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1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1718


这也才造就了像贾宝玉这样的少年郎君在贾府里边会如此受欢迎受宠溺。
但如今却有了一个冯家大郎,而且每一次冯家大郎的到来都会给贾府带来一次胜过一次的冲击,一个伟岸坚实的形象正在填满她们的心房。
作为日渐长大的女孩子们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终究是要离开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思春的女孩子都会憧憬自己未来的郎君会是什么样,而郎君所在的家庭又会是怎样,冯家大郎无疑就成为他们心目中最优秀的目标。
相比之下,宝玉更像是一个尚未长大的孩子,姑娘们可能会对他友善,对他亲昵,对他关爱,但是却不会想过要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他,一个连自己都难以照顾的小孩子,怎么值得托付终生?
当然这些事情也由不得女孩子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能最终决定她们命运的,但这并不影响她们内心对自己未来的憧憬幻想。
站在屋外的贾政夫妇乃至陪着王夫人前来的王熙凤以及鸳鸯都被屋里的冯紫英这番话给震动了。
贾政是得到消息知道冯紫英来看宝玉而独自前来的,而王夫人则是在王熙凤陪同下来看宝玉的,至于鸳鸯则是受老太太之托来看望宝玉的,没想到三拨人会在宝玉院子门口遇上,而一进门贾政就制止了刚到门口想要进去通报的晴雯举动。
他们正好就站在这屋外,倾听了冯紫英的这一番给贾宝玉的洗礼,尤其是当冯紫英提到琏二嫂子和琏二爷的辛苦,贾政夫妇的日渐老去,这些触动人心的话让贾政夫妇和王熙凤乃至鸳鸯,以及矗立在一旁的晴雯都是触动莫大。
良久,寂静的屋里才传出宝玉闷闷的一句话:“冯大哥,你说的小弟都明白,但是小弟的情形您也明白,那您能点拨小弟一下,给小弟指一条明路么?”
“宝玉,这不是愚兄为你指路的问题,愚兄当然可以给你指路,但是你愿意走么?能走得下来坚持得下来么?违逆了你的本性,恐怕你自己都知道你是坚持不下来的,所以为兄刚才才说你要自己沉下心来好生掂量一下,你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但是毫无疑问,愚兄刚才也告诉你了,你现在的生活是不能长久持续的,你要把握好属于自己的路,嗯,这一点没有人能帮你,只能你自己沉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想明白了,想清楚了,我想也许你就真的能走出来了。”
“可小弟若是想不明白,悟不出这其中道理来呢?”宝玉话语里似乎也多了几分激愤。
“怎么,你打算出家?那我告诉你,如果没有贾家的遮蔽,寻常寺庙便是出家人除了打坐念经,一样要么出去找大户人家化缘,比如你们荣国公府只怕也没少被寺庙道观化缘吧?要么就在寺庙道观旁边的田土里挑粪灌田,土里刨食儿,你以为和尚道士就这么好当?成天往禅堂静室里一坐,白吃白喝?”冯紫英毫不客气的怼回去。
宝玉张口结舌,他完全没有想到这连出家人都还有这么多花式勾当,但是仔细想一想,好像每年来贾府里边化缘的出家人还真不少,而且几乎每年都来。
见贾宝玉有些绝望的低垂下头,冯紫英也知道不能逼迫太甚,其实贾宝玉自己也应该清楚他自己了,有些事情就算是逼他,就算是口不应心的答应了,他还是做不到,也是白搭。
冯紫英从未指望过就这么来一出鸡汤之术就能让对方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那不可能。
他的目的就是很简单,给贾家上下一个交代,表示自己尽力了,刷一波好感。
他却没想到贾政夫妇和贾母的代言人以及王熙凤都在屋外听到了这一切,这一波好感几乎要刷得爆棚了。
“好好想想吧,如果想不通想不透,想通了想透了,都可以来找愚兄。”冯紫英淡淡的站起身来,把茶盏递给旁边的脸色复杂的袭人,背负双手而出:“各位妹妹们也莫要在这里了,给宝玉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好好想一想,人么,逼一逼也许就能逼出一条路来。”
冯紫英率先而出,丢下在屋里呆呆出神的宝玉,却一眼看见了在屋外表情复杂的一干人,赶忙要拱手行礼,却被贾政手势制止,顺带以手示意,让冯紫英出去再说。
几个跟随冯紫英鱼贯而出的姑娘也都看到了这一幕,都不敢做声,只能在丫鬟的陪同下,给贾政夫妇和王熙凤见礼之后便匆匆离去。
待走出宝玉的小院,贾政和王夫人这才黯然叹息,一路无语,一直走到贾政外书房。
王夫人也难得的没有离开,而是随着贾政一道进了书房,显然两口子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贤侄,劳你费心了。”贾政轻叹了一口气。
当听到贾宝玉甚至激烈到想要出家来对抗家庭的逼迫时,贾政和王夫人都忍不住心惊胆战,他们已经有些屈服了,再怎么也不能让宝玉出家,那这贾家香火怎么办?当然还有贾兰,但是这宝玉却是最受老祖宗和贾政夫妇宠溺的。
只是冯紫英先前也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了,读书不成,那么做事呢?恐怕更不成,宝玉那里耐烦去做那些个繁琐杂事儿?更别说要去谋营生,只怕就更不可能了。
“政世叔,婶婶,其实你们也别太担心,宝玉经此一下,总要有些长进,……”
冯紫英话语未落,贾政已经苦笑着摆摆手,“铿哥儿你也无需安慰我和你婶婶了,宝玉现在的情形,怕是读不了什么书了,但是先前你说的那些也的确对他有些触动,但他这个人,知子莫若父,没有个定性,要坚持下去,怕是很难,只是先前贤侄也和宝玉说了,让他想明白想不明白都要和你一说,来决定他的未来,愚叔也想问一问,贤侄那话可是安慰宝玉的,让他不至于太绝望?”
