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4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7/1718


“好的,那小妹就先说一说统计结果,不计林家一些不好折算估价的物件宅邸,目前林家基本上能确定的资产财货在四十五万两银子左右,……,如果要算上所有老物、字画和饰品等等,以及少量尚未彻底表现的宅邸和田产,总计资产应该是在接近五十万两,大概在四十八万两左右,这就是整个林家所有的一切了,……”
这个数据倒也符合冯紫英原来的测算。
“除了老物和无法出卖的房宅,林妹妹家现在的家产也就是这么多,但如果除开贾家要借的十五万两,生下其余就是三十万两,但这三十万两通过前期琏二哥的清理处置,基本上是变成现银了,也有一部分会在近期就折现,……”
宝钗开始侃侃而谈,冯紫英微笑的面容和略带鼓励的目光让宝钗放心许多,而且她也好歹是有过一些经验的,所以不像探春那么怵。
“三十万两现银不是一个小数目,如何来安排,冯大哥给我们出了一道考题,同时也给了一些选择项和相关的情况说明,之前小妹也曾经问过冯大哥,这是林叔父留给林妹妹和妙玉姐姐的家产,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确保林家这些家产不败落,冯大哥给的回答是,就按照现在林家面临的情况来考虑,所以小妹也用心做了考虑,……”
宝钗的话让探春大为惊讶。
她还以为这个问题只有她想到了,没想到宝姐姐同样也想到了,也不知道是自己先问的冯大哥还是宝姐姐先问的冯大哥。
但就凭这一点,探春就知道宝姐姐同样对这样一次“考试”是全力以赴的,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
“小妹是这样考虑的,三十万两银子的家产在当下已经是相当丰厚的一笔资产了,以林妹妹不太擅长经营的性子,小妹觉得还是应当尽可能的考虑以确保稳当安全为主,同时也要兼顾日后的营生管理和收益,所以小妹是这样考虑的,就目前江南的田地价格,仍然值得买入保有,……”
“哦?”虽然看到了宝钗的建议,分别在苏州、扬州和京师郊外购置田地,这也在预料之中,但是冯紫英还是想要听一听宝钗的解释,“宝妹妹,现在田地价格可不低啊,尤其是扬州和苏州,乃是江南腹心之地,价格更是不菲啊,而且田赋沉重,……”
“冯大哥,小妹这样选择自然也是有其依据的,江南乃是精华之地,以苏州和扬州为例,其收益虽然较低,但是地价本身参照冯大哥给我们提供的情况介绍,地价本身一直是呈现上涨势头的,小妹查了查,以扬州上等水田为例,从元熙十九年的每亩不到四两,现在已经上涨到了超过十两,三十年间,地价已经涨了两倍,苏州地价更贵,元熙二十二年上等水田地价已经大到了四两三钱一亩,到永隆七年,则上涨至十二两二钱一亩,而田土为万物之源,没有田土便没有粮食,这一点大家都明白,虽然田赋沉重,种地收益无多,但是从田土本身的上涨,是完全可以抵消这种收益的,……”
“嗯,宝妹妹所说也有些道理,但是愚兄看你建议在苏州和扬州分别购置田土两千亩,耗银四万六千两,但是却在京师郊外购地五千亩,耗银三万两,既然江南是大周精华之地,京师郊外之地远不及江南产出,为何还要在京师郊外购地更多呢?”
