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13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4/1718


“大人希冀松江和苏州这边能够继续与北地进行贸易,这事儿就目前来说尚无困难,不过老朽已经听闻南京方面正在要求各地加强严管,禁止粮食、布匹北运,苏州、松江、扬州各地府衙均已得到指令,估计很快就会召集各家执行此令,……”翁启明平静地道。
“哦?那你们打算怎么做?”顾登峰也不以为意,若是南京伪朝连这点儿事儿都不做,那就真的只有等着覆灭了。
漕运断绝固然能给北地制造很大的麻烦,但是这是前两年的情况,这两年就完全不一样了。
从去年开始榆关、直沽的海运量几乎是曾几何倍数的增长,后来岳婆港乃至登州、莱州也加入进来,整个北方地区的海贸都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
尤其是榆关在迁安——抚宁——榆关和滦州——卢龙——抚宁——榆关这两条道路修好之后,迁安和滦州、卢龙的铁料、铁器通过榆关外运,而抚宁的水泥也一样通过榆关外运。
今年以来,岳婆港疏导进行很顺利,不少吨位小一些的船只就不再走榆关,而是直接经葫芦河口上溯至乐亭的岳婆港,然后从岳婆港经滦河到滦州甚至可以直接到卢龙、迁安,只不过这一线滦河水深浅不一,所以只能走一些中小型船只,大部分还是只能走榆关。
但不管怎么说,整个永平府的航运和道路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使得这个京东第一府迅速成为整个京东辽西的货物贸易枢纽。
再加上冯紫英到任顺天府后边开始扩建大沽港口,并出资疏导卫河,让天津卫成为京畿地区的另外一个重要港口,也取得了极大效果。
可以说现在只要南方的港口不被封锁死,那么北方的各类物资因为漕运中断而受到的影响起码可以降低一大截,维系原来七成的难度可能比较大,但是维系一半努努力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如果能够将山东收回,那么登莱与山东之间的障碍也会被打通,那真的就更小了。
所以这一次顾登峰的南行最重要一个任务就是要维系整个南方地区对北地的贸易往来不能受到太大影响,松江和苏州是一处,宁波是一处,泉漳是一处。
泉漳那边问题不大,因为有东番盐利上的好处,加之福建那边南京本来控制力就不足,加之福建本身也不是产粮区,所以不是重点,重点是宁波和松苏。
所以顾登峰必须要稳住松苏和宁波的这些商人,让他们不能因为南京的封锁而退缩。
===壬字卷
第一百九十九节
狡兔三窟何所惧===
“顾先生,苏松这边我们还是有些影响力,官府那边我们也能应付着,但这种事情您也知道,没有不漏风的墙,三五次没什么,几个月也问题不大,
但是时间如果太长,南京方面肯定会起疑心,也肯定会调查这些粮食输入渠道,从湖广过来的粮食其实都知道就掌握在那么些人手里,如果输入量不减,那么卖到哪里去了肯定要有一个说法。”
翁启阳接上话。
顾登峰也知道对方所言不虚。
南京方面纵然执行力再不行,
但是如果看到北方基本不受漕运中断的影响,肯定也能觉察出是哪里出了问题了,顺藤摸瓜,
而且北方也不是密不透风,自己能在南边儿四处打洞,南京肯定也在北方有他们的消息来源,海运阻断不了这一块瞒不过人,自然也能查得出来。
“南京方面我相信翁公肯定有办法应对,苏松这边更不用说,福建水师在朝廷手上,南京这边毫无办法。”顾登峰游刃有余,语气也是十分坦荡自信,“苏松一线长江水面辽阔,哪里都可以走船,长江水师孱弱不堪,恐怕连常州都不敢过,也根本没法管得到苏松这边来,
……”
“顾先生,
话虽如此说,但是官府不会非要拿到确凿证据才来说事儿,您也知道这里边的规矩门道。”翁启阳笑着摇摇头,“还是那句话,短期内我们可以应付,但是时日久远,官府肯定不能容忍,我们很难遮掩得过去。”
顾登峰沉吟了一下,“那翁公的意思是……”
“最好给一个期限,我们也好有所准备。”翁启阳和兄长以及旁边几人交换了一下眼神,“比如明年中?”
