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13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7/1718


高攀龙皱起眉头,“半年?拖得这么久,朝廷吃得消么?”
“越是着急,就越是要能稳住,打仗不比其他,若是露了怯,着了相,反而易被敌人所乘。”冯紫英回答了一句,“存之公的担心学生也明白,其实半年时间也不算长,真正战事开打,那就快了,牛继宗的宣府军加上大同军一部,也不过七八万人,而且这些士卒远离家乡,未必就有多少战意,只需要拦腰截断运河,其很难坚持,当然牛继宗肯定也会看到这一点,所以争夺山东境内运河控制权一战关乎生死,……”
高攀龙虽然不懂军务,但也知道多去运河控制权的重要意义,山东是北地最重要的基地,而且在今年北地大旱中也是情况略好的区域,拿下山东,不但能对南直那边形成居高临下的优势,而且也能获得一块稳定的后方,对稳定京畿也是意义巨大。
不过他对这些不感兴趣,他只是想要问两个问题,那就是能不能打赢,什么时候能打赢,当然冯紫英能预判一下以什么方式打赢,那就最好不过了。
“紫英,你就直接告诉老夫,这一战你估计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咱们的优势怎么体现出来,敌人的弱点在哪里?”高攀龙目光晶亮,注视着冯紫英。
都说这个家伙眼光非凡,远远超出其年龄,这也是这家伙在北地士人中闯出偌大名声的主要原因,高攀龙倒是想要看一看这家伙怎么来判断朝廷对南边的方略,这和吏部关系不算太大,但作为吏部尚书,高攀龙未来也是有意要角逐阁臣的,所以对这方面他也要提早熟悉。
没想到这厮这么性急,迫不及待地就要让自己当预言家了,这样也好,说明朝中已经有不少人对自己的战略预判眼光颇为信任了,甚至包括如这家伙这样的大人物。
===壬字卷
第一百六十一节
搞定===
“存之公,学生方才就说了,江南的弱点在哪里,一言而概之,内部七拱八翘,派系纷争,利益迥异,
这等情况下,漕运也许可以断,但海运呢?有海运不绝,江南怎么断绝封锁?水师舰队可是牢牢掌握在朝廷手里,纵然不能进长江和运河,但是在海上却是航行无阻的,而江南士绅岂会为了一个缺乏大义的义忠亲王号召而统一起来,
那些商人又焉能为一个虚无缥缈的伪朝放弃自家利益?”
冯紫英显得很平静淡然,
“而朝廷的优势不言而喻,
只要坚持过近期,而江南湖广商路不绝,便立于不败之地了,胜利只是迟早而已。”
高攀龙显然不太满足于此,进一步问道:“坚持过近期是指多久?而朝廷当下的困难,紫英可曾知晓?”
冯紫英斩钉截铁地道:“近期也就是到明年春夏,朝廷当下的困难无外乎就是筹集钱粮面临的问题罢了,但学生相信朝廷已有对策,海通银庄也愿意为朝廷提供贷款支持,而海通银庄的本银甚至许多都来自江南,存之公,你说朝廷焉能不胜?”
高攀龙捋须默默点头,这家伙说的的确有些道理,对江南的弊端问题也知之甚深。
朝廷最大的问题就是钱粮问题,但如果海运不绝的话,
粮食就不是问题了,因为高攀龙太清楚江南那些商人的德性和影响力了。
松江、宁波都是海贸重要港口,而临近苏湖常杭嘉地区都是鱼米之乡,
纵然现在粮食主产区已经转向了湖广,但是只要价格够高,哪里不能挤出粮食来?再不济也能利用江南水网密集,轻松从江西和湖广那边调运粮食便是。
为了足够的利润,这些商人绝对是敢于向北地输送粮食的,还不说像漳州泉州这些伪朝控制力薄弱的区域,甚至像两广一样可以输送粮食,无外乎就是成本高一些罢了。
难怪这家伙胸有成竹,登莱水师、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都是在朝廷控制之下,特别是福建水师,只要伪朝控制不住,那整个东南沿海几乎就畅通无阻了。
“一句话,朝廷军事上的优势是伪朝永远无法匹敌的,这也不是段时间里就能扭转的,只要熬过明年春夏,山东局面解决,就该是伪朝的末日了。”冯紫英言之凿凿,“明年年底,最迟后年,也就是永隆十一年中,伪朝必将覆灭。”
高攀龙满意地颔首,这个预言也符合他的预期,要说明年就能解决战斗,也太不把宣府军、登莱军和江南当回事了,但要说能坚持三五年,高攀龙也觉得不可能,朝廷也撑不起三五年的打仗,这个时候不是元熙年间朝廷还有富余的时候了。
“不过学生指的这是在正常情况之下,朝廷局面要稳定,北地局势尤其是京畿局面不能太糟糕,边镇御敌要扛得住的情况下。”冯紫英又跟着补充了一句,这才要切入自己今日来找高攀龙的话题。
“哦?”高攀龙迟疑了一下,这才问道:“紫英,你这是给我留了個后缀啊,什么叫朝廷局面稳定?什么又叫北地京畿局势不糟糕?边镇御敌要稳得住?”
