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13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8/1718


话题最后慢慢回到了监国一事上,朝廷内部对左右监国的建议争论很大,主要还是觉得无此先例,另外如果立寿王和禄王为监国,恭王那边还好说一些,毕竟年龄太小,但是福王和礼王那边却是个麻烦。
其母苏菱瑶不是省油的灯,其兄还在山西镇担任副总兵,另外还有神枢营统领仇士本这层关系,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不过争议大归争议大,但是朝廷也提出了如果二位监国表现不佳,亦可随时换人,同时到一定时间,亦可考虑轮换,这样可以安抚住福王、礼王和恭王那边。
谷朂
“这么说来,这左右监国是定下来啰?”冯紫英也为自己的这灵机一动颇为得意。
其实这对朝廷也是好事,两位监国为了在朝中诸公面前表现更好,赢得诸公认可,势必更积极主动配合朝廷政策,这样一些矛盾也能被他们所抵消,若非如此这些人闹起来,也会造成不少麻烦。
“暂时定下来了吧。”齐永泰也有些伤神的抚了抚额,“肯定不会就这样安静下来,福王礼王和恭王那边恐怕都不会答应,他们背后还有人呢,岂能如此就让出位置,我估摸着进卿、中涵和我以及道甫这段时间都不会清泰,都得要应付这些人的烦扰。”
冯紫英笑了起来,“齐师,其实没必要这么烦恼,他们不敢太过分,毕竟一天大宝之位未定,一天他們都不敢翻脸,他们现在纠缠,也就是希望朝廷给他们一个机会,说实话,除非皇上醒来立即确定某位储君,否则内阁定谁都难以让人满意,都会起纷争,所以这也是常态,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齐永泰也笑了起来,“你倒是看得很透彻啊。”
“齐师,利益之下,谁能无视?几位皇子以及他们背后的这么多人,为了这个位置这么多年来一直不遗余力的用尽一切办法来争取人心,提升形象,难道就这样功亏一篑?谁也接受不了啊,当然要争,而且要争到底,更何况,在皇上尚在的情况下,内阁理论上并无决定谁接任大宝之位的权力,顶多也就是参与权罢了,就算皇上昏迷,但还有宗室,甚至太上皇还在呢,内阁确定的也就是监国这個临时性的职位,准确的说也就是一份工作,随时可能撤销。”
冯紫英振振有词。
齐永泰却不置可否。
内阁有没有权力决定谁继任大宝之位,这见仁见智,只能说大周没有这个先例,甚至前明也没有这个先例,两宋也多是宫中太后决定,但当下永隆帝却没有皇后,许君如也仅仅是皇贵妃。
但这等事情未必就要有先例,这也是内阁的一致看法,谁更符合内阁的意愿,那么谁就可以当储君,甚至直登大宝之位,当然这话齐永泰不会给冯紫英说,这也是内阁诸公心照不宣的观点。
在齐永泰这里说完话,从文渊阁出来,冯紫英索性又去了兵部。
兵部一片忙碌。
看着冯紫英优哉游哉进来,杨嗣昌、郑崇俭等人都是气不打一处来。
“紫英,你顺天府就这么悠闲?”杨嗣昌看着冯紫英进来,一把拉住,便往一边走:“现在大战在即,户部那边空空如也,令尊大军已经东进,要兵部把粮秣物资准备好,山西镇和蓟镇军也在集结,即将过来,现在兵部都急得快冒烟了,你来得正好,都说你心里一想一个主意,所说,怎么解决后勤粮饷?”
冯紫英翻了一个白眼,“文弱,你是兵部职方司的人,怎么,变成户部的人了?”
“少说废话,赶紧拿个主意出来,户部说是要从海通银庄借贷,但一次性肯定不可能借太多,另外借贷始终不是个事儿,难道就没有其他门道?”杨嗣昌看着他,“想当年,你提开海之略,不是一下子就把宁夏平叛之后朝廷所需花费给解决了,现在还有没有什么便捷途径?”