冯紫英也想了解一下宝钗对这种资产配置的依据和思路。
“小妹是这样想的,既然林妹妹要嫁给冯大哥了,那么冯大哥在京师为官,而林家人丁单薄,江南远离京师,恐怕托人管理和看顾也需要花费精力,考虑江南的确肥沃,又是林妹妹老家,所以这样添置也是必要的,至于京师郊外紧邻,这样一处大庄子,日后冯大哥家中人便可随时看顾照管便是,嗯,这也算是林妹妹在京师的立身之基吧,……”
宝钗语气温和,考虑周到,白底猩红圆点的长裙外罩褙子更平添了几分动人气息。
冯紫英脑瓜子里突然冒出一句话,任是无情也动人。
===戊字卷
第十五节
任是无情也动人===
冯紫英当然不会随随便便将林家偌大的资产拿给宝钗和探春两个丫头来随意处置,那肯定不合适。
他不过是要借用这样一个机会来拓展二女的眼界和思路,让她们能更直观的感受和了解随着时代变化,将来冯家产业如果交给她们来掌管,应当如何来处理罢了。
但是二女的表现还是让他颇为吃惊,或者有些意外惊喜。
把二女交上来的这两份规划看了个明明白白,虽然还有些稚嫩和粗糙,但是整个布局框架却是基本完备了,而且实事求是地说,短短十来天时间,先整理统计,然后在进行对比比较,最终得出结论制作出这样一个方略来,也真是难为这两个丫头了。
虽说有两个丫鬟做助手,但是最终要把通过这些比较衡量在拿出自己的判断,或许宝钗还有些经历,但是对探春来说就真的是全新的挑战了。
整理和统计是宝钗和探春合在一起做的,但是从整个统计整理结束,对比比较和评估,再到最终的拿出一个资产配置方略来,那就是各自分开来做了,这也是冯紫英的目的。
“嗯,看来二位妹妹的方略都做得很详尽啊,愚兄看了,算得上是各有千秋了,但是愚兄还是想要听一听二位妹妹亲口介绍,嗯,除了这些想法外,愚兄还想听一听你们为什么会这样选择,理由和依据是什么,”
宝钗和探春下意识的互相瞄了一眼,心中都是一震。
虽然冯紫英话语温和,甚至还带着几分玩笑口吻的笑意,但是宝钗和探春都都相信冯大哥这样做绝对是有深意的,兴许自己内心的猜测还可能就是猜对了。
看看冯大哥不但要了解结果,更要知晓做出这样决定的依据理由,甚至还专门对二人的这份方略做了记录,关键还是这样当面锣对面鼓的比较,这就不由得让二女都有些紧张起来了。
冯紫英重新把两份方略还给宝钗和探春,嘴角带笑,“谁先来?”
冯紫英挑了一处很轻松的环境,圆桌,春凳,花窗,窗外春意盎然,阳光明媚,这样一个美好的时候,本该是一起流连于花园,漫步于林荫小径的愉悦时光,现在却成了宝钗和探春的“比试较量”的时刻,二女倒没有意识到,但冯紫英却觉得有些可惜了。
宝钗深吸了一口气,瞟了一眼比自己更紧张的探春,微微颔首,“那冯大哥,小妹先来吧。”
实际上宝钗已经大略明白了冯紫英的想法。
未来自己如果要嫁入冯家,不说薛家要陪嫁一些,单单是如冯大哥所言属于二房的许多家产都是要从长房和三房分割开来,鉴于自己未来的婆婆名义上是属于三房,那么这二房的家产,嗯,或者说是资产财货,可能在自己嫁入冯家的第一天,就会交由自己来管理和经营。
看看冯紫英的忙碌程度和他特殊的三房妻室,这就意味着他在以后都不太可能参与到从长房到三房的家族财产资产的管理中去,同样这样也意味着可能未来三房会各自掌握着冯氏一族的家产资产,同时也会由各位掌家娘子自行来考虑如何经营管理好一家营生和开销。
这种对比恐怕就要比现在宁荣二府之间尤氏和王熙凤这样的管家对比要鲜明多了,起码自己和黛玉以及沈氏女是三房嫁一人,没谁能遮掩隐瞒得过丈夫,冯紫英只需要稍稍用点儿心就能这三房中谁最用心谁本事最大。
在这场竞争中,宝钗自然不愿意落败。
沈氏女宝钗不熟悉,但她已经了解过了,苏州书香世家嫡女,虽然颇有才名,但是在经营这方面却没听说有什么多大本事。
而作为一个家族中掌家娘子,恐怕单单是靠能吟诗作赋固然可以博得夫君欢心和外界的欣赏,但是要在一个家庭中却是很难服众的,尤其是一个家庭都要靠这个掌家娘子来管理经营维系一家生活的营生时,这种持家能力甚至远胜于那等附庸风雅的写诗作画。
