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1718


“来,来,宝玉,先说好,你不喝酒,吃点儿茶就行,这里也有酸梅汁儿,本来不该叫你来,这不过想到你也闲来无事,该出来多走动走动。”贾琏招呼着贾宝玉,“坐吧,大郎,这是府里新进来的鲈鱼,我专门让后厨里蒸了两条,还有这是专门从山东那边弄来的螃蟹,待会儿用姜葱醋碟子蘸一蘸,保管鲜嫩得连舌头都能吞下去。”
“说起山东,铿叔,您这一趟可真是给我们这一拨人长脸了,前日里,我到监里去走一趟,可是听到无数人说您的好,说咱们国子监里也出了英才,连那王司业都在打听你什么时候回监里读书,看样子也是要好好找你说说话呢。”
搭话的是贾蓉。
声音柔媚悦耳,但不是那种女声的柔媚,而是一种长期刻意的调教保养下的美好腔调,抑扬顿挫,再配上那面如冠玉,满头的黑发用碧玉簪子一束,淡粉底色外加宝蓝绣带的一袭长衫,委实华丽夺目。
这份打扮,完全不是冯紫英和贾宝玉这类小正太能比的。
冯紫英还有些诧异,他在国子监里读了半年书,可从未见到贾蓉到监里读过书,不过估摸着应卯大概是来了的。
像贾蓉这等子弟,在国子监里不少,既吃不了苦读不了书,又不愿意出京外任佐贰杂官,所以这监生么恐怕也就是一辈子监生了,有个名头好听而已。
但这等子弟读书虽然不行,但是每日里饮宴冶游却是在行无比,这国子监从某种意义上也成为这等纨绔的一个社交平台。
只不过这些人自然不会在国子监里露出行迹,而多是以国子监作为一个结识的平台,至于说要勾搭在一起,自然也就是下来的事情了。
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无外如此,像冯紫英就从未和这帮人走在一起,而贾蓉大概也觉得冯紫英年龄太小,完全没有考虑过他。
冯紫英很不喜欢贾蓉的这份容貌腔调,一句话概括,娘炮。
但是他发现恐怕这个时代审美观却还是有些差异的,贾琏乃至贾宝玉都对贾蓉的做派露出或激赏或艳羡的神色,很显然是很欣赏贾蓉的这份姿容形态乃至腔调拿捏。
“蓉哥儿,哪有那么夸张,我也就是赶了巧。”冯紫英摆摆手,过分的热炒这事儿,对自己未来转型不太好,恃勇好武这个印象若是给朝廷要员乃至皇上形成了深刻印象,日后只怕自己考中了进士都会被他们的固有印象给掩盖了。
见冯紫英语气很郑重,贾蓉也没想到马屁拍到马蹄上了,还以为冯紫英只是谦虚,赶紧道:“铿叔,哪有那么多赶巧的事儿?我说的您不信,那仇少华您知道吧?他儿子仇彦波不也在监里么?您该知道他是什么人,连他都在说山东教匪叛乱凶险至极,若非漕兵果断出击,只怕一旦蔓延开来,便会波及北直隶甚至危及到咱们京城里的安全,……”
对贾蓉的话冯紫英是不太在意的,不过贾蓉却提到了仇少华和仇彦波,这倒是让他稍微留了一下神。
仇少华是轻车都尉,仇彦波也是荫监入国子监,不过仇彦波要比冯紫英大四五岁,和贾蓉、贾芸年龄相仿。
但仇彦波和贾蓉他们却不是一路的,甚至可以说是水火不容的。
贾家和冯家都是周太祖也就是泰和帝时的从龙武勋之后,而仇家则是天平帝张临时开始崛起的,仇家跟随天平帝北征鞑靼,立下功勋,也成为另一派武勋,不过他们这一溜势力远不及从龙武勋这一拨,像仇家也就封了一个侯,而到仇少华这一辈时,已经成为一个没什么实权地位的轻车都尉了。
“那人家也是说得漕兵,和我没啥关系。”冯紫英笑了起来,“蓉哥儿,你也别奉承我,今儿个咱们喝一盅,今后一段时间我怕是都难得和你们在一起喝酒了,所以我还得感谢琏二哥了呢。”
“不,不是那么说,那仇彦波对您可是吹嘘得劲儿,说您艺高人胆大,愣是千里走单骑,单枪匹马从临清到东昌府说动李漕总一举出兵,否则这事儿要拖延两天,那临清的水次仓就得要完蛋,山东都司和工部的人都得要吃不了兜着走,……”
“哦?大郎要去哪儿?”贾琏和贾宝玉都很惊奇,冯紫英在监里也才半年时间,怎么就要走?若是要历事,那也还早才对。
“准备出去读书,监里这边准备和祭酒、司业报备一声,每月回来参加月考。”冯紫英笑着道:“在监里有监里的好处,但是却很难静下心来读书,所以到城外的书院去读书,可以更好的磨练一下性子,洗礼一下心性,另外我也打算后年准备去试试后年顺天府的乡试。”
