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10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4/1718


王绍全脸色微微一变,低下头盘算了一下,这才抬起头来:“二位大人,不是绍全不爽快,若是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山西和河南粮价今年以来都上涨了两成了,湖广那边粮食涨幅大概在一成半左右,而且近期都还有上涨势头,可从湖广经金商运入陕西的话,耗费很大,可如果从河南运,这么大数量,只怕立即就会让河南各地粮价一波上涨,……”
王绍全这是说的实话,冯紫英和冯唐都有预料,北地大旱大家都看得到,今冬肯定比去年上涨幅度会在五成以上,有了这个预期,粮价稳步上涨是大趋势。
按照目前粮价,京师通州张家湾小麦每石价格在一两三钱左右,次等面粉价格在一两八钱左右,粳米在二两每石左右,粟米最便宜,约一两二钱多一点,山西和河南小麦、面粉和粟米价格与京中相差不大,都是较大幅度上涨,但粳米价格更高,主要是因为食用者不多,数量少,自然就价高。
但陕西那边小麦价格已经涨到了一两六钱左右,次等面粉价格早就突破了二两每石,粟米价格也大概在一两四钱左右,按照大周这边的惯例,西北军粮基本上是按照小麦七粟米三的比例来配给,现在秋收尚未开始,价格就已经涨了一半多,这样预估,到今冬价格起码要翻番,甚至还不止。
这种情况下,歉收绝收之下,寻常百姓哪里吃得起?
“那绍全的想法……?”冯紫英不多说,只问对方打算怎么做。
如果山陕商人愿意帮忙,这价格问题反而不是问题,他们有办法最大限度来避免粮价因为大量购粮而陷入暴涨的情况。
“还是得从湖广想办法。”王绍全想了一想,“从湖广和南直往河南贩粮,以粳米为主小麦为辅,粳米进入豫南豫西,制造湖广大丰收的景象,把整个河南粮价打下来,尤其是小麦,然后暗中吸纳,……”
“可是河南今年也遭遇大旱,……”冯紫英质疑道。
“河南是遭遇了大旱,但是临近的南直和湖广是粮仓,所以输入相对容易,压力相对较小,如果营造出了湖广南直丰收粮价下跌的趋势,可以最大限度遏制河南粮价恶性上涨,我们也只能做到这个程度,要指望粮价下跌不可能,只能说少涨一些,而且速度还要快,一旦假象戳穿,那些粮商们很快就会反应过来,……”
王绍全很肯定的语气让冯紫英反而相信了,这种情况下要指望把粮价打下来那是痴心妄想,唯一希望就是少涨一些。
“除了河南这边外,山西那边也可以采买一些,但是不能太多,否则会引发粮价大幅上涨,……”
“绍全,此事我就委托给你了,家父才从辽东回来,这边还要和内阁、户部、兵部交涉,所需银两要稍缓,……”冯紫英话音未落,王绍全已经接上话:“二位大人,承蒙看得起我们,这等事情我们定会办妥,钱银之事日后再说,难道二位大人的面子还不值几十万两银子不成?”
购粮运粮都不是简单的事情,这需要相当的技巧,否则就会事倍功半,专业事情只能交给这些专业商人才能办好,这一点冯唐和冯紫英都很清楚。
虽然委托给了山陕商人们,冯唐和冯紫英也清楚,肯定还是要给对方一个交待,但是冯唐现在还没有正式就任三边总督,所以眼下还只能靠着这份颜面和交情来让人家办,连个纸条印信都没法给。
待到王绍全离开,冯唐这才笑吟吟地看着冯紫英:“紫英,看不出啊,这帮山陕商人居然如此信任你,这不是看在我的面子,而是真心认可你了啊。”
“父亲,在永平府我们合作很愉快,山陕商人已经意识到了江南商帮对他们的挤压,洞庭、龙游、安福、徽州这些商帮的势力膨胀很快,就算是我也一样需要和这些江南商人打交道,表兄在广州,薛蝌在登莱,都不得不和江南这些商人合作,此消彼长,山陕商人如果不寻求突破,迟早要被江南商人压在身下翻不起身来,所以我建议他们走实业这一条路,尤其是开采石炭、冶炼钢铁、制作铁器和水泥,算是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开局,……”
在永平的合作成功应该算是冯紫英在山陕商人那里确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印象基础,若非如此,便是冯唐的面子也不可能一张嘴就让人家垫付数十万两银子来购粮运粮,当然冯唐和冯紫英父子的前景肯定也很让山陕商人们很看好。
“为父知道,榆关那边的水泥已经在辽西那边大受欢迎,我在经过山海关时,也看到了山海关开始用水泥涂抹加固城墙垛口,在广宁中左屯卫也有报告称水泥涂抹粘合,能够迅速完成城墙的修补,尤其适合战后修补维护,……”
冯唐乐呵呵地道:“不要以为为父就不懂这些了,为父也一样在熟悉这些新鲜东西,原本打算今年自生火铳要在辽东军这边大规模装备,但是现在看来朝廷的款项够呛,你们永平府这边的作坊可愿意接受赊欠?”
