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2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6/1718


平儿迟疑了一下,才低声道:“奶奶,还是莫要去和冯大爷过意不去了,婢子觉得这事儿恐怕也就这么过去了,冯大爷也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也不会再来难为奶奶你了。”
“哼,我王熙凤还从来没有吃这么大的亏过,这个冯大郎现在仗着朝廷宠幸,就骄横跋扈,总有一日要让我拿住他短处,要让他在我面前”一时间想不出什么词儿来,王熙凤气哼哼一跺脚,“快去,我就不信这厮是铁打金刚,没一点儿短处。”
平儿无奈,也只能点点头去了。
说实话她也是不想和冯紫英过意不去,她知道这位冯大爷莫看着年纪小,但是那心思诡谲周密,做事也是行一步看三步,一环扣一环,套子接着套子。
若是要和他作对,无论是从哪方面,自家奶奶都不是对手,现在人家倒还不愿意下狠手,若是真惹恼了对方,只怕对方就不会再想以前那样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
冯紫英却没管王熙凤怎么想,他现在也不在意王熙凤怎么想。
云光那封信早已经被都察院那边记录在案,但是此事的确云光都还没有来得及处置,这边便已经事发,只要御史不特意去纠缠此事,云光自然也不会去想到这桩事情上,更不会主动交代,所以这事儿相当于被搁置了。
这个情形寻常人也未必知晓,但若是有心人知晓此事,专门要去翻腾出来,对已经是死老虎的云光未必有什么影响,但是绝对足够王熙凤喝一壶了,起码贾家和王家绝对要受到牵连影响。
来到林黛玉居所,隆儿也很晓事的便守在屋外边儿了,算是替冯紫英打掩护守门。
能在这贾府里边厮混的这些小厮们一个个都是人精,琏二爷和冯大爷之间的密切关系早就看在隆儿昭儿兴儿这几个贾琏王熙凤的贴身小厮眼中。
特别是随着冯大爷在朝廷里声誉日隆,在贾府里更是平趟如自家府邸一般,两位老爷对冯大爷也是格外看重青睐,宝二爷更是成了冯大爷学生一般。
自家主子琏二爷更是刻意结交,便是原来在冯大爷面前还有些傲娇的二嫂子现在好像也有些低眉顺眼的架势,像隆儿这些人自然就越发地讨好起冯大爷来了。
便是冯大爷在府里边有些不那么注意的出格举动,大家也都是装着没看见一般睁只眼闭只眼,再说了,老爷们都没说什么,自己这些人又何必去多管闲事,没准儿哪天冯大爷娶了府里哪位姑娘,还不得成了府里正经主子?
对隆儿的知情识趣冯紫英很满意,手里边几颗金瓜子儿便随手丢了过去,喜得那隆儿眉花眼笑,连连点头哈腰感谢。
这跟随在贾琏和王熙凤身边,贾琏还算大方,但也不可能这金瓜子儿随便打赏,至于凤姐儿,不说吝啬,但是要从她手指缝里捞点儿,也不容易就是了,哪里比得这位冯大爷?
进门就见紫鹃迎了出来,“大爷,姑娘还在哭着,您去劝劝吧。”
冯紫英一听黛玉哭着便忍不住皱眉,这丫头真的是水做的,不过母亲早逝,只有父亲了,若是真的不幸,的确就有些孤苦伶仃了,也难怪。
冯紫英进了屋便见丫头坐在窗前默默垂泪,汗巾子已经湿了半截,紫鹃并未跟进来。
这丫头兰心蕙质,知晓此时不宜进来,冯紫英点点头,给紫鹃点了一个赞,悄悄走近。
林丫头早已经看见了冯紫英,正欲起身,却被冯紫英疾步上前,把她搂在自己胸腹前,“妹妹莫要悲伤了,等两日便要上路,这累了身子上路更易生病,那咱们还如何下扬州?”
