出去。当时整个社会都对西方国家充满了憧憬,认为国外的月亮都要比国内圆。
  陈鸣也不可能完全消除贫困,他连中国的贫困都没有消除,更别说是外国的贫苦了。很多来到中国人的外国人,到了那里以后,他们才发现现实和梦想是那么遥远,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辛,一切似乎跟以前一样还是那么贫穷。
  陈鸣对此不以为意,也无可奈何。他对于中国现有的超强吸引力,最初的时候是高兴不已的,但现在也习以为常了。
  在陈汉周边的属国当中,中国的吸引力为什么那么大?这就要看日本、暹罗、拉达克、锡克、廓尔喀这些个国家内部的种种问题了。
  除了日本之外,其余的几个国家可都还有农奴制存在的,这与通常意义上的奴隶还很不一样,前者覆盖的是大片的本国百姓,后者特指的是贩奴。
  而拉达克、廓尔喀、锡克等国还长久受印度教的影响,这里头锡克人很先进,锡克教是坚决的反对种姓制度的,但是廓尔喀早在一千四百年前就确立了种姓制度,藏地传承的佛教密宗也没有汉地佛教‘众生平等’的大忽悠。在藏地,尽管没有像印度那样明显的种姓制度及森严的等级,但也把被统治者,也就是广大的农奴阶级大致分为十多种不同等级的社会地位,其中有些带有很明显的印度种姓制度色彩,例如,卫藏等地较普遍地把当地的铁匠、屠夫、竹夫(拉萨除外)视为公认的低等种姓,还有金银匠、木匠、石匠、陶匠、葬夫、皮夫、船夫、渔夫也被视为较低等的种姓,通常称为出生低贱者,与其通婚者限于同样的贱民,即铁匠,屠户等。
  如拉达克这样的地方,当地的年轻人自然很向往中国。因为有了知识的青年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生来就比别人低上一等。这就像当年改开后的许多中国人想往西方的‘自由’一样。后者是被压抑的过久了一些,加上旧的思想被打到了,新的思想却长久没有出现,以及贫富差距带来的巨大刺激……现在的拉达克也是如此。被陈汉派来支援拉达克的老师、医生、教官、顾问,这些都是散播思想的渠道。
  而就在拉达克国内开始大张旗鼓的征兵募兵的时候,印度西北,马拉塔人北方的边境。隆隆的炮声不断地从前线传来。战争开始已经八天了。
  十天前,拉达克军在锡克军队的配合下啃下了贾朗达尔。先头部队随后就扑到了卢迪亚纳,并且当天就对卢迪亚纳城内的马拉塔人发起了炮击。
  拉达克的军力是比较弱的,作为一个200来万人的小国,他的全体军队才三万来人,步兵旅的六角火炮最大口径才60MM,在这里根本没有100MM以上的重型火炮。而且不管是物资储备,还是战斗的持久力,他们的比配对比友军来说都可以说是弱了一个档次,一切都因为那里恶劣的交通条件。
  但就这样的武备对比马拉塔人的军队来说,也依旧是有着一定的优势。因为卢迪亚纳的所属王公只是马拉塔众王公中很不起眼的一个,海德拉巴为首的马拉塔人,他们的军队在这些年里已经扩大到了50万,这五十万指的是整个马拉塔人的军队,而眼前的这个路人王公则只是无数马拉塔人王公中的一个,还是很不起眼的一个,他手中的军队连一万人都没有,而且在军备上严重滞后,更多的资金都被拿去修要塞了,很多人还依旧握着老式的滑膛枪、滑膛炮。贾朗达尔王公的残兵败将汇入了卢迪亚纳军,却也只让卢迪亚纳的抵抗多坚持了几天。
  作为马拉塔人的老大兼亲密盟友,英国人在接到拉达克、廓尔喀、锡克、迈索尔等国对马拉塔人宣战的消息后,就急忙调集了大批的军需物资运往海德拉巴,但这需要时间。为了给马拉塔人信心,印度的英国殖民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抽掉了数百名中基层军官和军士长输往了马拉塔军。他们本来在马拉塔军中就有着大量的军事顾问和教官。
  整个马拉塔帝国的军队足足有五十万,这是一股很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他们多面受敌四处招架,就不得不分兵四方,同时他们的军需物资也需要向四面八方分散,这不仅大大分散了马拉塔人的力量,更重要的是给马拉塔人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麻烦。