冯紫英被气乐了,“文弱,你当我是神仙啊,眼珠子一转就能变出银子来?”
“哼,连叶相方相都称赞你想法多,路子野,没准儿你还真的能变出银子来呢?”杨嗣昌不依不饶:“说说,有什么门道?”
被这厮缠得不行,冯紫英想了一想,“兵部旗下不少火药厂、铁厂、军工坊,贪墨严重,效率低下,生产出来的各色武器都是质次价高,不是说发卖么?干脆就把这些都拿出来发卖了,确定一个竞买资格,先交一二百万保证金再说,然后价高者得,若是竞买举牌又不要了,那就没收保证金,……”
冯紫英的这个建议并不新鲜,兵部旗下的产业主要就是火药厂、铁厂和军器工坊,但这么些年来这些工坊表现委实让人难堪,卖掉一是来迅速变现,二来成为日后的甲方,对产品质量和价格都可以提出更高要求,在冯紫英看来,起码在这个时代不是坏事。
与其让一堆无论是操守、责任心还是管理能力都难以让人相信的大周官员来管理这样的企业,还不如将其卖给起码责任心是无可挑剔的商人们来管理,起码他们为了自身利益肯定会花足心思,在质量上也会更加追求提升水准。
===壬字卷
第一百五十四节
羽翼渐成===
“紫英,这是你的建议?”杨嗣昌颇感兴趣,一边思考,一边道。
他是兵部中年轻士人的代表,郑崇俭、王应熊的影响力都远不及他,加之其老爹杨鹤的身份,所以影响力不小。
“不,是熙寰公的想法,
不过熙寰公只是想要卖掉负担太重的遵化铁厂,我则主张可以把几家火药厂和兵工作坊都发卖掉,兵部日后可以通过订货的方式向这几家工坊采购,订货可以罗列条件,并提出报价竞争,这样既能确保质量,又能节俭成本。”
冯紫英见杨嗣昌兴趣浓浓的样子,便进一步将自己的一些设想细化介绍给对方。
虽然杨嗣昌和冯紫英不是同学,但是冯紫英觉得在年轻这一代中,杨嗣昌算是头脑较为灵活的了,而且他是湖广士人代表,贺逢圣虽然也是湖广士子,但是影响力远不及杨嗣昌,日后北地士人要和湖广士人互为盟友,还需要将湖广士人牢牢拉在一起。
冯紫英不得不提早考虑。
自己这些同学数量有限,而且能力也高低不一,许多春闱大比成绩不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难尽人意,特别是想要在地方上干出一番实绩来,就更不简单。。
范景文和贺逢圣以及吴甡几人,冯紫英感觉都还不错,
但像方有度、宋师襄、陈奇瑜几人,冯紫英就不是太看好,或许在都察院、吏部、礼部这些务虚机构里还行,但真要下到地方上,
估计就够呛。
所以他也是一力游说范景文、贺逢圣几人到顺天府来任职,
但是对方有度就没有强求,要说方有度和他关系更亲近才是。
像杨嗣昌、侯氏兄弟以及沈自征这些,虽然不是青檀书院出身,但是论能力却都不差,冯紫英也还琢磨着如果能将这几人也拉入自己阵营中,将自己的一些观念思想灌输给他们,未尝不能将这批人也纳为己用。
不过冯紫英也知道这帮人和青檀书院同学还是有些不同。
书院里同学天生就有亲近感,另外长期以来也已经形成了以自己和练国事为首的核心圈子,自己的威信和影响力也早已经在他们心目中根深蒂固,但对杨嗣昌他们这帮人来说,自己也就是一个表现十分出色的年轻士子罢了,甚至他们也会认为他们不比自己逊色多少。
要想折服他们,费一朝一夕之功,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毕竟他们年轻,比起要改造老一辈的士人来,更具有可塑造型,也更有共同语言。
杨嗣昌听得很认真,也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冯紫英也耐心解答,并介绍自己的一些设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8/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