贾政这话一出口,便是王夫人也忍不住期盼的目光望过来。
冯紫英想了一想,才缓缓道:“倒也不完全是安慰宝玉,小侄只是在想,若是宝玉读书科考做官或者做事营生都不成的话,怕就只有一条路了。”
还有一条路?贾政和王夫人面面相觑,还能有什么路?不是真的让宝玉去出家吧?
===乙字卷
第一百六十一节
剑走偏锋===
“铿哥儿,宝玉可是不可能去从军的,……”王夫人先发制人,这是断断不行的。
“呃,从军?”冯紫英差点儿被王夫人吓倒,你敢说,我也不敢应啊,宝玉这德行,你也敢说从军?连我都从来不敢想他能从军呢。
“不,不,婶婶说远了,小侄可没说让宝玉从军,贾家以军功起家,那是九死一生之路,宝玉也经不起。”冯紫英赶紧宽慰贾政两口子。
正好王夫人身边的金钏儿把茶送了进来,想起宝玉的荒唐导致这个女孩子最终投井而亡,冯紫英接过茶的时候也忍不住多看了一眼。
他也不是没见过金钏儿,但那都是一年前了,又隔了一年,这丫头长得更加珠圆玉润,加上肌肤白皙细腻,果真是一个美人胚子,难过宝玉要强行吃胭脂了。
贾政倒没在意,但王夫人却敏锐的注意到了。
联想到听闻的冯家只给这冯家大郎配了一个贴身丫鬟侍候,原来还觉得这是冯家寒碜,但现在看来,这是人家冯家有意自律,谨守本分,难怪这冯大郎能读出书来,不过这冯家大郎倒似看上了金钏儿这丫头不成?
像王夫人这等人自然是不会将一个丫鬟看在眼里的,纵然是自己身边的大丫鬟,但是要说和自家宝玉前途比起来,那也就不是个事儿了。
现在冯家大郎已然是举人,冯家和贾家又是通家之好,加之冯家大郎和贾家的关系,便是将这丫头和她妹妹玉钏儿一并送给冯家大郎当贴身丫鬟也不算个事儿,却还能卖冯家大郎一个好,而这两个丫头若是去了冯家,也能时不时替贾家和宝玉说说好话。
冯紫英自然没想到自己随意的多看了金钏儿一眼都能引来王夫人的疯狂脑补,这也足见他在贾政两口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加上先前刷爆棚的好感,所以一举一动才能让王夫人如此关注。
“铿哥儿,宝玉还能有什么合适的路径?”既然否决了从军之路,贾政也想不出还有什么路子,忍不住身体前倾,问道。
这真的是关心则乱,父子连心啊。
“世叔,婶婶,宝玉虽然读书不成,但是这个读书内里也还是有区别的。”冯紫英不紧不慢的抿了一口茶,放下茶盏道。
嗯?这什么意思?贾政和王夫人都是大惑不解。
“宝玉对经义不感兴趣,也读不进去,时政策论就更不必提,所以要走科考之路几乎就没有希望了,但是宝玉在诗词歌赋上却也还是有些文才,并非一无可取之处,我听三妹妹就说起过宝玉写的诗词还不错,屡得世叔几位门生的夸赞,……”
冯紫英的话尚未说完,贾政已经连连摇头苦笑。
这能写诗有个屁用!几百年前朝廷就不考诗词歌赋了!
诗词歌赋纯粹就是文人们闲暇冶游饮宴时用来助兴的花式,换一句话说,士林文臣不通诗词歌赋顶多说你缺乏雅骨,但是并不影响你做官,但你不会经义,不懂时政策论,你就连做官都没资格。
说句好听点儿的,诗词歌赋就是锦上添花增添逼格的东西,文人有了这个本事可以让你在士林中更有名声,但是却不能帮助你在士林中站稳脚跟,归根结底还得要看你科举能不能中。
对宝玉来说,基础资格都没有,纵然会做两首歪诗,有何意义?