所以当冯紫英把这样一个“奇怪”的任务交给她和探春时,最初她还觉得有些唐突,但后来她也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很显然探春也一样如此。
面对探春这样一个已经具有一定威胁性的丫头,宝钗是绝不敢大意的,虽然她也没想明白探春突兀地介入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但是有一点宝钗却是可以确定,对方威胁不到自己的位置。
庶出女不等大堂这是规矩,像冯紫英现在这样的身份是不可能娶一个庶出女为嫡妻的,如果是那样,便是礼部不允,都察院也会要上弹章的。
所以宝钗也只是好奇和警惕,担心自己表现不如对方,进而降低了自己在冯紫英那里的印象,但是还不至于敌视探春,从内心来说,宝钗还是很喜欢探春的性格。
“嗯,宝妹妹就先来,你可以照着你写的方略说,也可以直接按照你自己的思路来解说,不必有任何压力。”冯紫英觉得自己现在更像是也该面试官,面对连个即将竞争上岗的新手,这种滋味儿很独特。
“好的,那小妹就先说一说统计结果,不计林家一些不好折算估价的物件宅邸,目前林家基本上能确定的资产财货在四十五万两银子左右,,如果要算上所有老物、字画和饰品等等,以及少量尚未彻底表现的宅邸和田产,总计资产应该是在接近五十万两,大概在四十八万两左右,这就是整个林家所有的一切了,”
这个数据倒也符合冯紫英原来的测算。
“除了老物和无法出卖的房宅,林妹妹家现在的家产也就是这么多,但如果除开贾家要借的十五万两,生下其余就是三十万两,但这三十万两通过前期琏二哥的清理处置,基本上是变成现银了,也有一部分会在近期就折现,”
宝钗开始侃侃而谈,冯紫英微笑的面容和略带鼓励的目光让宝钗放心许多,而且她也好歹是有过一些经验的,所以不像探春那么怵。
“三十万两现银不是一个小数目,如何来安排,冯大哥给我们出了一道考题,同时也给了一些选择项和相关的情况说明,之前小妹也曾经问过冯大哥,这是林叔父留给林妹妹和妙玉姐姐的家产,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确保林家这些家产不败落,冯大哥给的回答是,就按照现在林家面临的情况来考虑,所以小妹也用心做了考虑,”
宝钗的话让探春大为惊讶。
她还以为这个问题只有她想到了,没想到宝姐姐同样也想到了,也不知道是自己先问的冯大哥还是宝姐姐先问的冯大哥。
但就凭这一点,探春就知道宝姐姐同样对这样一次“考试”是全力以赴的,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
“小妹是这样考虑的,三十万两银子的家产在当下已经是相当丰厚的一笔资产了,以林妹妹不太擅长经营的性子,小妹觉得还是应当尽可能的考虑以确保稳当安全为主,同时也要兼顾日后的营生管理和收益,所以小妹是这样考虑的,就目前江南的田地价格,仍然值得买入保有,”
“哦?”虽然看到了宝钗的建议,分别在苏州、扬州和京师郊外购置田地,这也在预料之中,但是冯紫英还是想要听一听宝钗的解释,“宝妹妹,现在田地价格可不低啊,尤其是扬州和苏州,乃是江南腹心之地,价格更是不菲啊,而且田赋沉重,”
“冯大哥,小妹这样选择自然也是有其依据的,江南乃是精华之地,以苏州和扬州为例,其收益虽然较低,但是地价本身参照冯大哥给我们提供的情况介绍,地价本身一直是呈现上涨势头的,小妹查了查,以扬州上等水田为例,从元熙十九年的每亩不到四两,现在已经上涨到了超过十两,三十年间,地价已经涨了两倍,苏州地价更贵,元熙二十二年上等水田地价已经大到了四两三钱一亩,到永隆七年,则上涨至十二两二钱一亩,而田土为万物之源,没有田土便没有粮食,这一点大家都明白,虽然田赋沉重,种地收益无多,但是从田土本身的上涨,是完全可以抵消这种收益的,”
“嗯,宝妹妹所说也有些道理,但是愚兄看你建议在苏州和扬州分别购置田土两千亩,耗银四万六千两,但是却在京师郊外购地五千亩,耗银三万两,既然江南是大周精华之地,京师郊外之地远不及江南产出,为何还要在京师郊外购地更多呢?”