  要知道,马拉塔帝国实质上只是一个大联盟,君主只是一个名义上的领袖。佩什瓦也逐渐变得有名无实起来,实际上这个庞大的帝国就是由多个地方实力派主导的国家。马拉塔帝国在从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变成一个由多个地方元首共同管治的国家的道路上行走的时候,它也在迅速向下走着下坡路。
  现在马拉塔帝国四面受敌,自然的,只要四方战事的就是马拉塔帝国里的实权派们,但这就又涉及到了一个物资分配啊。英国人援助的金钱、军火是每一个印度王公都极度需要的资助,他们才不会吐口给别人的。而彼此的争夺就立刻让海德拉巴变成了一锅沸粥。
  战争还在打个不停,马拉塔人自己就先乱了。而英国人也有意纵容这种混乱。因为伦敦很清楚,廓尔喀、锡克、拉达克、迈索尔他们为什么突然对马拉塔人宣战和发起战争啊?那是因为他们背后的中国人对英国不满意啊。
  现在的东西方战争,英国人参与进去的痕迹太重也太明显了。
  而东西战争打到现在,形式还一点不见明朗,俄罗斯战场的战局一点好转也没有,而中国正在巴尔喀什湖不断地囤积兵力和军需物资,整个中国也在不断地暴兵状态。而且据英国人所知,陈汉已经在准备发行战争债券了。这可是中国财政改革之后,二十年来的第一次。中国人已经在爆发自己的力量了。这种情况下,英国人实在没有必胜的信心可以战胜中国,那么把马拉塔人抛出去,给中国人泄泄愤,也是伦敦可以接受的。虽然这会让英国人的利益大大减少。
  马拉塔人是英国的盟友,马拉塔8000万人的广阔市场对英国全面开放的,每年英国都能向马拉塔倾销近千万英镑的货物,从马拉塔吸纳数百万英镑的利益。而马拉塔帝国如果损失惨重,英国人的利益也必然受损。
  只是事有缓急,英国在马拉塔帝国的利益虽然很大,可为了能在必要时候安抚好中国,该舍去的时候也必须是要舍去的。
  实际上,从陈汉立国,中英贸易迅猛发展之后,中国从英国人身上得到的许多好处,都是英国人在挑衅了中国人后不得不拿出来的‘补偿’。
  之前陈汉进入印度是如此,之前陈汉进入北美洲北区的中西部地区也是如此,现在英国人舍弃马拉塔帝国的利益又是如此。
  英国人一次次的动坏心眼,然后一次次的被敲脑袋,还要在被敲打之后再去赔礼道歉,也是抖m了。
  几百名英国基层军官和军士长已经能够将自己的身影出现在大部分的马拉塔精锐军队的眼中了。虽然对于这些军官中的很多人来说,马拉塔人是一块完全陌生的土地,在这里他们连独立生存都很困难,如果丢失了自己的翻译。但在马拉塔人眼中,他们却是高贵的。
  万恶的种姓制度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分标准,肤色的深浅,越浅的肤色人越高贵——虽然不一定准。而这些英国人,一个个可都是标准的白人。
  乔治·布莱尔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甚至会说几句孟加拉语,但是对于马拉塔语,纵然这两门语言是属于一地地理区域的,可乔治也鸟都不懂一句。
  印度各邦的土著语言种类繁多,这是制约印度发展和统一的一个大障碍,同时这也是印度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不是国家名称的最直白之证据。而且在印度从没有官话这么一说,印地语的覆盖面积虽然不小,但也就是这样了。
  比方说,中国的北方黄河流域,咁肃,陕覀,晋省,中原的人到同在黄河流域的齐鲁或津门去工作,工作和生活中语言交流不会与当地人有任何障碍。因为只是方言口音的问题,调整一下,适应一下就解决了。陕甘宁人到上海江浙一带吴语区打工,也不会有任何麻烦,因为那里说普通话也能满足工作生活的需要。陕甘宁人到广东打工,也一样没有问题,看看港岛的店员为了做生意都学会了说马马虎虎的普通话,就知道在广东,普通话已经在广东本地人里头普及了,只有老人家,可能还只是一口广东话。这样的事情放到古时候的中国那就是‘官话’,可是放在这个时候的印度是不可能发生的,就是在21世纪的印度也是如此。