“存之公,概括起来,就是我们内部不能乱,那么胜利可期,可如果我们内部乱了,那大军南征失了大后方,还能打胜仗么?”冯紫英很理所当然地解释道:“朝廷局面稳定就是说内阁和七部都察院保持稳定,那么大周除伪朝所控制区域外的地区就能承认朝廷权威,不至于生出异心;北地和京畿是朝廷根基和大后方所在,不能发生大的动荡骚乱民变,尤其是在面临大旱和流民冲击的情况下;边镇御敌稳得住,那就更简单了,蒙古人和女真人的进攻威胁要限制在边地,不能像去年那样进入腹地,这就是学生预设的底线。”
高攀龙细细咀嚼着冯紫英这三个先决条件内容的意思。。
他发现冯紫英所提的三个先决条件的确很有意义,如果做不到这三点,恐怕南征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第一条好说,就他看来问题不大,目前就算是李廷机因为身体缘故退出内阁,那么叶方齐李四人仍然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政治格局平衡,至于说监国那都是摆设,并没有人会将其视为一环。
第二条就有些棘手了。
每年大旱都会产生流民问题,今年山陕尤其突出,而西北军精锐尽皆抽调东进,一旦山陕生乱,就是一个危险因素。
谷綃
另外京畿这边也可能受到重建山西大同太原那边流民冲击,加之本地灾民,也不可小觑。
第三条高攀龙无从判断,因为边镇的外敌威胁每年都存在,这些外敌趁火打劫的可能性很大,就要看辽东和蓟镇、大同几镇的表现了。
“那紫英你觉得这几条有问题么?”
“一三条问题不大,或者说第三条主要取决于边镇自身,便是朝廷现在也很难做出更多的支持,毕竟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南征,但是第二条,恐怕是关键。”冯紫英沉吟着道:“山陕民风悍野,受旱情影响,百姓生存艰难,极有可能形成大规模流民,而还有白莲教从中作祟,便是京畿也有可能受到波及,以顺天府为例,旱情依然严重,而且也发现了白莲教在周边各州县都有蔓延趋势,如果他们渗入流民中扩大影响,和官府争夺这些影响力和控制权,就有可能演变成难以预料的局面,这是学生最大的担心。”
高攀龙品出味儿来了,但他也承认冯紫英所担心的并非无因,因为他也从各个渠道都了解到流民和白莲教一旦结合带来的威胁有多大。
“紫英,你若是有什么需要老夫支持的,只要不违背朝廷律例规矩,尽管说来。”
爽快,干脆,冯紫英心中也是一松,此人虽然崖岸自高,但却能分得清楚局势轻重缓急,是个明白人,难怪能做吏部尚书。
“存之公,当下顺天府所辖州县已有二名知县辞任,据说是南下投奔伪朝了,空缺人选,另,学生来顺天府已快一年,对各州县也走了一个遍,各项事务也有了解,但是实话实说,不少州县事务推进缓慢,不少地方官员伸手捞钱门道多多,但办事断公却是能退则退能躲就躲,让学生也是很无奈,原本这也该年末考核再来说此事,但当下非常之时,学生觉得哪怕拖上十天半个月都是难以忍受,也许就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高攀龙总算是明白冯紫英此番来自己这里的意图了,这家伙现在内阁的意思是等吴道南走之后让其代行府务,觉得难以驾驭住下边局面了,想要物色合手人选。
换了是其他地方,或者说其他时候,高攀龙是不会予以考虑的,但是顺天府不一样,二十多个州县,另外又如冯紫英所言,的确面对着当下特殊局面,对方的担心和如此考量也可以理解。
略微沉吟了一下,高攀龙点点头:“顺天府不比其他地方,你的担心不无道理,那你有合适人选向吏部举荐么?”
冯紫英站起身来,规规矩矩行了一礼,“此番举荐,学生纯粹出自公心,别无他意,当下在户部、礼部和刑部的贺逢圣、范景文与吴甡三人乃是学生同年,学生对其三人较为了解,所以希望三人能下派任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7/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