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5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4/1718


当然地下的资源却不会有多少变化,有煤炭始终有煤炭,有铁矿还是一样有铁矿,这却是无法搬走的。
从几骑靠近围绕屯卫所在的卫城衍生出来的集市而没有任何人来过问,冯紫英就能明白,距离上一次蒙古人入侵过去十多年了,人们又慢慢忘却了昔日的危难,加上这里也地处长城防线的最后一层,很多人理所当然觉得第一道的关隘、路城和第二线的建昌营能够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几骑慢慢靠近了集市,说是集市,其实更像是一个小镇甸,围绕着卫城而生的镇甸。
卫城四方形,但是却只有一东一西两道门,驿道可以直入卫城,也可以在卫城外绕行而过,不过看着这零零散散分布的杂乱房屋,过往商队行旅应该是愿意在这里歇脚的。
老远就已经有人迎了上来,“老客,可是要住店?高记老店,三十年老牌子,……”
“客官,可是打尖歇息?鲁记饭庄,保管吃着地道京师口味,……”
……
一连串迎上来招呼客人的小二让冯紫英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滋味。
要说这几年里,自己除了一趟临清城外,也就是直奔西疆平叛了,但娶西疆平叛都是跟着大军走,一切后勤保障自然有人管,但这一次算是微服出行赴任,自然也算是察看一下沿途民情了。
这里虽然属于开平中屯卫,但是从行政区域上来说这里却属于永平府,只不过近似于被军方临时占用和管控,当然这时间上可能长了一些,没有一个终点。
不过想想这偌大一个永平府,北面能拉到山海关脚下,南面能到靠近天津三卫和河间府那边儿上了,东面临海,西边儿到这里,都是几百里地,如此辽阔的土地上,算来算去也不过三四十万人口,这还是把屯卫的家眷全数算进来。
一个县也不过几万人,这要放在后世,妥妥一个大一点儿的镇甸人口罢了。
“大爷,您看……?”吴耀青已经翻身下马,顺带也拉住了冯紫英的马缰。
“嗯,先不忙,找个地方打尖,待会儿我去卫城看看。”冯紫英四下打量。
这里其实还不算是街市,不过论规模却也不小,尤其是这种自行发展起来的镇甸集市,没有合理的规划,显得格外杂乱无序,即便是几个十字路口也都是大小不一,马车和骡马驮队过往便经常混杂在一起,一派热闹但又混乱的局面。
四月的酉正,天色尚早,亮堂堂的日头虽然不算毒辣,但是仍然有几分灼热感觉。
尤三姐早早就戴上了斗笠,顺带还挂了遮帘,这本该是女人家才有的风格,不过这年头王孙公子富贵人家怕日头灼伤肌肤,亦有戴遮帘的,倒也没引起多少关注。
倒是她手上提着一柄剑鞘颇为引人瞩目,不是说这路上没人挎刀抡剑,而是这柄剑鞘看起来不似凡物,很有些古意,不像是寻常公子哥儿的花式装点,更像是一柄杀人利器。
鲁记饭庄就在第一个十字口的东边儿角上,店面模样还算周正,吴耀青带着一个人先行去安排了,冯紫英便和尤三姐下了马,带着宝祥缓步跟在其后,秋水剑派二人则已经很谨慎地观察着四周了。
这等屯卫所在,理论上是不该有什么意外危险,不过万事小心,这人生地不熟的,第一次来,真要有点儿什么意外也不好说。
“橐橐”的马蹄声从身后传来,略显急促。
冯紫英和尤三姐正在打量着鲁记饭庄的堂面,那一队骑士早已经在周围躲闪开来的百姓中疾驰而过,不是传来几声惊呼和杂物落地的声音,引起一阵混乱。
冯紫英刚来得及转过头来,就听见一声,“咦?”
骑队蹄声戛然而止,然后一阵马嘶,只见那当先一人陡然策马带过马缰,又迅速倒转了回来,一直扑到冯紫英面前才停住。
尤三姐有些紧张,下意识地捏紧剑鞘,而旁边两位秋水剑派的弟子也一下子毛骨悚然,手中长剑蓄势待发。
当先一名总旗模样的汉子瞥了一眼尤三姐,或许是觉得尤三姐带着斗笠和遮帘有些可疑,又或者就是想要找茬儿,马鞭一指,“兀那汉子,把斗笠取下来!”
冯紫英和尤三姐都是一愣,这厮难道还能看出尤三姐男扮女装有什么不对不成?