黛玉心中一喜,却又想到父亲病情,再被冯紫英这一抱,强烈的男人气息扑面而来,让她有些熏熏然。
“冯大哥,你说我爹的病情”良久才从迷醉中清醒过来的黛玉仰起头,满怀希望地看着冯紫英。
冯紫英抚摸着黛玉的秀发,看了一眼丫头略显纤瘦的俏脸,沉吟了一下才缓缓道:“叔父既然来信要妹妹南下去,想必是暂时不碍事儿的,具体情形如何,还得要等到我们去了之后才知道,不过此时妹妹却不宜悲伤过甚,若是伤了身体,便要耽误行程,反为不美了。”
话不能说满,但是却又不能不留点儿余地,以冯紫英的判断,林如海的病情怕是已经不可逆转了,但是还不至于一下子就要殁了,多半是一些比较严重的慢性病,甚是可能是到了难以逆转的程度,所以才会想让林黛玉去见最后一面。
黛玉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却又把脸贴在冯大哥身上,静静地感受着这份难得的温情。
“不过妹妹放心,无论如何,妹妹也还有愚兄,嗯,此番南下扬州,愚兄便打算向伯父提亲,”冯紫英知道自己需要给丫头吃一颗定心丸,要不然这丫头本来心思就敏感多疑,也是对自己过于信任,否则换了其他人,只怕早就心力憔悴了。
“啊?!”黛玉喜悦中混杂触动,却只能轻轻的“嗯”了一声,不敢多言语。
“原本这不合规矩,不过事急从权,若是事情合适,此番回来我便让我家里或者我老师向伯父提亲,”
冯紫英没说如果不合适怎么办,若是林如海真的不行了,那他也就只有直接向林如海承诺,等到黛玉守孝期满娶她便是,当然需要和林如海已经黛玉都要说清楚,大房已经是沈家女了,那么黛玉就最合适自己本来的这一房,也就是三房了。
不过这应该无关大局,只要是正妻嫡妻,对林如海林黛玉来说就足够了,哪一房倒不重要。
“嗯,小妹听大哥的。”林黛玉羞得脸颊滚烫,望向冯紫英的一双秋水剪瞳更是如姣花照水,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看着冯紫英目光落下来,又赶紧把脸贴在冯紫英身上,不敢作声了。
二人就这样相拥不动,时光仿佛也在此时静止不动,不知今夕何夕,一直到门口的隆儿和紫鹃同时做声,“平儿姐姐?!”
这才将二人惊醒过来,黛玉更是羞得脸若丹朱,赶紧起身跑回了卧室,倒是冯紫英很坦然地叮嘱了一句:“妹妹记住为兄的话,莫要再多想其他,等到两三日后为兄和琏二哥陪你一起回扬州。”
卧室里嘤咛了一声,“小妹明白了。”
冯紫英这才举步出门,却看见那平儿正在和紫鹃在屋门外说着话。
===丙字卷
第一百四十七节
计议===
看见冯紫英的目光望过来,平儿就下意识的一缩。
她原本就不想过来,看见隆儿带着冯紫英到了林黛玉门前,冯紫英进了屋,而隆儿却守在了门口。
这让她也很惊奇。
林姑娘和冯紫英是有些瓜葛的,这一点府里不少人都知道,毕竟临清民变,冯紫英大显神威,救了几个人,像林姑娘,以及和贾府都还能攀上宗亲关系现在去了金陵府当知府的贾雨村,还有已经过世的薛家二爷,大家都知道。
所以她在一边徘徊了许久,最后还是忍不住过来了,没想到紫鹃也在。
她本来就和紫鹃相熟,关系一直不错,所以说起话来也没那么多顾忌,紫鹃也了解她性子,没拿她当外人,说了林姑娘的事情,她才明白贾琏可能要送林黛玉南下扬州了。
“怎么,平儿,这么巧?”冯紫英似笑非笑地看着平儿,多少还有一份“同床共枕”的情谊,这丫头人不错。
“冯大爷,奴婢就是路过,正巧碰着紫鹃了,说几句话,嗯,冯大爷来看林姑娘?”平儿见冯紫英似乎并不在意,略感惊讶。
照说他一个外人,这么大明其道的来林黛玉这里还是有些不合适的,林黛玉不小了,十三岁了,这个时代这个年龄都要说谈婚论嫁的事情了,对外边儿的男子已经不宜在单独见面了,否则很容易影响名声。
“嗯,听说林叔父病重,要让林妹妹回扬州,先前和琏二哥也说了,琏二哥可能要送林妹妹南下回扬州,我正巧也有公干要去江南,正好说和琏二哥一道。”冯紫英坦然道。
“啊?!”平儿吃了一惊,这可还真是巧了,莫不是这冯大爷对林姑娘有意思?哪有这么巧的事情,但是对方又说公干,这好像没法撒谎吧?
“待会儿我就要去和琏二哥一道见一见政世叔和赦世伯,还有老祖宗,要不平儿带我去,看这世间也差不多了。”冯紫英走近两步,倒是把平儿吓得退后一步。
“怎么这么怕我?我又不是老虎。”冯紫英逗弄着对方。
“呃,隆儿不是在这里么?还是让他带冯大爷去吧,奴婢还有事儿。”平儿被冯紫英灼灼逼人的目光看得心慌意乱,忙不迭地抽身就走,倒是让紫鹃颇为好奇,平儿什么时候这么怕冯大爷了?
“哼,隆儿,走吧,先去荣禧堂,估计赦世伯和政世叔也该在那里等我了,紫鹃,这边林妹妹你多照应着,莫让她太过伤心忧虑。”冯紫英看着平儿落荒而逃的背影,微微一笑。
在荣禧堂见了贾赦和贾政以及贾琏,感觉贾赦态度很好,应该是在马家身上榨到了不少银子,所以心情很好,但这厮却对林如海病重一声没表现出多少担心,感觉更像是有些漠然。
倒是贾政还算和那位妹夫有些情谊,多说了几句,基本上敲定了让贾琏护送林黛玉南下。
“贤侄,老太太有些担心,不过她身子这段时间不太好,所以也不敢说太多,琏儿说你也要南下公干,可是工部和户部关于开海之事所涉及的?”
