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3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4/1718


这种情形下或许短时间内大部分人不会去因为存入银庄的一些收益而动心,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当看到一部分人的确能从中获益,而银庄信誉稳定的情况下,那么就很难不动心了。
三是随着开海,与佛郎机、红毛番等交易日多,而欧洲诸国这种新式银庄也就是所谓银行其实早已经出现,当这些红毛番和佛郎机商人都能够坦然接受这种新生事物时,必定会对大周的商贾们,尤其是海商们带来心理影响。
而且他们和这些西夷商人的交易甚至可以不再需要现银交易,而直接就可以在银庄中完成转账交易,从售货到收货再到购买新货,尽皆如此。
这种方便程度带来的好处可不是其他任何东西能比的。
万事开头难,一旦打开了局面,冯紫英相信这种优越性便会如滚雪球一般疯狂的滚动起来,当商贾们意识到并映证了这种银庄的方便性和安全可靠性开始大量使用时,那些保守的士绅们最终也会不由自主的加入进来,将他们窖藏的银子乖乖地存入银庄。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冯紫英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用一切手段,将这个过程缩短。
===丁字卷
第一百二十四节
掌控===
冯紫英的目光随着马车的走动透过车窗望向街面,似乎自己这一趟回京师之后对这扬州城一下子又有些陌生起来了,不过这一趟自己恐怕就要在扬州很呆一段时间了。
“言,要做的事情很多,恐怕你们都得要忙碌起来了。”沉吟了一下,冯紫英才接上汪言的问话,“吴耀青做事不错,细致周全,”
对冯紫英的夸奖,汪言没有谦虚。
吴耀青也是他推荐的,能力性格如何,汪言心里都有数,当得起冯紫英的称赞。
“那大家伙儿都很期待,嗯,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这边的事情,”汪言迟疑了一下,冯紫英立即敏锐地觉察到了一些什么,“怎么了?”
“外界有一些传言,主要是因为林公现在抱病卧床,嗯,有传言说可能朝廷会很快就要派出新的巡盐御史来接替林公了,衙门里边也有些心思浮动,”
冯紫英忍不住冷冷一笑,自己还没到扬州呢,这边就有人开始下绊子了。
这当然不会是只针对林如海的,而是要针对自己这一趟扬州之行啊。
在林如海故去之前,朝廷不可能派出新的巡盐御史,这一点冯紫英确信无疑。
虽然没有从永隆帝那里获得明确的消息,但是从各方面获知的情况综合来看,太上皇和永隆帝在这个人选上是有很大分歧的,或者说应该是对未来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的收益归属和使用是有很大分歧了。
这块利益太大了,即便是一直想要隐忍退让的永隆帝估计也有些接受不了了。
但接受不了也得接受,在没有完全掌握京师内外军权之前,再怎么他也得忍下去,但是这么拖一拖,却能为自己赢得一些时间了。
“嗯,言,放心吧,我有准备。”冯紫英语气不变,“几个跳梁小丑,谁若是跳得高,不妨先记下来,总归有算账的时候。林公这边暂时不宜惊动,他身体欠佳,许多事情你们还是要多操劳,两边事情都得要做着,哪边都不能落下。”
听得冯紫英这么一说,汪言心思就踏实了。
他没说透,但冯紫英就秒懂,这意味着人家也是早就有心理准备。
一旦真的新的巡盐御史马上就要来,失去了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这个倚仗,那这一群人很多事情就没法再做下去了,现在看来,情况还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
朝廷高层的博弈汪言自然没法察悉,像太上皇和永隆帝之间的对峙、交锋乃至最后妥协,汪言的层次还达不到,最终的结果汪言也难以判断,但他只需要清楚自己未来的新东主有准备就行。
“请公子放心,都转运盐使司衙门那边都是熟门熟路,现在其实花不了那么多精神了,倒是公子您提的要求比较高,而且涉及面也太宽,需要花些心思,另外首鼠两端的人估计会很多,未必像公子所预料的那么容易,”
冯紫英笑了起来,“不急,还有一些时间,此番我来扬州,也是奉皇上旨意和内阁钧旨,并非是我异想天开或者私自出门,嗯,若非中书科新近重新调整,事务繁重,只怕我还要带几位中书舍人一起来呢。”
“啊?!”汪言大为震惊。
他虽然是小吏出身,但是这么些年在都转运盐使司衙门里边经营,尤其是在获知日后自己可能要追随冯紫英之后,对朝廷把各种的例制更是深入了解,自然是明白中书科的规制和分量。
这是一个典型的位卑权轻但是却十分特殊的部门,无他,因为它的地位和作用和翰林院与通政司有些重复,更近似于皇上在宫中的颁册制诰机构,和翰林院、通政司隶属于朝廷,直接对内阁略有区别,而是直接对皇帝。
前明这个机构便被边缘化,而泰和帝和广元帝时一度很受重视,大有要恢复到唐代中书监中书令的架势,但是很快在广元帝后期便被闲置。
从天平帝开始,这个机构就成了安排致仕重臣子弟的一个去处,清贵而悠闲,甚至偶尔也还能备问皇家,所以也是许多高官显贵子弟们削尖脑袋想去的地方。
只不过这中书舍人位置太少,而且对其父辈的要求更高,六部尚书以下的子弟根本不考虑,所以很多人欲求而不得入。
“公子您是说朝廷对中书科重新定位,嗯,是不是在职权上也不再和以往一样了?”