就算是男扮女装这也好呢正常,更不该由你军中之人来过问才对啊。
尤三姐倒是对取下斗笠和遮帘没甚在意,毕竟她从西疆到京师,又陪同冯紫英下扬州,抛头露面惯了,也习以为常了,不像大家闺秀那么在意,不过她现在身份不同,是冯紫英小妾,得要得到冯紫英允许才行。
冯紫英其实也不太介意尤三姐取下斗笠,反正迟早也要露面,而且尤三姐也习惯了这种做派,不过眼前这家伙颐指气使让他很是不爽,但转念一想,这是在人家地盘上,一个总旗也算很牛的角色了。
“这位军爷,可是有什么不妥么?”冯紫英并没有立即回应对方的要求,而是沉静地反问。
壮年汉子脸色一冷,右手下意识地就要去按腰间窄锋刀,冯紫英身旁两人也是心中一紧,下意识的靠近一步。
那汉子倒是很轻蔑地瞥了二人一眼,不屑一顾地道:“不想掉脑袋就把手给爷放下来,你们能快得过我的手下?”
他身后一二十骑中已经有几人掣弓引箭,跃跃欲试,还有几人则是按刀冷笑,似乎很期待某些场面的发生。
冯紫英抬手制止了身旁二人的举动。
这单打独斗,甚至是在城市中巷战搏杀,秋水剑派这两位可能是好手,这几个兵士都不是对手,但是这可是一二十骑,人家只需要稍稍拉开距离圈起来,强弓硬弩就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这位军爷,我们无意触犯你们,不过我们好像并没有什么犯忌讳的吧?”冯紫英还真有些不明白这几个家伙就盯上了自己一行人了,这人来人往,商队旅人都不少,咋就盯上自己了?
总旗模样汉子一撇嘴,“少说废话,再不取下斗笠,就别怪爷不客气了。”
冯紫英还真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身份,这里是开平中屯卫宿地,自己这个永平府同知如果没有老爹身份加持,只怕还真的没多管用,但这会子就迫不及待打出老爹旗号,冯紫英又不愿意。
点了点头,冯紫英冷冷地注视着对方,尤三姐也就坦然取下了斗笠,蓝眼高鼻,丰唇白肤,那总旗汉子一愣,有些狐疑地道:“胡女?你们这马是从哪里来的?”
冯紫英这才反应过来,原来问题出在马上,他和有三姐以及吴耀青骑的马和其他几人的马都略有不同,个头、马颈、马臀、马腿都明显要长大一圈,一看就和北地寻常蒙古马有些不一样,准确的说是有一些西域马种血脉。
这几匹骏马都是自己老爹西征平叛时从甘州那边带回来的,不少都是那边蒙兀儿商人赠送的上佳骏马,没想到这一趟骑出来,却还被这家伙给看上了,这厮倒是有些眼力劲儿。
“这是我们从甘州带回来的。”冯紫英平静地道。
“甘州?”总旗汉子更是好奇,这马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骑的,他也是榆林过来的,甘州那边情形也略知一二,若非贵重人家,根本不可能骑这等骏马,“那你们几人从甘州到这里,是往何处去?做什么?”
“去永平府,公干。”冯紫英淡淡地回答。
听得说是公干,总旗汉子脸色微变,上下打量,似乎要从冯紫英的形象上观察出什么端倪来,一伸手,“公文拿来我看!”
这就有点儿过了,自己上任的官凭告身却不是这总旗能看的,但冯紫英却也不愿意为此而和对方撕扯,微微皱眉道:“我的公文事关机密,不宜外传,若是军爷一定要看,不如就到卫城里去看如何?”