  印度有三四个邦或者省,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位于印度中部沿海。说古吉拉特语。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位于中南部沿海,说马拉塔语。马哈拉施特拉邦与古吉拉特挨着,两家原来在一个邦孟买邦的,语言上有一定的相通。这两个类比中国的江浙沪。
  印度北部的北方邦,首都德里新德里在这里,也是发达地区。类比中国的京津冀,说印地语。而最东部的孟加拉邦就更别说了。所以,孟加拉语与马拉塔语是风马牛而不相及的。
  马拉塔士兵的文化素质普遍低下,这种情况下要求他们学会一门外语,那也是扯淡。更多的英国顾问都是翻译不离身,走到哪就带到哪儿,就连上个厕所都要翻译在门口等着。
  乔治就是这样的人。没有了反击,在卢迪亚纳这个鬼地方,他连自己所属的部队在哪儿,都不知道。
  乔治·布莱尔跟翻译步行了十几分钟赶到了德里第二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三营的驻地时,营地里的整体气氛是很轻松地,因为中国人有前线卢迪亚纳和贾朗达尔的军队在抵挡,他们这里最多算是预备役。
  印度王公的地盘有大有小,但普遍都很小,特别是繁荣繁华的地方,一个县甚至更小的地盘是正常,一个市一个地区就是地方小霸了。如马拉塔帝国的那些实力派们,他们的核心区域也顶多有陈汉本土的两三个府大。
  德干【印度的中南部】、印度斯坦【中央邦】为马拉塔帝国的两个主要中心,古吉拉特邦、本德尔汗德邦和奥里萨邦是马拉塔帝国的三个次要中心。同时这也是马塔拉帝国的五个主要力量支柱。
  马拉塔人在西北方向的敌人是锡克和拉达克,古吉拉特邦主要应付锡克人,虽然它们与锡克直接接壤呢?锡克王国的独立和扩张让那里的印度王公损失惨重,多少传承前年的婆罗门贵族消失在了战火当中。英国人都不需要特意给那儿的王公打招呼,马拉塔人就会与侵入的锡克军队拼个你死我活。
  而贾朗达尔和卢迪亚纳这些位于中央邦以北区域的小号王公,那完全就是德里的附庸,德里必须保护好他们的利益。所以德里的第二军团来到了这里。但他们还不需要立刻上前拼命。直到乔治前往了指挥部拿到了上面的命令之后……
第1127章
佣兵之国
  正在南亚次大陆发生的这场战斗被陈鸣视为附庸之战。不管是马拉塔人,还是廓尔喀、锡克等国家,他们都是附庸,分属于陈汉与英国的附庸。
  包括迈索尔人雇佣的日本佣兵,后者也是陈汉的忠实附庸。日本的德川政府现在靠着做佣兵生意,小日子过的是有滋有味。马达加斯加的拓荒让日本本土大大的减少了人口压力和土地压力,当然陈汉在非洲东海岸中部建立的黑王国也对日本放开了限制,只要日本人愿意移民那儿,他们只需要缴纳一百块华元,然后在自己圈定的不超过一倾的土地上有效耕种五年,就可以把这儿的土地拿到手了。
  一倾不是一公顷,后者才十五亩大小,前者却是一百亩。哪怕是一个小孩,都能拿到这一百亩地。
  因为任何人都能轻轻松松的在一百亩土地上进行有效的耕种,哪怕是一个小孩都能指着地理的野草说是自己种的牧草。
  黑王国的地盘位于后世坦桑尼亚的土地上,总面积可达100万平方公里,这里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分布。东部沿海为低地,西部内陆高原面积占内陆总面积一半以上,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的部分低地属热带草原气候,西部内陆高原属热带山地气候,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1-25℃。
  东北部高地,沿海及内陆的东北部一年有长短两个雨季,短雨季出现于8-10月,总降雨量可达200-500毫米,长雨季出现于1-3月,降雨量达300-600毫米。