汪言的反应灵敏让冯紫英也很满意。
“既然要重新调整,肯定是和以往不一样了,不过言也莫要理解偏了,不可能一下子恢复成为前唐中书省那般,我师官公出任户部左侍郎掌中书科事,便是要负责整个大周开海事宜,我此番南下也是奉官公之意,所以言就不必太过于担心了。”
这一颗定心丸终于让汪言定下心来了。
户部右侍郎掌中书科事,这就意味着朝廷是真正要全面推进开海事宜了,而冯紫英现在甚至可以直接公开打出这个旗帜而无人再敢质疑了。
“那就太好了,林公也可以放心下来了。”汪言如释重负。
之前对冯紫英虽然也很信任,但是更多地还是信任冯紫英这个人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林如海的支持,但是一个翰林院从六品的修撰,说实话,包括汪言在内的他们这个团队都还是有些担心未来的前途的。
虽说冯紫英前程光明,而开海之略也是他提出来的,但是具体执行呢?这才是关键。
如此庞大繁杂的事务自然涉及到无限资源和衍生出来的权力,冯紫英在其中能占据什么样的位置,能获得多少资源,这才是最重要的。
林如海可以在他余生之际给予冯紫英所想要的一切,但是日后的延续呢?
整个团队就算是你能养得起,但那又如何?
如果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或者要等到几年甚至十年以后才能见到功效,那没有谁能够坚持这么久,恐怕包括冯紫英自己也是如此。
这也是汪言最担心的一点。
但现在问题迎刃而解了。
冯紫英能感受到整个马车车厢里的气氛似乎都轻松了许多,他能理解。
短短接触一两个月,就能让人家纳头就拜俯首称臣,就算是自己是馆选庶吉士和翰林院修撰,就算是林如海为自己打包票,一样不行。
没有谁会轻易把自己的命运随手交给一个陌生人。
虽然这段时间汪言、吴耀青这些人都表现很出色,但是人家表现出色的同时也是在观察着自己能不能拿出让人信服的东西出来。
权力,资源,地位,影响力,当然也包括钱银,都是。
吴耀青在京师城见识了自己随意出入忠顺王府并摆平事情,现在汪言则了解到自己的身份也有了微妙变化,加上原来的一些东西,那么这个团队的凝合就能够提速了。
“言,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旁边的宅院可以暂时借来用着,我打算暂时借地办公,嗯,不过不必对外宣扬,让大家心照不宣就行。”冯紫英笑了笑,伸了个懒腰,“想必朝廷的公很快就会下到扬州府衙和都转运盐使司衙门里,嗯,接下来就该我们忙碌起来了。”
林如海满意的看完送上来的信函和庚帖,放在一旁。
至此,这桩婚事基本上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前期齐永泰已经来了信,算是以媒人身份作了介绍,而在他复信首肯之后,这边冯紫英将其家中来信和庚帖以及聘礼都送了来。
虽然略显急促和简略,但是事急从权,也顾不得许多了,只要基本礼仪程序走到,便不算失礼了。
自己现在身子骨说不清楚还能熬得住多久,也许一个月,也许十日,也许三个月,现在这桩心事一去,自己就可以瞑目了。
“紫英,令师的信早就到了,我也回了信,嗯,这封信我也会尽快给你家回信,黛玉的庚帖也要交换送回你家,嗯,这桩事儿就算有个结果了。”
林如海心情极佳,满脸笑容,甚至连声音都比往常要更洪亮一些。
“叔父不必着急,以小侄观叔父的气色,短时间内还是不碍事的。”
这病的确很大程度还是和人的心情有关。
像林如海这般,或许他心中吊着一件事儿,所以在事情为解决之前,这口气便不会散,没准儿一觉得事了,那口气就散了就呜呼哀哉了。
又或者这件事情已解决,心情大好,连带着身体状况也会好许多,还能活得更久。
哪种可能都有。
但以冯紫英的观察,这林如海气色虽然比之前自己离开扬州之前要差了一些,但是并不像那种马上就要油尽灯枯的模样,这对于自己来说是好事。
只要维系着他这种状况,现在太上皇和永隆帝斗法,就这么耗着,双方都还要稍许忌惮一下林如海尚在,所以也不会那么急迫,而自己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全盘接受林如海手中的资源了。
原来自己只是一个空头的翰林院修撰,很多事情还名不正言不顺,但现在不一样了,有着开海事务这块牌子,就可以游刃有余的来运作了。
===丁字卷
第一百二十五节
少安毋躁方为上策===
林如海捋着颌下长须,看着眼前的这个青年,心中越发感慨。
有齐永泰的书信和冯家家长的来信,再加上冯紫英的庚帖,基本上黛玉的婚事就算是定了下来,哪怕是自己现在立即闭眼睛,以冯家的身份,都不太可能悔婚,也就是说,自己后顾无忧了。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妙玉的事情。
想到这里林如海也是心里有些歉疚,黛玉的事情安排妥帖了,但是妙玉的事情好像还没有那么简单。
这丫头他见了,性格倒不像最初担心的那样孤僻,但是却有些执拗古怪。
自己尚未提出她的婚事,她便明确告诉自己她只是回来尽一份做女儿的责任,一旦责任已了,她便会返回京师城跟随她师傅继续在佛门修行,这让林如海也大感头疼。
这个女儿和他这个当父亲的没多少感情,林如海也很清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4/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