===己字卷
第六十五节
尤世禄===
没想到冯紫英居然主动提出要到卫城里去看,总旗汉子还真被冯紫英的坦荡吓了一跳。
但是这帮人所骑骏马明显可疑,这几匹马都明显是来自西域血统的良驹,与这边常见的蒙古马截然不同,便是军中亦是极为少见,游击、参将都未必能有这样的骏马,若是不查个明白,说不过去。
深深地看了冯紫英一眼,总旗汉子面无表情地点点头,“也好,若是能把来龙去脉说个明白,本总旗自然不会为难你等。”
汉子说罢,便一圈马,径直往卫城去了。
看着一干骑兵对自己几人虎视眈眈,冯紫英和急着赶出来的吴耀青打了个招呼,几人便重新上马跟随着那汉子而去。
这里是卫城所在,而且先前这一幕周围也有这么多人见着,冯紫英倒也不惧对方要杀人夺马,若是换个偏僻无人的地方,他还真不敢轻举妄动。
而且他也看得出来那个总旗不是那种狂妄无脑之辈,虽然跋扈了一些,但是这往往都是军中汉子的性子,有点儿个性者往往都是有些本事的。
看看这家伙对自己手下一帮兵士的控制力,就能看出这家伙不是寻常之辈,冯紫英也是西征平叛见过榆林军和大同军的,这人的架势,只是一个总旗未免有些大材小用的感觉。
开平中屯卫的卫城面积不大,看上去内里除了不多的战兵外,寻常屯兵都应该是在卫城外居住,或者说已经完全民夫化了,沦为只比寻常农户略好一些的民夫群体,他们和农户一样耕种,土地数量也要比地方上的农户多得多,但不纳赋税,却要承担起各种徭役,尤其是在军中的各种徭役,所以很难说这是好是坏。
刚刚来得及进了卫城,就看见整个卫城突然间响起了警哨,整个屯卫里的士卒们都顿时四处奔走,忙碌起来。
那名原本还有些漫不经心的总旗也忙不迭地丢下了冯紫英几人,只留下了一个小旗十人将冯紫英几人赶到了墙角处监视,其他人都急急忙忙地整队集合,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冯紫英也吓了一大跳,难道说自己刚刚走马上任,就赶上了外寇入侵?而且也一下子就打到了这相当于大后方的开平中屯卫来了,那三屯营和建昌营那边在干什么?
再想想刚才卫城外边的百姓表现,冯紫英不太相信这是外敌入侵了,更像是一种紧急集合。
难道这中屯卫这边也经常搞这种应急拉练不成?
只是这等时候人家也顾不得自己一行人了,除了近百铁骑迅速整队完毕,在另一端,还有接近一千人的步兵士卒也在集结整队,只不过这帮步兵士卒的集结速度和整齐程度明显逊色这帮骑兵许多,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很快,数十骑从西门鱼贯而入,当下一人眉目森然双颊窄瘦跨马当先,不是那尤世禄还是能是谁?
虽然看到了尤世禄,但冯紫英却并没有马上招呼,而是等到尤世禄下马检阅了卫城中的士卒之后,这才扬声呼喊。
自然是免不了一阵手忙脚乱,尤世禄显然是知道冯紫英现在身份,也是好生恭喜了一番,这才把冯紫英让入卫城中的主厅。
尤世禄也把开平中屯卫的驻镇主帅——一名游击杜山介绍给冯紫英认识。
冯紫英这才知道目前尤世禄跟随尤世功到了蓟镇,尤世功出任蓟镇总兵,这个任命也是才下来不久,而尤世禄则出任中协副总兵,负责松棚路、喜峰路、太平路三路防御,此番来中屯卫,也就是为物资和民夫而来。
听得尤世禄介绍,那杜山才知道这一位年轻得吓人的青年不但是新任永平府同知,正五品官员,而且还是总督大人的独子,这种身份迥异的父子关系,让杜山也是大为震惊。
之前蓟辽诸将也只知道总督大人独子是翰林院修撰,没想到这一转眼,却外放出任永平府同知了。
见这位杜游击十分震惊,冯紫英也不以为意。
毕竟像冯紫英这种不满二十就出居高位的情形,实在太少,在习惯于拼生打死的武官们看来,文官理应都是三四十岁才能积功升迁至这等五品大员上来。
而且像永平府这种京畿要地,民风骁悍,治安不靖,和军方龃龉不少,更该是选一稳重宿臣出任才是,却未曾想到会是这一位在京中颇有名气的小冯修撰来外放出任。
但转念一想,这位背靠阁老和都察院大佬,还有老爹更是蓟辽总督,选择其出任这永平府同知才是更合适的,起码在很多事情上处理起来更为迅捷高效。
一番交谈之后,冯紫英也才知道这一位一样是一个官二代,辽东镇分守副总兵杜松的侄子。
这军中和地方官员情况不同,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素来是子承父志弟继兄业,所以父子兄弟皆在军中为官的情形非常常见,像尤世禄还不是跟随其兄来蓟镇,出任中协副总兵。
寒暄之后,自然就是饮宴,席中也是把酒言欢,各自高兴不提。
待到闲杂人等避去,只剩下尤世禄和冯紫英,二人也才说些体己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4/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