贾政虽然只是每日去工部点卯,但还是对朝中大事十分关注的,不像贾赦一门心思只盯着银子。
开海举债方略和冯紫英有很大关系,贾政也是十分感慨,想想阁老尚书们都在商计的大事居然是由眼前这个冯家大郎提出来的,这份说不出的滋味始终让贾政感触复杂。
“是。”冯紫英平静地回答:“内阁和户部工部关于开海试点选址争议颇大,所以可能会有一些实地调查了解,因为小侄对这方面情况了解多一些,所以内阁要和翰林院这边打了招呼,估计要让小侄跟随户部工部以及都察院的人一起南下,正好琏二哥要送林妹妹南下,也就赶上了。”
这南下之路一般说来要求安稳轻松最好都是走水路,沿着运河南下,这已经是初冬季节,顺风顺水,速度也不慢。
“那此番南下贤侄干系重大啊。”贾政连连点头,“内阁对此事也是如此重视,贤侄若是能在此事上再有作为,回来之后朝廷肯定不吝奖赏。”
“那小侄倒是没多想,只求能顺利完成朝廷的任务便好。”冯紫英也只能应和着。
“存周,既如此,那还是让大郎去见见老太太吧,也好让老太太放心。”贾赦插话道:“这一趟千里,还涉及到诸多事宜,琏儿做事倒是没问题,就怕还会牵扯到一些官府纠葛,到时候还要请大郎多照应一下琏儿。”
贾赦一副林如海已经是死人一般的态度,倒是让贾政有些难堪,但是从林如海信中却基本能感觉到,所以贾政也没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在贾母那里说了几句闲话之后,冯紫英便告辞归家了。
倒是贾琏陪着冯紫英说了一会儿话,二人也基本上商定三日内出发南下。
这边冯紫英也去户部和工部分别联络了一番,内阁那边也已经基本议定由户部右侍郎崔景荣与贵州清吏司金科主事吴亮嗣、工部都水司郎中魏广微、都察院南直道御史孙居相四人加上冯紫英五人,另外也还有几名小吏一并七八人。
此番在选择人南下也是花费了一番心思,崔景荣和魏广微是河南人,孙居相是山西人,吴亮嗣是湖广人,冯紫英算是北直顺天府人,祖籍山东,除了吴亮嗣外,清一色的北人,和南直、闽浙都没有干系,所以也算能勉强平息物议,免得这一次考察了解回来之后有什么闲言碎语。
当然这只能说是一种表面现象,真正要拉拢收买,以那些闽浙海商的手段,只怕随便你是哪里人,都一样能让你欲罢不能,就看各方最终利益平衡的结果了

“冯铿见过崔大人,吴大人,魏大人。”崔景荣、吴亮嗣、孙居相以及魏广微四人都是熟识,唯有冯紫英算是以一个新人,但这个新人名气来头太大,以至于连崔景荣都要礼遇几分。
“唔,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卓尔不凡啊。”崔景荣微笑着点点头,示意冯紫英入座,“那本官还是托大叫你紫英吧,这两位你估计也不认识,熟悉一下,显伯是我家乡人,嗯,明仲和你老师官东鲜是家乡人,伯辅是山西人,这未来几个月咱们几个人就要同舟共济荣辱与共了,诸位阁老和户部兵部工部都还等着我们的调查结果,所以本官打算后日出发,大家意见如何?”
崔景荣是个急性子,一上来就是开门见山。
此次外出公干考察是以他为主,魏广微为副,他表明了态度,自然也就无人会反对。
见众人都纷纷点头,崔景荣也很高兴,“嗯,既然如此,那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本官会安排人去联系官船,后日午后出发,这两日就请大家尽早收拾准备,莫要耽误了行程,你们几个也相互熟悉一下。”
说是要熟悉,也主要是让冯紫英和其他几人熟悉了解一下,冯紫英也不客气,一一搭话,迅速就熟络起来。
魏广微老爹是魏允贞,前兵部右侍郎,但因病致仕,前两年才过世,魏广微也是丁忧在家,刚刚恢复工作。
“崔大人,此番南下,恐怕涉及事务繁多,各部吏员怕是需要多带几人,以免南下之后若是需要手忙脚乱,以下官之见,这三四名吏员怕是不够,不如户部和工部各带三员,不知道这些观政进士中有无合适人选,亦可征召一起南下,紫英若是有合适人选,亦可向崔大人推荐。”
魏广微也不是一个简单人物,虽然才恢复工作,但是却一门心思想要把事情做好,作为自己丁忧之后的开门红。
对于多带两名吏员崔景荣倒是不太在意,多两人少两人关系不大,但魏广微提出考虑征召观政进士来帮忙却是一个好主意,像冯紫英也就是被柴恪征召去西疆平叛才声名大噪,但也的确帮了柴恪大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6/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