冯紫英也想了解一下宝钗对这种资产配置的依据和思路。
“小妹是这样想的,既然林妹妹要嫁给冯大哥了,那么冯大哥在京师为官,而林家人丁单薄,江南远离京师,恐怕托人管理和看顾也需要花费精力,考虑江南的确肥沃,又是林妹妹老家,所以这样添置也是必要的,至于京师郊外紧邻,这样一处大庄子,日后冯大哥家中人便可随时看顾照管便是,嗯,这也算是林妹妹在京师的立身之基吧,”
宝钗语气温和,考虑周到,白底猩红圆点的长裙外罩褙子更平添了几分动人气息。
冯紫英脑瓜子里突然冒出一句话,任是无情也动人。
===戊字卷
第十六节
性格决定风格===
单凭宝钗今日的这番表现,都足以让冯紫英对她生出更多好感了。
能够充分体谅林丫头的身份和状况,同时还能替林丫头身后的生活着想,太难得了。
单这一点,要么说明宝钗的心思纯善,要么就证明宝钗心胸大度。
心中微微感慨,冯紫英觉得自己真没选错人。
虽然当初包括齐永泰和官应震都有意为其牵线做媒,女方都是京中或者地方上的士绅名流嫡女,当然那时候他们是只知道自己要兼祧二房,冲着这沈氏女之外的另一房去的,但哪怕有了三房兼祧的可能,冯紫英也没有考虑其他。
宝钗给她的印象的确太美好了,甚至不亚于黛玉。
而接触下来,宝钗早熟却又不市侩,慎密却又不失善良的性子让冯紫英很喜欢,和黛玉的敏锐犀利纯真却又敏感细腻的性子有着一种说不出的互补感。
一句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评语让冯紫英也回味悠长。
微微点头,冯紫英含笑道:“宝妹妹果然考虑周全,嗯,那就请宝妹妹继续。”
“还有就是铺子了,除了京师外,小妹的想法是扬州、临清、苏州和金陵,这四座城市其实都可以购入,小妹参考了一下冯大哥提供给我们的这几座城市不同地段的铺价和租金,再结合未来在日常收租的方便性,觉得京师还是首选,其次是临清和金陵,再次扬州和苏州,……”
冯紫英笑了起来,“那宝妹妹你的理由呢?还是和购置田地一样么?”
“不完全是。”宝钗却没有跟着冯紫英的思路走,“之所以购置田地,是小妹觉得田地是最保值的,这从其售价连续三十年上涨势头就能看得出来,其中仅有三年是小幅下跌,但第二年基本上都涨了回去,购置田地是这个理由,而铺子则不完全是,……”
冯紫英和探春都听得很认真,这让宝钗心里也微微有些自豪,这说明自己做出来的方略规划,还是赢得了他们的认可。
“实际上对比最近十年铺子的售价可以看得出,其涨势并不高,但是还是基本上呈现持续上涨势头,但小妹以为更重要的是其租金和出租的紧俏程度,这也是一个关键,京师城不用说,这从元熙三十年到永隆五年这十七年的京师城里人口增长就能看得出来,小妹不清楚这每年京师城人口增长幅度,但是冯大哥告诉我京师城单单是近十年人口增长就超过了三万户八万人,冯大哥也和我说过一座城市里生活的人口增长,就必定会带来各种营生的需求增加,无论是卖布卖粮卖首饰,还是卖南货卖木材卖胭脂水粉,都会增长,那么就意味着对铺子的需求会增长,特别是那些当道的,位置好的,……”
探春这才知晓,原来这十来天里不仅仅是自己经常找冯大哥问问题,了解情况,原来宝姐姐也一样没闲着,一样也在找冯大哥问这些问题,自己还是小看了宝姐姐的好胜心啊。
宝钗的建议是在京师城购置铺子十六间,花销八万两银子,主要在南熏坊府附近、大时雍坊旧帘子胡同、小时雍坊灰厂街和石厂街,安富坊西安门大街;在临清购置铺子十二间,花销二万二千两,在金陵购置铺子八间,花销二万三千两。
“宝妹妹,看样子你是最看好京师城了,嗯,我说过京师城近十年人口增长很快,临清城和金陵城购置铺面的依据又是什么呢?”冯紫英对宝钗的投资理财思路还是很感兴趣,这位宝妹妹的投资理财还是相当稳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7/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