  后世的坦桑尼亚4400万公顷土地适合农作物生产,几乎占据了国土面积的一半,其余土地大多适合作牧场。这里只要建立起正常的秩序和社会结构,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养活上上亿人口。而当地的非洲土著部落却连200万的人口都没有。一战时候,面积广阔的德属东非也才800万不到的人口数量。
  陈汉运向非洲的黑人数量会在500万之上,这些年的战争虽然让一些黑人送掉了自己的小命,但黑人的生育能力也是不可小觑的。这人口的增长要远超过死亡。预计总人数将会在600万人以上,加上美国和巴西、阿根廷等地的黑奴后。
  而如此人口全都算上也才800万人,以坦桑尼亚为基础的黑王国完全可以轻松的将之消化掉。而且这六百万的黑人也不可能全都应用在黑王国,南非的金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苏丹、肯尼亚、阿比西尼亚帝国【埃塞俄比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开发。
  这六百万黑人能有四百万人最终落户黑王国就难能可贵了。
  而且这里头的阿比西尼亚帝国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陈鸣可不会忘记意呆利在这儿的难堪。统治阿比西尼亚帝国的所罗门王朝,自称是以色列的所罗门王和示巴女王直系后裔,国祚从公元前10世纪至今。当然埃塞俄比亚的统一时期是西历的1270年以后。
  这中间所罗门王朝的统治虽然中断了几次,但时间都很短,有着很强大的延续性。历史上的所罗门王朝还成功击退了埃及人、奥斯曼人和意大利人的入侵。
  而且如很多悠久的王朝表现的一样,走到今日的所罗门王朝已经开启了“拜占庭化”模式,犹如拜占庭帝国在其衰亡的最后几个世纪所表现出的情景一样,冈达尔的阿比西尼亚王庭贵族沉溺于寻欢作乐和勾心斗角之中,政治暗杀盛行,不止一个皇帝被其儿子害死,帝国逐渐呈现出没落衰败的景象。皇帝的权力相对下降,大省的公爵、总督和部落首领的地位上升。
  但这个国家依旧有着不一般的实力。至少埃及的伊拉姆家族是不敢越过苏丹继续向南进攻的。
  还有,阿比西尼亚帝国是非天方教国家,一千多年以来,阿比西尼亚一直自居为一神教信仰在非洲大陆的唯一捍卫者。现在阿比西尼亚帝国已经同欧洲人建立了联系,欧洲人虽然在明面上全面退出了欧洲的东海岸,但私下里他们与阿比西尼亚迅速的亲热了起来。
  欧洲人不再视阿比西尼亚帝国为一块可以吞吃的肥肉,而把他们视为牵制陈汉的一颗棋子,这还是他们在非洲唯一的棋子。
  总的来说,东非这块地理概念之内,陈汉还有不少工作要做。这就必然要分割掉那黑王国的人口。
  从800万变成600万,四分之一的人口缩水掉了。那就需要补回来不是?而且那些黑国王候选们已经认同了陈汉向他们输入的概念——没有皮鞭在身后高高的扬起,没有鲜血崔逼着黑人,大多数的黑人就是一群不可教化的蛀虫。
  这些年里,被陈汉‘解放’的黑人里头可有很多这样的愚不可教之辈,然后他们就成为劳改队的一份子,不仅需要更加辛苦的劳动,而且一个积分都没有。
  黑王国未来的统治阶层已经‘认清’了黑人的本质,他们就是愚蠢和懒惰的。而想要在未来的世界里取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黑王国是不能全部去依靠黑蜀黎的,就像伊斯坦布尔的王宫也有不少的‘归化人’,陈汉的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总,也有成千上万的‘归化人’,黑王国也需要自己的归化人。可是他们没有吸引力啊,他们唯一能打得出来的牌面就是土地。
  600万人口,对比黑王国广袤的土地来说是绝对不够的数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去从事农业的,黑王国的土地上有着大片的肥沃草原可供畜牧业的发展,黑王国的土地上也有大片的水泊湖面可供捕鱼业的发展,黑王国的土地上的矿山矿场更是需要千千万万的劳动力去工作……
  虽然知道自己吸引不来几个中国人,但没有中国人,日本人、暹罗人,甚至是金边万象的人,也都可以啊。他们是来者不拒!