论理冯紫英没必要和贾琏这些人说读书这些事情,这里有一个算一个,恐怕没一个是读书的料子。
贾琏和贾蓉大概就从未想过要读书参加科考,而贾宝玉论聪明是绰绰有余的,只要能沉下性子来,四书五经对他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就怕这一位是坐不住,也没有心思来读这个书,甚至就很反感读书。
不过冯紫英也没打算藏着掖着。
贾家目前和冯家还属于一条船上,冯紫英在琢磨如何让冯家能够安稳的下船,而且是要想办法不激起这个阵营里其他大角色们的反感和猜疑,所以尽早挑明自己的意图想法。
让这些武勋贵族的后代们要意识到这一点,是自己本人意愿,而非冯家想要干什么,这样可以让武勋群体,乃至于武勋群体背后的太上皇不至于对冯家有过多的猜忌。
至于说自己一个人走科考文官之路,这是一条任何人无法反对和质疑的路,以文御武是大周王朝确立的原则,科举取士更是亘古不变的规则,冯紫英走这条路无人能说什么。
早一些把风放出去,也能让很多人慢慢接受而不至于事到临头难以接受。
===甲字卷
第八十二节
震动===
“啊?大郎,你真的打算要去参加乡试?”贾琏和贾宝玉语气里充满了惊讶,而贾蓉就是震惊中夹杂艳羡了。
国子监里不乏要参加乡试的,但那基本上都是来自各省和南北直隶的贡监,近十年来几乎没有听到过荫监还能有谁考中举人的,话说回来,真要有实力通过乡试考中举人,谁又愿意来占这样一个荫监名额和名声呢?
“试试吧,反正我年龄也还早,趁着读两年书去试一试,若是再等两年,像琏二哥和蓉哥儿这样成了亲,恐怕也就没有心思来读书了。”冯紫英微笑着道,扭过头来,“宝兄弟,要不一起?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咱们共勉吧。”
贾宝玉脸色一僵,他可真吃不了这个苦,早上起不来,晚上还得要头悬梁锥刺股,那等四书五经读之无味,哪里有与姐妹丫鬟们嬉玩惬意?
但在贾琏和贾蓉面前他又不能堕了志气,只能硬着头皮道:“冯大哥,读书我是肯定要读的,但监里读书你都说了难以静心,可如果到城外书院里去读书,我觉得咱们贾家好歹也是簪缨世家,要去书院也不能丢了颜面,所以我还是打算先在府里边请两个中意的塾师打好基础,然后再去书院,……”
听得贾宝玉说得义正辞严,冯紫英暗自好笑。
这厮倒也还有些急智,没被自己话给套进去,只不过要让他在荣国府里把书读出来,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不过这厮既然大言炎炎,自己倒也不能轻易让他下台阶了,便假意一脸殷勤神色道:“也是,宝兄弟年龄也还小了一些,那咱们就一言为定,两年后我在青檀书院里等你,怎么样?”
“青檀书院?!”青檀书院四个字一出口,让在座几个人都吓了一大跳。
虽说贾琏、贾蓉和贾芸都不是读书人,但是对青檀书院的大名却也是早就有耳闻了。
顺天府境内,京师内外大大小小几十家书院,最有名气的四大书院,若是论规模论声势论影响力,青檀书院都排在三四位去了,但是若是论纪律严明、学员素质状态,无疑青檀书院要排在第一。
但是正因为其内部相对严格的要求,特别是一条必须要相关人员的特定推荐,加上一旦触犯纪律,便会毫不犹豫的予以除名,所以很多京师内的官宦士绅子弟都望而生畏。
甚至也有不少其实各方面都很不错的优秀士人也不喜欢他们的这种风格,所以不愿意去青檀书院求学。
所以青檀书院规模一直在几大书院中最小,甚至连最大的通惠书院四分之一都不到。
光是一条必须要各地顶级士人或者朝官中文臣清贵的推荐就足以打掉许多人念想,而这些顶级士人和文臣清贵或许在其他方面不那么看重,但是在关系到自己羽毛名声时却是格外慎重。
“冯大哥,你怎么会去青檀书院读书?”贾宝玉都有些结结巴巴了。
一方面对冯紫英能去青檀书院充满了羡慕嫉妒恨,他深知自己是绝无可能到青檀书院去读书的,别说自己受不了那苦,单是找人推荐就是一大难事儿,去了一样熬不住得被除名。
另一方面他又对冯紫英怎么会突然要到青檀书院去读书感到震惊,莫非这厮真的要去科考?这更让他不是滋味。
“是啊,大郎(铿叔)你怎么会去青檀书院读书?”贾琏和贾蓉也觉得不可思议。
贾琏是觉得先不说冯紫英能不能读得出来,首先谁会替这等武勋子弟推荐?