顾登峰断然摇头:“那不行,朝廷现在还处于备战期间,你们也知道边军调过来,就是行军都得要两三个月,而且还需要休整,明夏估计才能真正展开攻势,这期间,海贸绝不能断。”
翁启阳迟疑着道:“那冯大人的意思是明夏结束基本就能看出一个端倪来?”
“这要看怎么说,但是明秋局面肯定会有改观,而且夏粮下来,
北地肯定需要大量补充,
所以明夏会非常关键,
我的意思是明夏之前你们要尽可能将苏松这边粮食北运,榆关、大沽已经修筑了大量粮仓以供储存,所以这期间无需担心,一旦明夏战起,南京方面肯定会加强封锁,届时你们可以以东番拓垦或者朝鲜大荒需要粮食为由,运送一部分,这样拖过明夏,局面就会逐渐明朗化了。”
顾登峰留有余地,这火候要掌握好。
他不能逼得太紧,但同时也不能让对方起疑,要给对方以自己一方智珠在握的感觉。
这些商人都是两头滑的奸狡之辈,翁氏和许氏算是不错了,而且因为前期冯大人给他们的印象深刻,才让他们愿意冒这种险,否则以洞庭商人的保守性子,是绝不愿意掺和到这种浑水中来的。
“东番拓垦或者朝鲜大荒?”翁启阳苦笑着摇头:“顾先生,你认为南京这边会信么?”
“事在人为,东番那边,大人会安排安福商人去疏通南京方面,他们在南京伪朝里边有人,而且垦殖也进入了全盛期,大人也叮嘱安福商人不妨先向南京伪朝输诚,这样一来应该问题不大。”顾登峰胸有成竹,“至于朝鲜方面,辽东方面会和朝鲜协调,以朝鲜方面发一份公函给南京伪朝,恳求粮食交易,多少不好说,但是能弄到多少算是多少,南京方面海上没有水师,只要出了海,还不是我们说了算?”
见顾登峰都说到这個份儿上了,翁氏兄弟也知道这怕是不容商量了。
他们两兄弟心都沉甸甸的,答应了做不到,那日后恐怕就难以交待了,可纵使翁氏人脉在江南这边再深厚,可这关系到南京朝廷生存,肯定检查封锁只会越来越严,到时候未必能做得到啊。
“当然,大人也理解你们的难处,如果到最后真的难以满足,那么你们也需要提前打招呼,避免我们这边措手不及。”顾登峰也适时松了一口气,让一干人心里稍微一宽,如果真的逼得太紧,他们就真的要考虑这笔生意做得做不得了。
“另外,其实大人也给诸位出了一个主意。”顾登峰环视了众人一眼,这才缓缓道:“两广和南洋都不缺粮食,日本也有粮食,但是运力不足,渠道不够,所以如果诸公旗下的有船队或者子弟愿意从事从两广、南洋运粮到北地,大人一样会认可诸公的努力,……”
谷犫
翁氏兄弟都微微颌首,这个建议就要比自己从江南运粮前往北地好办许多,在座众人要么有自己的船队,要么就是有长期合作的货船,只要腾挪一部分出来,直接从两广运粮,甚至去日本运粮,那南京朝廷就管不到了。
就算是南京朝廷觉察到江南这边的船只流失,那也说不上个什么,南北断绝,船主们也要吃饭,自然要去两广谋生,谁能管得到?
唯一可虞的就是沿线靠岸的驻泊地要选好,毕竟从福建到浙江在南直这一线,免不了要靠岸补给,不过这种事情肯定是管不过来,尤其是福建水师还在福州和澎湖一线,至今南京方面都还没有拿出态度,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此事便说到这里,届时肯定还会有许多临时冒出来的各种意外和变故,冯大人安排我来和诸位联络,肯定少不了还要叨扰诸位。”顾登峰站起身来拱了拱手,“我也知道诸公现在肯定内心还有些忐忑不安,尤其是对当下朝廷和南京方面这样对峙,未来的局面会如何走向,只怕也有很多问题,我便在这里一一做个解答,但凡我知晓的,绝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有些回答未必准确,毕竟许多事情的发展变化也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只能就冯大人带给我的这些消息来为诸位释疑,……”
这是此番来的另外一个重头戏。
如果不能让这些江南商人们稳住心神,那么他们答应的条件也可能不兑现,或者说不到时间可能就要变卦,顾登峰来的目的就是要用自己这三寸不烂之舌来打消他们的担心和疑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4/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