  小小的日本,三千万的人口压力真的不小。但现在的日本本土人口能有两千五百万?差不多了,就是多也多不到哪儿去。
  大量的日本人口流入了陈汉,比如说外东北、蒙古,和改名为鲜卑利亚的西伯利亚,还有南洋、南明州、美洲等地,虽然半数的日本人都没有那个可爱的红本本,但他们已经在中国扎下根了。
  然后还有大批的日本人奔向了马达加斯加,奔向了印度。
  这些不仅缓和了日本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还让大批的武士阶层重新端起了饭碗。
  德川幕府打的招牌就是‘武家’,他们没有把马达加斯加‘敝帚自珍’,而是很敞亮的开放给了整个日本武家,现如今大大小小的藩国在马达加斯加岛上都建起了新城,马达加斯加已然是一个新日本。在这个期间,大量的武士有了用武之地,不管是从事文职还是武职,现在武士阶层已经有了新饭碗,这是毋庸置疑的。德川幕府的根基,他们的统治,也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稳固起来。
  对此德川政府是很满意的。而皇室与公族也越来越少的被日本人所提起来。而这也让德川幕府对陈汉变得更加忠诚。
  老大在吃肉,他们不奢望跟着老大一块吃肉,只要有跟骨头,只要有口肉汤,那就是完美的。
  老大吃肉我喝汤,天经地义。
  再说了,战争、死亡,对于武士道灌输下长大的日本人来说也不是什么令人畏惧的事情。别看现如今的武士道已经被陈鸣有意的引导,添加了不少儒道思想进去,但本质还是杀人的玩意儿。
  在战争期间他们的薪水是平常的两倍,上了战场更是再增加一倍,三倍的薪水完全可以让这些日本人无所畏惧!
  毕竟他们就是雇佣兵么,玩的就是利益。日本人三倍的薪水同比起陈汉的国防军来都要高。但是没关系,迈索尔王室有的是钱。
  原时空里,迈索尔灭亡一战中,也就是第四次迈索尔战争里,英国人从迈索尔王宫里抢走了价值一千五百万英镑的财富。所以迈索尔很有钱,这里是整个南印度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
  他们很喜欢雇佣日本武士,在第一次合作之后,日本人善于服从在,作战勇敢,还很有礼貌,是很多印度王公都需要的‘保镖’。这就是廓尔喀人所不能媲美的了。廓尔喀佣兵是在陈汉开始招募之后,才迅速的崭露头角的。但是对比日本武士是因为教育的灌输,是因为精神、荣耀才变得英勇无比的,那群生活在喜马拉雅山下的人,完全能用‘因为无知,所以无畏’来形容。这让很多人感到无语。
  所以日本佣兵的价格始终压过廓尔喀人一头,不是因为日本武士的战斗力更强,而是因为他们懂礼貌有文化有教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3/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