在清贵文臣们眼中武勋大概就是和宫里的公公们一样是最不屑一顾的群体,尤其是那些个没有实职只有虚衔的勋贵世家。
在文臣们看来,勋贵就是一群国家的蛀虫,每年要吞噬掉国家大量禄米,而且还占着大量封田,这就是国家财政瘠薄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几乎每一次遇到财政困难的时候,都会有言官御史上书朝廷要求清理武勋们侵占良田的恶行。
这往往也是勋贵们需要夹着尾巴做人的时候。
虽然绝大多数时候这些弹章皇上都会留中不发,但是总还是有那么一两个皇帝看不顺眼或者跳得太欢的勋贵会被皇上顺水推舟的推出去,成为炮灰,退田认罚的,降爵减俸的,甚至禁足在家乃至投入大狱的,都不乏其人。
太上皇登基后那几年便是来了这么一波操作,一干言官御史风起云涌,便有四五家勋贵被打入尘埃。
现在新皇登基,倒是还能稳得住,估计也还是有太上皇尚在的缘故,一旦太上皇不在了,只怕这场风暴又要刮起来。
想到这里冯紫英似乎也能琢磨出一点儿味道,那就是为什么这等勋贵看似声势巨大,但是却被文臣们压得死死的,甚至随时都可能身陷囹圄,因为你有太多的把柄落在人家手里,人家掌握着主动权,随手可以发起攻击,你只能被动的应对,完全要看皇上心情和对你观感如何来决定命运。
贾蓉则是真的震惊了。
国子监里贡监基本上都是挂号在自己本籍读书,即便是没回本籍,那也基本上寄居在书院里读书,这没啥说的,人家就是要奔着科考去的。
至于说像他和冯紫英这类荫监,说句难听一点儿的话,就只能是两个去向。
要么读书读不出来,但起码历事你得要去好好琢磨琢磨,起码要懂得下边州府运行规则,到时候寻个合适去处。
当然京城内外是别想了,京官永远不会有荫监的份儿,便是京外那也只能干佐贰杂官,但这也毕竟是一条出路,对于在家中非嫡长子袭不了爵甚至是庶子勋贵子弟们来说,这也未尝不是一条出路,当然这条路不会有多好。
另一拨就是干脆连下去历事这个苦都吃不了的了,就是纯粹在监里混,等到合适时候捐个官,然后托庇在父兄羽翼下,混个安闲生活罢了。
贾蓉一直以为冯紫英和自己一样,不过就是来国子监里混混日子。
他还觉得冯紫英在监里装得挺像一回事儿,一副要历练的样子,不过要下去历事却也还早,这等模样怕是做给他老爹看的,估计是不想再跟他老爹回大同去了。
毕竟边塞之地哪里有京城生活这般优裕,贾蓉估摸着等到冯唐一走,冯紫英怕就要原形毕露了。
未曾想到冯紫英山东一行闯出这么大名头不说,上上下下都还在赞叹的时候,他却要去读书了,而且是去青檀书院读书,还要去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举人,这特么也太让人不可思议了吧?
“我怎么就不能去青檀书院读书?”冯紫英反问,“书院不就是让人去读书的地方么?青檀书院也没说不收什么人,只能收什么人,关键在于你自己愿意不愿意去读书。我既然要读书,青檀书院自然就愿意收我。”
“不是,大郎,我的意思是,青檀书院需要推荐信,这可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你从哪儿拿到的推荐信?”贾琏最关注这个。
作为荣国府的嫡长子,虽然没有二房贾宝玉那么受老太太宠爱,但父亲是长子袭爵,自己是嫡长子,而且嫡妻是王氏嫡出,这就决定了他肯定会袭爵,未来荣国府是要交到他手里的。
哪怕他现在还不是很了解荣国府外部运作走向方式,但是还是很清楚武勋和文官是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的,朝中也不会有哪位清贵文臣去推荐一个武勋子弟到青檀书院读书,地方的士人领袖就更不可能了。
若是说想要靠走点儿其他门路,别的事情好说,但这种事情是要被士林戳脊梁骨的,没有哪个士人出身的文臣会这样做。
别说像冯家这种武勋中层次都偏低,就算是四王子弟要拿到这种推荐信都几乎没有可能,这些文臣士人在某些问题上就有这么“硬”,似乎通过这个就能显示出他们和武勋之间不同流合污。
===甲字卷
第八十三节
各人的路===
“巡漕御史乔公那里。”冯紫英抿嘴微微一笑。
“这场山东之行,和乔公也算是有缘,共渡厄难,也算是结下几分交情,乔公在知道我想去书院读书之后,主动推荐我去青檀书院,我本来是想去通惠书院或者崇正书院的,但是乔公直接推荐我去青檀书院,我也不好推辞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