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1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9/1718


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真正隐藏在背后的义忠亲王突然间拥有了如此大的势力,
在永隆帝突然昏迷之后,
他们这帮人在面对义忠亲王的强势出击时,
竟然没有一点底气和反击的余地,己方的一切似乎都建立在永隆帝安好健康的基础之上,
失去了这个依靠,他们就什么都不是了。
他们甚至只能眼睁睁地看这种局势的急剧变化,而到来的内阁三公和先前滞留在这里的七部重臣们似乎谁都没有考虑和在意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直接就将他们排除在外了。
戒严局面虽然没有解除,但是许多人已经可以自由流动了,
像张驰、张骐、张骥、张骕、张骦几位皇子和他们的母亲们,都可以自由聚集联系,
但是其他人肯定不行。
因为谁都意识到铁网山这边已经不是决定整个大周江山谁属的所在了,而在于巩华城一战,
在于京师城之围,除非永隆皇帝突然醒来,但是太医们却都持悲观态度。
”母亲,现在怎么办?“张驰穿着粗气,眼睛中充满血丝。
他怎么都没想到大伯不是想要支持自己只求自己登基之后能放过他们那一支么,怎么突然间局面就变了,变成大伯要监国,
甚至要弟终兄及了?这怎么可以?
现在他才发现大伯的优势是如此之大,甚至远远超出了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的自己,有宣府镇大军的支持,有江南士绅的拥戴,
还有京中武勋们的附和,还有二十年太子生涯积攒下来的人脉人气,这一切自己拿什么来比?
自己和几个弟弟们唯一的依靠就是父皇,可父皇现在……?
张驰心中发凉,也许大伯早已经就把这一切算无遗策,自己不过是他手中一枚棋子,甚至是可有可无的棋子,就像龙禁尉传出来的消息一样,从马匹到丹药,连行刺都预备了两拨,可以说是一环接一环,全无纰漏,定要将要做的做到。
现在宣府军一举进入京师城,谁还能阻挡得住大伯登基?好像前明“夺门之变”那一幕就和今日之形势一模一样吧?
或许方从哲、齐永泰和李廷机他们过来组织这一帮人在偏殿商议,就是商量该如何迎接牛继宗大军进京,怎么为大伯登基庆贺吧?
许君如一样乱了方寸。
若是论宫闱权谋,她自然不输于人,但是面对这种大势之下的种种,宫外这一切根本就不是她能过问插手的,看看来的内阁三公甚至都没有多理睬她,当然其他几位妃子受到的态度也是一样,现在她又能如何?
如果说是在张驰、张骐张骥以及张骕张骦几个皇子中选储,许君如觉得自己还有机会和几位阁臣好生角力博弈一番,但是现在根本就轮不到这一出啊,是大伯子要上位,要彻底断绝皇上这一脉的希望!
这如何能行?
可自己能做什么呢?
“驰儿,不要着急,看看诸公的态度,他们并未表现出多么焦急和绝望。”许君如定了定神,“你父皇虽然昏迷了,但是我问过太医,头部受创并不重,服用丹药的影响也不至于如此,可能是撞击之后加上气血一时不畅才会如此,稍加歇息,应该可以缓过气来,……”
许君如安慰自己和张驰的话让张驰稍微心情放缓了一些,“母亲,可太医也说父皇只有缓缓将养,静待康复,但是大伯那般却咄咄逼人,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一旦大伯真的得逞,朝中众臣都降服,那就是第二个‘夺门之变’,就算是父皇最后醒来,只怕……”
张驰没再说下去,但是许君如却明白,醒过来,也相当于没醒过来了,朝局都彻底变了,甚至比之前的大伯子的局面可能都还不如,大伯子是绝对不会让故事重演的。
张驰的话说到了关键,时间,拖上十天半个月,甚至一月两月,也许父皇就醒过来了,但义忠亲王会容忍得到那个时候?
也许三五天之内就要见出分晓了。
三五天,想到这个,张驰就不寒而栗,一旦大伯监国甚至登基,自己就像沦为和八叔、九叔的儿子们那样,混吃等死当个富贵闲人,或许还不如,大伯会放过自己么?
不,不能就这样束手待毙。
“母亲,我们不能这样等下去,这个时候也许该和其他几位联合起来,我们不能这样等着他们决定我们的命运。”张驰脸上越发狰狞,“我相信张骐张骥张骕张骦,还有苏菱瑶、梅月溪和郭沁筠也不愿意见到,大伯上不了位,我们都还有机会,再不济我们兄弟几个中哪一个登基为帝,其他几个也还能混个亲王,可大伯上位,我们就只能沦为二等郡王,大伯那几个儿子都会骑在我们头上,……”
许君如也被儿子的话打动了,想想一旦大伯登基,只怕大家伙儿都要从宫中被扫地出门,寻个陋街偏巷的一处宅院终老,而大伯那些妻妾们就会取代自己这些人,一跃成为大周皇宫的新主人,这种反差简直不敢往下想。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种日子又有几个能够忍受得了?
“那驰儿你的意思是……”
“一起去找到苏菱瑶、梅月溪和郭沁筠,我们联起手来,去见方从哲和齐永泰他们,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务必不能同意义忠亲王监国,必须要等到父皇醒来,……”张驰咬牙切齿。
这个时候他已经意识到恐怕自己是上了大伯的恶当,好在他从未正面接触过大伯,大家都是含糊其辞心照不宣,就算是大伯想要咬自己一口,自己也可以以对方是想在己方制造混乱从中谋利来反驳。
“但如果宣府军真的打入京师城,那……”许君如更关心的是这个,一旦宣府军进京,那现在这些努力都毫无意义。
“没那么简单,我感觉朝廷肯定是有所准备的,只是都把我们这些人给瞒过了,只要我们联合起来去见方从哲,就能知晓,监国也好,储君也好,只能在我们几兄弟中产生,决不能让大伯一脉掺和进来。”张驰此时倒是显得格外清醒,“先一致对外,把大伯的威胁解决了,我们再来说其他,儿子相信只要儿子在诸公面前表现好,也许这还是一个机会。”
===壬字卷
第九十四节
抢先一步===
贺虎臣在出城的时候终于收到了一封来自冯紫英的信件。
这个时候受到冯紫英的信件,让贺虎臣心中顿时踏实了许多。
信很长,内容也十分丰富,让贺虎臣反复看了几遍之后才算是真正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在这个时候被忠惠王迫不及待地安排出城去抢占巩华城。
皇帝的遇刺昏迷,宣大总督牛继宗的反叛可能带来的战争威胁,还有宣府军与蓟镇军争抢时间来控制京师城内外的重大意义,冯紫英都毫无隐瞒遮掩地在信中告知了贺虎臣。
这个时候贺虎臣才明白原来是冯紫英给忠惠王的建议要动用京营,特别是五军营,而自己这一部肯定会首当其冲,冯紫英自然也是把这一步计算在其中的。
五军营出动了八千人,这是迄今为止刚刚组建不到一万五千人的五军营的接近六成兵力了,这也是贺虎臣给忠惠王的建议,而当时忠惠王甚至是希望出动一万二千人。
在贺虎臣看来,太多没有战斗力和战斗经验的京营出京没有太大意义,甚至可能起到拖累作用,行军缓慢,军心不稳,士气不高,少有风吹草动说不定就崩了,这只是累赘。。
与其那样,不如就以自己这一部五千人为主力,配属一部战斗力较强合作较多的军队,足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9/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