“贤侄,宝玉的确能写两首不成气候的诗,但又有何意义?既不能谋官,也不能靠其谋划营生,总不能就靠这个在家自娱自乐吧?”贾政叹息不已。
“不,世叔,我不是说这个。”冯紫英仍然不紧不慢,“我是说宝玉既然读不进经义策论,那么不妨就多花一些心思在诗词歌赋上,嗯,也可以让他多参加一些文人们的野游踏青,增长一下名声,……”
贾政和王夫人终于反应过来了,不是要靠这诗词歌赋谋划什么,而是要靠这诗词歌赋增长名声,那增长名声的目的何在?
见两公母回过味来,冯紫英微微一笑,“诗词歌赋毕竟在我们士人里边大家都还是很推崇的,诗词做得好,也能收获很大名声,既然宝玉不喜经义策论,不务营生,那么要想维系未来贾家,那么寻一个门当户对的婚姻对象就非常重要了,小侄觉得宝玉若是能在这方面收获一些名声,未尝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家。”
冯紫英特别在门当户对这几个字上加重了语气,自然也就是有所指。
贾家这等武勋人家现在已经不吃香了,全靠余荫混日子,而且日趋没落,大家都心照不宣,文官基本上不会找武勋子弟,那剩下的群体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贾家既出不了读书人,又没有足够营生支持,那么下一代没落甚至沦为破落户就是大概率事件,这一点贾政他们不是不清楚,薛家、史家已经渐渐显现出来,再隔十年也许薛家史家就要泯然众人,再隔二十年,那贾家又会不会步后尘呢?
要想让贾家不至于垮得那么快,贾宝玉又在读书、营生两不成的情况下,就只能靠联姻了,寻一个足够持久强大的靠山。
你要让人家瞧得上你,总得有点儿亮眼的东西吧,宝玉倒是有一副好皮囊,大脸盘子别说还挺耐看,但这还不够,如果在有点儿诗文上的名气,那或许就能有些机会了。
贾政他们也都明白贾宝玉最好的联姻对象不能再是武勋人家了,但文官家庭肯定不会找一个连秀才都没中过的武勋子弟,除开文官,那就只有皇室宗亲了。
冯紫英没点明,但是贾政和王夫人都明悟过来。
的确,要想找一个比较长久而稳定的靠山,那么文官群体不可求,那么就只能是皇室宗亲。
而大周皇室宗亲历来喜欢附庸风雅,对士林文人极为尊重,但文官群体却从来不喜欢和皇室宗亲联姻,便是皇帝后宫待选,文官群体都是敬而远之,绝不会把自家女儿送入宫中,这样一盘算,贾宝玉似乎还真的有些希望。
见贾政和王夫人怦然心动的模样,冯紫英知道自己这一手算是打动了对方想法了,但是想要靠上皇室宗亲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当今太上皇子嗣倒是多,但是这些子嗣大多年龄都不小了,像义忠亲王是老大,已经五十出头了,而当今皇上排行老四也是接近五十了,忠顺亲王排行老九,算是最小的了,也是四十好几。
宝玉现在才十二,也就是说要在三五年后才能说得上婚配一事,那这些个皇室宗亲中合适的女子就得要好好选一选目标了。
而且你选人家,人家也要选你,你一个日渐没落的国公二房子嗣,说实话没有点儿其他加成分,单凭一个脸盘子恐怕很难打动人,所以冯紫英才建议贾宝玉要在诗文上下功夫扬名,这样才能有机会搏这一把。
不得不说,冯紫英是给贾政夫妇指出了一条明路,思前想后,贾政夫妇都觉得恐怕这是最适合宝玉,也最切合实际的一条路径了。
不说公主,便是能娶到一个比较靠谱的郡主,这贾家的安稳富贵也能勉强多维持几十年了。
见贾政和王夫人都为之意动,冯紫英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事儿总算是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起码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了,而这边对宝玉也算是有了一个交代。
天生一副好皮囊,加上会玩点儿诗酒风流,呃,看看能不能打动某位公主郡主,怎么感觉都有点儿像是要“以色侍人”的感觉?
书房里陷入了一阵沉寂,贾政和王夫人都在评判着得失,而冯紫英也知道想要当驸马也不简单,大周的驸马听起来很牛逼,但是滋味可未必好受,纳妾那就得要看你有没有那本事让公主郡主臣服了,否则就抱着某个巨丑的公主郡主睡一辈子吧。
总而言之,你在某些方面有所图,那就得要在某些方面有所失,这很正常。
冯紫英能想到的,贾政夫妇也能想到,但是就目前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最靠谱的选择项,何况公主郡主里边也不无知书达理贤惠漂亮的,像卫若兰母亲就是大周公认的贤德公主,甚至还主动替自己丈夫纳妾,这就要看运气和本事了。
最终还是贾政点了点头:“贤侄,那宝玉这边……”
“世叔,婶婶,以小侄之见,还是让宝玉先熬几日吧,让他尝尝食不甘味睡不安寝的滋味,也好让他珍惜日后来之不易的机会,莫要再任性而为,当然这本来也还是几年后的事情,但需要现在就要有针对性的开始培养,嗯,这一点我倒是觉得对宝玉来说不是难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