冯紫英笑了起来,“父亲,这可不是我做得了主的,山陕商人和庄立民他们只怕未必愿意,现在京营的神机营正在大幅度换装,这是皇上特批的,从内库和节慎库里专门拨出银子予以解决,户部现在怕是真没钱了。”
“你少给我打马虎眼,我还不知道?王绍全连几十万两银子的粮食都敢一口就承揽下了,怎么些许火铳银子还不行了?”冯唐笑骂。
“两回事儿,父亲,王绍全也清楚西北那边的局面,朝廷肯定会很快拨付到位,辽东那换装火铳那户部什么时候能拿得出银子就两说了。”冯紫英摇头,“等一等再说吧,辽东火铳军的装备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蓟镇和宣大各镇了,更不用说西北诸镇了。”
===辛字卷
第二百零八节
小心思===
冯唐的归来的确在朝中还是引起了一阵热闹,除了冯唐频频被内阁和兵部招去商计西北事宜外,来冯府拜会的人亦是不少,这其中包括很多在五军都督府吃闲饭的武勋们。
冯家虽然不属于四王八公十二侯那一圈层当初最早跟随泰和帝从龙的武勋,但是也属于较早就跟着泰和帝大江山那一拨人了,和这些武勋大多都还是有些交情。
而随着时代变化,当初的所谓顶级的四王八公十二侯也日渐没落,与如冯家这些当初的寻常武勋距离也逐渐拉平,甚至还不及。
四王中除了北静王还较为活跃外,其他三王都基本上处于急剧下滑阶段,八公中也只有镇国公牛家还算撑得住场面,十二侯中一些旁支反而能出头,嫡支中却看不到几个新锐了。
诸如这些武勋大多都拥挤在五军都督府中挂个闲职吃闲饭,如当初的史鼐一般,挖空心思想要寻个机会出去做官。
所以当冯唐回来之后,许多人觉得又有机会了,就像史鼐得到了牛继宗的提拔一般,也能在大同镇混一个参将,银子便滚滚来。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武勋子弟就都是只冲着银子而来,也还是有极少数有些家学渊源,不愿意就在这五军都督府中默默无闻终老,还是希望出去搏杀一番,求个出人头地。
冯紫英每日回家的时候都能看到丰城胡同里来来往往和等候会面的客人,许多都是四王八公十二侯的子弟,自己见着也面熟,但是却没有什么交道。
他现在是文臣,和这些人也没有多少共同语言,也就是点头之交。
当然,这门口等着候见的人,也有少数属于要见冯紫英的,但无论如何,这条胡同的住户也好,武勋们也好,都清楚,冯家现在算是发达起来了。
老子是兼任两地总督,哪怕是临时的,但这份资历就足以傲人了。
儿子才二十岁,就已经是四品文臣,顺天府要员,誉满京都。
这种情形对于一个武勋出身的家族来说,简直是让人羡慕嫉妒恨。
冯紫英和沈、二薛等一干妻妾用完饭,这才回到二房这边。
父亲回来之后,照理说也该去一起用膳,但是父亲太忙,几乎白日里去兵部、户部、五军都督府和内阁那边,晚上见客,几乎没有多少时间来吃饭,所以都是简单对付,索性就是老娘和姨娘陪着父亲用饭,冯紫英这两房一起用饭。
今夜轮到在二房留宿,宝钗身子不方便,自然就是到宝琴屋里歇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4/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